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探索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卷第20题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符号抽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考查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包括类比转化、抽象建模、整体思考、归纳猜想、演绎证明等。数学探索性思维是左右脑并用的,兼顾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等思维方式的。在数学教学(尤其是解题教学)中培养探索性思维,要特别注意:既关注证明,又关注猜想;既关注运算,又关注思考;既关注动脑,又关注动手。
  关键词:八省联考;数学卷;曲率问题;探索性思維
  一、“八省联考”数学卷第20题及其考情分析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江苏等八省市高三学生参加的2021年高考模拟演练的数学卷第20题如下: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图1)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各种弯曲空间的运用。刻画空间的弯曲性是几何研究的重要内容。用曲率刻画空间弯曲性,规定:多面体顶点的曲率等于2π与多面体在该点的面角之和的差(多面体的面的内角叫作多面体的面角,角度用弧度制),多面体面上非顶点的曲率均为零,多面体的总曲率等于该多面体各顶点的曲率之和。例如:正四面体在每个顶点有3个面角,每个面角是π3,所以正四面体在各顶点的曲率为2π-3×π3=π,故其总曲率为4π。
  (1)求四棱锥的总曲率;
  (2)若多面体满足:顶点数-棱数+面数=2。证明:这类多面体的总曲率是常数。
  (一)试题分析
  本题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成就为实际应用背景,引入大学微分几何中的曲率概念,仅考查简单多面体的空间结构(如顶点、棱、面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平面多边形的内角和,而不涉及常见的平行、垂直和空间向量等的论证与计算,颇有新意。
  本题的第一问研究特殊情况,是铺垫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迁移运用的能力。第二问研究一般情况,有一定的难度,其常规解法如下:
  设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棱数为E,面数为F。多面体的总曲率=V×2π-多面体所有面角之和=V×2π-多面体所有面的内角和。
  仔细分析常规解法,不难发现,第二问除了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迁移运用的能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符号抽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考查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没有现成的公式、结论可以套用),包括类比转化(如将所有面角之和转化为所有面的内角和、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抽象建模(一般化表示顶点数、棱数、面数以及各个面的边数)、整体思考(建立有关量的关系,如所有面的内角和与面数、各个面的边数的关系,总边数与棱数的关系)、归纳猜想(从特殊到一般)、演绎证明(代入消元、计算化简)等,可见其构思精巧。
  (二)考情分析
  此题江苏全省均分大约1分,而我校在没有讲评的前提下,限时15分钟,让学生再做一次,结果均分也只有2.56分。
  分析错因,可以发现:(1)部分学生没有读懂新定义的“曲率”和“总曲率”,没有建立总曲率与各顶点的面角之和总和,即多面体的所有面角之和的关系;(2)部分学生缺乏转化能力(也可能缺乏整体思维),没有理清所有面角之和与所有面的内角和的关系;(3)部分学生缺乏符号抽象能力(也可能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只研究了棱锥和棱柱这两类符合题意的特殊多面体的总曲率,或者不能适当地表示有关的量;(4)部分学生缺乏整体思维(纠缠于局部),或缺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不能继续利用特殊多面体展开探索),不能建立所有面的内角和与面数、各个面的边数的关系,或不能建立总边数与棱数的关系;(5)部分学生推理和运算能力不过关。归根结底,主要还是探索性思维能力不足。
  二、教学启示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高考命题,应有一定数量的探究性问题,适度增加试题的思维量,考查思维方法。”上述试题跳出了常见的知识考点,充分体现了对探索性思维的考查。
  徐利治先生认为,数学探索性思维是左右脑并用的,兼顾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等思维方式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尤其是解题教学)中培养探索性思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既关注证明,又关注猜想
  左右脑并用的数学探索性思维,往往集中表现为猜想与证明的有机统一。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而要引导学生类比发散、归纳推广,猜想更多的结论,并尝试给出证明,从而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
  【案例1】 一道数列题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例1,学生尝试解决。)
  师很好!用斜率解题时一定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思路清晰,运算简洁,通性通法,过程严谨。由此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直线方程会产生不同的运算量。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回顾总结,积累解题经验,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三)既关注动脑,又关注动手
  通常认为,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符号化(抽象)的形式科学。但实际上,数学同时具有科学的实验(观察、操作)特征,也是体验化(具象)的内容科学。从关注单纯的动脑到关注综合的动脑与动手(包括运用其他感官),也是探索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还要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能提升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案例3】 一道立体几何题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例3。)
  例3(1)给出两块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如图3、图4),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案,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3、图4中,并做简要说明;
  (2)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
