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4965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连续7 d液体平衡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记录入选病例的一般资料、入院后连续7 d的液体净平衡量及实验室资料。

结果

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105例,28例出现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的机械通气时间(6 d比11 d,P=0.002)、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7分比9分,P<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15分比19分,P=0.035)均低于死亡组,而总住院时间高于死亡组(30 d比18 d,P=0.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累积净平衡的趋势图可见存活组呈累积液体负平衡量随时间增多而增多,而死亡组累积液体平衡量呈正值,且相对平稳。第7天累积净平衡量与生存时间的负相关性最强(r=–0.278, P=0.00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7天液体累积净平衡量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第7天血肌酐、谷丙转氨酶、氧合指数、肌钙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好转组总胆红素低于死亡组(16.0 μmol/L比27.9 μmol/L,P=0.031)。

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液体负平衡量明显大于死亡组,第7天液体净平衡累积量和SOFA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7天累积液体平衡量与生存天数的负相关性最强,患者器官功能未见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药物性肝损伤(DILI)肝组织学表现分为炎症坏死型、胆汁淤积型、脂肪变性和脂肪肝炎型、血管损伤型、轻微病变型等多种病理类型.对于疑诊为DILI但又不肯定、不能用DILI一元论解释的肝损伤、多药物接触史而不能确定具体致损药物的DILI、治疗效果不符合预期DILI、慢性DILI等,需要组织病理学进一步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还可用于评估DILI病情轻重和预后.因DILI肝组织病变分布不均一,要有充足的组织样本量才能减少取样误差.由于肝损伤性疾病组织病理学表现“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病理密切结合临床才能最大可能得出
药物性肝损伤是人体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部分严重者会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不同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和发病机制,可将药物性肝损伤进行多种分型.根据R值,可进行如下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R≥5);胆汁淤积型(R≤2);混合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