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影响儿童阅读的因素分析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词:儿童阅读 《2014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 美国
  为全面反映儿童与家庭阅读的关系以及数字代时代背景下阅读方式及理念的转变,全球知名的童书出版、教育及传媒公司学乐出版公司(Scholastic)联手营销战略研究咨询公司哈里森集团(Harrison Group)自2006年起连续发布了五期《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
  《2014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覆盖了全美25个主要城市,研究对象为家长和儿童共2558人,其中包括0-5岁儿童的父母506名,1026位6-17岁的儿童及其家长,调研时间为2014年8月29日至9月10日。其中0-5岁儿童的阅读情况通过对其父母的调研进行考察,而针对6-17岁的儿童,报告用“经常性阅读者(frequent readers)”和“非经常性阅读者(infrequent readers)”对样本进行了区分,以突出二者之间的对比。其中经常性阅读者定义为一周有5-7天的时间进行了阅读,并享受到了阅读乐趣的儿童;而非经常性阅读者定义为一周里为了乐趣而进行阅读不超过一天的儿童。数据显示6-11岁的经常性阅读者每年平均阅读43.3本,而非经常性阅读者为21.1本;而当到12-17岁时这个差距更大,变为经常性阅读者每年阅读39.6本,而非经常性阅读者为4.7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段的上升,经常性阅读者与非经常性阅读的差距急速拉升。
  一、影响儿童成为经常性阅读者的三大因素
  报告对6-17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三个突出因素影响其成为经常性阅读者(见图1)。即①儿童通过阅读感到愉悦;②儿童认为为乐趣而进行阅读是重要的;③父母是经常性阅读者。其中儿童本人通过阅读感受到了乐趣,或者仅是主观上认为自己感受到了乐趣都有助于儿童成长为经常性阅读者。
  此外,对于6-11岁的儿童来说,还有一些原因也对其成长为经常性阅读者起了作用,包括父母早期大声给儿童朗读图书、书中有儿童崇拜的角色以及花费较少的时间用于电脑上网。对12-17岁的儿童来说,在学校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阅读电子书、一个大的家庭图书馆、被告知过阅读水平以及有父母参与阅读习惯也起到了很好的影响效果。
  经常性阅读者     非经常性阅读者+
  图1成为经常性阅读者的三大影响因素
  1.为乐趣而阅读
  数据显示,在6-17岁的儿童中,97%的经常性阅读者称他们在为乐趣而进行阅读,而75%的非经常性阅读者认为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未感受过阅读的乐趣了。从图1中也可以直观地看出,经常性阅读者同非经常性阅读者在“通过阅读感到愉悦”的选项上差距最为明显,尤其是在12-17岁的阶段,差异达到87:6。这充分说明了只有乐趣才能成为儿童持续阅读的动力。并且73%的儿童表示,如果发现了喜欢的图书,他们会阅读得更多。在“儿童认为什么样的书是有乐趣的”调查中发现,自己挑选、让人大笑、能提高想象力的书是儿童优选的三个选项,另外渴望一个虚拟的故事,聪明、坚强、勇敢的角色,能学会新东西,解决问题的书也紧随三个选项之后。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书本内容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外,自主挑选更能提高儿童的阅读乐趣。
  2.父母是经常性阅读者,互动性阅读受儿童欢迎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巨大,通过图1可以看出,在阅读上这种影响同样存在。父母是经常性阅读者的子女有42%在12-17岁时发展成为了经常性阅读者,而在父母是非经常性阅读者子女中这个比例仅为15%。
  除了父母是个阅读爱好者之外,互动性的阅读对子女成为经常性阅读者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在美国,与父母的互动性阅读中,包括两个不同时期:一个是幼儿还不会说话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父母朗读、儿童听的时期;还有一个是略大后的互相交流着阅读的过程。美国有73%的父母在孩子1岁前就开始朗读图书给孩子听,更有30%的父母称孩子出世后的三个月以内就开始对着孩子朗读图书了。而6岁前给儿童念书的父母则达到了91%,父母表示6岁前给孩子朗读图书主要是为了培养其词汇及语言运用的技能。研究也表明,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遗憾的是,8岁之后给儿童朗读图书的父母比例大幅下滑,儿童的读书数量也在这个点上呈急剧下滑态势。23%的父母在儿童9岁之前就停止了给子女朗读图书,他们普遍认为此时子女已经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不同于父母的认识,83%的6-17岁儿童表示,他们非常喜欢父母大声给自己朗读图书,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与父母共享的一段美好的特殊时光。对6-11岁儿童的调查显示,40%的儿童希望他们的父母能继续给他们朗读图书。在“随着年龄增长而阅读量下降”的原因调查中显示,有36%的儿童选择了“当我更小的时候,有人读给我听,但现在我必须自己阅读”。这表明了父母的参与分享式阅读对于儿童的阅读习惯有巨大的影响,并且随着识字能力的提高,儿童对于父母朗读式的读书仍然抱有很大的兴趣。
