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猪运输,如果养护不当,容易造成严重掉膘(失重)、病伤、甚至死亡。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生猪运输可能发生的应激综合症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方法。
[关健词] 生猪运输;应激综合症;分析;控制
生猪运输,特别生猪长途运输,由于受多种不良应激,而产生应激综合症,导致各种损害性病变,甚至死亡。所谓应激综合症,就是机体在各种应激原(运输、过劳、饥饿、创伤和环境改变等等)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病变的综合症候群。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与运输有关的生猪应激综合症主要有:暴毙、应激性肌病、运输病和运输热。
一、暴毙
暴毙(又称突毙或猝死)是指生猪在运输或者驱赶的情况下发生的突然死亡。暴毙的猪在死亡之前多数出现颤抖、僵硬、呼吸紧张、体温升高等现象,持续时间短,有些猪在死亡之前还出现呕吐、白沫或皮肤红斑等现象。
剖检见内脏充血,特别肺充血严重,伴有肺水肿,甚至出血,心包积液明显。
发病机理:受应激因素影响,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致使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肌缺血,致突发心衰竭而死亡。
二、应激性肌病
应激性肌病是指生猪在运输或者驱赶过程中,受拥挤或外伤等应激而发生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等病症。病变的肌肉主要是前后肢的负重肌群和背肌,往往呈两侧对称。这种病死亡率不高,但是严重影响生长、屠宰率和肉品质。
剖检见肌肉色泽淡白,肌囊明显水肿,肌膜常有出血点,结缔组织呈胶状浸润,更有甚者见肌切面出现大量灰白点,局部有钙化病灶。
发病机理:由于过劳或缺氧条件下,体内糖元大量酵解而产生酸中毒,致使肌肉变性、坏死或受伤的组织水肿,时间长了,可能引起的局部炎症病灶。
三、运输病
猪的运输病主要是多发性桨膜炎和关节炎。因为运输疲劳,在高温、密度大等恶劣条件下,口腔内本来存在的猪副嗜血杆菌和副溶血性嗜血杆菌大量繁殖,诱发本病发生。猪运输病多发生在运输后1周内,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精神倦怠,严重导致死亡。
剖检以桨膜炎症为特征症状,其中以心包炎和胸膜炎发病率最高。
四、运输热
运输热(俗称“中暑”)是指猪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恶劣条件而造成的热辐射。
患畜表现为呼吸困难、脉搏加快,体温高达42℃以上,精神倦怠、全身颤抖、食欲不振,有时发生呕吐、咳嗽等。
剖检见患畜有大叶性肺炎和肠炎,还常见不同程度的肌肉病变。
针对可能发生的应激综合症,生猪运输应当以保证猪的安全为中心,制定好运输计划,选择最合理的运输路线、运输方法和运输时间,加强装车、途中和卸车三个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疫病和伤亡的发生,确保生猪能及时、安全到达目的地。
1.起运前的管理
(1)热天用汽车运猪时,尽可能选择夜间或旱晨天气凉爽的时候装车,天气严热的中午和烈日,不能装运。
(2)装车的最大容量以每头猪占的最少面积计算,一般火车0.4㎡/头,汽车0.3㎡/头,但是要根据猪的大小肥瘦、中途是否给料等情况分别确定,个体肥大或中途要给料的,要适当宽敞些。
(3)装车前要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待消毒液风干后,铺上一些无污染的松软垫料再装车。消毒药一般使用2-3%的有效氯漂白粉或消特灵。
(4)对装车的猪逐头观察,凡可疑有病和虚弱的生猪,都不能装运。若是多层装车,应先装上层,后装下层,否则会引起猪惊叫蹿忧,发生跌撞或逃窜事故。肥大猪行动迟钝,耐寒怕热,可装在上层。装车时尽可能保持原群原圈。
(5)在起运前1h多给饮水和青饲料。实验证明:此时的饮水最好用0.7-0.9%的淡盐水。因为淡盐水更能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缓解组织水肿,并且有很好的解痉作用。
