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山是复合式“盾型”的休眠火山,熔岩覆盖面积1.4万平方公里。长白山火山锥体从海拔700多米的熔岩台地上拔地而起,相对高差达2000米。从山麓至山顶数十公里依次展现着红松阔叶混交林、云冷杉林,亚高山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又称高山冻原)四大植被类型的带状垂直分布,浓缩了从中温带到北极寒带数千公里的生物景观,成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和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综合体。
在海拔1800米至2000米的火山锥体下部,随着山地郁闭森林的渐稀渐疏,坦荡空旷的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苔原便映入眼帘。在长白山北坡,森林和高山苔原的分界线在海拔1950米至2000米处,而在长白山西坡,森林和亚高山草甸的分界线则在1750米至1850米处。这条林草分界线是长白山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分界线之上便是被人称道的“云间花园”或“空中花园”。
长白山的花季也是她的雨季,年均1300多毫米的降水量和全年260多天的雾日,都集中于六、七、八月的花开花落时节,因此人们上山常常只能云中漫步、雨中赏草,雾里看花,这就是“云间花园”这个词的由来。
在长白山下,海拔500米至800米的低山带,橘黄色的侧金盏花可在三月末的残雪中绽放,因此又被称作顶冰花或冰凌花,而在长白山的苔原带,寒冬自九月一直延续到翌年五月。及至六月中旬,苔原带的春天的脚步才会姗姗来迟。所有的高山植物都具有在短期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能力,因而它们的花期集中,并与残雪相伴。当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浅色的野生花已迫不及待地傲雪绽放,装扮着高山带的早春,继而更多的野生花选用了红色或紫色的花色素,以抵御紫外线的杀伤力。烂漫的山花使冰雪之下沉睡了9个月之久的荒原忽然青春焕发,漫山遍野变幻出一座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草海花国!
长白山高山苔原,以匍匐在地的灌木为主角,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构筑了仅20厘米高的上层,其下是伏地而生的苔藓和地衣,共同组成群落,交织生长。在云南高黎贡山能长成二三十米高的杜鹃,在长白山只能长成一二十厘米的矮小灌木。牛皮杜鹃是苔原带的代表性植物,那一团团淡黄色的花苞大而密集,仿佛是一群群躁动不安、整装待发的男童,彼此紧紧地挤在沟谷里或岳桦树下,形成独立的群落。粉紫色的毛毡杜鹃则像团体操表演将花举过头顶的女孩,整齐地蹲在山岗漫坡上,远远望去如铺一层红色的绒毯,映衬着蓝天白云,瀑布天池,绚丽无比!除牛皮杜鹃、毛毡杜鹃外,云间杜鹃和苞叶杜鹃,也都是长白山杜鹃家族的重要成员。
环绕着长白山庞大火山锥体的云间花园风情万种,各具特色。在长白山北坡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橘和高山菊三大花园,在长白山西坡和西南坡则有梯子河畔的鸢尾花园、王池花园以及卧虎峰西南麓锦江上游的锦秀花园。她们有的有如花的洪流、花的喷泉,色彩浓烈、充满激情,有的有如花的水池、花的恬园,隽秀精致、高贵典雅:还有的有如花的湖泊、花的海湾,坦荡开阔、淡雅温馨……那红色石竹、黄色百合,蓝色草乌、白色塘松,鸟啼、蜂鸣,蝶舞,共同编织了一座座梦幻般的奇境,徜徉其间,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每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貌,独特的个性和只属于自己的故事。你看那迎风摇曳,亭亭玉立的高山罂粟:长着羽状复叶和紫色龙骨花瓣的长白棘豆,花团锦簇、娇艳欲滴的轮叶马先蒿,星星点点,开着八瓣小花的宽叶仙女木;还有松毛翠、山鸢尾,高山风毛菊,高山粉报春,长白耧斗菜、单花橐吾……无数奇花异卉,都像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光彩夺目的名模,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绰约风姿。
其实,野生花开得如此娇艳,并非为了博得人类赏识,而仅仅只是一种吸引昆虫前来传粉的“美丽的诱惑”。为了传种接代,花草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使尽了浑身解数。长白山苔原带有一种高山菊,未受粉之前花瓣是红色的,受粉之后便由红转白,因为大功告成,再没必要继续引起昆虫的注意了。还有一种大花杓兰,长有盖状和袋状的两种红色花瓣,当盖状花瓣打开时,便是邀请昆虫进入袋中采集花粉的信号:当昆虫传粉之后,盖状花瓣便将袋状花瓣盖上,从此闭门谢客。人类常对花朵巧夺天工的形态、构造,色彩和香味赞叹不已,其实对于花儿们来说,所作的这一切努力只是为了一个目标种群的延续。
花的盛会、虫的大餐,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这里本来没有人的任何事情,他们前来赏花,如果不是充当“干扰者”的话,也就是凑凑热闹而已。
