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卫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业挑战度、师生互动水平、合作学习水平、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经历丰富度等五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进行调研。结果:(1)高职生学习投入不高;(2)师生教学环节互动度低;(3)学生收获自评较高。结论:转变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多渠道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和丰富学生的教育活动经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学生主体;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5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16-0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评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能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1]。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了什么,对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促进作用,这些应该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2]。本研究对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投入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情况、教育经历丰富度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学校给予学生的支持、师生在教学环节的互动情况等,从制度上分析学生自我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校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测量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主要参考了美国NSSE调查问卷,包括学业挑战度、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经历丰富度五个方面。调研对象是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共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1份,有效率93.4%。问卷发放回收后,采用SPSS10.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和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
(一)样本基本信息
样本涉及护理等13个专业,其中男生98人;女生743人。50.54%的调查对象是农村生源,父母未接受高等教育者占72.89%;受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70~89分之间的占47.44%;80~89分之间的占34.84%。
(二)五个维度结果
1.学业挑战度
每天课后用来学习的时间超过2小时者只有11.89%,有43.52%的学生只有0.5~1小时;课后用来完成作业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只有6.18%,有50.65%的学生只有0.5~1小时;课后用于搜集、阅读课程相关资料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有3.33%,有43.40%的学生不足0.5小时;有83.59%的学生,课后的时间有79.07%主要用于上网、游戏等娱乐活动,学生课外主要通过网络学习。
2.合作学习水平
总是与同学结伴上自习的占49.46%;课堂上,经常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的占52.56%;课下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的占43.04%;能在课后经常帮助同学辅导功课的占25.45%,有49.82%的学生很少这样做;课后独自上自习的占76.10%。
3.师生互动水平
课上能积极地参与讨论的学生有39.00%;课后经常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的有16.77%;能经常与任课教师讨论个人职业规划和抱负的有10.34%,有38.76%的学生从未这样做过。在评价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上53.27%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09%的学生认为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亲密友好。
4.校园环境支持度
评价在校内所接受的学术指导质量方面,认为“良好”的占60.76%;评价在校的学习、生活经历方面,认为“良好”的占55.77%;评价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社交需求支持度上,52.91%的学生认为“良好”;评价与学校行政人员(包括辅导员)的关系上,认为“友好”的占33.89%。
5.教育经历丰富度
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占31.39%;经常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有27.47%;经常参加学生会活动的学生有27.35%;有21.05%的学生没有与本校其他院系或者其他专业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有72.18%的学生没有境外交流、学习机会。
(三)总体学习投入度
调查问卷中“学业挑战度”采用从1~5分的五点计分法,故3.0分是理论上的中等强度观测值。“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经历丰富度”四个维度采用四点计分法,中等强度观测值为2.5,“总体学习投入度”由五个维度得分之和的平均分表示。结果见下表。
(四)学习收获自评
“学习收获自评”采用四点积分法,中等强度观测值为2.5。“获得系统专业知识”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29.13%;“获得工作相关技能”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29.01%;在“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28.18%;在“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32.82%。“学生收获自评”得分为3.17分。
三、分析与思考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总体学习投入度得分为2.58,虽略高于理论平均值,但从总体上讲并不高。另外,反映学习投入度的五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学业挑战度”,其次是“校园环境支持程度”,然后是“合作学习水平”,得分为2.81分,上述三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了理论平均值。这组数据说明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业的压力,并且也认为学校在专业学习上能提供较好的指导和支持。但我们也要看到,学生每天课后用来学习的时间超过2小时者仅11.89%,而课后的时间主要用于上网、游戏等娱乐活动,说明学生课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五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是“师生互动”,“教育经历丰富程度”排在倒数第二位,说明无论课堂还是课后任课教师對学生的引导和支持远远不够,教师要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指导学生不断提升专业认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收获自评”得分为3.17分,远超过理论平均值。这表明卫生高职学生对学校在促进个人专业知识获取、专业技能提升以及职业岗位素养养成等方面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也说明在校的教育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促进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学生收获自评”中得分最低的是“获得广博的知识”,提示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促进方面,仍需进一步关注和加强。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法,调研了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了学生学习投入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了解教育过程的细节问题,有利于师生改进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调查评估是必然要求,但是评估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3]。因此,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调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甚至管理方式进行诊断,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校要引导教师多渠道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努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强课堂监督和科学的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学校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不断丰富教育活动经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肖毅.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参与度研究现状与启示[J].职业教育,2014(20):3-6.
