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冷暖对比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的各种颜色给人们的心理体验各不相同,冷暖就是一种重要的体验。从摄影的角度讲,整个色环中,绿色和紫色为中性色,红色、橙色和黄色等为暖色,蓝色、青色等为冷色。暖色表达温暖、热烈的感觉,冷色给人寒冷、宁静的感觉。而冷暖色在同一画面体现,则能通过对比的微妙张力,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那么,怎样能拍出冷暖对比的照片?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利用云霞』
  许多人喜欢拍摄日出、日落,倾心地追逐绚烂的朝霞暮影,争相记录下那些辉煌又易逝的瞬间。然而,他们也许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着自然界慷慨赐予的拍摄“冷暖对比”的绝佳机会。此时,局部的暖光与大面积蓝调的天空常常会同时出现,在构图中,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冷暖对比会大大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应把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模式设为“日光”,这样拍摄的照片,由于暖光部分所含的红色光谱较多,色温偏低,会比人眼看来更偏红色,感觉更加温暖;同理,蓝天部分也会比人眼下更加饱和,增强冷的感觉(如图1)。
  
  『2.利用散射的天光』
  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景物的背光部分受蓝色天空反射光的影响,在固有色的基础上会产生偏蓝的影调。各处阴影部分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其中原本白色的部分,偏色会更加明显,因此,有经验的摄影师们很会利用处在阴影中的白色部分表现冷调。如图2,雪地的背光面,就非常明显地偏蓝。知道了冷蓝色调的来源后,再利用日出、日落时偏暖的阳光,选择日光白平衡模式,就能获得很好的冷暖对比效果。此外,我们常看到的蔚蓝的水面,其实也是反射了蓝色的天光,我们也要留意水面的这一特性。
  
  『3.光利用室外人工光』
  当头脑中有了冷暖色的概念,户外的路灯,也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了。路灯有的偏冷、有的偏暖,我们经过观察,有目的地加以利用,就能够形成冷暖对比鲜明的好作品。如图3,暖调的路灯沐浴在冷调的雾霭中,温馨惬意。照片虽好,但这样的场景并不常见,而我们常见的路灯,也许只有一种色调,或冷或暖,那怎样拍摄呢?有办法。比如,在暖调的路灯下拍摄人像,可以用冷光源进行布光,方法很简单,把闪光灯加蓝色色片。反之,在冷调的路灯下,把闪光灯加红色、橙色色片就可以了。
  
  『4.利用长时间曝光』
  有时,在我们肉眼看来,眼前的景物中并没有我们要表现的冷暖光,以图4为例,远处的天边根本没有这样明显的彩霞,海边公路上也没有这样明显的红色光流,而经过长时间曝光,随着云的涌动、车的流动,暖光的效果被明显地放大了,摄影技巧的魅力也随之展现。所以,当您可以用很慢的快门速度拍摄时也就多了许多出作品的机会,如果需要很长时间的曝光,建议配备一个遥控器或快门线,让相机保持稳定。当然,更重要的是,了解光的冷暖特性,并目的明确、方法正确地去捕捉它们。
  
  『5.利用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习惯上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称为固有色。而拥有固有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色光照射下会呈现不同差异的色彩,在低色温光(如日出、日落时)照射下会偏红色,在高色温光(如日出前、日落后)照射下会偏蓝色。物体除受主要光源色影响之外,还受周围环境的反射光影响,我们称之为环境色。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常在同一物体中同时出现并互相影响。我们必须细微观察现场光线,分析三种色光的相互作用。如图5,在日落之前的一个小时拍摄,阳光的已经略为偏暖,使固有色为红色的城墙更显得浓重,而两面城墙又互为环境色,相互反射,增强了暖红色调。经过光源色、环境色雕饰的红色城墙与蓝天最终形成了美妙的冷暖对比。
  
  『6.利用室内人工光』
  室内的人工光相比室外更容易控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这些光源的冷暖。比如,蜡烛、油灯、白炽灯是暖光源,荧光灯是冷光源。其他舞台灯光,我们可根据色光大致判断冷暖。了解之后,构图时,我们就可以有意地创造冷暖对比效果。如图6中,以室内暖光源的舞台为主体,又引入了散射的天光形成的蓝色的冷调。其实,一支小小的蜡烛,一盏普通的白炽台灯,傍晚时,远处一个昏黄的窗口,都能为您的照片提供暖调。只要再寻找到合适的冷调,就能够形成一幅优秀的冷暖对比作品。
  
