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乙肝疫苗 效果分析
1992~1995年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且每年新增50万人,感染率和携带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提示单独实施对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不能完全控制乙肝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同时对新生儿以外的高危人群进行免疫。目前,许多城市对高危人群进行了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为了解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保护性抗体持久性的情况,我们针对乙肝高危人群之一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558名年龄在30~70岁,均在5年前由医院统一全程(按0.1.6方案,每次剂量5μg)接种过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工作人员。
研究方法:以上人员在接种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年后进行统一体检时由检验科静脉采血,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试剂盒,应用EIA原理检测,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以结果样片OD/ 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S/N)判为阳性。
统计方法:抗-Hbs阳性率的显著性用X2检验。
结 果
抗-Hbs阳性率:接种乙肝疫苗5年后抗-HBs阳性率达40.86%,其中男性阳性率达53.13%,女性阳性率达38.3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二者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7.217,P<0.01)。不同年龄段抗-HBs阳性率稍有差别(见表),但其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X2=2.281,P>0.05 )。
本次调查发现外科、门诊注射室医务人员抗-Hbs阳性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可能与其工作中感染乙肝的机会较多,从而更注重疫苗的接种和加强免疫有关。
讨 论
我国在2002年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山西省2003年7月1日开始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肝疫苗注射,但就目前的状况看,一般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仍较高。这除了与新生儿外的部分高危人群未接种乙肝疫苗有关外,尚与乙肝疫苗在实施免疫程序后确实有一定比例的人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及在抗体降至保护水平以下时未及时复种密切相关。国外研究在健康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大约占2%~15%,这些人群仍然对HBV易感,一旦感染仍可发病或成为携带者[4]。国内学者对120名成人进行1~7年的免疫追踪并结合免疫效果对保护机制进行实验,得出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用于成人诱导水平低,且疫苗的持久性5年后保护性抗体下降至60%左右,需增加剂量的报道[2]。
结果表明,性别对抗-HBs阳性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与袁氏[3]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我院医务人员在接种乙肝疫苗5年后抗-HBs阳性率为40.86%,仍有59.14%的医务人员不在保护状态。而医务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注射、穿刺、采血、清洗器材时,都有可能被污染有HBV等病毒的锐器损伤,从而导致感染。同时,若医务人员携带乙肝病毒,尤其在高危险操作或手术中,交叉传染给病人的危险也很高。 因此,对有职业危险的医务人员,如妇产科、手术室、检验科、传染科、口腔科和血透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以及新就业的医务人员,应该由政府统一提出要求,制定相应政策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接种乙肝疫苗及抗-HBs阳性率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在初次免疫程序后抗体应答峰值期检测抗-HBs,并对无应答者进行1~3针复种,有研究显示随着复种针次的增加,抗体应答率和平均滴度增高[4],3针复种可能获得更为长久的免疫保护,从而保证有效地接种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
1 庄辉. 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76
2 李河民, 梁争论,张华远. 关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78~381
3 袁跃彬, 郑新华,王仲倩,等.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423~424
4 庄贵华,颜虹,王学良,等. 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儿童复种五年效果观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
1992~1995年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且每年新增50万人,感染率和携带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提示单独实施对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不能完全控制乙肝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同时对新生儿以外的高危人群进行免疫。目前,许多城市对高危人群进行了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为了解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保护性抗体持久性的情况,我们针对乙肝高危人群之一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558名年龄在30~70岁,均在5年前由医院统一全程(按0.1.6方案,每次剂量5μg)接种过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工作人员。
研究方法:以上人员在接种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年后进行统一体检时由检验科静脉采血,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试剂盒,应用EIA原理检测,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以结果样片OD/ 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S/N)判为阳性。
统计方法:抗-Hbs阳性率的显著性用X2检验。
结 果
抗-Hbs阳性率:接种乙肝疫苗5年后抗-HBs阳性率达40.86%,其中男性阳性率达53.13%,女性阳性率达38.3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二者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7.217,P<0.01)。不同年龄段抗-HBs阳性率稍有差别(见表),但其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X2=2.281,P>0.05 )。
本次调查发现外科、门诊注射室医务人员抗-Hbs阳性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可能与其工作中感染乙肝的机会较多,从而更注重疫苗的接种和加强免疫有关。
讨 论
我国在2002年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山西省2003年7月1日开始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肝疫苗注射,但就目前的状况看,一般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仍较高。这除了与新生儿外的部分高危人群未接种乙肝疫苗有关外,尚与乙肝疫苗在实施免疫程序后确实有一定比例的人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及在抗体降至保护水平以下时未及时复种密切相关。国外研究在健康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大约占2%~15%,这些人群仍然对HBV易感,一旦感染仍可发病或成为携带者[4]。国内学者对120名成人进行1~7年的免疫追踪并结合免疫效果对保护机制进行实验,得出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用于成人诱导水平低,且疫苗的持久性5年后保护性抗体下降至60%左右,需增加剂量的报道[2]。
结果表明,性别对抗-HBs阳性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与袁氏[3]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我院医务人员在接种乙肝疫苗5年后抗-HBs阳性率为40.86%,仍有59.14%的医务人员不在保护状态。而医务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注射、穿刺、采血、清洗器材时,都有可能被污染有HBV等病毒的锐器损伤,从而导致感染。同时,若医务人员携带乙肝病毒,尤其在高危险操作或手术中,交叉传染给病人的危险也很高。 因此,对有职业危险的医务人员,如妇产科、手术室、检验科、传染科、口腔科和血透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以及新就业的医务人员,应该由政府统一提出要求,制定相应政策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接种乙肝疫苗及抗-HBs阳性率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在初次免疫程序后抗体应答峰值期检测抗-HBs,并对无应答者进行1~3针复种,有研究显示随着复种针次的增加,抗体应答率和平均滴度增高[4],3针复种可能获得更为长久的免疫保护,从而保证有效地接种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
1 庄辉. 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76
2 李河民, 梁争论,张华远. 关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78~381
3 袁跃彬, 郑新华,王仲倩,等.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423~424
4 庄贵华,颜虹,王学良,等. 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儿童复种五年效果观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