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既接地气又各具特色的民宿,是很多消费者关注诗和远方的重要支撑。但疫情下的“重症”名单,民宿市场是逃脱不了了。虽然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多数民宿品牌也已逐步恢复经营,但经营困境仍是民宿业者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事实上,对于民宿市场而言,经营困境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近两年,由于民宿产品激增、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准不一和缺乏行业标准化等,让民宿市场的入住率一直在走下坡路。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原本就难做的生意雪上加霜。
市场有待规范管理
疫情只是民宿市场走入困境的导火索,民宿市场的乱象早已存在。据相关调查显示,民宿市场在房源审核、退订条款、入住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包括,一是审核轻松过,只要上传几张模糊甚至是空白的房产证和房屋租赁合同就能轻松审核通过,且相关平台为了逃避责任,制定了房屋真实性的免责条款。二是退订房屋的霸王条款,使得消费者被不合理对待。三是民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网络订购、线下入住,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监管漏洞。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由于有的地方民宿经营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多民宿没有取得合法经营资质,成为监管的空白点,致使市场存在法律界定不统一、监管制度不完善、食宿标准以及消防和卫生等技术要求难以达标等问题。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传统酒店和出租房屋都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而民宿介于二者之间,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突出。要让游客留得住记忆、载得动乡愁,对民宿进行规范管理尤为迫切。
值得关沣的是.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于建筑面积和层数、民宿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必须正视的是,该新国标仅是民宿领域的一个行业自律标准,法律地位模糊给民宿的行业管理带来了如该不该管、谁来管、如何管、管什么等一系列問题。因此,除了从业者要更加注重自律及提升品质以外,有关方面还应加快相关监管政策法规的制定。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建筑学院副教授唐新认为,要让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制定准入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工商、卫生、公安、消防、旅游等部门可对民宿的资质规模、卫生条件、消防安全设施等进行规范,以推动行业稳健、规范地成长。”
经营策略较单一
“95%的民宿都在亏钱”“将出现大片鬼屋”“民宿泡沫将破灭”……近两年来,关于民宿市场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而今年又叠加疫情的打击,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眼下的入住率较往年同期下降了不少。市场从复工到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似乎仍有一段距离。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5月6日,美国民宿巨头爱彼迎(Airbnb)预计其今年的收入将不到2019年总收入的50%,并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900人,裁员比例超过25%。爱彼迎原本计划于今年上市,然而,由于疫情对全球旅游业造成重创,爱彼迎的业务也随之停摆超90%,上市计划被迫搁浅。与爱彼迎类似,国内民宿预订平台途家、小猪短租也早已停止部分自营业务,过上了“少亏当赚”的日子。
而这些平台只是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整体来看,民宿经营还有诸多障碍需要跨越。一是季节性限制太强,这导致淡旺季泾渭分明;二是民宿经营人力成本管控与服务质量很难平衡。对此,业界认为,一方面,民宿多为屋主租赁给经营者,其契约意识相对较弱,注重直接利益和即时影响,有时会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盲目提高租金,给经营者带来高额成本。另一方面,在旅游淡季时,房源处于闲置状态,且民宿还在星级酒店的硬件基础上有机结合非标准化的文化服务。在此情况下,经营者还需花费高额的费用来维持运营。
民宿在因为疫情无法营业没有收入的同时,还要负担人力和房租的成本,“只能硬撑着,毕竟是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和精力的项目。”一位民宿经营者坦言。多项数据也可以说明这一点,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布的《关于旅游景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产业恢复对策建议的报告》显示,由于民宿业经营主体是个体或者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如海南等地的海岛民宿在春节期间损失的收入占到了全年的50%,受冲击最大;而民宿云集的江浙、云南等地区全年销售情况则相对平均。
此外,市场竞争加剧,民宿的总量仍在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民宿的房源数达到1 07.2万个,房东数达到32.5万。海量涌入的民宿经营者过快地释放了供给,竞争加剧的环境对于“单打独斗”缺乏规模效应、管理体系等单体民宿经营者而言,是否能盈利的答案可能依然要服从于“二八法则”。
软硬件黏性略显不足