  3.培养儿童认识上对“趣味阅读”的肯定
  在所有样本中,有86%的父母意识到趣味阅读的重要性,而仅有46%的儿童认同了这个观点,这说明阅读的趣味性认识,并没有通过父母很好地传达给子女,54%的儿童没有将“乐趣”作为进行读书活动的原因。而通过图1也可以看出,意识到图书是为了“乐趣”而非其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信念的认可与坚持对于儿童能否成为一个经常性阅读者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此,父母或学校在培养为了乐趣而进行阅读的理念上应加大力度。
  二、数字时代背景下影响阅读的因素分析
  在数字时代,一方面,电子书在儿童阅读中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非阅读的数字化娱乐活动也影响到儿童阅读的时间。
  1.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对比分析   随着电子书设备、移动设备在6-17岁儿童及其父母间的普及,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2009年至2014年6-17岁儿童读过电子书和没读过电子书的数据对比,见图2。
  读过电子书     没有读过电子书
  图2 2009-2014年6-17岁儿童阅读电子书的比例情况
  由图2可见,随着时代的推进,通过电子书的形式进行阅读的比例以20%左右的比例稳步增长。虽然父母在电子书与纸质书的选择中,48%的父母更倾向于纸质书,但61%的数据仍然表明了电子书已经成为儿童进行实际阅读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形式。2014年的报告里显示,儿童在学校里进行电子书阅读的比例(21%)比2012年(12%)几乎翻了一倍。同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多数父母逐渐减少了对培养儿童阅读爱好的相关鼓励行动,但是对于阅读电子书的鼓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虽然增加的比例并不显著。
  然而,77%的阅读过电子书的儿童称,他们仍然偏爱纸质书。并且同2012年的数据相比,偏爱电子书的儿童从19%下降到了11%。在没有看过电子书的儿童中,对电子书感兴趣的儿童也从2012年的51%下降到了37%。这表明在电子书的一番技术掀起的热浪之后,纸质书可能会引来一次儿童偏好的回归。
  2.阅读与其他数字化娱乐活动
  数据显示,2014年更多6-17岁的儿童把时间花在了用电子设备玩游戏或App、上网。其中一周5-7天时间里用电子设备玩游戏或App的儿童数量从2012年35%上涨到50%;一周5-7天的时间里用移动端设备上网的儿童数量从21%上升到37%。数字时代,儿童的网络时间也在向移动端倾斜。儿童自己拥有电子移动设备后,非阅读的数字娱乐活动开始大比占用儿童的时间。对随着年龄增长而阅读量下降的原因调查中也显示,有60%的儿童选择了“现在有很多其他的事比阅读更有乐趣”,认为阅读是有趣的儿童比例也从2010年的60%下降到了2014年的51%,非阅读的数字化娱乐活动已成为吸引儿童时间的最大竞争者。
  三、学校对6-17岁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影响
  学校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场所,本应是阅读的最佳环境。但报告显示,44%爱好阅读的儿童表示大部分的时候他们是在校外进行趣味式阅读,还有31%的儿童表示在家阅读和在校阅读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个数据显示了学校在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上表现的不如人意。在随着年龄增长而阅读量下降的原因调查中显示,有47%选择了“我不得不在学校里读那么多的书,以至于我不认为读书是种乐趣了”。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收入水平与在校读书的偏好显示了较为明显的反向关系,见图3。
  图3 家庭收入同在校阅读偏好的关系
  通过图3可以看出,贫穷家庭里的孩子比富裕家庭里的孩子对在校内读书表现出更大的偏好水平,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不愿意在图书上花太多开销,也可能是父母本身对阅读就不够重视。对于这部分儿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更有可能将阅读同学校关联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既应该努力呵护其阅读行为,同时更应当有效地进行引导,鼓励其趣味阅读,而非将阅读作为强行灌输知识的工具。
  1.自主选择性对在校阅读的影响
  校园阅读的调查显示,70%左右的6-17岁儿童表示他们在学校里从未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图书并进行阅读过。这表明在学校的阅读没能充分发挥出儿童自主选择的主动性,阅读大多是以一种被迫式的方式在进行。而52%的6-17岁儿童表示对独立自主式的阅读表达出了良好的倾向性,仅有38%的学生希望减少这种阅读。值得思考的是,在“儿童最喜欢什么样的书”的调查中,有91%的儿童表示“我最喜欢的书是我自己挑选出来的书。”,90%的儿童表示“我更加倾向于阅读我自己挑选出来的书”。这两个数据在不同的年龄段差别并不明显。这个高度相关性的数据值得注意,与其成年人绞尽脑汁帮儿童挑选好图书,不如放手让儿童自己挑选图书,更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
  2.阅读水平的测试活动对阅读的影响
