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优化选择及产业化经营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r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林农复合系统既是生态系统也是社会生产体系,其生产要素的组合安排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该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林农复合系统中的几种常见模式(林-粮、林-菌、林-菜、林-禽牧、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的经营特点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林农复合产业化经营对策。
  关键词林农复合经营;优化选择;生产要素;产业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6-01858-03
  Abstract Agroforestry system is not only an ecosystem but also a social production system. The combinations of production factor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groforestry managements are affected by society and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modes (forestrygrain, forestryedible fungus, forestryvegetable, 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orestrymedical industry) and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of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Finally, it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in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agroforestry.
  Key words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Production factor;Industrial operations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必须建立多效益、高产出的农林生态系统。林农复合经营系统在充分利用生态空间、挖掘生物资源潜力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应用[1],如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等。林农复合系统模式多种多样,20世纪60年代的桐-粮间作,70年代海南、云南的林-胶-茶模式,80年代江苏的林-农-渔复合经营以及东北的林-参间作、华北的林-果农间作,90年代后期的林-药间作、林-草-牧间作等,这些复合经营模式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1 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学特性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也是社会生产体系,生产要素的组合安排、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数量、市场的供给条件、农村的经济基础以及交通运输等条件,对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和各类产品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等都有显著影响。
  1.1社会经济结构特征
  林农复合经营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有其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在其组成成分之间有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经济效益上的联系,取得系统的整体效益是系统管理的重要目的。林农复合经营在管理上比单一组分的人工生态系统有更高的技术要求[2]。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具有功能和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通过集约经营既要使农业系统达到一定的经济产出又要能保持和加强系统内各要素的互利共生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1.2 资源配置结构特征
  林农复合经营是在生物的物能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转化率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大。然而,只有合理的空间配置、时间顺序和适宜的数量比例,形成对应的结构联系,才能使之相互促进、循环利用,成为优化稳定的生产体系[3]。特别是林木生长周期长,需从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角度考虑林地面积的比例、位置配放、树种特性、立木株行距和轮伐间作收获以及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配置等。
  1.3资金循环特征
  农林业资金循环需要经过3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其资金循环的第一阶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的形式购买生产资料;二是以货币资金的形式支付劳动者的报酬,这个过程的资金需要经营者预先垫付。根据农林业生产的特性,前期资金的投入可以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投资资金需要完成一个资金循环才能重新形成货币资金,实现增值。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要实现资金的循环需要许多年,林农复合经营长短结合可以解决此问题。
  1.4市场经营特征
  林业投资经营过程中主要受到人为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利率波动等影响。人为风险包括林木被盗伐、破坏、火灾、管护不力等。市场风险是农林产品因市场价格波动而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林产品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的限制,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林农经营的积极性和收益。长达5~6年甚至10多年的人工林投资还要面对利率变动的风险,利率上升折现率提高,意味着项目投资净现值的下降,同时各种投入要素价格上升,导致后续投入成本增加。
  1.5商品属性特殊
  林农复合经营主要是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进行林内间作。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的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了对自然环境条件的各自适应的范围,以及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作物生态类型,因此不同的农林产品也具有各自的适宜生态区,在最适宜生态区内,植物能表现出最好的生产性能和品质。复合经营的商品品种多样化,既有林木产品也有农产品, 经营周期较长的木质商品配合经营周期较短的农产品,可以稳定收益,降低风险[4]。   2 林农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
  林农复合经营的组合形式有许多种,经营模式也层出不穷[5]。该研究以目前我国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广、林农复合经营比较普遍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为例,研究其主要经营模式及其特点。不同树龄的杨树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间作物,林下光照强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树龄以及树冠的郁闭度来选择不同的间作物类型。
