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以相伴症状对引起伴有体温升高
该类病征常见于恶性卡他热、牛流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也可见于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边缘边虫病等血细胞内寄生虫及某些非传染性病,但因发生腹膜炎,表现为腹腔脏器粘连、撕裂和穿孔等。如皱胃溃疡、肠套叠、肠扭转、急性实质性肝炎等。
恶性卡他热表现为体温升高,眼有角膜翳,口腔糜烂,齿龈、硬腭等部位出现伪膜等。本病为散在发生,偶呈地方流行。而牛流感流行猛烈,短时间内可波及较大地区,发病率高,初春、秋末气候多变季节发病多,而且每3~5年流行一次病牛。有流涕、流泪、羞明等症状,但无失明和口腔糜烂现象。流感病牛尚有肌肉酸痛,步态强拘,多卧少运动等特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虽也表现便秘、体温升高现象,但该病主要发生于成年牛。犊牛极少发生。该病对新疫区可呈暴发性流行,但对老疫区一般呈散发和隐性传染。本病特征性症状是呼吸极度困难,发出吭吭声。肺部听诊常可听到胸膜摩擦音,与呼吸节律一致,胸前腹下还伴水肿等现象。易和恶性卡他热、流感相区别。
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和边虫病都有便秘、体温升高、溶血、黄疸和血细胞形态异常等特征,易于混淆。但巴贝斯焦虫仅在红细胞内发现,其他细胞少见。有两种巴贝斯焦虫:即双芽巴贝斯焦虫,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多生活在红细胞中央,一个红细胞内有1~2个虫体;而牛巴贝斯焦虫小于红细胞半径,多在红细胞边缘每个红细胞内有1~4个虫体。而泰勒焦虫虫体呈环形、杆状、椭圆形、环状居多。不仅红细胞内有,在淋巴、肝、脾等网状内皮细胞内为多核虫体,称为“石榴体”。存在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质或散在于细胞外。可见焦虫病诊断不仅要作血涂片,姬姆萨染色,看红细胞内原虫,而且应作肝、脾、肾的组织切片、淋巴细胞或活体穿刺组织芯片,诊断实质组织中是否有石榴体存在。边缘边虫病多发生在华南地区,这是一些生活在红细胞内的小型虫体,虫体长不足1微米,位于红细胞边缘,每个红细胞内有1~3个虫体,染成紫红色。仅有核染色质,无原生质,血片中容易与焦虫病相区别。
真胃、溃疡、小肠套叠和小肠扭转时,都有便秘,后期因消化道严重损伤、穿孔而导致体温升高,以及大便干硬、有血等共同症状。真胃溃疡是慢性病理过程,发展缓慢,疼痛不剧烈,有胃区压痛现象,部分病牛尚有贫血、黄疸。而肠扭转、肠套叠,疾病发展快,腹痛明显,病牛常突然腹痛、不安,回头顾腹,后肢踢腹。肠套叠多见于哺乳犊牛。因母牛生病,奶水质量差,或因天冷,未对犊牛所吃奶和其他饲料适当加温后喂犊牛,导致肠套叠。而肠扭转多发生于役用牛、肉牛和奶牛,肠弛缓加上体位突然改变之后。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疼痛剧烈。治疗时须迅速作腹部切开整复。打开腹腔后,术者手伸入腹腔,可立即区别肠套叠、肠扭转,同时可立即整复归位。
急性传染性肝炎有便秘、体温升高、消化不良现象,其明显特征是黄疸、肝酶活性升高和肝功能障碍。
2 伴有便血
该类病征常多见于牛瘟、皱胃、溃疡、牛脂肪组织坏死、胃肠卡他、过食豆谷中毒、无刺含羞草中毒、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等。
牛瘟又叫牛烂肠瘟,主要病理变化是消化道黏膜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特别是口腔、第四胃及大肠、纤维素膜脱落、糜烂、出血,因而粪便中出血较多为血粪。真胃溃疡引起真胃出血,粪色偏黑,牛脂肪组织坏死,脂肪瘤,包裹在結肠周围,压迫肠道致肠道狭窄,或弥漫性脂肪坏死引起肠腔弥漫性出血,也导致血便。上述三个病虽都表现血便、便秘,但牛瘟为烈性传染病,体温明显升高、病情发展快,传播快,死亡率高。而真胃溃疡及脂肪坏死病情发展缓慢,一般呈慢性经过。前者病牛常有隐隐腹痛和消化不良,打哈欠等症状。因长期慢性出血,病牛有贫血、黄疸现象,粪黑如焦油状。而脂肪坏死时,病牛至中后期才出现血便,如焦油状,内夹有小粪球,直肠检查可触摸到结肠附近、直肠及肾周围有大小不等的坚硬脂肪坏死块等变化,可以作出诊断。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血糖下降,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可帮助诊断。
胃肠卡他、过食豆谷中毒及含羞草中毒时,除初期便秘、轻度体温升高外,于疾病早期都表现胃弛缓、吃食减少、至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先亢进后减弱至停止等共同症状。