  
  『7.利用后期 』
  在Photoshop中,想改变画面的色调相当容易,只需要分别做好选区、改变色相、调整色彩平衡、调整饱和度几步,就能形成冷暖对比的色彩关系。色调虽然容易做到,但光线的方向性则难以改动。如果既希望发挥摄影真实性的魅力、模仿自然,又希望做一点改变与强化,那么,前期到位的拍摄,后期的简单调整,将更加有效。如图7,摄于清晨,后期只需要强调一下暖调的树林,冷调的晨雾,看起来真实自然。
  
  『8.冷暖色比例控制』
  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因此,在冷暖对比的画面中,暖色很容易成为主体。即使这部分暖色很小,也能够凸显出来,如图8,暖色的主体尽管很小,但非常鲜明。
  
  『控制比例』
  一般暖色部分不要大于画面的二分之一,以免削弱冷色部分的烘托作用。当暖色比例过大时,可部分降低其明度、饱和度,削弱暖色的影响。
  
  『9.利用背景色』
  当被摄对象色彩比较平淡时,或者比较单一时,可以考虑为其添加对比色的背景。如图9,作者没有拍摄花的特写,而是利用了现有的冷色背景,两次曝光,一次虚焦,一次实焦拍摄而成,画面技巧丰富是一方面,冷色背景的运用为作品增色不少。如果现场没有冷色背景怎么办?具体方法有很多,可以从背后或侧后方照射与主体色调相对冷调或暖调的光,形成复杂的冷暖对比反射光,丰富画面的色调。如果背景是白色,也可以把冷调或暖调的光直接照射在背景上。再进一步讲,如果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饱和度的冷调或暖调的光进行布光,还可以使背景出现更细腻的色彩变化,或者是融合的,或者是渐变的,令人赏心悦目。
  
  『10.浓郁的冷暖对比』
  一般来讲,高明度、高饱和度的暖色炽烈似火,热情奔放。而高明度、高饱和度的冷色象征安静、清新。浓郁冷、暖色搭配在一起,则把这种对立发挥到极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在相互否定感觉之中,我们的思维经受着激荡。最终,浓郁的冷暖色更好地体现了各自的作用,达到了统一,如图10,要做到色彩浓郁,准确地曝光、适当增加饱和度就能做到。而浓郁的冷暖对比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色彩过于强烈,对比也过于强烈,看得多了,容易使人产生疲劳。
  
  『11.等待色块』
  当一个场景,主要包含一种色调,但是又有些单调时,可以考虑怎样能加进一个对比色调。比如图11,背景为大面积的蓝、青色调,人物也有些趣味性。但还不够精彩。作者就敏锐地采用了“守株待兔”的办法,等待红色块的出现,并用慢门虚化,很好地加上了一个红色前景。
  
