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守在看似贫瘠的土壤中耕耘,不仅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自己也成长为庇护一方少年的参天大树
王仕平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长茅岭乡人。1990年,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到鼎城区长茅岭中学任教至今。小学毕业时,她成绩优异,考上了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她因为成绩优异,可以保送到湖南师范大学读书。此时此刻,她的母校——长茅岭中学因大批教师调离,急需王仕平回校任教。王仕平响应了这一呼唤。她说:“能够继续深造,当然是好事。失去这一机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母校更需要我。我答应了,就要回来。教书也不会耽误我读书。”
从农村学校走出的特级教师
1990年7月,18岁的王仕平怀揣优秀毕业生证书与对教育的虔诚回到母校长茅岭乡中学任教。
长茅岭乡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的偏远乡镇,全乡19个村,176个村民小组,17000多人,面积69平方公里。长茅岭乡中学就位于小镇上,全校3个年级,学生190余人,王仕平就坚守在这里,在看似贫瘠的土壤中耕耘,不仅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自己也成长为庇护一方少年的参天大树。
1993年冬天,她儿子才6个月,而她需要到鼎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学历培训。她不愿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便带上婆婆和儿子来到学习的学校旁,租了一间小房子住下。第二年暑假,她儿子已断奶,她连续一个月参加学习,当了一名寄宿生。在学生宿舍里,没有电扇,没有空调,这间顶楼的寝室内的高温着实考验着她的毅力,她坚持了下来,没当逃兵。当满身痱子的她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刚一岁的儿子似乎不认识她了。生物专业毕业的老公笑话她是一只“脊伏蛙”,也就是难看的癞蛤蟆。经过3年的努力,她终于拿到了数学专业大专文凭。当然,她并没有就此止步,2001年,她继续报名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专升本考试,历经3年半的刻苦钻研,攻下了数学本科,在长茅岭乡中学率先获得了本科学历。
掌握了数学专业的知识架构之后,王仕平开始有目的地加强自己教育专业方面的能力。2009年,她加入了吴非读书会,在暑假参加了常德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从这一年开始,她读书学习的视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涉猎教育专著和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培训结束后,她购买了十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继续学习,第二年便开始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2010年她有幸成为鼎城区“369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区教育局为她们提供了很好的成长条件,多方面为她们搭建成长平台,从那以后,她先后阅读了30多本教育专著,撰写了近30篇读书心得。
读书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职称评定中,农村教师评特级教师非常困难。王仕平自我总结,自己就是因为爱读书,才得以业务精进,评上湖南省特级教师。
爱书如命,是王仕平的一大特点。她不爱买衣服,不爱玩,只爱买书。在她的家里,有一个长4米多高的大书柜,摆满了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作为数学教师,她对本专业书籍更是深钻精研。美国数学家波利亚的经典作品《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等,她看了又看,写下了20多本读书笔记。
除了自己读书之外,王仕平还带动自己的学生读书。作为在本地出生成长的教师,王仕平甚至农村学生生长环境中培养读书习惯之难,就难在很少接触读书的环境。王仕平从小家境不好,更懂得读书之不易。她看到有些孩子把几本早已被翻烂、甚至内页脱落的书视若珍宝,反复翻看,就下决心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读书角。几经努力,她联系到长沙市长郡中学。“心手相牵图书角”建成开放,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2011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湖南文理学院正举办当年的“国培计划”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便前去申请当个旁听生,项目负责人热情地接纳了她,连续14天时间她全程坚持学习,还加入了他们的班级QQ群。她把每堂课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因为农村中学的老师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学习,她要把这些宝贵的资料带回学校,让同事们共享。还有一次,她去深圳学习考察。每到一所学校她就“化缘”,一星期下来积攒了两大摞书籍资料,足有30公斤。从深圳回长茅岭,几经辗转,她硬是一本不落地带回了学校。
王仕平说:“我是一名农村老师。学习使人进步。老师的水平提高了,肚子里有货,学生也能更有效地受到教育。”
认清自我,走出迷茫
爱思考的王仕平曾经迷茫、困惑很多年。越迷茫,她就越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寻找到了自己的道。多年来她一直思考的是,农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王仕平知道,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成全名校,名师名校吸引更多优质生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但乡村薄弱学校的优秀生源常流入城区或是沿海地区,剩下的学生常缺少“领头羊”。不仅学生流失,教师队伍也不稳定,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3岁以上,一面是老教师面临退休,一面是新教师不愿进来,代课教师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学校的硬件条件也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师生坚守在此已属不易,但仅仅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肯定不行,必须寻找出路。王仕平一直梦想有那么一天,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路上充满自信。
逐渐地,她认识到以一己之力,多想无益。自己能做到的,就是立足教学,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进而带动身边的人和事向自己理想的状态逐步演变。她接受了新的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用基于学情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自2009年以来,她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学会了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她注重启发引导,即使学生基础不好,也要慢慢启智让其开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是她的教育信条,正因为学生稚嫩、有缺点,教师才有实施教育的空间。教师不能选择学生,但可以与学生一道选择一条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她庆幸自己拥有一份能够影响人、培育人的崇高职业。现在的王仕平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农村教师,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竭尽所能,照亮更多学生前行的路。 在学习中越来越优秀
