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匮乏与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矛盾日益突显。如何培养即符合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又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旅游业国际化发展与旅游教育国际化形势,对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培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的教学改革模式,为我国旅游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旅游业国际化发展与旅游教育国际化形势
进入2l世纪,旅游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业的国际化一方面表现在旅游出入境的人数迅速增加,旅游客源国与旅游目的地国家越来越多。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境外的商务客人、观光客人、休闲度假客人进入我国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出境旅游者人数逐年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入境游人数达到1.3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585万人次。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则,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旅游客源国。在旅游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各地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提出了适应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这种国际化的进程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国际化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境外的旅游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外资旅游企业的介入将使我国旅游行业尤其是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上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国际旅游专业人才也纷纷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的旅游人才面临着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激烈竞争,这对中国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是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和旅游专业人才的竞争,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急需更新教育理念,将旅游教育置身于国际环境中,用国际化视野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旅游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能够从事国际旅游产品开发与服务,适应国际化旅游市场竞争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二、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国际化不等于忘本,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是GLO CAL,即GLOBAL(全球化)和LOCAL(本土化)的结合,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必须根植于祖国文化土壤。
(二)具有国际态度和意识。此类人才需要拥有国际知识视野,具备国际旅游文化底蕴、熟悉国际惯例与人性化服务理念,具有一定对国际信息的迅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外语、公关及合作能力。此类人才应该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外语、公关和合作能力,能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
(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有较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独立承担行业一线工作。
(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不是因循守旧的人,应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较强创业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六)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操,爱岗、敬业、诚信、自律。
三、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培养对策
(一)国际型旅游人才培养及办学新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培训优势资源,构建“六项全能”(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直通车”(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连读)模式,打造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航母”,提升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对于旅游院校的办学模式,有些教育界的专家们提出。要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学、研、企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一实训一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企业化与院校式”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直通车”铺路架桥,密切院校与业界的联系,保证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悉的旅游人才的来源与出路通畅;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际、国内横向合作,尽快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
(二)从旅游课程改革开始,打造国际型旅游人才
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旅行社管理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偏重酒店管理,要想培养出国际型旅游人才,必须先从当前教育课程改革入手;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而在中国,旅游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其次要搞清楚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到底在哪里?目前,旅游业最为紧缺的人才有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旅游、度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一是人力资本的价值被世人所重视,世界银行的专家利用公开发表的数据对全世界192个国家的资本存量进行粗略的计算,得出的结论之一,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构成比为64:20:16,人力资本是世界总财富巾最大的财富,这是全世界所认同的。二是由人才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某些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和一些紧缺专业人才。成为旅游业的稀缺人才资源,成为不同用人主体争夺的对象。所有这些特点要求旅游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片用人的方针紧密结合,培养职业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再有就是理论与创新相结合,增加经济形势及旅游最新动态方面的讲座或选修课。启发、激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
四、结束语
在旅游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这一过程极为复杂,并且是长期而艰苦的。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我们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充分把握国际化融合带来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在人才培养的内涵提高上取得突破,才有可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和主动权,真正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凤莉.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国际化实现途径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85-89.
[2]梁明珠,马育倩.国际化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探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3):98-102.
关键词: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旅游业国际化发展与旅游教育国际化形势
进入2l世纪,旅游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业的国际化一方面表现在旅游出入境的人数迅速增加,旅游客源国与旅游目的地国家越来越多。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境外的商务客人、观光客人、休闲度假客人进入我国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出境旅游者人数逐年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入境游人数达到1.3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585万人次。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则,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旅游客源国。在旅游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各地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提出了适应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这种国际化的进程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国际化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境外的旅游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外资旅游企业的介入将使我国旅游行业尤其是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上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国际旅游专业人才也纷纷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的旅游人才面临着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激烈竞争,这对中国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是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和旅游专业人才的竞争,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急需更新教育理念,将旅游教育置身于国际环境中,用国际化视野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旅游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能够从事国际旅游产品开发与服务,适应国际化旅游市场竞争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二、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国际化不等于忘本,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是GLO CAL,即GLOBAL(全球化)和LOCAL(本土化)的结合,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必须根植于祖国文化土壤。
(二)具有国际态度和意识。此类人才需要拥有国际知识视野,具备国际旅游文化底蕴、熟悉国际惯例与人性化服务理念,具有一定对国际信息的迅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外语、公关及合作能力。此类人才应该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外语、公关和合作能力,能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
(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有较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独立承担行业一线工作。
(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不是因循守旧的人,应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较强创业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六)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操,爱岗、敬业、诚信、自律。
三、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培养对策
(一)国际型旅游人才培养及办学新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培训优势资源,构建“六项全能”(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直通车”(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连读)模式,打造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航母”,提升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对于旅游院校的办学模式,有些教育界的专家们提出。要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学、研、企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一实训一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企业化与院校式”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直通车”铺路架桥,密切院校与业界的联系,保证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悉的旅游人才的来源与出路通畅;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际、国内横向合作,尽快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
(二)从旅游课程改革开始,打造国际型旅游人才
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旅行社管理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偏重酒店管理,要想培养出国际型旅游人才,必须先从当前教育课程改革入手;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而在中国,旅游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其次要搞清楚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到底在哪里?目前,旅游业最为紧缺的人才有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旅游、度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一是人力资本的价值被世人所重视,世界银行的专家利用公开发表的数据对全世界192个国家的资本存量进行粗略的计算,得出的结论之一,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构成比为64:20:16,人力资本是世界总财富巾最大的财富,这是全世界所认同的。二是由人才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某些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和一些紧缺专业人才。成为旅游业的稀缺人才资源,成为不同用人主体争夺的对象。所有这些特点要求旅游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片用人的方针紧密结合,培养职业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再有就是理论与创新相结合,增加经济形势及旅游最新动态方面的讲座或选修课。启发、激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
四、结束语
在旅游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这一过程极为复杂,并且是长期而艰苦的。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我们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充分把握国际化融合带来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在人才培养的内涵提高上取得突破,才有可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和主动权,真正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凤莉.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国际化实现途径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85-89.
[2]梁明珠,马育倩.国际化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探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