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而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水平,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教育;学生情感;
一个良好的班级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和促进作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潜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闪烁,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在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可以内化为进取精神,形成内在动力,促进孩子走向成功。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带给学生的是清新愉悦、自由、和谐,它不仅是学生在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寄托,有无时无刻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已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 建设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好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的教育。
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看作是教育学生的契机。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我首先抓住了教室的布置作为突破口。
在当前,一些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至少,在审美的成熟度上,有着相当的部分需要充实。例如,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读一些卡通文化,有的同学甚至还读一些无聊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同学,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如何使自已的阅读能力提高。我有时间还安排一些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已读过的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从而激发其他同学阅读兴趣。
二、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活动的深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级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这方面,我注重了组织一些课内外的文体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我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在一个学期里,班级组织了各种球类比赛,作文比赛。在比赛中,我注意引导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相互的配合,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而有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也就迈出来第一步。
三、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
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就先得相当重要。平时,我从来不摆出教师支配学生的架势,动不动就吆喝学生干这干那,总是以为自已说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就要做什么。其实大家一律平等相待,像朋友一样相处。即使教师有了缺点,学生也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提出来,作为教师也不要认为这很没面子,百般地狡辩。这样会令学生对你产生不满的看法,影响日后的师生相处。学生有不足,教师自然更是责无旁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指正。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友好的建设性的基础上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悄然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班级的整个改变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出现反复,有的甚至是反复多次,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多的耐心,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最艰难的工程,作为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自然是必需的,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重要,只要有一颗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平常之心,就一定能做好本职工作。
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进入了深层发展阶段,看似极简单的一种方式方法,却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极具影响的效应。在这里,每一次细微的关心,每一次充分的尊重,都在不断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靈,都在鼓舞着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崎岖的求学之路上不断进取。
通过一点点尝试,我认识到,爱心和民主可能适合于许多方面,可能更适合于教育。的确,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我也可以这么认为:在教育的征程中没有平坦的大道,大概也一样成立。我深信,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对学生的无私爱心,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热心,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诚心,有完成教师使命的信心,我们的事业一定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崔雪梅, 牟信志. 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陕西教育:教学(3):1.
[2] 海国华. 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8):25-27.
[3] 王家云. 班级管理优化与良好班级文化培育[J]. 江苏教育研究:理论(A版), 2009.
关键词:班级文化;教育;学生情感;
一个良好的班级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和促进作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潜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闪烁,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在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可以内化为进取精神,形成内在动力,促进孩子走向成功。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带给学生的是清新愉悦、自由、和谐,它不仅是学生在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寄托,有无时无刻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已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 建设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好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的教育。
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看作是教育学生的契机。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我首先抓住了教室的布置作为突破口。
在当前,一些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至少,在审美的成熟度上,有着相当的部分需要充实。例如,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读一些卡通文化,有的同学甚至还读一些无聊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同学,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如何使自已的阅读能力提高。我有时间还安排一些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已读过的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从而激发其他同学阅读兴趣。
二、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活动的深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级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这方面,我注重了组织一些课内外的文体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我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在一个学期里,班级组织了各种球类比赛,作文比赛。在比赛中,我注意引导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相互的配合,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而有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也就迈出来第一步。
三、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
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就先得相当重要。平时,我从来不摆出教师支配学生的架势,动不动就吆喝学生干这干那,总是以为自已说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就要做什么。其实大家一律平等相待,像朋友一样相处。即使教师有了缺点,学生也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提出来,作为教师也不要认为这很没面子,百般地狡辩。这样会令学生对你产生不满的看法,影响日后的师生相处。学生有不足,教师自然更是责无旁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指正。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友好的建设性的基础上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悄然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班级的整个改变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出现反复,有的甚至是反复多次,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多的耐心,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最艰难的工程,作为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自然是必需的,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重要,只要有一颗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平常之心,就一定能做好本职工作。
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进入了深层发展阶段,看似极简单的一种方式方法,却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极具影响的效应。在这里,每一次细微的关心,每一次充分的尊重,都在不断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靈,都在鼓舞着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崎岖的求学之路上不断进取。
通过一点点尝试,我认识到,爱心和民主可能适合于许多方面,可能更适合于教育。的确,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我也可以这么认为:在教育的征程中没有平坦的大道,大概也一样成立。我深信,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对学生的无私爱心,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热心,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诚心,有完成教师使命的信心,我们的事业一定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崔雪梅, 牟信志. 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陕西教育:教学(3):1.
[2] 海国华. 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8):25-27.
[3] 王家云. 班级管理优化与良好班级文化培育[J]. 江苏教育研究:理论(A版),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