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中的辣椒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一书写得洋洋洒洒,风风火火,好比是川菜中的辣椒,读来辛辣而又痛快淋漓。
  楚渔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大问题: 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众所周知,中国近代落后是个综合性的问题,这本书从政治、经济、制度以外的另一视角切入,触到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根本缺陷。
  1982年,刘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提出中国民族性长于综合、笼统,而不善于分析是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重要因素。还提到正是代代相沿的思维方式塑造了民族性格,积淀为民族心理,要作出改变非常困难。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倡导要在中国建立思维学,呼唤全民族重视思维方式的研究。
  再往前推,清末章太炎也提出过类似问题,他在《论诸子学》中说: “盖中国学说,其病多在汗漫。”“汗漫”是漫无边际,大而不当的意思,亦即笼统、不求甚解。这一弊病在百年前就被指出,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在这之前,学者们并不认为这是缺点,甚至受到赞美。
  从章太炎的《论诸子学》,到28年前的讨论,再到这本书的出版,都提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这种缺陷曾给中国造成了多少不可弥补的损失!
  哈雷彗星即是一例。从春秋时代到1910年的2000多年中,中国有案可查的记录多达31次,这在世界天文史上是罕有的。可在中国,谁也没有去深究它出现的规则——只知其然却不追究所以然的思维方式,延误了中国人的再发现。
  近代欧洲科技革命发生之际,明末的王徵与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合著《奇器图说》,这是力学原理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科学著作,在世界上也属第一部。可中国人对此并无兴趣,对力学的定义、定理、命题、假设、问题、推演等加以简化或删减,放弃数学证明。清代数学家薛凤祚干脆将该著作缩写为《历学会通•重学》,删除力学理论,使之成为纯操作性的技艺——中国再一次失去了赶上世界潮流的机会。
  中国有四大发明,可首先发现它的重要价值并在世界上弘扬的,却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四大发明的故乡,有的连发明者也找不到,浩瀚的史书竟无此记载。《天工开物》是中国科技的杰作,可在中国一度失传,后来从日本引进才得以重归本土。为什么中国人对自己的发明不珍惜、不记录、不能再创造呢?
  种种事态,究其根本,是因为士大夫们关注的焦点是政治和世道人心,倾心的是明心见性的工夫,没有从理性高度进行追问穷究的习惯。在中国,观天象是预测人事祸福、皇权兴衰,对“六合之外”持“圣人存而不论”的态度,孜孜以求的是眼前利益,不去探求自然万物的本质,以致错失良机。好笼统、不加分析,崇尚求同、排斥异见,这一思维方式在人文学科方面也有表现:现在通行的章节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可这是外来的。近代以前,中国有章句学,但那是寻章摘句之学,无关条理。看明清笔记便知,大多数论述不分大事小事一锅煮,前面论述某人的功绩,后面可能就开出一剂治头痛的偏方或写狐仙鬼怪,是非黑白,混为一团,缺少归纳、分类、概括。逻辑不清是笼统思维的一大缺陷,所以这不是一念之差,而是民族思维习惯。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处理现实问题,有时会犯常识性错误,发生群体效应,而又不自悟,屡屡造成重大损失。
  逻辑混乱是常见的一种,“文革”中开会的惯例是:会前高唱《东方红》,歌颂“你是人民大救星”;会后唱《国际歌》,齐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前后矛盾,自打耳光,却习以为常。
  更自相矛盾的是,以爱国之名行祸国之事。道光年间,鸦片年输入两万余箱,岁耗银千万两以上,有人主张“肥水不流外人田”,让民间自种罂粟,以抵制鸦片的进口,并提高进口税,使外商无所得利。该主张虽一度遭到反对,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重又抬头,得到李鸿章的支持,以土烟抵制洋药的主张成为国策,鸦片从进口转向自产自销,鸦片税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自此全國盛开罂粟花。始料不及的是,随着鸦片自产、自销的大幅增加,自种自吸的农民也愈来愈多,烟毒蔓延到穷乡僻壤和社会最底层。这貌似爱国实则祸国的决策,成为毒染中华的第一推手。后来禁烟最难的是禁种,这是断了农民发财之路,多次引起农民暴动。
  又如,国人爱说大话、用大词,诸多商店、品牌好称“王”、“皇”,见怪不怪。君不见,古人打仗经常夸大其词,有两三万兵士即号称十万,以致官修正史有关数字的记载,往往也有失准确,更重要的是这一习惯造成说大话不害羞,还振振有辞的浮夸风。
  现实中还有好用口号代替科学思考的通病。例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句富于鼓动性的宣传口号,但从理性审视,“多快好省”,面面俱到,在现实中很难落实。不按逻辑出牌,那只是乌托邦,可这一句浪漫主义的口号,竟然在1958年成为治国纲领。因此大炼钢铁、清除麻雀等种种违背生活常理、破坏科学规律的事层出不穷。如今泰斗、大师、巨星满天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事小,用在建设上却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有文章说,中国有183个城市宣称要建成国际大都市,在这雷人的口号中,人文精神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北京地铁二号线,在崇文门南北有两个车站,北边紧靠北京、同仁两大医院,南边是商业区,只有一部自动扶梯,建在哪? 建在了商业区。仅此一例就说明,“以利为本”仍在作怪,“以人为本”尚未切实执行,这如何能与“国际大都市”接轨?
