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88-01
在肛肠疾病中,后马蹄形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多年的治疗中,一次性切开肛瘘瘘道留皮桥术治疗后马蹄形肛瘘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典型后马蹄形肛瘘病例63例,男患53例,女10例,年龄18~70岁。病程5年内的病例为40例,5年以上20年以内的病例为21例,20年以上的病例为2例。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术前清洁灌肠 取左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
2.2 细心确定内口:用亚甲蓝和双氧水混合液从外口加压注射。观察肛内6时位出现蓝液确定瘘管内口。
2.3 内道处理:在肛窦处6时位内口向外做纵形放射状切开,内口周围的瘢痕组织剔除,切开内口盲端结扎,同时肛门左右两侧的瘘道外口沿瘘道条索走向切开,探查瘘道两侧是否存在内口,剔除瘘道外口周围的瘢痕组织,切开部分瘘道管壁。切开部分瘘道与6时位切口处之间保留皮桥,并挂置橡皮圈一枚,但需仔细清除皮肤下的瘘管,保持切口引流通畅,创口无出血后,切口注射长效(克泽普注射液)麻醉药,凡士林纱条充填切口,敷料包扎。
2.4 术后护理:术后流食,控制排便,大便通畅,静滴抗生素3天,甲硝唑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面及瘘道,每日换药检查切口,皮下组织肉芽生长良好,拆除橡皮圈。疗程18-22天,平均约20天。术后病人排便通畅,效果满意。
疗效:
通过住院手术的临床观察,本组典型病例63例,一次性治愈61例,治愈率为96.8%,2例因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进行第二次手术,术后痊愈。随访1~2年,没有复发。
3 讨论:
后马蹄形肛瘘为一临床常见的复杂性肛瘘,因其管道弯曲,瘘道深在治疗时难度较大,术式及方法颇多准确寻找内口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内口的寻找主要依据是探针检查,必要时用亚甲蓝染色,配合使用瘘道造影,外口处探入,轻轻探查,避免人为内口,多数内口在后正中肛窦,传统的马蹄形肛瘘手术方法需分二次手术,切开部分肛瘘瘘道与内口于其之间用胶皮圈挂线,待2周后二次手术切开挂线内口处。这种手术方法疗程长,肛瘘瘘道皮肤组织切除大,瘢痕大,需要二次手术,一次性切开肛瘘瘘道留皮桥术痛苦小,愈合快,效果好,更多保护皮肤组织,肛门功能良好,只要手术过程细心操作,找到准确的内口是本手术的关键,处理好内口是关键,就可以做到一次性手术成功。
在肛肠疾病中,后马蹄形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多年的治疗中,一次性切开肛瘘瘘道留皮桥术治疗后马蹄形肛瘘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典型后马蹄形肛瘘病例63例,男患53例,女10例,年龄18~70岁。病程5年内的病例为40例,5年以上20年以内的病例为21例,20年以上的病例为2例。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术前清洁灌肠 取左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
2.2 细心确定内口:用亚甲蓝和双氧水混合液从外口加压注射。观察肛内6时位出现蓝液确定瘘管内口。
2.3 内道处理:在肛窦处6时位内口向外做纵形放射状切开,内口周围的瘢痕组织剔除,切开内口盲端结扎,同时肛门左右两侧的瘘道外口沿瘘道条索走向切开,探查瘘道两侧是否存在内口,剔除瘘道外口周围的瘢痕组织,切开部分瘘道管壁。切开部分瘘道与6时位切口处之间保留皮桥,并挂置橡皮圈一枚,但需仔细清除皮肤下的瘘管,保持切口引流通畅,创口无出血后,切口注射长效(克泽普注射液)麻醉药,凡士林纱条充填切口,敷料包扎。
2.4 术后护理:术后流食,控制排便,大便通畅,静滴抗生素3天,甲硝唑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面及瘘道,每日换药检查切口,皮下组织肉芽生长良好,拆除橡皮圈。疗程18-22天,平均约20天。术后病人排便通畅,效果满意。
疗效:
通过住院手术的临床观察,本组典型病例63例,一次性治愈61例,治愈率为96.8%,2例因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进行第二次手术,术后痊愈。随访1~2年,没有复发。
3 讨论:
后马蹄形肛瘘为一临床常见的复杂性肛瘘,因其管道弯曲,瘘道深在治疗时难度较大,术式及方法颇多准确寻找内口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内口的寻找主要依据是探针检查,必要时用亚甲蓝染色,配合使用瘘道造影,外口处探入,轻轻探查,避免人为内口,多数内口在后正中肛窦,传统的马蹄形肛瘘手术方法需分二次手术,切开部分肛瘘瘘道与内口于其之间用胶皮圈挂线,待2周后二次手术切开挂线内口处。这种手术方法疗程长,肛瘘瘘道皮肤组织切除大,瘢痕大,需要二次手术,一次性切开肛瘘瘘道留皮桥术痛苦小,愈合快,效果好,更多保护皮肤组织,肛门功能良好,只要手术过程细心操作,找到准确的内口是本手术的关键,处理好内口是关键,就可以做到一次性手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