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铜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铜的去除特性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铜污染红壤中分离得到2株耐铜真菌。对菌株的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株真菌分别为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最高可耐受铜浓度均为300mg/L。在Cu^2+质量浓度为10mg/L的培养基中添加10g/L湿菌,在pH5、25℃、120r/min条件下振荡吸附30min后,户lilacinus和A.terreus对Cu^2+的吸附率分别达85.45%和87.54%。
其他文献
以DCC为缩水剂,在4-二甲氨基吡啶(4-DMAP)催化下合成了化合物5-O-十八酰基-1,2-O-异丙叉基呋喃木糖.该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并进行了热裂解和卷烟加香
跨太平洋生物入侵是当代最受关注、最具影响的生物学现象之一,这一过程导致并促进了新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格局(与许多众所周知的古间断分布相对应)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