  (3)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5),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案,用虚线标示在图5中,并做简要说明。
其他文献
摘要: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一章中没有安排系统研究绝对值函数的内容,却出现了有关绝对值函数的习题。于是,精心设计“一题一课”,从教材中的一道习题出发,引出研究绝对值函数图像和性质的问题(课题),组织学生深度探究以及讨论。相关教学思考有:理解教学内容,从低起点变式生长,放大功能;把握研究路径,基于已有经验组织纠错和优化;精心设计板书,伴随学习过程渐次生成和调整。  关键词:习题讲评问题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是应对信息时代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议题式教学倡导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通力合作完成各议题任务。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思政议题式教学,顺应新课改发展潮流,是促进深度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深度学习议题式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深度学习和议题式教学的关联  受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理论的启发,1
期刊
摘要:綜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能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流程,体验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使其对事物的认知从基于观察的感性认识逐步走向基于证据的理性分析。基于评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体悟科学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形成初步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能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实施策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步骤:教学载体的评估与选择,活
期刊
摘要:《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批判性作品,在閱读中特别需要引导学生思辨。议题选择是设计思辨阅读活动的前提,议题构成思辨的框架,还需母题提供思辨的纲要。思辨性读写任务为议题的讨论提供路径和支架,以求深入作品内部,体会与理解作者的洞见与无奈,也在阅读中观照历史、思考现实。  关键词:《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母题议题  一、读《儒林外史》特别需要强调思辨  读《儒林外史》为什么特别需要强调思辨?出发点有二。 
期刊
摘要:高三生物教学学时紧张、要求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好的复习效果,避免“炒冷饭”。《基因工程》一轮复习课,以一个大问题“如何培育绿色荧光大肠杆菌”引领和若干个子问题驱动,助推学生构建“基因工程”的知识框架。其中,特别注意了问题设计和课堂预设与生成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驱动一轮复习《基因工程》  高三生物教学学时紧张、要求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好的复习效果,避免“炒冷饭”。对
期刊
摘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八省联考”语文卷的命制依据。这份试卷力求建造审美高地,全力助推思维发展。唯有让新评价体系、新课标精神落地,在课堂生根、开花、结果,才能让优秀的学生迈进理想高校的大门。这是“八省联考”语文卷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八省联考;语文卷;审美鉴赏;思维发展  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语文卷类似于中国园林建筑,语文知识和读写材
期刊
摘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应避免过多谈论海子的极端做法,配合诗歌单元主题“向青春举杯”,引导学生面对青春期的迷茫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中,设置了“做一日小编辑”的教学情境,通过创作插图,掘诗中意象;通过文学评论,探情感密码;通过附写寄语,  悟青春特点。三个板块辅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鉴赏、去领悟,在探索的过程中,拼贴出海子较为真实完整的“画像”。  关键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意象情感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语文卷的题型和考点并没有变,即根本没变。带给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启示是:立足根本。具体而言,不要机械模拟“八省联考”卷;要全面复习,但不可细而偏;训练题可从以往的高考卷中选择;清楚而健康是作文之本。  关键词:八省联考;语文卷;高三复习;根本  2021年的新高考卷会有哪些变化?高三复习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对此,大家都想从“八省联考”的适应性考试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八省联考”语
期刊
摘要: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Task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以写作为中心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由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步步铺垫,促使学生写作进阶。以My hometown教学为例:以教材内容为铺垫,梳理现成素材;以增补句型为铺垫,丰富表达方式;以拓展语篇为铺垫,提升写作技巧。  关键词:写作教学;素材;表达;技巧  在英语听、说、读、写、看五大技能中,写作涉及语法、词汇、文体、谋篇
期刊
摘要:守正、创新、适应、引导,是“八省联考”语文卷的突出特征。守正,主要体现在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坚守,还体现在对2020年新高考卷命题的继承,保持了试卷内容和结构形式的相对稳定。创新,表现在试卷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所变革发展。适应,是这一次模拟考试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可以理解为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引导,即适应性考试对中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教师要努力从试题中解读出试题背后的指导思想,并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