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以《卖油翁》为教学实例,从导语设计、诵读指导、教学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消除文言文初学者的畏惧心理,以切实增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文言文初学者畏惧心理
文言文中某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及其深厚的文化内蕴,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但因时代的久远,加之与现代文的语法、意义有甚多不同,文言文又往往会令人望而生畏。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更是既好奇又害怕。因此,怎样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及时消除文言文初学者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是文言文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就《卖油翁》为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粗略的见解,以供商榷。
《卖油翁》文章短小精悍,其中蕴含的道理耐人寻味,多次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但初学此文者普遍反映:生字词多,不解其意,读来又拗口。其实这正是初学者畏惧心理的表现,如不及时消除,不仅会造成学习的巨大心理障碍,还会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消退,将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此时,老师如果在教学中密切结合文言教材本身的特点与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特点,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导语时要巧妙些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意蕴深刻的故事导入,或用富含哲理的名言导入,或用韵味悠长的诗歌导入,或以严密精辟的论述导入……凡此种种,应以有助于课文教学为宜。《卖油翁》故事性强,七年级学生又爱听故事,我用“大家想听故事吗?”开课,便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讲故事与听故事的融洽氛围,加上巧妙的导语设计,往往能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想听下文的心理期待,自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准备。
二、指导诵读时要灵活些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诵读,可七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又缺乏文言知识的积累,对诵读无甚耐心。如果能巧妙利用学生好奇又爱模仿的心理特征,激起学生诵读的欲望,灵活地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由想读到会读再到喜欢读,就能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课堂教育效果。
由于《卖油翁》对于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我设计了有感情地范背全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教师的诵读中进入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其深入作品情境。优雅的古筝乐声中,教师饱含激情的语音、准确自然的节奏、恰如其分的语气语调、惟妙惟肖的神情动作……使学生在视觉上与听觉上深受感染。我在背诵时,头略略扬起,满脸自得之意,用慢而渐高的语调表现“公亦以此自矜”的得意心理;用慢而稍重的语调、轻蔑的神情表现陈尧咨说“汝亦知射乎”时的盛气凌人;用稍快而暂重的语调、微怒的神情表现陈尧咨说“吾射不亦精乎”的不可一世;用快而重的语调、紧蹙的双眉表现陈尧咨说“尔安敢轻吾射”时的蛮横无理……一个恃技自骄的陈尧咨就活脱脱地映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了,一种强烈的模仿诵读的欲望就从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此时,教师便要相机进行诵读指导,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辅以神情动作。
这样的诵读指导设计,使课堂教学由学生听读过渡到学生想读,再到学生自己陶醉地读,能让学生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获取文言文字传达的信息,进入文章情境,领悟文言文章的深刻意蕴,感受文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品尝到渐入佳境的喜悦之情,最终让学生喜欢上诵读。试想,学生在投入而逼真地“睨之”、“微颔之”时,又何来畏惧心理呢?
