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感觉现在的学生昨天还是小孩子,一跨入高中各种思想就活跃了起来,身心的变化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让一些家长与老师始料未及。有些学生的思想成熟得让人吃惊,他们已经不再安于原来的教育方式,消极应付,甚至有些就公然与教师唱反调。这些无疑不在说明现在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猛,切不可等闲视之。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做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还不正视这些现实问题,一旦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会陷入教育的泥潭不可自拔。对于现实的一些问题宜疏不宜堵,应该正确引导,转变教育理念,切实改变应试教育这种现状,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找到一个切入点。
一般的教育如此,语文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现在的语文课堂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却成为了典型的催眠课。每个语文老师都成为了“催眠大师”。这里除了改变语文的高考考察内容外,也应该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上入手。不再让课堂成为一言堂,不再让沉闷的空气继续沉闷下去。周杰伦的一首歌叫《我的地盘我做主》,而今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谁做主呢?我认为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载体,要把学习的民主之风带到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讨。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社会越来越民主了,课堂更应该民主化。而不是过去的学生是“民”,老师是“主”的模式。新课标规定,课堂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然是主体,就应该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民主权利。课堂民主是学生可以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個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而不是将教师的思考结论灌输给学生,更不是把教师的选择强加给学生。只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2. 让学生享受成功,增强参与意识
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创造成功机会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遇之一。“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 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可以采用“茶馆”式的讨论方法……这样,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3. 让学生唱主角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唱主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
3.1 争当课文中演员,让学生更有兴趣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学生在学习时有兴趣。教师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授《氓》,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然后在班里演出。学生提高了语文修养,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3.2 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像,还有动画效果,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张衡传》一课,是一篇涉及地动仪说明的课文,课文内容较抽象。课前,我发动学生一起合作,找来了雕像、图画,用电脑下载了各博物馆中有关的图片做成了幻灯片。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学习任务很快地完成了。因此,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3.3 积极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比如,作文教学,便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学生也可以平等地参与评教。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进一步加强。
4.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逐渐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勤于思考质疑,勤于讨论,勤于背诵,勤于观察,勤于积累,勤于实践等好习惯。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旋律,教师的“教”是指挥家,学生的“学”是演奏家;“学”是主体,“教”是创新思维的向导。只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这块地盘上做主,让学生大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一般的教育如此,语文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现在的语文课堂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却成为了典型的催眠课。每个语文老师都成为了“催眠大师”。这里除了改变语文的高考考察内容外,也应该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上入手。不再让课堂成为一言堂,不再让沉闷的空气继续沉闷下去。周杰伦的一首歌叫《我的地盘我做主》,而今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谁做主呢?我认为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载体,要把学习的民主之风带到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讨。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社会越来越民主了,课堂更应该民主化。而不是过去的学生是“民”,老师是“主”的模式。新课标规定,课堂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然是主体,就应该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民主权利。课堂民主是学生可以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個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而不是将教师的思考结论灌输给学生,更不是把教师的选择强加给学生。只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2. 让学生享受成功,增强参与意识
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创造成功机会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遇之一。“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 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可以采用“茶馆”式的讨论方法……这样,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3. 让学生唱主角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唱主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
3.1 争当课文中演员,让学生更有兴趣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学生在学习时有兴趣。教师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授《氓》,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然后在班里演出。学生提高了语文修养,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3.2 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像,还有动画效果,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张衡传》一课,是一篇涉及地动仪说明的课文,课文内容较抽象。课前,我发动学生一起合作,找来了雕像、图画,用电脑下载了各博物馆中有关的图片做成了幻灯片。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学习任务很快地完成了。因此,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3.3 积极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比如,作文教学,便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学生也可以平等地参与评教。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进一步加强。
4.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逐渐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勤于思考质疑,勤于讨论,勤于背诵,勤于观察,勤于积累,勤于实践等好习惯。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旋律,教师的“教”是指挥家,学生的“学”是演奏家;“学”是主体,“教”是创新思维的向导。只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这块地盘上做主,让学生大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