如果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不完善,游客可能会将放松出行当成炼狱;如果配套的设施设备缺乏,游客吃不好睡不好的体验也可能是“炼狱式”的;如果服务和管理经验缺乏则会让游客产生更多的倦怠。一时的“套路”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口碑、更广阔的未来。显然,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黏性是市场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必要条件。
今年4月,在家宅了数月的西安市民张女士在网上看到一家民宿,但预订后发现相关服务及设施与网上的描述大相径庭。“当时看了店家的照片感觉特别小清新,具有田园文艺范儿。”张女士表示。但当其抵达后,却遇到了各种烦心事。“前院还在施工,乱七八糟的,完全没有照片上那么好看。而且不知道是饭菜不卫生还是水土不服,同游者还有拉肚子的。”
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张女士的吐槽或许不是孤例。据了解,以乡村民宿为例,民宿经营者多为当地居民,服务接待人员也以家庭成员为主,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与民宿住客要求的温情服务、个性服务标准相去甚远。
与此同时,乡村民宿多为增补景区接待能力而建,集中分布在知名旅游景区的周围,由于经营者市场观念相对滞后,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对客源市场没有细分,严重依赖景区的客源供给,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许多乡村民宿只是依靠旅行社的组团营销,被动地等着客人上门。 “游客跑到乡村中,多是希望能够真正体验与自己长期生活的城市不一样的内容。但由于国内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使得很多城里人渴望乡村却在每次乡村游归来的同时产生不少抱怨。”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余学兵说。
人才缺乏是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佳乡学院院长严风林看来,“情怀是一回事,工作又是一回事。”
严风林表示,民宿经营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人才,在农村乡野之间,要留住人才的成本会非常高。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体验式的工作一开始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时间长了就渐渐失去兴趣而选择离开。从业人员的流动性目前还是比较高的,也由此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对于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民宿而言,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必不可少,必要时经营者可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现场指导教学。
旅悦集团CEO张强也认为:“暂且不考虑人工成本,体量越小,民宿的运营人才越匮乏,怎么找到人已经成为很难的事情。对于新小体量的酒店来说,很多事情要比大体量酒店来得复杂。”
品牌建設相对缺乏
越是在行业面临艰难考验的时刻,品牌的价值越能被凸显出来。当前,民宿数量虽然日益增多,但功能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化、更具个性化的价值服务,已成为民宿市场亟须深思的问题。
业界分析认为,由于经营者大多是当地农民,其投资建设多属于自发行为,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没有开发出自身的特色及住宿功能以外的辅助功能来。民宿开发需要注意将民宿与本土的文化民俗等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意民宿,如怀旧复古主题、原住民风情等。
“如果没有品牌、没有管理,这里做一个那里做一个,很多民宿的质量与标准是参差不齐的。下一步民宿发展的趋势是品牌化、平台化和系统化。”隐居人文度假酒店集团总裁张斌表示,未来要想把民宿产业做大,必须要有市场化的发展,也就是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需要引进一些重点的品牌和项目。
显然,真正的民宿不仅是吃和住的问题,它还涉及美学、空间、文化、建筑、服务和体验等方面,有着更高和更具体的品质要求,这在《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就有提及。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此次疫情加速了民宿行业洗牌,民宿市场有望再上规范化、品质化新台阶。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表示:“民宿不能只有‘住’这个单一功能,否则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抗压能力就会减弱,民宿经营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让收入来源变得多元化。未来,民宿行业一定会出现多个细分市场,包括红色民宿、亲子民宿、康养民宿、宠物民宿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民宿品牌不会像酒店连锁那样遍地开花,因为民宿的特色是由主人和当地地域文化构成的,民宿的品质特色不在于花费多大成本、要装修得多么豪华,其内核恰巧是经营者投入的心思和灌注的精力,打造出的产品要能给人更多心理上的共鸣。”途家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李珍妮表示,建议从业者要先想好自己的民宿品质和特点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做出差异化和在地文化特色来,最后再去考虑做品牌推广。