  这种思维用在政治运动中,可令人丧失起码的理性。有报道说,“文革”中内蒙清查“内人党”,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叛国畜群”,把一些羊群、牛群、马群没收、赶走,以致使之死亡,造成内蒙苏尼特旗优良纯种白马的灭绝。这些不可思议的蠢事,为什么那么多人附和?“文革”那种特殊的氛围固然是重要原因,无可否认的是,也与我们习惯于笼统、不加分析的思考方式,盲从、跟风有关。
  中国的复兴需要启蒙,启蒙的深处,必须触动中国人视为天经地义的思维方式,这是与民族性改造相联系的重大课题。
  思维方式是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要改进思维方式,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难得的是,如今由一名非专业人士提出从教育着手,从现在做起,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但愿这一呼吁能得到社会的重视。
其他文献
【“我没有别的武器,就是写了几首诗”】  1964年1月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报,都在第一版头条位置,以大号字体刊登毛泽东的《诗词十首》,并配发作者的大幅近照。这一前所未有的版面安排,堪称新闻史上的奇迹。全国各新华书店自元旦开始发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第一批发往各地的8万册销售一空后,决定在原来50万册的计划外增印30万册。除了人民文学
期刊
引子    黄永厚先生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举办于1979年,地点是上海——那时他在安徽工作。一个安徽来的画家,名不见经传,想进上海美术馆?没门儿。那时书画市场尚未开放,不像今天,只要花得起钱,别说上海美术馆,就是进中国美术馆也未必很难。  那么,凭画行不行?中国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多了,都进,美术馆岂不要挤破?  名不见经传无妨,可有哪位领导批示?  没领导批示无妨,可有哪位名家推荐?   倩人说项?偏
期刊
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年28岁;1895年,梁启超在京痛陈变法利害,推动公车上书,年22岁;1900年,蔡锷写下“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的诗篇,年18岁;1929年,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年25岁,此前两年,他已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年仅23岁……每逢国家走到历史的拐点,站在时代前端、推动巨轮前行的,总有青年。  今天,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80、90后,赶上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期刊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守旧派代表人物林纾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影射攻击陈独秀、钱玄同、胡适等新文化人士。小说的主人公“荆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一个迷恋旧文化、手握重权的军阀政客徐树铮。小说是在暗指?是在求援?    【“荆生”是谁】  徐树铮虽是民国初期北洋军阀中皖系的骨干,但毕竟不是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一类头面人物,知名度不算很高。我对此人却一直有些兴趣,首要原因,是此人与“五四”时
期刊
小小一部纪录片的配乐也会引起当时国家高层领导的介入,引发全国音乐工作者的恐惧,结果所有的纪录片都只能用屈指可数的几首歌来配乐,这十分生动地说明当时的“文化专制”已到了何种程度。    1968年9月、12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公路桥先后建成通车。由于“文革”中经济一片混乱,乏善可陈,所以大桥的建成自然被当作“文革”的“伟大成果”热烈宣传。其实,此桥在1960年1月即已开工,“文革”前已建成大半。
期刊
很快就到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了。这场革命曾带给中华民族无限光荣和骄傲,将来还会继续让我们引以为荣,可在纪念这场革命的时候,除了骄傲与自豪,我还有着无法消解的疼痛。    这是一场由几个小人物发动的大革命,却完成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没有完成的使命。可是,那些首义英雄,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1911年10月10日晚9时许,驻守在武昌城内的新军工程营正目(相当于班长)、共进会成员熊秉坤,向正要拘捕擦
期刊
2010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首倡“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面”和“尊严”旋即成为国人热议的词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上世纪80年代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2005年注重“促進社会公平正义”,再到今日的“体面尊严”论,这充分表明,民众的福祉正一步步成为政府施政理念和国家发展哲学的
期刊
【家乡是梦,自己是麻雀】  幼时,脑子里的家乡就是中国,家乡人就是中国人。家乡人幻化为一个形象,是一个佝偻着腰身,戴着一顶破草帽,在一片谷地里驱赶麻雀的老农。那是我的老姨父,也是家乡老农的一般形象。  上大学后,心里的家乡是中国的一部分,家乡人就是自己。见了五湖四海的人,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是老姨父,别人是不能驱赶的麻雀。  再到后来,家乡成了地理名词,自己则是一个兵马俑。  现在,家乡是一
期刊
【宗教灵感让落第书生绝处逢生】  1843年,广东发生了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洪秀全在广州应试,第四次落第,回花县老家撤去塾中孔子像改信上帝;两广总督祁某奏请开制器通算一科,被礼部议驳,以老病乞休。两件事都与科举制有关,微妙的国运系于科举一线。  洪秀全是被科举制淘汰下来的小角色,可他振臂一呼,却成了掀天揭地的大人物。一个四次落第的书生,在绝望中认定上帝能拯救他,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决非柳暗花明所能
期刊
2010年,堪称考验人类生存的元年。气候异常显示威力,多个国家暴雨成灾,北半球国家酷热难耐,南半球国家却气候严寒。在中国,整个夏天被酷热和暴雨折磨得苦不堪言,直接经济损失可能高达几千亿元,而间接的心理伤害更是无法估算。  面对接踵而来的气候、生态等自然压力,人们不能不问: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地球真的是变了吗,人类真的需要无休止地与灾害相伴吗?看看我国南方长江流域的人们,每到夏天便要与洪水、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