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创新的措施,对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探索,从而实现高职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研究背景
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和日趋成熟,酒店业己成为国内各行各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依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我国星级酒店数量已达1.4万余家,客房数量为200万间,可见目前国内酒店业发展势头良好。酒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面对酒店行业如此旺盛的需求形势,一方面,近年来高职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增长速度加快,2011年全国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在校生达50多万人;另一方面,中国酒店业每年有60多万的职位要求,酒店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然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也落在了高等职业旅游院校的肩上。虽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有很多,但“校企合作”仍然是各方普遍接受的模式之一,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缺失,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培育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很多酒店企业缺乏成熟的校企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数酒店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愿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酒店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视为额外负担。高职院校本身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观念,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酒店企业积极性不高,“工”有余而“学”不足
表现形式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常见是部分酒店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去从事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同时,院校的教学往往要受制于企业的生产,出现了“工”“学”矛盾。酒店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要求酒店企业给予学生合理报酬更是难上加难。
(三)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滞后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有的太过高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力,而大多数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课改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体进度缓慢,只在部分课程中进行了实施。
三、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的需要。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按照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1:1,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四有利: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要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不拘泥于现行的规定教材。
(二)加大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高化的关键,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可要求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提高专业素养。建设一支理论素养好、专业实践技能强、复合型的专业实习指导师资队伍走校企合作之路,让酒店的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让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利用实习带队的机会,深入酒店的相关部门参与管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学校和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骨干的联系与沟通,使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构建高水平的毕业实习指导师资队伍的一条可行之路。
(三)建立适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建立适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合作是完善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为专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旅游教育的办学形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支持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社会聘用懂实践高技能旅游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够胜任旅游(酒店)企业单位及相关服务行业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也有利于办出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四)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大胆进行体制创新,为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多层次交流,确保校企合作的和谐发展和稳定进行。探索对在职员工实行“双证制”培养;探索订单合作、教学合作、产学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彰显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师”教学团队为依托,进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为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12)
[2] 方敏,沈建龙.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6)
[3] 邸丽霞,马淑卿.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探讨[J].学术研究.2010(04)
[4] 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研究背景
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和日趋成熟,酒店业己成为国内各行各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依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我国星级酒店数量已达1.4万余家,客房数量为200万间,可见目前国内酒店业发展势头良好。酒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面对酒店行业如此旺盛的需求形势,一方面,近年来高职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增长速度加快,2011年全国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在校生达50多万人;另一方面,中国酒店业每年有60多万的职位要求,酒店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然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也落在了高等职业旅游院校的肩上。虽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有很多,但“校企合作”仍然是各方普遍接受的模式之一,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缺失,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培育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很多酒店企业缺乏成熟的校企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数酒店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愿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酒店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视为额外负担。高职院校本身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观念,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酒店企业积极性不高,“工”有余而“学”不足
表现形式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常见是部分酒店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去从事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同时,院校的教学往往要受制于企业的生产,出现了“工”“学”矛盾。酒店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要求酒店企业给予学生合理报酬更是难上加难。
(三)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滞后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有的太过高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力,而大多数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课改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体进度缓慢,只在部分课程中进行了实施。
三、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的需要。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按照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1:1,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四有利: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要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不拘泥于现行的规定教材。
(二)加大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高化的关键,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可要求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提高专业素养。建设一支理论素养好、专业实践技能强、复合型的专业实习指导师资队伍走校企合作之路,让酒店的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让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利用实习带队的机会,深入酒店的相关部门参与管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学校和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骨干的联系与沟通,使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构建高水平的毕业实习指导师资队伍的一条可行之路。
(三)建立适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建立适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合作是完善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为专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旅游教育的办学形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支持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社会聘用懂实践高技能旅游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够胜任旅游(酒店)企业单位及相关服务行业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也有利于办出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四)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大胆进行体制创新,为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多层次交流,确保校企合作的和谐发展和稳定进行。探索对在职员工实行“双证制”培养;探索订单合作、教学合作、产学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彰显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师”教学团队为依托,进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为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12)
[2] 方敏,沈建龙.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6)
[3] 邸丽霞,马淑卿.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探讨[J].学术研究.2010(04)
[4] 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