据悉,为了挺过这段艰难时期,无论是民宿平台还是民宿经营者都在积极开展自救。业内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还处于冰封期,但需求依然存在,待市场活力恢复后,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而自救能力的高下也是民宿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事实上,对于民宿市场而言,经营困境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近两年,由于民宿产品激增、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准不一和缺乏行业标准化等,让民宿市场的入住率一直在走下坡路。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原本就难做的生意雪上加霜。
市场有待规范管理
疫情只是民宿市场走入困境的导火索,民宿市场的乱象早已存在。据相关调查显示,民宿市场在房源审核、退订条款、入住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包括,一是审核轻松过,只要上传几张模糊甚至是空白的房产证和房屋租赁合同就能轻松审核通过,且相关平台为了逃避责任,制定了房屋真实性的免责条款。二是退订房屋的霸王条款,使得消费者被不合理对待。三是民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网络订购、线下入住,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监管漏洞。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由于有的地方民宿经营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多民宿没有取得合法经营资质,成为监管的空白点,致使市场存在法律界定不统一、监管制度不完善、食宿标准以及消防和卫生等技术要求难以达标等问题。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传统酒店和出租房屋都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而民宿介于二者之间,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突出。要让游客留得住记忆、载得动乡愁,对民宿进行规范管理尤为迫切。
值得关沣的是.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于建筑面积和层数、民宿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必须正视的是,该新国标仅是民宿领域的一个行业自律标准,法律地位模糊给民宿的行业管理带来了如该不该管、谁来管、如何管、管什么等一系列問题。因此,除了从业者要更加注重自律及提升品质以外,有关方面还应加快相关监管政策法规的制定。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建筑学院副教授唐新认为,要让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制定准入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工商、卫生、公安、消防、旅游等部门可对民宿的资质规模、卫生条件、消防安全设施等进行规范,以推动行业稳健、规范地成长。”
经营策略较单一
“95%的民宿都在亏钱”“将出现大片鬼屋”“民宿泡沫将破灭”……近两年来,关于民宿市场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而今年又叠加疫情的打击,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眼下的入住率较往年同期下降了不少。市场从复工到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似乎仍有一段距离。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5月6日,美国民宿巨头爱彼迎(Airbnb)预计其今年的收入将不到2019年总收入的50%,并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900人,裁员比例超过25%。爱彼迎原本计划于今年上市,然而,由于疫情对全球旅游业造成重创,爱彼迎的业务也随之停摆超90%,上市计划被迫搁浅。与爱彼迎类似,国内民宿预订平台途家、小猪短租也早已停止部分自营业务,过上了“少亏当赚”的日子。
而这些平台只是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整体来看,民宿经营还有诸多障碍需要跨越。一是季节性限制太强,这导致淡旺季泾渭分明;二是民宿经营人力成本管控与服务质量很难平衡。对此,业界认为,一方面,民宿多为屋主租赁给经营者,其契约意识相对较弱,注重直接利益和即时影响,有时会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盲目提高租金,给经营者带来高额成本。另一方面,在旅游淡季时,房源处于闲置状态,且民宿还在星级酒店的硬件基础上有机结合非标准化的文化服务。在此情况下,经营者还需花费高额的费用来维持运营。
民宿在因为疫情无法营业没有收入的同时,还要负担人力和房租的成本,“只能硬撑着,毕竟是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和精力的项目。”一位民宿经营者坦言。多项数据也可以说明这一点,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布的《关于旅游景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产业恢复对策建议的报告》显示,由于民宿业经营主体是个体或者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如海南等地的海岛民宿在春节期间损失的收入占到了全年的50%,受冲击最大;而民宿云集的江浙、云南等地区全年销售情况则相对平均。
此外,市场竞争加剧,民宿的总量仍在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民宿的房源数达到1 07.2万个,房东数达到32.5万。海量涌入的民宿经营者过快地释放了供给,竞争加剧的环境对于“单打独斗”缺乏规模效应、管理体系等单体民宿经营者而言,是否能盈利的答案可能依然要服从于“二八法则”。
软硬件黏性略显不足
