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勤服务是企业各项生产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开交流的不断深入,各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企业要想保证经济利益的持续获取,谋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必须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与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现阶段企业后勤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后勤服务设施落后,服务机制缺乏合理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企业后勤服务存在问题,探究新的解决方案,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后勤服务;企业;改制探究;问题与措施
一、我国企业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服务意识落后,缺乏改制创新勇气
意识对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决定后勤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但是从现阶段国内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看,后勤人员的服务与改革意识明显不足。
首先,后勤工作人员过分注重个人利益。企业要想实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势必会对个别部门、个别员工造成利益损害,以后勤服务为例,传统的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制度相对松散,后勤工作人员给人的印象是“安逸、悠闲”,而后勤服务改制之后,这种安逸的现状被打破,损害了后勤员工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后勤服务的改制面临重重阻力。
其次,部分员工思想懈怠,缺乏企业集体感和企业荣誉感。后勤服务改制需要全体后勤人员共同努力,但是由极少部分员工存在在于的思想:企业利益得失、后勤服务质量是领导的事,与我无关。这就导致改革过程中很难使得好的政策落实到位,在后勤改制的细节方面难以做到优化处理。
再次,企业后勤服务的改革存在片面化和盲目性。在市场主义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对后勤服务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新改制,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难以借鉴成功的改制经验,使得后勤服务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片面性。另外,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资源,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进行后勤服务改制。
(二)传统后勤管理混乱,后勤服务缺乏监督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内多数大中型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降低信息交流障碍,各部门都设有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流滞后的影响。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传统的后勤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形势,各部门下属的后勤管理机构难以做到有效统一,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科学帮助。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对后勤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后勤财务报账、年度计划报表没有经过仔细校对和查验,使得企业财务部门承担压力增大,间接的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发挥。各部门之间为了及时获取生产材料,往往不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不办理后勤物资采购手续,直接从厂家购买材料,导致后勤部门的资源出现严重浪费问题。
二、企业后勤服务改制的措施
(一)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加强人员职业教育
后勤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其自身的改制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保障。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虽然体系较为成熟,但是在细节要求上不够合理,因此,要想完成企业后勤服务的改制与创新,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首先,企业领导要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制定后勤管理发展计划,划拨后勤管理资金等方式,为后勤管理体制的确立提供坚实的保障。后勤服务内容包括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后勤服务设备、企业基础设施等,内容复杂而且细节要求程度较高,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要加强对后勤服务内容和财务报表的审核力度,是后勤服务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转变。
其次,后勤服务人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后勤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另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个人道德素质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和岗位义务。后勤人员作为后勤服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后勤服务工作的好坏,因此,后勤服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岗位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二)加强计划规范运作,提高风险预控意识
近年来,国内企业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运作规范,优化企业生产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波动变化的影响,企业仍然不能放松优化改革的步伐,尤其是后勤服务这种基础性支撑部门的改革。企业只有把后勤服务改革摆正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才能够带动后勤服务管理再上新台阶。首先,后勤各项支出、花费要做到“有理有據”,完善发票验收机制,防止部分后勤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求私利。强化企业生产材料与仓库验收之间的信息核对工作,严格把手后勤质量关。其次,实现后勤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后勤机构采购所得的生产材料,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实现合理化利用,防止出现材料堆积和材料浪费问题。
(三)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建立专业后勤队伍
随着物业管理、建筑设施、环境净化、维修保养等各类后勤工作设备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的日益进步,服务的环境及对象也随之改变,其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加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后勤职工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变得越来越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职工参加技术培训、职称考试及进行等级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掌握新技术,学习新知识,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后勤员工的工作技的提高要遵循以人为本,达到一专多能,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岗位培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后勤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单位后勤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时任务,它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后勤的改革也是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解决好各种矛盾,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将改革推进下去。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入改革,最终实现企业后勤服务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慧玲.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个案的研究与启示[J].现代企业发展,2011(5):19-22.
[2]李小平.企业理论与实践热点专题研究[J].企业改革家,2011 (9):46-48.
