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时肝组织ICAM-1和E-selectin mRNA的表达变化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胆道感染大鼠肝组织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变化,探讨这些粘附分子在胆道感染肝脏损害病生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斑点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胆道感染时ICAM-1和E-selectin m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转录表达强度。

结果

急性胆管炎3小时后ICAM-1和E-selectin mRNA表达开始增强,ICAM-1 12小时表达最强,E-selectin 6小时表达最强。ICAM-1的阳性反应细胞主要为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和肝小叶中央静脉,E-selectin的阳性反应细胞主要为肝窦内皮细胞和肝小叶中央静脉。胆道感染后3小时肝脏ICAM-1和E-selectin mRNA含量开始进行性增高,ICAM-1 12小时达高峰,E-selectin 6小时达高峰。

结论

胆道感染初期ICAM-1和E-selectin表达均明显增强,为PMN与肝窦内皮细胞粘附和迁移提供了分子基础,可能在胆道感染肝脏损害的病生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对98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指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多部位反复腹穿,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减少脾破裂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因素。在急诊处理中,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充分给氧是降低早期死亡的重要措施。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主张“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不轻易切脾,特别是小儿,但也不能盲目保脾。文中还阐述了非手术治疗的条件,切脾的指征,脾修补术及部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多数外科医生对中晚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持消极悲观态度,作者探讨积极采取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除胆囊切除外,另行肝段切除术7例、半肝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切除高位胆肠吻合4例、肝段切除并肝门部胆管切除高位胆肠吻合6例、肝部分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4例。其中26例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7例12个月前手术者,10例仍存活,其中2例已超过
目的研究胆囊癌组织及相应胆汁中的细菌菌谱,以探讨胆囊癌的发生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7例胆囊癌组织标本及9例相应胆汁中的细菌DNA片段进行分子生物学扩增。结果37例胆囊癌组织标本中细菌DNA片段检出率为78.37%(29/37),9例相应胆汁中细菌DNA检出率为77.8%(7/9)。结论胆囊粘膜癌变可能与厌氧菌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存在联系,厌氧菌与需氧菌协同作用,长
目的探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38例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进行总结。采用带蒂脐静脉瓣移植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23例,肝左外叶切除并脐静脉瓣修复右肝管开口狭窄11例,肝方叶切除或肝中裂劈开并脐静脉瓣修复高位胆管狭窄4例。结果随访率(34/38)为89%,随访时间超过2.5年的有32例,2例因胆总管结石、狭窄复发再次手术。疗效优良率为
目的探讨因胆囊切除或胆道探查所致肝动脉损伤及假性肝动脉瘤的诊断与急救方法。方法总结了近年来收治的肝动脉损伤6例,其中4例已形成假性动脉瘤,手术行肝动脉结扎治疗,其余2例为单纯肝动脉损伤,行经皮肝动脉栓塞治愈。结果6例中5例痊愈,1例死于再出血。结论血管造影是目前本病诊断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肝动脉结扎是本病治疗的传统术式,经皮肝动脉栓塞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