  『12.淡雅的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的作品中,清新风格的更耐看一些。这既是因为它们在视觉刺激上不那么强烈,也是因为它们探索出了更新的冷暖对比手法。当今,低饱和度的作品非常流行,如图12,在青色烟雾的掩映下,暖色柿子的饱和度降低,淡雅的冷暖对比效果浑然天成。另外,局部的抽淡或加浓色彩也很实用。如图13,蓝色的云、衣服被压暗、颜色也被抽淡,而面部饱和度得到了强化,精细的局部处理,把冷暖对比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冷暖对比是一项较基础、较古老的技巧,然而,它不是简单的、僵化的,而是有着广大的应用范围和多个扩展维度的。它早已经融入到摄影家们的血液之中,并不时地提供营养。当您学透、学活之后,相信这一技巧一定有助于您摄影艺术的提升。
其他文献
风雨飘零  蔡昭林 制作  技巧亮点提示  1.通过变换工具调整照片的透视效果,避免结合后照片存在透视不协调的问题。  2.利用通道计算功能精心制作和编辑Alpha通道,使照片无缝结合。  蔡昭林  (广西)  原片已经很好地记录了木屋中孩子们艰苦的生存条件,其不足之处是光影效果不好,光线较平,环境交代不足。因此,单从调整照片本身的色调,难以得到非常理想的效果。通过与素材完美结合后,既解决了照片本
海涂摄影是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通过影像向人们展示海涂缩影的美感。海涂随着大海的潮起潮落,以其独特的面貌,吸引着许多摄影人的目光。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发现大海周期性涨落的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之后,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海涂、海滩或沙滩。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海涂拍摄创作是对其规律性追求的表达,是对大海情感的追求。因此,拍好海涂创作实非易事。    掌握
由于工作原因能够有机会到国外看看,也是匆忙间感受异国风情,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贪婪地用相机捕捉异国文化熏陶下百姓生活。在印度,从农民工到卖艺者、从普通工人到温馨的四口之家,人们生活的贫富悬殊从照片中亦能窥其一般。可德里和孟买被当地人视为可与中国北京和上海媲美的城市,其城市发达程度却只相当于我们的中小城市,然而人们精神面貌依然安逸有序,生活真实温馨。  埃及这个国家,在几年前国人很少涉足,但一直是大
花汁印相法10号作品(肖像照) 1840年   约翰·赫谢尔爵士 摄  19世纪40年代早期,约翰·赫谢尔爵士发明了一种离奇而有趣的转印工艺。由于它利用了花朵汁液的自然特性,因此被称为花汁印相法。整个工艺流程简而言之,就是先将花瓣碾碎,然后与少量酒精混合,再涂抹于纸张上,最后在日光下进行很长时间的接触转印。即使在阳光明媚的夏天,这样的曝光过程也要持续好几个星期。    通示教育课程    首先我理
|编者按|人们常说“三分拍,七分做”,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过,但也充分说明数码后期的重要性。一张平淡的照片,通过后期制作,可能脱胎换骨,许多摄影师还因出色的后期制作形成了自己的作品风格。当然,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技法不同,所得到的照片效果也就不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每期寻找两位PS高手,制作同一张照片,和读者一起品味摄影,探讨后期,放飞想象。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著名的摄影家林铭述、彭学平。他
艺术家奥乌卡·莱蕾  图_奥乌卡·莱蕾文_  提供_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马德里新潮派文化运动(La Movida)席卷西班牙,并影响到整个欧洲大陆,摄影艺术家奥乌卡·莱蕾(Ouka Leele)即是该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名字与电影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一起成为这场运动的标志。在此期间,奥乌卡·莱蕾的作品得到批评界的高度褒奖,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典范。20
拍摄古建,不论摄影语言新鲜或陈旧,我们多是以单幅或组照表现一种主观美感。当程画梅、闫法宝夫妇的画册《上党古戏台》放在桌面上时,笔者首先感受到画册的厚度和重量,翻阅之后,可见此拍摄项目的完整、摄影语言的明确、笔者以为还存在的可提升空间以及夫妇二人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感情和记录传承的使命感。  程画梅、闫法宝夫妇二人皆已退休,之前他们都在山西省晋城政府部门从事文化工作,他们合作的画册《上党古戏台》印刷装帧
『原图不足之处』  背景杂乱,无内容,缺乏美感。  背景的亮斑,会抢夺视线。  尽管主体突出,但缺乏意境。  『欧阳富萍』  原画面中的小生灵晶莹剔透,活泼生动。大光圈的运用使得背景虚化,但背景仍显混乱,尤其背景的亮斑,会抢夺视线。造成主次不分。我在原图背景的基础上增添一些雨丝,使得画面干净统一,也表达了画面的意境。  『郭正翔』  原片利用景深控制原理虚化背景,并利用逆光的角度使草叶上不知名的小
GXR是理光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一款革命性的数码相机系统,轻便小巧,便于携带,它有高硬度的镁合金机身及多个可以根据不同拍摄场景进行更换的镜头成像组件,包括GR LENS A12 50 mm MACRO、LENS S10 24-72mm、LENS P10 28-300 mm、GR LENS A12 28mm F2.5、GR MOUNT A12镜头安装单元等等,特殊的设计让摄影者可以运用不同的镜头单
用好闪光灯是一件太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挑战。在摄影实践中,许多高品质的照片并不是依靠优质的相机和镜头得到的,而是巧借光线拍出来的。善于使用闪光灯,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影像的品质,也可以得到许多意料之外的画面效果。在很多情况下,闪光灯不用装在相机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光照效果,这种离机闪光越来越得到广大摄影朋友的喜爱和关注。    概述     十多年前的胶片时代,业余摄影爱好者多靠一根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