[3]黄凤志.国内中小型企业后勤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J].商业与信息,2013(12):16-17.
关键词:后勤服务;企业;改制探究;问题与措施
一、我国企业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服务意识落后,缺乏改制创新勇气
意识对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决定后勤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但是从现阶段国内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看,后勤人员的服务与改革意识明显不足。
首先,后勤工作人员过分注重个人利益。企业要想实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势必会对个别部门、个别员工造成利益损害,以后勤服务为例,传统的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制度相对松散,后勤工作人员给人的印象是“安逸、悠闲”,而后勤服务改制之后,这种安逸的现状被打破,损害了后勤员工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后勤服务的改制面临重重阻力。
其次,部分员工思想懈怠,缺乏企业集体感和企业荣誉感。后勤服务改制需要全体后勤人员共同努力,但是由极少部分员工存在在于的思想:企业利益得失、后勤服务质量是领导的事,与我无关。这就导致改革过程中很难使得好的政策落实到位,在后勤改制的细节方面难以做到优化处理。
再次,企业后勤服务的改革存在片面化和盲目性。在市场主义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对后勤服务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新改制,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难以借鉴成功的改制经验,使得后勤服务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片面性。另外,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资源,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进行后勤服务改制。
(二)传统后勤管理混乱,后勤服务缺乏监督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内多数大中型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降低信息交流障碍,各部门都设有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流滞后的影响。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传统的后勤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形势,各部门下属的后勤管理机构难以做到有效统一,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科学帮助。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对后勤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后勤财务报账、年度计划报表没有经过仔细校对和查验,使得企业财务部门承担压力增大,间接的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发挥。各部门之间为了及时获取生产材料,往往不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不办理后勤物资采购手续,直接从厂家购买材料,导致后勤部门的资源出现严重浪费问题。
二、企业后勤服务改制的措施
(一)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加强人员职业教育
后勤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其自身的改制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保障。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虽然体系较为成熟,但是在细节要求上不够合理,因此,要想完成企业后勤服务的改制与创新,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首先,企业领导要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制定后勤管理发展计划,划拨后勤管理资金等方式,为后勤管理体制的确立提供坚实的保障。后勤服务内容包括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后勤服务设备、企业基础设施等,内容复杂而且细节要求程度较高,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要加强对后勤服务内容和财务报表的审核力度,是后勤服务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转变。
其次,后勤服务人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后勤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另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个人道德素质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和岗位义务。后勤人员作为后勤服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后勤服务工作的好坏,因此,后勤服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岗位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二)加强计划规范运作,提高风险预控意识
近年来,国内企业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运作规范,优化企业生产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波动变化的影响,企业仍然不能放松优化改革的步伐,尤其是后勤服务这种基础性支撑部门的改革。企业只有把后勤服务改革摆正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才能够带动后勤服务管理再上新台阶。首先,后勤各项支出、花费要做到“有理有據”,完善发票验收机制,防止部分后勤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求私利。强化企业生产材料与仓库验收之间的信息核对工作,严格把手后勤质量关。其次,实现后勤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后勤机构采购所得的生产材料,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实现合理化利用,防止出现材料堆积和材料浪费问题。
(三)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建立专业后勤队伍
随着物业管理、建筑设施、环境净化、维修保养等各类后勤工作设备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的日益进步,服务的环境及对象也随之改变,其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加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后勤职工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变得越来越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职工参加技术培训、职称考试及进行等级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掌握新技术,学习新知识,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后勤员工的工作技的提高要遵循以人为本,达到一专多能,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岗位培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后勤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单位后勤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时任务,它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后勤的改革也是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解决好各种矛盾,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将改革推进下去。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入改革,最终实现企业后勤服务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慧玲.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个案的研究与启示[J].现代企业发展,2011(5):19-22.
[2]李小平.企业理论与实践热点专题研究[J].企业改革家,2011 (9):46-48.
[3]黄凤志.国内中小型企业后勤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J].商业与信息,2013(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