  2.1林-粮复合经营模式
  该模式一般是在3年生以下的杨树林内间作冬小麦、夏玉米等。杨树在造林初期生长缓慢,林内光照充足,与大田光照强度相似,通过间作农作物可以使土地得到集约利用。总成本投入较单林+单农有较大幅度的节约,并且可明显提高气候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可提高1~3倍[9]。也可进行林-粮-经济作物复合经营,如杨树-油菜-花生(山芋)、杨树-马铃薯-玉米-花生(大豆)、杨树-花生-小麦。
  2.2林-菌复合经营模式
  分为林下直接培育和林内搭建棚舍等设施后再培育两种形式。杨树在5年生以上,林分郁闭度达0.6以上时,林内的光照较弱,林内的湿度、温度、光照等條件非常适宜各种食用菌的生长。杨树的凋谢物也可以成为食用菌的营养源,食用菌采收后,大量的培养基残渣可以作为有机肥归还于林地,促进树木生长。所以在林下种植食用菌不但有利于提高杨树林地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使用,而且在保证木材生产的同时增加菌类产品的输出,提高了单位面积林地的经济效益。在林内搭设菇棚,虽然其生产成本提高,但可以有效阻止杂草的生长,有利于调控菌类生长环境,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2.3林-菜复合经营模式
  在中幼龄阶段的杨树林内种植季节性蔬菜,或搭建塑料大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的经营方式。该模式能有效提高林地的光照利用率,提高林地的总生物量。杨树落叶与土壤微生物所形成的腐殖质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残留的菜叶菜根也为杨树提供养分,促进杨树的生长。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套种作物需要翻土、除草、施肥,提高了林地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有利于林木生长。在造林初期,林内光照充分,可采用常规的大田式种植蔬菜。在杨树中幼龄阶段,宜选择低杆蔬菜类农经作物,如油菜、雪菜、越冬蔬菜等。当杨树进入中龄期后,林分郁闭度较高,林内光照较弱时,可在林内搭建塑料大棚等设施,在杨树落叶后种植反季节蔬菜。
  2.4林-禽牧复合经营模式
  把杨树、牧草和家畜(禽)置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有机结合。这种方式可以选择7~8年生的杨树林中进行。当杨树成片林郁闭度大于0.5时,林下不宜间作农作物,但仍适合耐阴性牧草生长,同时引入草食性畜禽进行养殖。主要种植的牧草类型有黑麦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养殖的家畜禽种类有草鸡、鸭、猪等。既可以在林内搭建棚舍进行圈养,也可以直接在林下进行散养[6]。林下养家禽经济效益高,同时可以减轻树木虫害,家禽粪便与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又可以及时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
  2.5林-药复合经营模式
  林木提供的蔽阴条件非常适合偏阴性中草药的生长,采用集约经营能使林下种植的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且适合品种较广,如板蓝根、薄荷、天南星等。在1~3年生杨树林内间种黄蜀葵,投资少,见效快。在杨树中幼龄林套种蒲公英,可一次播种多茬收获。在林分郁闭度0.7以上的林荫下,旱半夏、天南星仍能良好生长。
  3 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适应性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就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和创造产出的过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经济活动的实质是以最小的生产要素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使农业生产要素直接参与农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配置。通过对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进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优化选择,必须要考虑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根据经营者所具有的林地面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择经营模式,才能获取最佳的经营效果。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适应性见
  4.1 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农林产品的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联合农户进行生产,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饲料、加工、销售等服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经营的组织模式有“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农户”等。如药品加工企业带动性,企业与农户签订经济合同,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实现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2专业合作组织协调型
  通过地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或者通过一些中介组织,为农户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生产资料,帮助农户联合经营,面对市场,降低小规模经营的市场风险。
  4.3主导产品联动型
  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技术、产品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形成区域主导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4.4服务组织拉动型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大型的企业牵头,组成利益联合体,以一项或几项产品为主,应用较高的技术和手段进行联合生产、加工和营销,实行统一的质量、规格价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共同应对风险。
  5 结语
  林农复合经营在培育林木、生产木材的同时,进行农作物和药材的栽培、畜牧和家禽的饲养、食用菌和蔬菜的培育等,并辅以相应的中间利用和加工体系,使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养护,以谋求较大而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经济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和创造产出的过程,林农复合经营是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和形式[10]。根据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特点以及农林业生产的自然属性,要形成高效、可持续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必须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优化要素组合,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富丰珍,徐程扬,李广德.我国杨树林农复合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221-224.
  [2] 邓华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程鹏,曹福亮,汪贵斌.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3):151-156.
  [4] 童婷婷,周玉新,唐罗忠.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13,26(5):13-18.