  在美国1-12年级的儿童里,51%表示他们曾经被告知过阅读所处的水平,而这部分儿童里,又有51%的儿童依据他们被告知的阅读水平选择了今后所读的书目,包括挑选更高层级的图书(28%)、同等层级的图书(16%)、更低层级的图书(7%)。而4-12年级的儿童大多表示选择较高层级的图书是因为对某一类知识有较多的积累和爱好或者是想要挑战一下自我。
  四、儿童阅读的培养仍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多样化引导
  通过对报告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第一,自主选择权对于儿童提高阅读乐趣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儿童对于自己选择一本书,然后再进行阅读的方式表现出了强烈的好感度。选择权可能比图书本身的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儿童进行阅读。第二,父母给儿童进行大声朗读,以及学校对阅读层次的测试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据研究,4-6 岁幼儿阅读兴趣不存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但互动式分享阅读却能有效提高4-6 岁幼儿阅读兴趣和叙事能力。此报告的调查情景中,无论是父母给儿童进行大声朗读,还是学校通过建立阅读水平评级以带来的儿童间的阅读互动,其本质上都是以社交的方式渗透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当社交工具成为儿童熟悉的娱乐方式后,父母引导式的让阅读行为融进儿童的社交圈,可能会极大地促进儿童自发性阅读行为。第三,大部分的父母将数字化的娱乐活动或音视频的观赏同阅读严格的区分开来,认为一种是在玩,而另一种是在学,但二者之间其实有着潜在的可转化联系。在儿童选择较高层级的图书进行阅读的原因调查中,35%的儿童选择了“我看过电影,所以想来看看书”,这表明,音视频的广泛传播有可能会对阅读带来正面的影响效果,通过更为直观的音视频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帮助孩子理解原本不太能够理解的事物,并不断提升其阅读的层次。这种引导同样可以从其他数字化娱乐活动中向图书过渡,如《三国杀》的游戏就可以引导孩子对三国的历史进行阅读。
  在美国,60%的父母认可儿童从一出生就应该开始接受书面语的熏陶,但在中国,大部分的儿童接受的书面语言的培训是从学校开始的。在语言系统已基本形成之后,儿童才正式接触到书面语言,这显然导致其在语言系统在书面用语方面上的缺失。因此提高父母对幼年儿童的朗读图书意识是必要的。对于学校而言,培养阅读的任务可能会显得比家庭更为重要。里查德教授曾将中国儿童的课外阅读与美国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比较,其结论是:相同经济条件的家庭,中国儿童的阅读量只是美国儿童阅读量的六分之一。这表明了阅读未受到家庭教育者的普遍重视,而从以上分析的家庭收入及在校阅读偏好的负相关性来看,在中国,学校对儿童 阅读习惯的形成可能比美国更为重要。从经常性阅读者数量的比例上来看,8岁是一个重要的下降点。而此时正是学生步入校园的初期,这要求学校承担起更多的义务。报告显示67%的6-17岁儿童是在图书馆进行趣味阅读的,因此图书馆的开放,尤其是中小学学校图书馆服务的完善尤为必要。同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充分注重学生对其所阅读图书的选择权并通过互动性阅读提高其对阅读的体验,以培养儿童阅读质量的同时提高其阅读的兴趣是学校应努力探索的方向。
  (作者单位:王爽,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宫丽颖,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考古学家认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地图存在于文字之先。我们可以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中找到地图的印迹,追溯古往今来的绘图家们和探险家们的精彩探险故事。地图曾经是精美的艺术和昂贵的奢侈品。几千年来,人类以非常多元的模式描绘和展现和认知着世界,地图既是国家与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个看得见风景的世界和智慧宝库。  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的《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一书为读者带来了一个看待地图的全新方式。初看
期刊
近年来,古籍影印图书尤其是新编古籍丛书的影印出版,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崇。在国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无疑是这个领域的翘楚。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新编古籍丛书的影印出版,始于1996年出版的《二十四史订补》。1998年,历时十年的大型综合性古籍丛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全部出齐。1999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的编辑出版,标志着国图社的新编古籍丛书步入了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
期刊
