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社会对于素质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作为培养人的教育事业,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方面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该通过提高教育有效性来提高教育质量,为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作出应有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中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经过数年的探索,我认为,提高中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要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乐于去完成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作业可以很有意思,突显出作业的兴趣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煤,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有些叛逆,他们的行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喜欢做感兴趣的事情,消极对待不感兴趣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以他们为主体,使作业形式生动有趣、灵活多样。这既适应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弥补应试教育作业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1.让学生学会穿越 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冰心、郭沫若、屠格涅夫、伽利略等等。面对他们,学生们有很多想法,总是有许多话要讲的,在学这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屠格涅夫获在文坛的成就,此时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假如你现在来到了郭沫若的塑像前,你会对郭沫若说些什么;赞颂你心目中杰出的伽利略。这些作业都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孩子们完成这样的作业的过程实际就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走进了文本,了解了作者,同时又对文章所表达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升华。 2.学会说些什么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文中写了爱虚荣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的故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要能评价书中的人物。于是,我在备课时设计了这么这样一道题:今天,谁愿意做“评论家”的,用一句话说说你想谈的人物。第二天的作业呈现了这样的答案,有的同学写道:“皇帝呀皇帝你这样的人也能做皇帝,老百姓还能生活得下去吗?”有的同学写道:“小孩,你真勇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敢说皇帝没穿衣服,我真佩服你。”还有的同学写道:“那些大臣,凭什么做大臣呢,这国家早晚得完蛋。”看着他们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
二、自由选择作业,体现学生选择作业的个性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兴趣和特长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强调开放性,有意识地设计出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他胃口的作业,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又能让学生拥有更棒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品种应有尽有,大家自由选择,选择的范围如下:1.喜欢历史的你,读读历史书,探索端午节的由来。2.喜欢阅读的你,阅读一篇描写端午的文章。3.爱郊游的你,去寻找春天的脚步。4.爱读书的你,读一篇描绘端午的散文给爸妈听。5.爱好文学的你,摘录历代詩人描写端午的诗词。6.爱习作的你。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这多情的春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越发的喜欢上了语文。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体现作业的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的学习必须走出书本,在本学期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方面,我是颇有心得的:拓展性阅读,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如学习了古诗《赤壁》以后,让学生背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了《斜塔上的实验》以后让同学们去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学习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后,推荐学生阅读马克·吐温的其它作品,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完《论语》八则后,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制成卡片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给他们做座右铭。在学习《对联六副》后,我讲了对联的相关知识,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分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家推荐对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轻松理解了对联讲究对仗的特点,知道了对联的贴法也是很有讲究的。而且让学生们接触了社会,懂得了与人交往。
四、还给他们想象的空间,重现作业的创造性
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让他们思想僵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中,应该让他们解放思想,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1.古诗扩写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一个版块是诵读欣赏,那上面有许多古诗写得很美,每每在这时候,我总鼓励学生们展开联想,把那美丽的景致还原,在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时,我请大家将诗的一二两句扩写,有同学写下了“初春时节,江上的摇橹声把我吵醒,睡眼惺忪地瞧了瞧远方的美景,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山好似那样的遥远,甚至看不清那原有的颜色,我旅途终的点就在山那边。夕阳西下,山的倒影越发的长了,小舟悄悄地在翠绿色的明镜似的江面上行驶,好像生怕把什么惊醒似的。晚霞映照着湖面,一切都成了太阳的颜色。此时潮水这时已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为宽阔,江面上只有我一叶孤舟,我站在船头,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看着这宽阔的江面,望着那火红的天空,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之感。微风轻轻拂来,船帆满起,奋力向前驶去。耳旁乌、虫的呜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我躺下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一切”这么美的语言。 2.写想象作文 有了想象,才能创造,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上有这样的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皇帝在知道自己被骗,身上没穿衣服后会怎么办呢?请以《皇帝没穿新装》写一篇想象作文。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作业的探索中我深有体会:作业可以脱离文本化,充满色彩、情趣。它应该体现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自主性。让学生喜欢去做,进而培养出相应的能力。我相信,只要从教者有点心,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更精彩的。
