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泉模式”创新经验
建设三大中心,构筑关爱平台
以学校为主体,建设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全县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按照“校园、家园、乐园”的理念,在11个镇的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建立起26个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中心统一设有学生宿舍、阅览室、亲情接待室、心理咨询室、餐厅、浴室和保健室,配置了亲情电话、电视、电脑、文体活动设施,配备了专职的生活管理和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了寄宿学校容量小、条件差的问题。
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校外活动中心。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校外活动场所,依托社区建立了17个校外活动中心,图书室、活动场所和器材等一应俱全,居委会主要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宫志愿者为孩子们免费提供课业辅导,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校外学习、管护缺位问题。
通过政策激励、部门帮建、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托或半托式服务,解决以学龄前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生活抚育和不同需求层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培育四支队伍,构建管护网络
建立教育管护教师队伍。从在职教师中遴选组建了一支年富力强、富有爱心的生活管理和专业辅导教师队伍,通过岗位实践指导和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行为纠偏、生活照料等12个方面的管护工作。
建立代理家长队伍。按照自愿参与、双向选择的原则,组织全县2447名党政干部、教师及社会人士,通过“1+1”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当代理家长,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交流、生活抚育等方面的缺失。
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根据留守儿童成长实际需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干部中招募了400名志愿者和职业心理辅导员,利用节假日走进学校、社区和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心理抚慰、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建立教育管护专家队伍。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专家与一线工作者相结合的专业研究队伍,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研究,为关爱留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供理论支撑。
坚持“六位一体”,创新工作机制
党政统筹。坚持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三年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目标任务统一安排、人财物统一调配,并在县教育部门设立了留守儿童管理中心。
部門联动。教体、财政、群团等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均为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规定他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实行专项工作考核。
学校为主。发挥好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拓展和延伸教育服务链条,全方位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家庭尽责。建立了家长学校,利用重大节假日家长返乡的机会,组织家长参加培训,签订家长、监护人、代理家长三方协议书,督促强化家长作为儿童法定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社会参与。推行代理家长、开展“爱心妈妈”“手拉手”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为留守儿童献爱心。
儿童为本。坚持以留守儿童为工作主体,尊重留守儿童成长规律,避免把留守儿童标签化、问题化、弱势化,加强人文关怀,创新关爱方式,培育和引导留守儿童自立自强。
“石泉模式”成效
通过多年努力和坚守,石泉县留守儿童生存、成长、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活、安全、心理、道德、学业状况明显提升,既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全县和谐发展。
校园、家园、乐园,素质教育之花悄然绽放
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使校园有了家园的功能。学校建立的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劳技室等设施,为校园变乐园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学校围绕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觉、自律”的“五自少年”开展主题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石泉县留守儿童管理中心调查显示,留守儿童遇到挫折能对人倾诉的由30%上升到75%,愿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由25%上升到79%,84%的孩子自信心有所提升,93%的孩子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所提高和改进,85%的孩子坚信自己有美好未来。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设施迈上新台阶
石泉县以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状,多方筹措资金1.5亿元,对全县中小学按照统一标准,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使全县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发生了根本变化,全县所有乡村学校,都建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阅览室,教师全部实现了电子备课,为促进学生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推动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促进劳务经济稳步发展
农民工过去最担心的是孩子在家能不能吃饱穿暖,生病了怎么办?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上学路上是否安全?现在,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了营养改善计划,政府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在那儿有老师和代理家长精心照顾,孩子能吃好住好,解决了家长担心的这些实际问题,去掉了一块心病,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在外打工创业。去年,全县外出打工的农民4.1万人,与前年同期相比增加近6000人,劳务收入大幅增加。
在奉献中追求幸福,成为全县亮丽风景线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代理家长、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坚持为留守儿童服务,并向留守儿童捐献312万元。不仅使全县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也教化了社会风气,密切了政府、学校、干部、群众的关系,使全县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道德情操得到洗礼,改变了干部作风,扶弱济贫、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美德得到弘扬,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