  [5] 王玲玲,何丙辉.农林复合经营实践与研究进展[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6):448-452.
  [6] 季永华.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及模式择优[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79-83.
  [7] 汪立三,汪志勤,张金荣,等.沭阳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91-93.
  [8] 方升佐,黄宝龙,徐锡增.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36-41.
  [9] 徐锡增,吕士行,曹福亮,等.杨粮间作的生产力及其经济效益[M]//吕士行,方升佐,徐锡增. 杨树定向培育技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35-140.
  [10] 周玉新,吴晶晶,唐罗忠. 林农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2013(7):93-97.
其他文献
摘要為限制盐碱地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导影响因素,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6种盐碱互作条件,研究盐碱互作胁迫对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丹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参数与总盐浓度、pH以及CO2-3和HCO-3浓度的影响较大,而CO2-3和HCO-3浓度又是影响pH的主要因素,总盐浓度和pH可作为影
期刊
摘要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增效的产业基础。新疆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一直是新疆具有发展优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对于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现有的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的需求,加强畜牧机械化养殖模式的推广,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刻不容缓。现针对新疆地区目前畜牧业机械化养殖现状及存在的畜牧机械装备水平低、农牧民机械化养殖意识欠缺、资金投资力度小等一些
期刊
摘要结合伊春2001~2012年的旅游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从直接经济贡献和间接经济贡献两个角度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从显性角度分析得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伊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隐性角度分析表明伊春每l元的旅游收入能够导致伊春GDP增长约为4.273元人民币,而且发展呈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旅游产业;经济贡献  中图分类号S181.4文
期刊
摘要  为阐明排污河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德州市某排污河道为例,进行河道污水对沿岸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河渠两侧的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为三氮、重金属和邻二氯苯等有机污染物;土壤中多吸附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苯并芘等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组分。  关键词排污河道;地下水;有机污染;城镇  中图分类号S271;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
期刊
摘要采用吸附罐气质联用法对太原市迎泽桥东十五中学附近的城区大气中的一氧化碳、甲烷、苯等典型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对这些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来源分析以及暴露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大气中的一些有害性苯系物的质量浓度较高,如苯和甲苯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69.3和144.1 μg /m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间-对/二甲苯和乙苯(0.992)、邻二甲苯和乙苯(0.691)显著相关,说明其可能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解IBA对其他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 外加不同浓度的IBA溶液对百合切花进行瓶插处理,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 处理组在第8 天明显提高IAA的含量,处理组(40 mg/L)与ABA在4~10 d表现出协同作用,处理组(60 mg/L)提前GA3峰值出现的时间,处理组(20、40、80 mg/L)在4~10 d抑制JA的生成。[结论]高浓度
期刊
摘要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中药水蜈蚣的资源、成分、药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该中药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依据。  关键词水蜈蚣;成分;药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0983-02  基金项目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KH09030);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基金(20091012);陕西省教育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石油降解固体菌肥的制备和应用。[方法]以从大港石油污染土壤筛选的石油降解细菌菌群为基础,将液体石油降解菌剂接种到麸皮和锯末质量比为1∶1的固体介质中培养,通过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对固体菌肥影响,制备一种活菌数量较高的石油降解固体菌肥,将其应用于不同含盐量的石油污染土壤研究其修复效果。[结果]通过分析不同温度、接种量对固体菌肥的特性的影响确定其短期内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
期刊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陕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窑洞进行探讨分析,结合地下窑洞的发展实际,系统分析地下窑洞的历史渊源、优缺点、现状成因和发展方式,论证了保留地下窑洞的必要性,并将其与第三产业捆绑,创新性地提出地下窑洞未来发展的新方案。  关键词地下窑洞;历史;现状;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S26;K921/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6-01754-03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1.6%胺鲜酯对水稻生长和增产作用。[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试验药剂不同使用剂量对水稻生长、增产效果和田间应用安全性。[结果]1.6%胺鲜酯水剂制剂稀释1 000~1 500倍,连续用药2次,水稻增产率达6.51%以上,与对照药剂相当,对环境和作物安全。[结论]1.6%胺鲜酯水剂是调节水稻生长性状和增产增效较为理想的药剂。  关键词胺鲜酯;水稻;生长调节;药效试验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