为了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王仕平订阅了大量数学杂志,还阅读数学方面的著作。在阅读经典著作和数学杂志时,她通常边读边做题,力求弄懂每一道题目的来龙去脉,思考有没有其他解法,再从中选优,对于经典题目就用专门的本子收集起来,充实资料库。她已经收集了20多本学习笔记,并且以每年三四本的速度在持续增加。在她从事教育工作的这24年里,有19年兼任班主任。为了当好班主任,寻找有效的带班方法,她除了虚心向学校的前辈请教以外,还如饥似渴地寻找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来阅读。她长期订阅《湖南教育》《人民教育》《班主任之友》《师道》《教师博览》《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并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个时候,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有时为了研究一个问题会茶饭不思,直到得出满意的答案为止。她曾有几次对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给出精确的数学解释。2010年6月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小题大做”还是“大事化小”》就是从一道数学选择题中发现疑点,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了新的思路,具有独创性才被采用的。她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基础与理解能力总是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她在自己的班上反复尝试,不断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将这经验与更多的人分享,就把它总结成《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12年6月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上。
看过这些教育书籍,她感到做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一些了。她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工作底气,再结合本班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去,成功地帮助多名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她把自己的学生小琪的成长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2011年发表在《湖南教育》上。据初步统计,从2009年以来,她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近20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有5篇获得省级一等奖,她代表学校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多次获奖。
有这样一位好学的教师,她的学生有不少人受到她的影响,热爱学习,勤于反思,能克服一切困难,学习进步明显。她的学生们成绩也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学校一批青年教师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她的影响,爱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喜欢写作的也越来越多,在读书、写作、学习中,他们也越来越优秀。
有了优秀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荣誉自然随之而来。2011年,王仕平被评聘为“鼎城区第三届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并荣获“十佳班主任”“‘369名师培养工程’先进个人”等称号;2012年,她被评为常德市优秀教师,并荣立三等功,并参加了鼎城区老科协教育分会与鼎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送课下乡活动;2013年2月,被确定为常德市第二届初中数学骨干教师;2013年5月,被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评选为“常德市学习之星”;2013年8月,被评选为“常德市扎根农村优秀教师”;2014年7月,入选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高端项目培养对象,成为湖南省青年精英教师(初中)班的学员;2015年2月,被评为湖南省第九批特级教师。
王仕平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长茅岭乡人。1990年,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到鼎城区长茅岭中学任教至今。小学毕业时,她成绩优异,考上了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她因为成绩优异,可以保送到湖南师范大学读书。此时此刻,她的母校——长茅岭中学因大批教师调离,急需王仕平回校任教。王仕平响应了这一呼唤。她说:“能够继续深造,当然是好事。失去这一机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母校更需要我。我答应了,就要回来。教书也不会耽误我读书。”
从农村学校走出的特级教师
1990年7月,18岁的王仕平怀揣优秀毕业生证书与对教育的虔诚回到母校长茅岭乡中学任教。
长茅岭乡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的偏远乡镇,全乡19个村,176个村民小组,17000多人,面积69平方公里。长茅岭乡中学就位于小镇上,全校3个年级,学生190余人,王仕平就坚守在这里,在看似贫瘠的土壤中耕耘,不仅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自己也成长为庇护一方少年的参天大树。
1993年冬天,她儿子才6个月,而她需要到鼎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学历培训。她不愿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便带上婆婆和儿子来到学习的学校旁,租了一间小房子住下。第二年暑假,她儿子已断奶,她连续一个月参加学习,当了一名寄宿生。在学生宿舍里,没有电扇,没有空调,这间顶楼的寝室内的高温着实考验着她的毅力,她坚持了下来,没当逃兵。当满身痱子的她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刚一岁的儿子似乎不认识她了。生物专业毕业的老公笑话她是一只“脊伏蛙”,也就是难看的癞蛤蟆。经过3年的努力,她终于拿到了数学专业大专文凭。当然,她并没有就此止步,2001年,她继续报名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专升本考试,历经3年半的刻苦钻研,攻下了数学本科,在长茅岭乡中学率先获得了本科学历。
掌握了数学专业的知识架构之后,王仕平开始有目的地加强自己教育专业方面的能力。2009年,她加入了吴非读书会,在暑假参加了常德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从这一年开始,她读书学习的视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涉猎教育专著和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培训结束后,她购买了十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继续学习,第二年便开始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2010年她有幸成为鼎城区“369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区教育局为她们提供了很好的成长条件,多方面为她们搭建成长平台,从那以后,她先后阅读了30多本教育专著,撰写了近30篇读书心得。
读书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职称评定中,农村教师评特级教师非常困难。王仕平自我总结,自己就是因为爱读书,才得以业务精进,评上湖南省特级教师。
爱书如命,是王仕平的一大特点。她不爱买衣服,不爱玩,只爱买书。在她的家里,有一个长4米多高的大书柜,摆满了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作为数学教师,她对本专业书籍更是深钻精研。美国数学家波利亚的经典作品《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等,她看了又看,写下了20多本读书笔记。
