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朋友圈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zxc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转头看似随意地抱怨了一句:“我不跟你们要钱,跟你们打电话连句能说的话都没有。”我顿时心里酸涩起来。
   1
   外婆今天又隆重地邀请我们去做客了,家里所有人都明白,外婆大概又买了新玩意儿要在我们面前显摆。
   外婆骨质疏松,腰也不好,一年前她还会站在巷子口等我们,哪怕天气不好,刮点风,下点雨,只要不太大,她都固执地等待,但自从做了手术,这个倔强的老太太也不能不服老了。同样默默改变的还有她对我母亲的态度,从前谁来她都欢迎,唯独不喜欢我的母亲,因为普天之下,唯有母亲一人敢“以下犯上”:顶嘴,揭短,戳她的痛处。现在母亲只要进屋就直奔厨房,一点儿不理会外婆这次又买了什么“好东西”,外婆或许是嫌没了母亲的声音不够热闹,还偏偏爱往厨房凑。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欣慰。想起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外婆买了一台净水器,据说是楼下李姥姥强烈推荐的,既节能环保,还延年益寿,特有的负氧离子能美容养颜……外婆说得唾沫横飞,我们没有一个敢说不相信的。说了也没用,外婆常挂在嘴边的三个字是:“你不懂。”说来惭愧,我们表兄妹几个学历包揽了学士、硕士和在读博士,却没一个敢在外婆面前说一声“我懂,你不懂”。小姨私下里对我们说:“买什么不要紧,是不是有用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开心,一开心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母亲却沉着脸,指着小姨说:“你说的是废话!”母亲就是这样,我和父亲一致认为,除了外婆,她是这个家里脾气最坏的。但是她从来不承认这一点,她总是说:“我这是脾气不好吗?我这是仗义执言!你们那不叫孝顺,顶多是愚孝,什么都依着她,早晚得出事。”母亲一说话,大家纷纷缄口不言。偏偏外婆介绍完净水器,又端出新鲜水果……什么贵买什么,人家说什么好她买什么,不用说,又是在她干女儿那里买的。母女俩在一个房间里,却如仇敌般把对方视若空气。
  母亲饭没吃成,却吃出了一肚子邪火。回到家里,母亲憋坏了,躲进厨房叮叮当当地一边切菜,一边冲我发号施令:“去查一查价格。”我拿出手机,将屏幕凑到她脸上,想笑又不敢笑:“查了,净水器原价4600元,外婆6000元买的,网上说包上门组装,不知道她装的时候有没有另花钱……”母亲把刀往案板上一扔,说:“别说了,不做了,叫外卖。要不过都不过了。”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一边看,一边啃她手里没切完的半截黄瓜。
   “你今天表现不错,没有直接对着干,还是进步很大的。”父亲表扬了母亲,又指着我说,“你快点订点好吃的给你妈。”说完父亲又紧接着安慰母亲:“好了,不生气了,以后想开点,你看大舅子和小姨从来不像你,老太太喜欢得不得了,你倒好,把自己气成这样,结果啥也落不着。”父亲本意是劝,结果却伤了母亲的心,她眼眶红了一圈,犟着不说话。老实说,我觉得父亲说得挺对,既然不是有所图,那自然是外婆怎么高兴怎么来。我时常不明白母亲总是跟外婆呛声的意义,在我看来,和外婆作对简直成了母亲的执念。
  
   2
   说起外婆,她是烟厂退休工人,论说单位退休工资这么高,怎么花也不会变成“月光族”。结果出乎意料,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每个月4800元的退休金不但花个精光,还月月向几个子女要钱,成了“负一代”。
   她之所以变成这样,功劳大概都要归于她的朋友圈。楼下的李姥姥是她多年的好姐妹,经常过来和她聊天,逗闷子,送点自己包的饺子,有时间还拿水果上来与她一起分享。外婆为人很重感情,家里有的、儿女送的,她都愿意拿出来与李姥姥分享。