[3]杨广俊.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现状分析与评估模式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86-88.
[关 键 词] 学生主体;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5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16-0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评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能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1]。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了什么,对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促进作用,这些应该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2]。本研究对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投入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情况、教育经历丰富度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学校给予学生的支持、师生在教学环节的互动情况等,从制度上分析学生自我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校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测量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主要参考了美国NSSE调查问卷,包括学业挑战度、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经历丰富度五个方面。调研对象是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共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1份,有效率93.4%。问卷发放回收后,采用SPSS10.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和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
(一)样本基本信息
样本涉及护理等13个专业,其中男生98人;女生743人。50.54%的调查对象是农村生源,父母未接受高等教育者占72.89%;受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70~89分之间的占47.44%;80~89分之间的占34.84%。
(二)五个维度结果
1.学业挑战度
每天课后用来学习的时间超过2小时者只有11.89%,有43.52%的学生只有0.5~1小时;课后用来完成作业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只有6.18%,有50.65%的学生只有0.5~1小时;课后用于搜集、阅读课程相关资料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有3.33%,有43.40%的学生不足0.5小时;有83.59%的学生,课后的时间有79.07%主要用于上网、游戏等娱乐活动,学生课外主要通过网络学习。
2.合作学习水平
总是与同学结伴上自习的占49.46%;课堂上,经常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的占52.56%;课下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的占43.04%;能在课后经常帮助同学辅导功课的占25.45%,有49.82%的学生很少这样做;课后独自上自习的占76.10%。
3.师生互动水平
课上能积极地参与讨论的学生有39.00%;课后经常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的有16.77%;能经常与任课教师讨论个人职业规划和抱负的有10.34%,有38.76%的学生从未这样做过。在评价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上53.27%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09%的学生认为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亲密友好。
4.校园环境支持度
评价在校内所接受的学术指导质量方面,认为“良好”的占60.76%;评价在校的学习、生活经历方面,认为“良好”的占55.77%;评价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社交需求支持度上,52.91%的学生认为“良好”;评价与学校行政人员(包括辅导员)的关系上,认为“友好”的占33.89%。
5.教育经历丰富度
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占31.39%;经常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有27.47%;经常参加学生会活动的学生有27.35%;有21.05%的学生没有与本校其他院系或者其他专业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有72.18%的学生没有境外交流、学习机会。
(三)总体学习投入度
调查问卷中“学业挑战度”采用从1~5分的五点计分法,故3.0分是理论上的中等强度观测值。“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经历丰富度”四个维度采用四点计分法,中等强度观测值为2.5,“总体学习投入度”由五个维度得分之和的平均分表示。结果见下表。
(四)学习收获自评
“学习收获自评”采用四点积分法,中等强度观测值为2.5。“获得系统专业知识”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29.13%;“获得工作相关技能”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29.01%;在“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28.18%;在“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认为“收获很大”的占32.82%。“学生收获自评”得分为3.17分。
三、分析与思考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总体学习投入度得分为2.58,虽略高于理论平均值,但从总体上讲并不高。另外,反映学习投入度的五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学业挑战度”,其次是“校园环境支持程度”,然后是“合作学习水平”,得分为2.81分,上述三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了理论平均值。这组数据说明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业的压力,并且也认为学校在专业学习上能提供较好的指导和支持。但我们也要看到,学生每天课后用来学习的时间超过2小时者仅11.89%,而课后的时间主要用于上网、游戏等娱乐活动,说明学生课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五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是“师生互动”,“教育经历丰富程度”排在倒数第二位,说明无论课堂还是课后任课教师對学生的引导和支持远远不够,教师要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指导学生不断提升专业认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收获自评”得分为3.17分,远超过理论平均值。这表明卫生高职学生对学校在促进个人专业知识获取、专业技能提升以及职业岗位素养养成等方面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也说明在校的教育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促进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学生收获自评”中得分最低的是“获得广博的知识”,提示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促进方面,仍需进一步关注和加强。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法,调研了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了学生学习投入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了解教育过程的细节问题,有利于师生改进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调查评估是必然要求,但是评估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3]。因此,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调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甚至管理方式进行诊断,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校要引导教师多渠道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努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强课堂监督和科学的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学校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不断丰富教育活动经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肖毅.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参与度研究现状与启示[J].职业教育,2014(20):3-6.
[3]杨广俊.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现状分析与评估模式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