除了自己读书之外,王仕平还带动自己的学生读书。作为在本地出生成长的教师,王仕平甚至农村学生生长环境中培养读书习惯之难,就难在很少接触读书的环境。王仕平从小家境不好,更懂得读书之不易。她看到有些孩子把几本早已被翻烂、甚至内页脱落的书视若珍宝,反复翻看,就下决心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读书角。几经努力,她联系到长沙市长郡中学。“心手相牵图书角”建成开放,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2011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湖南文理学院正举办当年的“国培计划”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便前去申请当个旁听生,项目负责人热情地接纳了她,连续14天时间她全程坚持学习,还加入了他们的班级QQ群。她把每堂课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因为农村中学的老师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学习,她要把这些宝贵的资料带回学校,让同事们共享。还有一次,她去深圳学习考察。每到一所学校她就“化缘”,一星期下来积攒了两大摞书籍资料,足有30公斤。从深圳回长茅岭,几经辗转,她硬是一本不落地带回了学校。
王仕平说:“我是一名农村老师。学习使人进步。老师的水平提高了,肚子里有货,学生也能更有效地受到教育。”
认清自我,走出迷茫
爱思考的王仕平曾经迷茫、困惑很多年。越迷茫,她就越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寻找到了自己的道。多年来她一直思考的是,农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王仕平知道,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成全名校,名师名校吸引更多优质生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但乡村薄弱学校的优秀生源常流入城区或是沿海地区,剩下的学生常缺少“领头羊”。不仅学生流失,教师队伍也不稳定,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3岁以上,一面是老教师面临退休,一面是新教师不愿进来,代课教师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学校的硬件条件也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师生坚守在此已属不易,但仅仅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肯定不行,必须寻找出路。王仕平一直梦想有那么一天,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路上充满自信。
逐渐地,她认识到以一己之力,多想无益。自己能做到的,就是立足教学,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进而带动身边的人和事向自己理想的状态逐步演变。她接受了新的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用基于学情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自2009年以来,她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学会了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她注重启发引导,即使学生基础不好,也要慢慢启智让其开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是她的教育信条,正因为学生稚嫩、有缺点,教师才有实施教育的空间。教师不能选择学生,但可以与学生一道选择一条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她庆幸自己拥有一份能够影响人、培育人的崇高职业。现在的王仕平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农村教师,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竭尽所能,照亮更多学生前行的路。 在学习中越来越优秀
为了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王仕平订阅了大量数学杂志,还阅读数学方面的著作。在阅读经典著作和数学杂志时,她通常边读边做题,力求弄懂每一道题目的来龙去脉,思考有没有其他解法,再从中选优,对于经典题目就用专门的本子收集起来,充实资料库。她已经收集了20多本学习笔记,并且以每年三四本的速度在持续增加。在她从事教育工作的这24年里,有19年兼任班主任。为了当好班主任,寻找有效的带班方法,她除了虚心向学校的前辈请教以外,还如饥似渴地寻找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来阅读。她长期订阅《湖南教育》《人民教育》《班主任之友》《师道》《教师博览》《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并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个时候,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有时为了研究一个问题会茶饭不思,直到得出满意的答案为止。她曾有几次对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给出精确的数学解释。2010年6月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小题大做”还是“大事化小”》就是从一道数学选择题中发现疑点,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了新的思路,具有独创性才被采用的。她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基础与理解能力总是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她在自己的班上反复尝试,不断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将这经验与更多的人分享,就把它总结成《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12年6月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上。
看过这些教育书籍,她感到做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一些了。她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工作底气,再结合本班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去,成功地帮助多名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她把自己的学生小琪的成长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2011年发表在《湖南教育》上。据初步统计,从2009年以来,她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近20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有5篇获得省级一等奖,她代表学校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多次获奖。
有这样一位好学的教师,她的学生有不少人受到她的影响,热爱学习,勤于反思,能克服一切困难,学习进步明显。她的学生们成绩也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学校一批青年教师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她的影响,爱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喜欢写作的也越来越多,在读书、写作、学习中,他们也越来越优秀。
有了优秀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荣誉自然随之而来。2011年,王仕平被评聘为“鼎城区第三届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并荣获“十佳班主任”“‘369名师培养工程’先进个人”等称号;2012年,她被评为常德市优秀教师,并荣立三等功,并参加了鼎城区老科协教育分会与鼎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送课下乡活动;2013年2月,被确定为常德市第二届初中数学骨干教师;2013年5月,被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评选为“常德市学习之星”;2013年8月,被评选为“常德市扎根农村优秀教师”;2014年7月,入选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高端项目培养对象,成为湖南省青年精英教师(初中)班的学员;2015年2月,被评为湖南省第九批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