该类病征常见于恶性卡他热、牛流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也可见于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边缘边虫病等血细胞内寄生虫及某些非传染性病,但因发生腹膜炎,表现为腹腔脏器粘连、撕裂和穿孔等。如皱胃溃疡、肠套叠、肠扭转、急性实质性肝炎等。
恶性卡他热表现为体温升高,眼有角膜翳,口腔糜烂,齿龈、硬腭等部位出现伪膜等。本病为散在发生,偶呈地方流行。而牛流感流行猛烈,短时间内可波及较大地区,发病率高,初春、秋末气候多变季节发病多,而且每3~5年流行一次病牛。有流涕、流泪、羞明等症状,但无失明和口腔糜烂现象。流感病牛尚有肌肉酸痛,步态强拘,多卧少运动等特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虽也表现便秘、体温升高现象,但该病主要发生于成年牛。犊牛极少发生。该病对新疫区可呈暴发性流行,但对老疫区一般呈散发和隐性传染。本病特征性症状是呼吸极度困难,发出吭吭声。肺部听诊常可听到胸膜摩擦音,与呼吸节律一致,胸前腹下还伴水肿等现象。易和恶性卡他热、流感相区别。
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和边虫病都有便秘、体温升高、溶血、黄疸和血细胞形态异常等特征,易于混淆。但巴贝斯焦虫仅在红细胞内发现,其他细胞少见。有两种巴贝斯焦虫:即双芽巴贝斯焦虫,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多生活在红细胞中央,一个红细胞内有1~2个虫体;而牛巴贝斯焦虫小于红细胞半径,多在红细胞边缘每个红细胞内有1~4个虫体。而泰勒焦虫虫体呈环形、杆状、椭圆形、环状居多。不仅红细胞内有,在淋巴、肝、脾等网状内皮细胞内为多核虫体,称为“石榴体”。存在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质或散在于细胞外。可见焦虫病诊断不仅要作血涂片,姬姆萨染色,看红细胞内原虫,而且应作肝、脾、肾的组织切片、淋巴细胞或活体穿刺组织芯片,诊断实质组织中是否有石榴体存在。边缘边虫病多发生在华南地区,这是一些生活在红细胞内的小型虫体,虫体长不足1微米,位于红细胞边缘,每个红细胞内有1~3个虫体,染成紫红色。仅有核染色质,无原生质,血片中容易与焦虫病相区别。
真胃、溃疡、小肠套叠和小肠扭转时,都有便秘,后期因消化道严重损伤、穿孔而导致体温升高,以及大便干硬、有血等共同症状。真胃溃疡是慢性病理过程,发展缓慢,疼痛不剧烈,有胃区压痛现象,部分病牛尚有贫血、黄疸。而肠扭转、肠套叠,疾病发展快,腹痛明显,病牛常突然腹痛、不安,回头顾腹,后肢踢腹。肠套叠多见于哺乳犊牛。因母牛生病,奶水质量差,或因天冷,未对犊牛所吃奶和其他饲料适当加温后喂犊牛,导致肠套叠。而肠扭转多发生于役用牛、肉牛和奶牛,肠弛缓加上体位突然改变之后。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疼痛剧烈。治疗时须迅速作腹部切开整复。打开腹腔后,术者手伸入腹腔,可立即区别肠套叠、肠扭转,同时可立即整复归位。
急性传染性肝炎有便秘、体温升高、消化不良现象,其明显特征是黄疸、肝酶活性升高和肝功能障碍。
2 伴有便血
该类病征常多见于牛瘟、皱胃、溃疡、牛脂肪组织坏死、胃肠卡他、过食豆谷中毒、无刺含羞草中毒、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等。
牛瘟又叫牛烂肠瘟,主要病理变化是消化道黏膜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特别是口腔、第四胃及大肠、纤维素膜脱落、糜烂、出血,因而粪便中出血较多为血粪。真胃溃疡引起真胃出血,粪色偏黑,牛脂肪组织坏死,脂肪瘤,包裹在結肠周围,压迫肠道致肠道狭窄,或弥漫性脂肪坏死引起肠腔弥漫性出血,也导致血便。上述三个病虽都表现血便、便秘,但牛瘟为烈性传染病,体温明显升高、病情发展快,传播快,死亡率高。而真胃溃疡及脂肪坏死病情发展缓慢,一般呈慢性经过。前者病牛常有隐隐腹痛和消化不良,打哈欠等症状。因长期慢性出血,病牛有贫血、黄疸现象,粪黑如焦油状。而脂肪坏死时,病牛至中后期才出现血便,如焦油状,内夹有小粪球,直肠检查可触摸到结肠附近、直肠及肾周围有大小不等的坚硬脂肪坏死块等变化,可以作出诊断。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血糖下降,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可帮助诊断。
胃肠卡他、过食豆谷中毒及含羞草中毒时,除初期便秘、轻度体温升高外,于疾病早期都表现胃弛缓、吃食减少、至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先亢进后减弱至停止等共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