一、作业可以很有意思,突显出作业的兴趣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煤,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有些叛逆,他们的行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喜欢做感兴趣的事情,消极对待不感兴趣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以他们为主体,使作业形式生动有趣、灵活多样。这既适应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弥补应试教育作业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1.让学生学会穿越 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冰心、郭沫若、屠格涅夫、伽利略等等。面对他们,学生们有很多想法,总是有许多话要讲的,在学这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屠格涅夫获在文坛的成就,此时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假如你现在来到了郭沫若的塑像前,你会对郭沫若说些什么;赞颂你心目中杰出的伽利略。这些作业都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孩子们完成这样的作业的过程实际就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走进了文本,了解了作者,同时又对文章所表达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升华。 2.学会说些什么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文中写了爱虚荣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的故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要能评价书中的人物。于是,我在备课时设计了这么这样一道题:今天,谁愿意做“评论家”的,用一句话说说你想谈的人物。第二天的作业呈现了这样的答案,有的同学写道:“皇帝呀皇帝你这样的人也能做皇帝,老百姓还能生活得下去吗?”有的同学写道:“小孩,你真勇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敢说皇帝没穿衣服,我真佩服你。”还有的同学写道:“那些大臣,凭什么做大臣呢,这国家早晚得完蛋。”看着他们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
二、自由选择作业,体现学生选择作业的个性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兴趣和特长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强调开放性,有意识地设计出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他胃口的作业,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又能让学生拥有更棒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品种应有尽有,大家自由选择,选择的范围如下:1.喜欢历史的你,读读历史书,探索端午节的由来。2.喜欢阅读的你,阅读一篇描写端午的文章。3.爱郊游的你,去寻找春天的脚步。4.爱读书的你,读一篇描绘端午的散文给爸妈听。5.爱好文学的你,摘录历代詩人描写端午的诗词。6.爱习作的你。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这多情的春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越发的喜欢上了语文。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体现作业的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的学习必须走出书本,在本学期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方面,我是颇有心得的:拓展性阅读,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如学习了古诗《赤壁》以后,让学生背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了《斜塔上的实验》以后让同学们去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学习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后,推荐学生阅读马克·吐温的其它作品,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完《论语》八则后,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制成卡片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给他们做座右铭。在学习《对联六副》后,我讲了对联的相关知识,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分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家推荐对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轻松理解了对联讲究对仗的特点,知道了对联的贴法也是很有讲究的。而且让学生们接触了社会,懂得了与人交往。
四、还给他们想象的空间,重现作业的创造性
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让他们思想僵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中,应该让他们解放思想,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1.古诗扩写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一个版块是诵读欣赏,那上面有许多古诗写得很美,每每在这时候,我总鼓励学生们展开联想,把那美丽的景致还原,在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时,我请大家将诗的一二两句扩写,有同学写下了“初春时节,江上的摇橹声把我吵醒,睡眼惺忪地瞧了瞧远方的美景,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山好似那样的遥远,甚至看不清那原有的颜色,我旅途终的点就在山那边。夕阳西下,山的倒影越发的长了,小舟悄悄地在翠绿色的明镜似的江面上行驶,好像生怕把什么惊醒似的。晚霞映照着湖面,一切都成了太阳的颜色。此时潮水这时已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为宽阔,江面上只有我一叶孤舟,我站在船头,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看着这宽阔的江面,望着那火红的天空,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之感。微风轻轻拂来,船帆满起,奋力向前驶去。耳旁乌、虫的呜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我躺下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一切”这么美的语言。 2.写想象作文 有了想象,才能创造,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上有这样的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皇帝在知道自己被骗,身上没穿衣服后会怎么办呢?请以《皇帝没穿新装》写一篇想象作文。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作业的探索中我深有体会:作业可以脱离文本化,充满色彩、情趣。它应该体现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自主性。让学生喜欢去做,进而培养出相应的能力。我相信,只要从教者有点心,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更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