不能以貌取人,当然也不能以貌取花,长白山苔原带有不少花草其貌不扬,却是世界闻名的珍稀,濒危或特有品种,许多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名录。如只生长在温泉附近的狭叶瓶尔小草,仅产于长白山的天池碎末荠、长白乌头、长白棘豆,长白虎耳草、长白早熟禾,长白地杨梅,长白米努草、长白婆婆纳、长白景天,长白苔草、长白柳和毛山菊等等。它们多是随第四纪冰期南移到长白山,冰川后退遗留下来的极地植物,由于长期的地理间隔和对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适应,形成的长白山特有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白山苔原带还有一种松科常绿灌状小乔木,被誉为“登山冠军”的偃松。偃松虽然不是出现在苔原带唯一的乔木(苔原带也不时出现单株的落叶松或岳桦),但确为分布海拔最高的乔木,远远超出了长白山的森林植被分布的上限。
长白山野生花不仅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还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如手掌参能强身补肾,野菊花能消肿明目,仙鹤草能防癌抗癌,草苁蓉能壮阳,山荆子能预防心肌梗塞,延缓衰老,山刺玫能活血化瘀,笃斯越橘和蓝靛果忍冬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其浆果酸甜可口,可酿酒制饮料,入药则清热解毒。长白山高山红景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能生长于一般植物难以生存的天池火山口周围阴面的石壁和岩石罅隙之中。据史书记载,清朝曾派专门探险队寻找红景天并向各地索取作为贡品,用来制作皇家的滋补强肾剂,还用于征战的军旅消除疲劳,抵御严寒。20世纪60年代,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院在寻找强壮剂时发现红景天的免疫作用强于人参,因此制成红景天浸膏,用于宇航员,飞行员,潜水员和运动员的保健,并广泛用于抗疲劳、抗衰老、提高脑力与体力机能和糖尿病,老年心衰等疑难病症的治疗。
然而什么东西一旦发现其价值,便立即被一扫而光,面临灭顶之灾。尽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对高山红景天的引种栽培和组织培养均获成功,但是长白山的红景天野生资源仍然年复一年被破坏,乱采滥挖使之分布区逐年萎缩,今在旅游线路上已难见到。可是,你到二道白河的任何一家药店,山货庄或农贸市场上随便走走,就会吃惊地发现,那一包包野生红景天和一根根草苁蓉,却在堂而皇之地大量销售。想一想,在长白山有如此之多的高山植物都列入濒危受保护的名录,表面上是一件受到重视的幸事,实际上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其实,在自然保护区内,不仅是珍稀,濒危和特有的品种,所有物种都在保护之列,它们的价值都集中表现为“基因库”这个最高价值,即作为物种的战略贮存库,所以于法于理都禁止直接开发利用。只是由于人们素质欠缺和管理疏漏,至今仍有禁无止。
长白山苔原的发现者应归功于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黄锡畴先生。1959年,黄锡畴来长白山考察时发现这里的高山带是一种极地风景,其植物种类与构成与北极十分相似。长白山高耸的火山锥体好似来自北极的一块“飞地”,在高山苔原有地衣22属70种,苔藓67属135种,维管植物87属131种,其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共60种,有四分之三即45种不仅与北极苔原共有,而且在北极苔原植物中亦常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表明,它们都是“北极来客”,在最近一次冰期还属于同一植物区系。
长白山高山苔原是一种很特殊的生态系统。纵观全世界现代苔原,仅分布在北半球,并集中于北极地区。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只有少量的山地苔原和高山苔原分布。我国仅在长白山和阿尔泰山的高山带有这种苔原。
据中科院植物所钱宏先生研究,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长白山高山苔原的发育,更多地受到太平洋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表现为湿润多雨。而阿尔泰山则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那里高山苔原的发育则更多地受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这两者不论在植物区系的组成还是植被的外貌上均有显著差异,而且长白山苔原在地理位置上较阿尔泰山苔原更向南分布了7至8个纬度,这在世界自然地理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尽管长白山的高山苔原纬度低,但它的植物区系组成和植被外貌却比阿尔泰山更接近北极苔原。因此,长白山高山苔原不仅为我国植被增添了极地类型,而且对深入研究北温带植被在第四纪冰期的迁移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然而,长白山高山苔原又是极为脆弱的植物群落,一旦破坏难于恢复,这就是学者们的竭力主张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苔原严控旅游开发,加强保护管理的根本原因吧!