图书作者和责任编辑在技术层面是一对矛盾体,两者角色、职责各不同,作者进行创造,编辑进行再加工,两者合作的顺利与否成为一本新书能否顺利高质面世的关键。这对矛盾体的调和关键在于沟通,通过平等、诚恳、反复的沟通交流,减少分歧,互相妥协并达成共识。  在图书编辑环节,编辑与作者之间,在某些时候是对立的——一个从出版发行的技术角度出发,另一个则是写作者惯有的对自己文字、个性表达的珍爱和坚持,所以,这对矛盾体
期刊
4月12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沪举行。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社、民营书业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共议民营书业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论坛上,实体书店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在中国知名实体书店CEO工作交流会议上,围绕“中国实体书店的建设发展”的主题,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总经理缪立进、南京先锋书店董事长钱小华、杭州晓风书
期刊
文章介绍了在军工领域中,如何筛选合适的选题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确定选题方向后,出版社与作者该如何更好开展合作,形成1+1大于2的合力;在传统出版流程的基础上,增加哪些必要流程可以更好适应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出版;选择合适的宣传推广方法,可能产生哪些效果。  近几年,国家出版基金紧紧依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重点出版选题规划,打造出一批国家出版基金“十二五”重点项目。这也是很多国家出版基金资
期刊
纳米科技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领域,笔者尝试以纳米科技为例,结合编辑实务和工作体会,阐述了新兴前沿科技类重大图书项目的策划与出版工作,以期抛砖引玉。  近代和现代,我国在科技出版方面与科技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科技领域的第一本系统性著作和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大多来自欧美国家。而进入当代,我国科技水平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新兴科技前沿领域,出现了与科技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良好机遇。  纳米科技即是这
期刊
热词:勘察设计 注册考试 策划 出版  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近年较为活跃,在图书出版特点上,体现了一般考试书的共性,也有其特性。本文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提炼、重要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此类图书在策划与出版方面的几个要点,供同行借鉴。  面临现状——市场需求大  我国对申请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企业,实行以单位资质为主、个人执业资格为辅的准入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工程师,取得相应
期刊
本刊讯 5月13日,一场“《保卫萝卜》欢乐总动员——2015阅读欢享会”在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如期举行。图书出版方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游戏开发商飞鱼科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本套图书的主创高洪波、金波、白冰、葛冰、刘丙钧等悉数出席,和小读者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童趣十足的欢乐时光。  据介绍,《保卫萝卜》是中少总社继《植物大战僵尸》后又一次跨界合作的创意出版。《保卫萝卜
期刊
对错别字疾恶如仇,当编辑校对的就得有这种态度和精神。  一般认为校对这一行业是伴随着中国出版印刷的发明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古人把校对称为校雠学。实际上在古时校雠学是对编辑出版学的统称。校雠学是以编辑校正文字书稿为工作内容的方法,雠者,仇也。对错别字疾恶如仇,当编辑校对的就得有这种态度和精神,因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要酿成大祸的啊!  最早有关校对工作的描述是先秦竹简书籍中有关校雠的记载。其描
期刊
回归产品 极致服务  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总经理 缪立进  我们在不断地反思,实体书店的经营者如何把书店经营得更好。  2015年我们的宏观环境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个是互联融合,就是在大的环境下,我们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或者企业合作,这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是一个整合的阶段,这是一个大的环境。  第二个是线上与线下,因为有更大的互动才能增加机会,我们要增加与店铺融合的机会。  第三个是知识与资本,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