(6)实践证明:天气过热时,往猪身或车内喷洒0.2-0.3%的过氧乙酸,能有效地降低车内温度,防止中暑;还能安神定惊;且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
(7)准备一些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镇静药如眠乃宁、静松灵,必要时使用[1]。但是用了这些药物的猪,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过了休藥期方可屠宰。
2.运输途中的管理
(1)猪在刚上车或遇到突发事件时,押解员要向猪群高呼或敲打栅栏,转移猪的注意力,给猪壮胆,以减轻恐惧。
(2)中途停车休息时,热天应当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冷天应当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以免生猪受热或受寒。并及时更换太湿的垫料。
(3)每隔一段时间要慢慢赶猪起活动一下,发现打堆的猪及时赶开,以防挤伤或压死。天气过热时,还要向车内外来货或猪身喷水降温,以防中暑。喷水时一定要湿透,喷水太少,水分蒸发快,不但没有起到降温作用,反而会使车内更加闷热。
(4)中途给料饮水时,要遵守少放勤的原则,多喂些青饲料,精料要调剂得稀一些,喂七、八成饱。车到终点站前2h,停止喂食饮水,避免卸车时拥挤碰撞,损伤肠胃。
(5)汽车运输时,若遇到狂风暴雨,应当选择好安全的地方停车避风避雨,防止生猪受惊受凉生病。
3.卸车的管理
(1)卸车时要有卸猪台或滑板,在滑板周围的地面上,应铺上松软垫料,防止猪跌落受伤。
(2)火车运输时,车到终点站前小半时,押解员应把猪轻轻哄起,让它们活动一下,防止猪腿压迫时间太久而麻痹。卸车时让伤猪先下。
(3)屠宰的猪要保证宰前休息。因为经过长途运输的猪只极度疲劳,免疫机能减弱或受到抑制,导致细菌进入血液,侵入肌肉和内脏,增加了肉品污染的机会。试验表明,经过5昼夜运输的生猪,卸车后立即屠宰,肝脏带菌率为73%,肌肉内带菌率为30%;休息24h后屠宰,肝脏带菌率为50%,肌肉内带菌率为10%;休息48h后屠宰,肝脏带菌率为44%,肌肉内带菌率为9%[2]。
参考文献
[1] 养殖专业网.中国农业科技·防治猪运输应激综合症
[2] 中国农业出版社.生猪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
[关健词] 生猪运输;应激综合症;分析;控制
生猪运输,特别生猪长途运输,由于受多种不良应激,而产生应激综合症,导致各种损害性病变,甚至死亡。所谓应激综合症,就是机体在各种应激原(运输、过劳、饥饿、创伤和环境改变等等)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病变的综合症候群。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与运输有关的生猪应激综合症主要有:暴毙、应激性肌病、运输病和运输热。
一、暴毙
暴毙(又称突毙或猝死)是指生猪在运输或者驱赶的情况下发生的突然死亡。暴毙的猪在死亡之前多数出现颤抖、僵硬、呼吸紧张、体温升高等现象,持续时间短,有些猪在死亡之前还出现呕吐、白沫或皮肤红斑等现象。
剖检见内脏充血,特别肺充血严重,伴有肺水肿,甚至出血,心包积液明显。
发病机理:受应激因素影响,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致使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肌缺血,致突发心衰竭而死亡。
二、应激性肌病
应激性肌病是指生猪在运输或者驱赶过程中,受拥挤或外伤等应激而发生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等病症。病变的肌肉主要是前后肢的负重肌群和背肌,往往呈两侧对称。这种病死亡率不高,但是严重影响生长、屠宰率和肉品质。
剖检见肌肉色泽淡白,肌囊明显水肿,肌膜常有出血点,结缔组织呈胶状浸润,更有甚者见肌切面出现大量灰白点,局部有钙化病灶。
发病机理:由于过劳或缺氧条件下,体内糖元大量酵解而产生酸中毒,致使肌肉变性、坏死或受伤的组织水肿,时间长了,可能引起的局部炎症病灶。
三、运输病
猪的运输病主要是多发性桨膜炎和关节炎。因为运输疲劳,在高温、密度大等恶劣条件下,口腔内本来存在的猪副嗜血杆菌和副溶血性嗜血杆菌大量繁殖,诱发本病发生。猪运输病多发生在运输后1周内,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精神倦怠,严重导致死亡。