三、设计活动时要新颖些
七年级学生好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个特性,设计一些新颖而适当的师生互动活动。这些活动不是为哗众取宠而设的噱头,而应与诵读、理解文章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诵读与活动之中进行形象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彻底消除畏惧心理,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如在赏析描写卖油翁酌油动作的语句时,因为学生少有酌油的亲身体会,很难找准找全那些文言动词。此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与赏析,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找出动词,然后让学生上台进行酌油表演。在学生的演示过程中,要求其余学生边看边缓慢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很容易就能把“取”、“置”、“覆”、“酌”、“沥”一系列动词与台上学生的实际动作联系起来,从而准确地掌握语义、进行赏析。同时,又可利用学生酌油表演的结果——“铜钱已湿”,与卖油翁表演的结果——“自残孔入,而钱不湿”相比较,质疑“为什么会不同”。至此,文章的中心“熟能生巧”便清晰呈现而又显得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时,应密切关注教材特点与文言文初学者的心理特征,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进行巧妙的导入、灵活的引导,适当地设计教学活动。这样,可以缩短初学者与文言文的时代距离,让初学者自然而然地进入文章情境,既怡然自得又颇有所得,无疑可以消除畏惧心理,激起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文言文初学者畏惧心理
文言文中某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及其深厚的文化内蕴,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但因时代的久远,加之与现代文的语法、意义有甚多不同,文言文又往往会令人望而生畏。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更是既好奇又害怕。因此,怎样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及时消除文言文初学者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是文言文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就《卖油翁》为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粗略的见解,以供商榷。
《卖油翁》文章短小精悍,其中蕴含的道理耐人寻味,多次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但初学此文者普遍反映:生字词多,不解其意,读来又拗口。其实这正是初学者畏惧心理的表现,如不及时消除,不仅会造成学习的巨大心理障碍,还会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消退,将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此时,老师如果在教学中密切结合文言教材本身的特点与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特点,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导语时要巧妙些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意蕴深刻的故事导入,或用富含哲理的名言导入,或用韵味悠长的诗歌导入,或以严密精辟的论述导入……凡此种种,应以有助于课文教学为宜。《卖油翁》故事性强,七年级学生又爱听故事,我用“大家想听故事吗?”开课,便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讲故事与听故事的融洽氛围,加上巧妙的导语设计,往往能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想听下文的心理期待,自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准备。
二、指导诵读时要灵活些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诵读,可七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又缺乏文言知识的积累,对诵读无甚耐心。如果能巧妙利用学生好奇又爱模仿的心理特征,激起学生诵读的欲望,灵活地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由想读到会读再到喜欢读,就能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课堂教育效果。
由于《卖油翁》对于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我设计了有感情地范背全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教师的诵读中进入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其深入作品情境。优雅的古筝乐声中,教师饱含激情的语音、准确自然的节奏、恰如其分的语气语调、惟妙惟肖的神情动作……使学生在视觉上与听觉上深受感染。我在背诵时,头略略扬起,满脸自得之意,用慢而渐高的语调表现“公亦以此自矜”的得意心理;用慢而稍重的语调、轻蔑的神情表现陈尧咨说“汝亦知射乎”时的盛气凌人;用稍快而暂重的语调、微怒的神情表现陈尧咨说“吾射不亦精乎”的不可一世;用快而重的语调、紧蹙的双眉表现陈尧咨说“尔安敢轻吾射”时的蛮横无理……一个恃技自骄的陈尧咨就活脱脱地映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了,一种强烈的模仿诵读的欲望就从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此时,教师便要相机进行诵读指导,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辅以神情动作。
这样的诵读指导设计,使课堂教学由学生听读过渡到学生想读,再到学生自己陶醉地读,能让学生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获取文言文字传达的信息,进入文章情境,领悟文言文章的深刻意蕴,感受文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品尝到渐入佳境的喜悦之情,最终让学生喜欢上诵读。试想,学生在投入而逼真地“睨之”、“微颔之”时,又何来畏惧心理呢?
三、设计活动时要新颖些
七年级学生好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个特性,设计一些新颖而适当的师生互动活动。这些活动不是为哗众取宠而设的噱头,而应与诵读、理解文章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诵读与活动之中进行形象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彻底消除畏惧心理,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如在赏析描写卖油翁酌油动作的语句时,因为学生少有酌油的亲身体会,很难找准找全那些文言动词。此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与赏析,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找出动词,然后让学生上台进行酌油表演。在学生的演示过程中,要求其余学生边看边缓慢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很容易就能把“取”、“置”、“覆”、“酌”、“沥”一系列动词与台上学生的实际动作联系起来,从而准确地掌握语义、进行赏析。同时,又可利用学生酌油表演的结果——“铜钱已湿”,与卖油翁表演的结果——“自残孔入,而钱不湿”相比较,质疑“为什么会不同”。至此,文章的中心“熟能生巧”便清晰呈现而又显得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时,应密切关注教材特点与文言文初学者的心理特征,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进行巧妙的导入、灵活的引导,适当地设计教学活动。这样,可以缩短初学者与文言文的时代距离,让初学者自然而然地进入文章情境,既怡然自得又颇有所得,无疑可以消除畏惧心理,激起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