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聊城的东昌府,在唐朝时属于青州郡地区,这里的澄泥制作工艺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本人从东昌澄泥的介绍及特色入手对东昌澄泥进行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根据制作的工艺,论述制作东昌澄泥工艺品的制作特色,特别是复杂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再根据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对澄泥的传承发展中所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从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到实处。
关键词:东昌澄泥;工艺特点;作品分析;继承发扬;发展保护
一、东昌澄泥简介及其特色
(一)东昌澄泥发展概述
东昌澄泥是东昌府的三最美之一,其体表温润如美玉,来自于古城东昌府区的西部。郭太星先生居住在东昌府区道口铺镇郭庄村,于东昌澄泥世家的第十三代传人,郭太星从小便跟随祖父学习,在2012年东昌澄泥经过一千多年的继承与发展被省政府肯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东昌澄泥特点概论
1.质感 因为澄泥的材质,澄泥被称为“玉泥”,用泥巴制作,摸起来却和玉一样滑腻。这是因为原料取自取黄河淤泥,将其在棉布上反复的过滤,已经过滤出杂质的泥浆,极其细腻,工艺品温润如玉。
2.颜色 窑变使澄泥工艺品产生多种色彩,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墨玉黑、、雪里红等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除了变幻莫测的名贵色彩,还会出现在工艺品中极其少见的花纹,美轮美奂。
3.造型 浮雕、立体、半起胎等是东昌澄泥艺术品的主要雕刻技术。每件澄泥作品都拥有自己特别的样式,趣味和意义。
4.价值 东昌澄泥的艺术价值丰富并且社会价值深远,每一个东昌澄泥作品都是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瑰宝,体现着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东昌澄泥工艺品的制作特点
(一)东昌澄泥复杂的制作过程
东昌澄泥艺术品制作过程极其复杂,需要上百个的步骤和五六年的时间,其主要的制作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取泥 首先,取泥是制作的第一步。是黄河冲击的一层胶泥,当地叫做狗头胶,原料取出来以后所有的制作步骤才刚刚开始,首先就要把取出来的土经历春夏秋冬风化两年,晾晒风化之后用木槌将其捣碎,然后用石磨参水磨成浆后放到池子里面搅拌,直至搅拌成豆浆状为止,再用当地人称作卢锦的棉布过滤,这就是“澄泥”。
2.揉泥成胚 制胚首先需要的是揉泥,泥料之间会有气泡存在,就需要用反复揉泥的方法来增加泥的密度。将经过揉制的泥放入缸内并用塑料布包裹进行陈腐,完全腐化泥料中的有机质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制胚就很像阳谷木雕工序中的打毛坯,把泥从地窖中取出来以后就开始做胚,胚要阴干到不能特别湿也不能特别干的后开始雕刻,然后开始修整。修整结束开始用不同标号砂纸打磨。
3.烧窑 烧窑是极其关键的步骤, 郭太星说,烧澄窑一直用枣木柴为主夹杂其他木材。烧澄窑直接用明火烧制,烧制完成后用棉布打磨烧制中出现的毛刺,使其光滑,控火在烧窑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所以就更加重要,300 ℃~500 ℃的温度需要控制三天,随后接下来的两天用500 ℃~800 ℃的温度继续烧制,最后一天需要用800℃~1000℃的高温烧制,温度上升的速度需要缓慢进行,不然澄泥砚的俏色就难以在这阶段形成。在熄火后,需要自然降温1天。以上总体可概括为三个字"稳、慢、匀”但是也不可以太慢,否则胚胎里的水不能及时的排除。
4.中药蒸煮 用30多味中药蒸煮是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一边蒸煮一边用用布擦拭。中药蒸煮是为了使澄泥制品物质中不纯的成分消失,使澄泥能获得玉一般的细腻手感,为了使澄泥工艺品能拥有光泽并且不渗水,蒸煮擦拭完毕再上一层米蜡。
三、东昌澄泥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复杂的制作过程是东昌澄泥继承发展的最大挑战,全程有一百多道大大小小的工序、总结起来可以简述为:“取泥、晾曬、澄泥、揉泥、成胚、修型、阴干、进窑、烧窑、出窑、秘方中药蒸煮”,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自古传承下来的制作工序还是需要继续遵循,不能有任何的删减,否则制作出来的作品就只能是次品。
四、东昌澄泥在传承发展中的保护措施及其意义
(一)发展传承中的保护措施
1.工艺制作方面采取的措施
制作工艺方面首先在取泥上采取了措施,原先取土是在村头地平面以下五六米大土坑里取土,而聊城市委书记林海峰在认真地解析了东昌澄泥制作工艺后给郭太星先生提出了新建议:黄河下游的流速缓慢,沉积着自然形成的细致的淤泥,可以想办法黄河取泥。郭太星先生在一系列的调查探究之后,实现了建议。极细的黄河淤泥更加提高了东昌澄泥的品质。
2.提高东昌澄泥的熟知度
为了让这门技艺发扬广大,传承发扬从娃娃抓起,郭太星建立的郭庄村学习基地并走进了校园,成为了孩子们认识澄浆玉泥,了解澄浆玉泥,学习澄浆玉泥的乐园。也使东昌澄泥后继有人看到了希望。
3.政府采取支持措施
郭太星盼来了国家政府部门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只有有足够的资金才能扩大生产。所以他会抓住这个可贵的机会。
(二)东昌澄泥传承保护的重要意义
郭太星说,东昌澄泥是聊城的文化遗产,是山东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使东昌澄泥永续传承发展,他作为第一责任人,一定会亲力亲为,实现东昌澄泥的产业化,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发扬广大的前提是保护,东昌澄泥是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文化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极其重要的一部分。(2)继承和创新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存在,如果缺少其中的一方,这个过程都无法继续。保护东昌澄泥艺术,就要既继承又创新。