如果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不完善,游客可能会将放松出行当成炼狱;如果配套的设施设备缺乏,游客吃不好睡不好的体验也可能是“炼狱式”的;如果服务和管理经验缺乏则会让游客产生更多的倦怠。一时的“套路”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口碑、更广阔的未来。显然,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黏性是市场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必要条件。
今年4月,在家宅了数月的西安市民张女士在网上看到一家民宿,但预订后发现相关服务及设施与网上的描述大相径庭。“当时看了店家的照片感觉特别小清新,具有田园文艺范儿。”张女士表示。但当其抵达后,却遇到了各种烦心事。“前院还在施工,乱七八糟的,完全没有照片上那么好看。而且不知道是饭菜不卫生还是水土不服,同游者还有拉肚子的。”
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张女士的吐槽或许不是孤例。据了解,以乡村民宿为例,民宿经营者多为当地居民,服务接待人员也以家庭成员为主,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与民宿住客要求的温情服务、个性服务标准相去甚远。
与此同时,乡村民宿多为增补景区接待能力而建,集中分布在知名旅游景区的周围,由于经营者市场观念相对滞后,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对客源市场没有细分,严重依赖景区的客源供给,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许多乡村民宿只是依靠旅行社的组团营销,被动地等着客人上门。 “游客跑到乡村中,多是希望能够真正体验与自己长期生活的城市不一样的内容。但由于国内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使得很多城里人渴望乡村却在每次乡村游归来的同时产生不少抱怨。”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余学兵说。
人才缺乏是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佳乡学院院长严风林看来,“情怀是一回事,工作又是一回事。”
严风林表示,民宿经营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人才,在农村乡野之间,要留住人才的成本会非常高。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体验式的工作一开始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时间长了就渐渐失去兴趣而选择离开。从业人员的流动性目前还是比较高的,也由此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对于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民宿而言,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必不可少,必要时经营者可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现场指导教学。
旅悦集团CEO张强也认为:“暂且不考虑人工成本,体量越小,民宿的运营人才越匮乏,怎么找到人已经成为很难的事情。对于新小体量的酒店来说,很多事情要比大体量酒店来得复杂。”
品牌建設相对缺乏
越是在行业面临艰难考验的时刻,品牌的价值越能被凸显出来。当前,民宿数量虽然日益增多,但功能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化、更具个性化的价值服务,已成为民宿市场亟须深思的问题。
业界分析认为,由于经营者大多是当地农民,其投资建设多属于自发行为,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没有开发出自身的特色及住宿功能以外的辅助功能来。民宿开发需要注意将民宿与本土的文化民俗等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意民宿,如怀旧复古主题、原住民风情等。
“如果没有品牌、没有管理,这里做一个那里做一个,很多民宿的质量与标准是参差不齐的。下一步民宿发展的趋势是品牌化、平台化和系统化。”隐居人文度假酒店集团总裁张斌表示,未来要想把民宿产业做大,必须要有市场化的发展,也就是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需要引进一些重点的品牌和项目。
显然,真正的民宿不仅是吃和住的问题,它还涉及美学、空间、文化、建筑、服务和体验等方面,有着更高和更具体的品质要求,这在《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就有提及。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此次疫情加速了民宿行业洗牌,民宿市场有望再上规范化、品质化新台阶。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表示:“民宿不能只有‘住’这个单一功能,否则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抗压能力就会减弱,民宿经营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让收入来源变得多元化。未来,民宿行业一定会出现多个细分市场,包括红色民宿、亲子民宿、康养民宿、宠物民宿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民宿品牌不会像酒店连锁那样遍地开花,因为民宿的特色是由主人和当地地域文化构成的,民宿的品质特色不在于花费多大成本、要装修得多么豪华,其内核恰巧是经营者投入的心思和灌注的精力,打造出的产品要能给人更多心理上的共鸣。”途家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李珍妮表示,建议从业者要先想好自己的民宿品质和特点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做出差异化和在地文化特色来,最后再去考虑做品牌推广。
据悉,为了挺过这段艰难时期,无论是民宿平台还是民宿经营者都在积极开展自救。业内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还处于冰封期,但需求依然存在,待市场活力恢复后,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而自救能力的高下也是民宿企业竞争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