在长白山的云间花园,人们保持距离大饱眼福已足矣,若都是“零距离”接触,再加上满足一部分人的旅游经济和另一部分人的“口福”,这片脆弱的苔原和草甸岂能吃得消?长此下去,云间花园退化成令人触目惊心的高山石漠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
在海拔1800米至2000米的火山锥体下部,随着山地郁闭森林的渐稀渐疏,坦荡空旷的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苔原便映入眼帘。在长白山北坡,森林和高山苔原的分界线在海拔1950米至2000米处,而在长白山西坡,森林和亚高山草甸的分界线则在1750米至1850米处。这条林草分界线是长白山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分界线之上便是被人称道的“云间花园”或“空中花园”。
长白山的花季也是她的雨季,年均1300多毫米的降水量和全年260多天的雾日,都集中于六、七、八月的花开花落时节,因此人们上山常常只能云中漫步、雨中赏草,雾里看花,这就是“云间花园”这个词的由来。
在长白山下,海拔500米至800米的低山带,橘黄色的侧金盏花可在三月末的残雪中绽放,因此又被称作顶冰花或冰凌花,而在长白山的苔原带,寒冬自九月一直延续到翌年五月。及至六月中旬,苔原带的春天的脚步才会姗姗来迟。所有的高山植物都具有在短期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能力,因而它们的花期集中,并与残雪相伴。当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浅色的野生花已迫不及待地傲雪绽放,装扮着高山带的早春,继而更多的野生花选用了红色或紫色的花色素,以抵御紫外线的杀伤力。烂漫的山花使冰雪之下沉睡了9个月之久的荒原忽然青春焕发,漫山遍野变幻出一座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草海花国!
长白山高山苔原,以匍匐在地的灌木为主角,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构筑了仅20厘米高的上层,其下是伏地而生的苔藓和地衣,共同组成群落,交织生长。在云南高黎贡山能长成二三十米高的杜鹃,在长白山只能长成一二十厘米的矮小灌木。牛皮杜鹃是苔原带的代表性植物,那一团团淡黄色的花苞大而密集,仿佛是一群群躁动不安、整装待发的男童,彼此紧紧地挤在沟谷里或岳桦树下,形成独立的群落。粉紫色的毛毡杜鹃则像团体操表演将花举过头顶的女孩,整齐地蹲在山岗漫坡上,远远望去如铺一层红色的绒毯,映衬着蓝天白云,瀑布天池,绚丽无比!除牛皮杜鹃、毛毡杜鹃外,云间杜鹃和苞叶杜鹃,也都是长白山杜鹃家族的重要成员。
环绕着长白山庞大火山锥体的云间花园风情万种,各具特色。在长白山北坡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橘和高山菊三大花园,在长白山西坡和西南坡则有梯子河畔的鸢尾花园、王池花园以及卧虎峰西南麓锦江上游的锦秀花园。她们有的有如花的洪流、花的喷泉,色彩浓烈、充满激情,有的有如花的水池、花的恬园,隽秀精致、高贵典雅:还有的有如花的湖泊、花的海湾,坦荡开阔、淡雅温馨……那红色石竹、黄色百合,蓝色草乌、白色塘松,鸟啼、蜂鸣,蝶舞,共同编织了一座座梦幻般的奇境,徜徉其间,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每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貌,独特的个性和只属于自己的故事。你看那迎风摇曳,亭亭玉立的高山罂粟:长着羽状复叶和紫色龙骨花瓣的长白棘豆,花团锦簇、娇艳欲滴的轮叶马先蒿,星星点点,开着八瓣小花的宽叶仙女木;还有松毛翠、山鸢尾,高山风毛菊,高山粉报春,长白耧斗菜、单花橐吾……无数奇花异卉,都像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光彩夺目的名模,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绰约风姿。
其实,野生花开得如此娇艳,并非为了博得人类赏识,而仅仅只是一种吸引昆虫前来传粉的“美丽的诱惑”。为了传种接代,花草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使尽了浑身解数。长白山苔原带有一种高山菊,未受粉之前花瓣是红色的,受粉之后便由红转白,因为大功告成,再没必要继续引起昆虫的注意了。还有一种大花杓兰,长有盖状和袋状的两种红色花瓣,当盖状花瓣打开时,便是邀请昆虫进入袋中采集花粉的信号:当昆虫传粉之后,盖状花瓣便将袋状花瓣盖上,从此闭门谢客。人类常对花朵巧夺天工的形态、构造,色彩和香味赞叹不已,其实对于花儿们来说,所作的这一切努力只是为了一个目标种群的延续。
花的盛会、虫的大餐,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这里本来没有人的任何事情,他们前来赏花,如果不是充当“干扰者”的话,也就是凑凑热闹而已。
不能以貌取人,当然也不能以貌取花,长白山苔原带有不少花草其貌不扬,却是世界闻名的珍稀,濒危或特有品种,许多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名录。如只生长在温泉附近的狭叶瓶尔小草,仅产于长白山的天池碎末荠、长白乌头、长白棘豆,长白虎耳草、长白早熟禾,长白地杨梅,长白米努草、长白婆婆纳、长白景天,长白苔草、长白柳和毛山菊等等。它们多是随第四纪冰期南移到长白山,冰川后退遗留下来的极地植物,由于长期的地理间隔和对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适应,形成的长白山特有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白山苔原带还有一种松科常绿灌状小乔木,被誉为“登山冠军”的偃松。偃松虽然不是出现在苔原带唯一的乔木(苔原带也不时出现单株的落叶松或岳桦),但确为分布海拔最高的乔木,远远超出了长白山的森林植被分布的上限。