剖检以桨膜炎症为特征症状,其中以心包炎和胸膜炎发病率最高。
四、运输热
运输热(俗称“中暑”)是指猪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恶劣条件而造成的热辐射。
患畜表现为呼吸困难、脉搏加快,体温高达42℃以上,精神倦怠、全身颤抖、食欲不振,有时发生呕吐、咳嗽等。
剖检见患畜有大叶性肺炎和肠炎,还常见不同程度的肌肉病变。
针对可能发生的应激综合症,生猪运输应当以保证猪的安全为中心,制定好运输计划,选择最合理的运输路线、运输方法和运输时间,加强装车、途中和卸车三个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疫病和伤亡的发生,确保生猪能及时、安全到达目的地。
1.起运前的管理
(1)热天用汽车运猪时,尽可能选择夜间或旱晨天气凉爽的时候装车,天气严热的中午和烈日,不能装运。
(2)装车的最大容量以每头猪占的最少面积计算,一般火车0.4㎡/头,汽车0.3㎡/头,但是要根据猪的大小肥瘦、中途是否给料等情况分别确定,个体肥大或中途要给料的,要适当宽敞些。
(3)装车前要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待消毒液风干后,铺上一些无污染的松软垫料再装车。消毒药一般使用2-3%的有效氯漂白粉或消特灵。
(4)对装车的猪逐头观察,凡可疑有病和虚弱的生猪,都不能装运。若是多层装车,应先装上层,后装下层,否则会引起猪惊叫蹿忧,发生跌撞或逃窜事故。肥大猪行动迟钝,耐寒怕热,可装在上层。装车时尽可能保持原群原圈。
(5)在起运前1h多给饮水和青饲料。实验证明:此时的饮水最好用0.7-0.9%的淡盐水。因为淡盐水更能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缓解组织水肿,并且有很好的解痉作用。
(6)实践证明:天气过热时,往猪身或车内喷洒0.2-0.3%的过氧乙酸,能有效地降低车内温度,防止中暑;还能安神定惊;且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
(7)准备一些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镇静药如眠乃宁、静松灵,必要时使用[1]。但是用了这些药物的猪,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过了休藥期方可屠宰。
2.运输途中的管理
(1)猪在刚上车或遇到突发事件时,押解员要向猪群高呼或敲打栅栏,转移猪的注意力,给猪壮胆,以减轻恐惧。
(2)中途停车休息时,热天应当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冷天应当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以免生猪受热或受寒。并及时更换太湿的垫料。
(3)每隔一段时间要慢慢赶猪起活动一下,发现打堆的猪及时赶开,以防挤伤或压死。天气过热时,还要向车内外来货或猪身喷水降温,以防中暑。喷水时一定要湿透,喷水太少,水分蒸发快,不但没有起到降温作用,反而会使车内更加闷热。
(4)中途给料饮水时,要遵守少放勤的原则,多喂些青饲料,精料要调剂得稀一些,喂七、八成饱。车到终点站前2h,停止喂食饮水,避免卸车时拥挤碰撞,损伤肠胃。
(5)汽车运输时,若遇到狂风暴雨,应当选择好安全的地方停车避风避雨,防止生猪受惊受凉生病。
3.卸车的管理
(1)卸车时要有卸猪台或滑板,在滑板周围的地面上,应铺上松软垫料,防止猪跌落受伤。
(2)火车运输时,车到终点站前小半时,押解员应把猪轻轻哄起,让它们活动一下,防止猪腿压迫时间太久而麻痹。卸车时让伤猪先下。
(3)屠宰的猪要保证宰前休息。因为经过长途运输的猪只极度疲劳,免疫机能减弱或受到抑制,导致细菌进入血液,侵入肌肉和内脏,增加了肉品污染的机会。试验表明,经过5昼夜运输的生猪,卸车后立即屠宰,肝脏带菌率为73%,肌肉内带菌率为30%;休息24h后屠宰,肝脏带菌率为50%,肌肉内带菌率为10%;休息48h后屠宰,肝脏带菌率为44%,肌肉内带菌率为9%[2]。
参考文献
[1] 养殖专业网.中国农业科技·防治猪运输应激综合症
[2] 中国农业出版社.生猪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