   如果只是这样,母亲不至于对李姥姥有意见。她俩的梁子起于李姥姥带外婆参加各种养生讲座,并且往家领各种保健品。因为这一点,母亲没少在外婆面前发火,还当她的面扔过一瓶标价一千多元的壮骨粉,实际价值可能不到十分之一。外婆见母亲又是发火又是摔东西,她也气急了,一边哭一边骂:“你给我滚!别人都不管我,就你瞎操心。要不是有李姐照顾我,我死了都没人知道。”母亲越听越气:“那个老婆子为什么对你好,还不是图你的钱!”最后我爸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拉走了她。
   那段时间,李姥姥没有再去外婆家,可能是怕母亲找她麻烦。外婆很寂寞,经常打电话跟我说:“你能不能来看看我啊!你妈生我的气了,她也好久没有来了。”我听了外婆的话,鼻子一阵阵地酸。外婆从小把我带大,可是我在外地工作,母亲也来帮我照顾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她。我大舅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小姨经常上夜班,忙得很。我们商量一下,决定把外婆接过来住,这样既可以照顾老人还可以照顾孩子。
   一开始外婆还有些意动,第二天却又拒绝了。她说:“我不去给你们添麻烦,也不想被你们整天管着。”我语重心长地劝外婆:“你一个人生活,我们不放心啊!年纪大了身边哪能没个亲人!”外婆的话却让人莫名其妙:“谁说我身边没有亲人,我这里还有个女儿。”
   母亲又开始憋不住火了:“那个女人我知道,你天天买她的水果,价格都高出一倍,老糊涂了你!”外婆豪不示弱:“你胡说,她给我的水果可新鲜了,一分钱一分货,你懂什么!”两个人又怒目而视,母亲气得冲了出去,她拎着外婆家的水果跑到外婆干女儿的水果摊前,指着人家的鼻子骂:“你再骗我妈的钱,我把你的摊子给砸了。”外婆知道后,气得躺在床上三天没下地。经过这次,母女的感情被母亲的爆脾气给降到了冰点。
  
   3
   去年年底,外婆下床时不小心摔断了腿。老年人的骨头脆,愈合起来也困难。大舅很后悔,他说只是出去买个菜的功夫,外婆就摔倒了。兄妹三个说好轮流照顾,母亲和外婆两个人捏着鼻子在病房里共处一室一个多月。母亲凉凉地说:“吃了那么多的保健品根本就没用吧?”大概是手术后外婆没力气吵架,又或许是比起粗心大意的大舅,来去匆匆的小姨,母亲虽然嘴碎强势,却是照顾得最尽心尽力的,她俩之间不说话,保持一种难得的平静。
   外婆这次住院受了很多罪,只是她精神稍好一些,便又忍不住在母亲的底线上试探。那天我和母亲来接小姨的班,趁母亲去开水房打水,外婆赶紧从我包里掏出她许久没宠幸过的“老人机”,让我到门口放风。外婆没戴老花镜,眯着眼睛瞅了好一会儿才打出去一个电话,我听出来了,电话那头是李姥姥。可惜母亲动作太迅速,没等外婆和好姐妹说上话就折返回来。我在门口突兀地喊了一声“妈”,母亲疑惑地看我一眼,我跟在她身后进了病房,冲外婆做了一个哭泣的鬼脸。没过一会儿,母亲说去外面买点新鲜水果,出门前嫌弃地低声对我说:“鬼鬼祟祟。”我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说话。
   我常常开车送母亲来医院,周末有时间我就会上楼和外婆说说话。自从那天以后,外婆便时常和老朋友们打电话,母亲竟然面无表情地接受了。外婆一见有我在,就和我拉扯起她那些姐姐妹妹干女儿的话头,我因此知道李姥姥的儿女都在国外,外婆干女儿是个单亲妈妈,有一个儿子长得十分聪明可爱……外婆自觉是朋友圈里有钱有闲的头一号人,便不愿意落他们的面子,常想接济一二。
   她颇自得地说:“我没花过你们的钱,你们给的我都攒着呢。”看我疑惑的表情,外婆转头看似随意地抱怨了一句:“我不跟你们要钱,跟你们打电话连句能说的话都没有。”我顿时心里酸涩起来。
   回去以后,我问起母亲现在怎么没管着外婆交朋友了,她淡淡地说:“脾气那么坏的老太太,有几个能忍得了她脾气的人不容易。”母亲眼里似乎有伤感,转眼又说:“我俩一说话就吵,她年紀大了,我有时候看她就像看个孩子似的,她怎么高兴怎么来吧。”我以为母亲转性了,没想到她接着就说:“不过那什么保健品必须丢,你找个时候去跟那个李姥姥说说,让她也别吃了。”呜呼哀哉,这“战火”怎么还烧到我身上了呢?
