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心理活动无处不在,德育工作也涉及人的心理活动。思想和心理是相互作用的,将心理学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可以提高德育对于学生们的可接受性,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心理学;行为强化;二八法则;情感因素
德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什么样形式的德育工作,都有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也是知、情、意统一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如果能利用心理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即可通过知、情、意等多角度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强化
强化是指通过某种激励或惩罚的方式来增强或减弱学生的行为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基于肯定,而学生因为得到肯定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这个行为进行巩固和保持,则我们称之为正强化;相反,如果因为某种惩罚或否定,使学生不再进行类似的行为,则称之为负强化。中职德育工作是期望通过学生的思想水平而塑造学生的行为,因此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强化”法来改善德育工作。
例如学生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时常不一,有些学生拥有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但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他们通常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但在遇到问题时却并没有这样做,比方说我们都知道要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当真的碰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袖手旁观。对于类似的问题,教师应当在班级中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根据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表扬或批评,对于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授予他们光荣称号,利用“强化”法贵在坚持不懈的注重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的小细节,不但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还能让学生们保持优良的行为,改正错误的行为,从而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运用二八法则以点带面来教学
著名的“二八法则”同样可以运用到中职德育工作中来,并为德育工作增添不少色彩。心理学中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只有找到并充分利用最关键的资源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高效出击,攻破重点。很多中职教师都有过因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性格迥异,综合素质相差较大带来的管理工作量大而苦恼的时候,但如果教师们能够找出班级中20%的优秀学生,并让这些优秀学生来带动班级中剩余的普通学生学习,让班级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不但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
很多教师平时面对所有的事情都爱亲力亲为,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长久下来,不但自己身体累到了,还养成了学生对教师过分的依赖。对此教师首先应当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留意班级中较为积极的学生,并将这些学生培养为自己的好帮手,让他们和自己异同承担班级的管理工作,鼓励这些优秀学生在德育课或是平时的学习、值日等事情上起到带头作用,这样其余80%的普通同学也会受到他们的感染,会在心中萌生想要进步、变好的想法,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学习和平时的一些班级工作中来,学生一旦有了要求进步的心理需求后,那么此时再展开德育工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德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的正常需求,是在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在人的生活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持久的或一时的动机。而很多中职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情感因素,而是采取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们的主观情绪是否愿意。如果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毫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很可能会引发学生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心门紧闭,德育工作难以取得成效。
人非草木,每个人都是有着细腻的情感,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注意并引导学生们心中的情感,例如在德育课中讲解家庭关系的内容时,由于每个家庭的状况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讲解时一味强调父慈母爱,孩子应当感恩父母,一些单亲家庭或是与父母聚少离多的学生一时间情绪可能会出现波动,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变化,在教学中向学生们展现父母工作的不易,以及他们为家庭和孩子的付出,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最后再向他们阐述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可以拉近学生与德育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总之,中职院校可以将心理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利用心理学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优点,来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展开和推广。在心理学视角下,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与大学生认知水准、理想信念、个性品格等德育因素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关系,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能更加有效地强化提高中职生德育素质,这也是心理学在德育工作有这笔广阔前景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天立.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10):213-213.
[2]吕丽梅.积极心理學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6):63-64.
关键词:心理学;行为强化;二八法则;情感因素
德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什么样形式的德育工作,都有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也是知、情、意统一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如果能利用心理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即可通过知、情、意等多角度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强化
强化是指通过某种激励或惩罚的方式来增强或减弱学生的行为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基于肯定,而学生因为得到肯定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这个行为进行巩固和保持,则我们称之为正强化;相反,如果因为某种惩罚或否定,使学生不再进行类似的行为,则称之为负强化。中职德育工作是期望通过学生的思想水平而塑造学生的行为,因此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强化”法来改善德育工作。
例如学生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时常不一,有些学生拥有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但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他们通常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但在遇到问题时却并没有这样做,比方说我们都知道要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当真的碰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袖手旁观。对于类似的问题,教师应当在班级中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根据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表扬或批评,对于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授予他们光荣称号,利用“强化”法贵在坚持不懈的注重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的小细节,不但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还能让学生们保持优良的行为,改正错误的行为,从而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运用二八法则以点带面来教学
著名的“二八法则”同样可以运用到中职德育工作中来,并为德育工作增添不少色彩。心理学中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只有找到并充分利用最关键的资源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高效出击,攻破重点。很多中职教师都有过因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性格迥异,综合素质相差较大带来的管理工作量大而苦恼的时候,但如果教师们能够找出班级中20%的优秀学生,并让这些优秀学生来带动班级中剩余的普通学生学习,让班级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不但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
很多教师平时面对所有的事情都爱亲力亲为,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长久下来,不但自己身体累到了,还养成了学生对教师过分的依赖。对此教师首先应当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留意班级中较为积极的学生,并将这些学生培养为自己的好帮手,让他们和自己异同承担班级的管理工作,鼓励这些优秀学生在德育课或是平时的学习、值日等事情上起到带头作用,这样其余80%的普通同学也会受到他们的感染,会在心中萌生想要进步、变好的想法,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学习和平时的一些班级工作中来,学生一旦有了要求进步的心理需求后,那么此时再展开德育工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德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的正常需求,是在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在人的生活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持久的或一时的动机。而很多中职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情感因素,而是采取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们的主观情绪是否愿意。如果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毫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很可能会引发学生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心门紧闭,德育工作难以取得成效。
人非草木,每个人都是有着细腻的情感,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注意并引导学生们心中的情感,例如在德育课中讲解家庭关系的内容时,由于每个家庭的状况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讲解时一味强调父慈母爱,孩子应当感恩父母,一些单亲家庭或是与父母聚少离多的学生一时间情绪可能会出现波动,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变化,在教学中向学生们展现父母工作的不易,以及他们为家庭和孩子的付出,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最后再向他们阐述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可以拉近学生与德育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总之,中职院校可以将心理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利用心理学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优点,来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展开和推广。在心理学视角下,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与大学生认知水准、理想信念、个性品格等德育因素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关系,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能更加有效地强化提高中职生德育素质,这也是心理学在德育工作有这笔广阔前景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天立.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10):213-213.
[2]吕丽梅.积极心理學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