长白山野生花不仅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还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如手掌参能强身补肾,野菊花能消肿明目,仙鹤草能防癌抗癌,草苁蓉能壮阳,山荆子能预防心肌梗塞,延缓衰老,山刺玫能活血化瘀,笃斯越橘和蓝靛果忍冬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其浆果酸甜可口,可酿酒制饮料,入药则清热解毒。长白山高山红景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能生长于一般植物难以生存的天池火山口周围阴面的石壁和岩石罅隙之中。据史书记载,清朝曾派专门探险队寻找红景天并向各地索取作为贡品,用来制作皇家的滋补强肾剂,还用于征战的军旅消除疲劳,抵御严寒。20世纪60年代,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院在寻找强壮剂时发现红景天的免疫作用强于人参,因此制成红景天浸膏,用于宇航员,飞行员,潜水员和运动员的保健,并广泛用于抗疲劳、抗衰老、提高脑力与体力机能和糖尿病,老年心衰等疑难病症的治疗。
然而什么东西一旦发现其价值,便立即被一扫而光,面临灭顶之灾。尽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对高山红景天的引种栽培和组织培养均获成功,但是长白山的红景天野生资源仍然年复一年被破坏,乱采滥挖使之分布区逐年萎缩,今在旅游线路上已难见到。可是,你到二道白河的任何一家药店,山货庄或农贸市场上随便走走,就会吃惊地发现,那一包包野生红景天和一根根草苁蓉,却在堂而皇之地大量销售。想一想,在长白山有如此之多的高山植物都列入濒危受保护的名录,表面上是一件受到重视的幸事,实际上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其实,在自然保护区内,不仅是珍稀,濒危和特有的品种,所有物种都在保护之列,它们的价值都集中表现为“基因库”这个最高价值,即作为物种的战略贮存库,所以于法于理都禁止直接开发利用。只是由于人们素质欠缺和管理疏漏,至今仍有禁无止。
长白山苔原的发现者应归功于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黄锡畴先生。1959年,黄锡畴来长白山考察时发现这里的高山带是一种极地风景,其植物种类与构成与北极十分相似。长白山高耸的火山锥体好似来自北极的一块“飞地”,在高山苔原有地衣22属70种,苔藓67属135种,维管植物87属131种,其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共60种,有四分之三即45种不仅与北极苔原共有,而且在北极苔原植物中亦常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表明,它们都是“北极来客”,在最近一次冰期还属于同一植物区系。
长白山高山苔原是一种很特殊的生态系统。纵观全世界现代苔原,仅分布在北半球,并集中于北极地区。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只有少量的山地苔原和高山苔原分布。我国仅在长白山和阿尔泰山的高山带有这种苔原。
据中科院植物所钱宏先生研究,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长白山高山苔原的发育,更多地受到太平洋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表现为湿润多雨。而阿尔泰山则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那里高山苔原的发育则更多地受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这两者不论在植物区系的组成还是植被的外貌上均有显著差异,而且长白山苔原在地理位置上较阿尔泰山苔原更向南分布了7至8个纬度,这在世界自然地理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尽管长白山的高山苔原纬度低,但它的植物区系组成和植被外貌却比阿尔泰山更接近北极苔原。因此,长白山高山苔原不仅为我国植被增添了极地类型,而且对深入研究北温带植被在第四纪冰期的迁移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然而,长白山高山苔原又是极为脆弱的植物群落,一旦破坏难于恢复,这就是学者们的竭力主张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苔原严控旅游开发,加强保护管理的根本原因吧!
在长白山的云间花园,人们保持距离大饱眼福已足矣,若都是“零距离”接触,再加上满足一部分人的旅游经济和另一部分人的“口福”,这片脆弱的苔原和草甸岂能吃得消?长此下去,云间花园退化成令人触目惊心的高山石漠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