作者简介:
钟贻琳(1995-),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研究。
关键词:东昌澄泥;工艺特点;作品分析;继承发扬;发展保护
一、东昌澄泥简介及其特色
(一)东昌澄泥发展概述
东昌澄泥是东昌府的三最美之一,其体表温润如美玉,来自于古城东昌府区的西部。郭太星先生居住在东昌府区道口铺镇郭庄村,于东昌澄泥世家的第十三代传人,郭太星从小便跟随祖父学习,在2012年东昌澄泥经过一千多年的继承与发展被省政府肯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东昌澄泥特点概论
1.质感 因为澄泥的材质,澄泥被称为“玉泥”,用泥巴制作,摸起来却和玉一样滑腻。这是因为原料取自取黄河淤泥,将其在棉布上反复的过滤,已经过滤出杂质的泥浆,极其细腻,工艺品温润如玉。
2.颜色 窑变使澄泥工艺品产生多种色彩,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墨玉黑、、雪里红等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除了变幻莫测的名贵色彩,还会出现在工艺品中极其少见的花纹,美轮美奂。
3.造型 浮雕、立体、半起胎等是东昌澄泥艺术品的主要雕刻技术。每件澄泥作品都拥有自己特别的样式,趣味和意义。
4.价值 东昌澄泥的艺术价值丰富并且社会价值深远,每一个东昌澄泥作品都是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瑰宝,体现着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东昌澄泥工艺品的制作特点
(一)东昌澄泥复杂的制作过程
东昌澄泥艺术品制作过程极其复杂,需要上百个的步骤和五六年的时间,其主要的制作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取泥 首先,取泥是制作的第一步。是黄河冲击的一层胶泥,当地叫做狗头胶,原料取出来以后所有的制作步骤才刚刚开始,首先就要把取出来的土经历春夏秋冬风化两年,晾晒风化之后用木槌将其捣碎,然后用石磨参水磨成浆后放到池子里面搅拌,直至搅拌成豆浆状为止,再用当地人称作卢锦的棉布过滤,这就是“澄泥”。
2.揉泥成胚 制胚首先需要的是揉泥,泥料之间会有气泡存在,就需要用反复揉泥的方法来增加泥的密度。将经过揉制的泥放入缸内并用塑料布包裹进行陈腐,完全腐化泥料中的有机质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制胚就很像阳谷木雕工序中的打毛坯,把泥从地窖中取出来以后就开始做胚,胚要阴干到不能特别湿也不能特别干的后开始雕刻,然后开始修整。修整结束开始用不同标号砂纸打磨。
3.烧窑 烧窑是极其关键的步骤, 郭太星说,烧澄窑一直用枣木柴为主夹杂其他木材。烧澄窑直接用明火烧制,烧制完成后用棉布打磨烧制中出现的毛刺,使其光滑,控火在烧窑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所以就更加重要,300 ℃~500 ℃的温度需要控制三天,随后接下来的两天用500 ℃~800 ℃的温度继续烧制,最后一天需要用800℃~1000℃的高温烧制,温度上升的速度需要缓慢进行,不然澄泥砚的俏色就难以在这阶段形成。在熄火后,需要自然降温1天。以上总体可概括为三个字"稳、慢、匀”但是也不可以太慢,否则胚胎里的水不能及时的排除。
4.中药蒸煮 用30多味中药蒸煮是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一边蒸煮一边用用布擦拭。中药蒸煮是为了使澄泥制品物质中不纯的成分消失,使澄泥能获得玉一般的细腻手感,为了使澄泥工艺品能拥有光泽并且不渗水,蒸煮擦拭完毕再上一层米蜡。
三、东昌澄泥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复杂的制作过程是东昌澄泥继承发展的最大挑战,全程有一百多道大大小小的工序、总结起来可以简述为:“取泥、晾曬、澄泥、揉泥、成胚、修型、阴干、进窑、烧窑、出窑、秘方中药蒸煮”,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自古传承下来的制作工序还是需要继续遵循,不能有任何的删减,否则制作出来的作品就只能是次品。
四、东昌澄泥在传承发展中的保护措施及其意义
(一)发展传承中的保护措施
1.工艺制作方面采取的措施
制作工艺方面首先在取泥上采取了措施,原先取土是在村头地平面以下五六米大土坑里取土,而聊城市委书记林海峰在认真地解析了东昌澄泥制作工艺后给郭太星先生提出了新建议:黄河下游的流速缓慢,沉积着自然形成的细致的淤泥,可以想办法黄河取泥。郭太星先生在一系列的调查探究之后,实现了建议。极细的黄河淤泥更加提高了东昌澄泥的品质。
2.提高东昌澄泥的熟知度
为了让这门技艺发扬广大,传承发扬从娃娃抓起,郭太星建立的郭庄村学习基地并走进了校园,成为了孩子们认识澄浆玉泥,了解澄浆玉泥,学习澄浆玉泥的乐园。也使东昌澄泥后继有人看到了希望。
3.政府采取支持措施
郭太星盼来了国家政府部门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只有有足够的资金才能扩大生产。所以他会抓住这个可贵的机会。
(二)东昌澄泥传承保护的重要意义
郭太星说,东昌澄泥是聊城的文化遗产,是山东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使东昌澄泥永续传承发展,他作为第一责任人,一定会亲力亲为,实现东昌澄泥的产业化,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发扬广大的前提是保护,东昌澄泥是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文化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极其重要的一部分。(2)继承和创新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存在,如果缺少其中的一方,这个过程都无法继续。保护东昌澄泥艺术,就要既继承又创新。
作者简介:
钟贻琳(1995-),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