   万山红摘自《家庭百事通》
其他文献
接触这样的大人们多了,就会发现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儿女。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  一個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   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吗?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的名字吗?一半人点头。知道你
期刊
那年,我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名校。父亲很得意,认定我会光宗耀祖。   结果,两年后我失戀了,学业也溃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我只拿到了结业证书,还有一张医院开的“抑郁症”诊断书。   父亲问我:“毕业了,你怎么打算?”我说:“没想好。”父亲在电话那边“嗯”了一声,然后说买了点儿东西要寄来,让我提供住址。   几天后,我见到的不是东西,而是父亲。他说:“我过来帮你。”我们租了个小房子,晚上在路边
期刊
我闺女生病了,我会给她治,治不了,我养着她,还轮不到别人来嫌弃她!  1  我上三年级那年,姚胜利结束了常年驻外的工作,回了家。  我们久别重逢的场景很滑稽。放学路上,班里的小胖子来抢我手里的漫画书,我自然不给,被小胖子压在地上,喘不过气。  突然,小胖子被人提了起来,屁股被重重拍了一下,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我看着那位见义勇为的大侠,足足愣了三秒,才认出那是姚胜利。他也皱着眉看我,男孩子式的短
期刊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里,父母好像总是在唠叨。可能你也曾邪恶地幻想,哪怕只有一天,爸妈能合上嘴巴,不要再烦自己就好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份“甜蜜的负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   比如我们今天的讲述人小武,他这辈子就没有听到母亲对他说过一句话。     -1-  我很小就知道母亲是聋哑人   母亲是聋哑人这件事,我应该从小就有感觉。因为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要求大人的回应。比如小孩哭了,就需
期刊
有一种声响  忽高忽低 由远及近  常在夤夜的浩茫里  拽着我布满农事的手  深入故乡  月光如洗  将大地映照得通体透亮  月华落在母亲的田垄里  那声音又开始嬉戏 打闹  像极我年少时的好兄弟  和我共叙旧时光  为我浅唱童年的歌谣  那是自然的喧响  那是季节的装饰音  那是梦呓中的蛙鸣  又一次在把春天吵醒  杨古村  翻过一座山  走过一道岭  山雀子一路喊着我的乳名  将我簇拥到四面环
期刊
晚饭后,在厨房洗碗  夫人在客厅给小儿讲故事  当我听到:“下雨天,翼龙妈媽  用她的大翅膀,为小翼龙挡雨……”  我想起有一年冬天  我和妈妈,在竹林里挖笋  遭遇大雨  我们躲在一棵大树底下  妈妈脱下外套  为我遮雨。我至今清晰记得  从她发尖滑落的雨  滴在我脸上,就像泪水  但不会有人知道  就像不会有人知道——  那一天,整座大山,只有我和妈妈  妈妈紧紧地抱着我……  仿佛穿越了所有
期刊
爬山虎疯长  是因为寂静太多?  还是因为无人注目?  它会吃掉这座房子吗?  吃下每一块砖瓦,  和消失其中的人。  风的脚步声  总是打扰它。  它总觉得有谁要来。  没有一扇窗玻璃是好的,  你曾經想见的人,  再也不能从玻璃里看到。  爬山虎把旧房子,  包得严严实实。  害怕有一丝昔日的欢乐,  从它的指缝溜走。
期刊
一次,有个日本学生问我怎么看日本的公共交通,我反问她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她说她想当列车员,因为她的爸爸就是列车员,从小看着爸爸的背影长大,受到很大的影响,她觉得列车员都是英雄。   对她的提问,我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问题问得太大,不知道哪里才是回答的入口处,于是,干脆说说我遇见的两件事。这些场面直到今天都不能忘记,对学生也许有用。   有一回,我在车站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赶路赶得过急,一下子把高跟鞋
期刊
他感觉自己唱得实在糟糕,根本不在一个调儿上,但中年男人却极为细致地听着,舍不得打断一句。  这个冬天的雪来得特别晚。吉姆斜靠在雾气腾腾的窗上,隐约听到外面嘈杂的声响。他好奇地问:“妈妈,外面一定很多人吧?他们都在玩儿什么呢?”   每年圣诞节前后,吉姆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吉姆是个盲童,从始至终都不曾看到过这个美丽的世界。母亲从狭窄的厨房里探出头来,故作从容地说:“没玩什么,他们都在街上散步呢!”
期刊
看见桂花就想写  就想见一个叫桂花的人  她站在树下叫我  叫我的小名  去了那么多的陌生的地方  只有桂花香还是那么熟悉  望不透的城市  回不去的乡村  還有那棵  老井旁够不着的桂花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