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朝圣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西部城市西雅图的老城区有一座很普通的公墓,这座公墓是利用不太高的山地建起来的,确切地说,这座山是横亘美洲大陆的洛基山脉的一部分,而在人们的眼里,还不能把这座小山与庞大的洛基山脉联系到一起。


  在这座公墓里安葬的有富翁,也有工人和农民。而在山顶处的一角,有两处墓地虽然与其它墓地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只要是对中国武术稍有些了解的人,看了墓碑上的字以后,都会立足驻目。因为这是功夫之王李小龙及其儿子李国豪的墓地。
  经常有人来到他们的墓地拜祭,有时是三五成群,有时是独自一人,而无论几个人,都是在墓碑前默视良久才离去。因此,他们墓碑前的鲜花往往是旧的还未凋谢,却又摆上了新的。
  而这一切,都是爱他们的人,对他们的慰祭。
  让我们跟随同样是李小龙功夫迷的马格里特·库勃利去瞻仰这两座墓碑。
  当我告诉哥哥我在西雅图惟一想看的不是偏极(子)天线,也不是麦特·雷涅尔,而是李小龙之墓时,他感觉很有趣。他和这座城市的许多人一样,并不知道李小龙就葬在这里。如果我在香港或洛杉矶提起这位功夫之王之墓,他们也许同样不会知道他就葬在这里,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武术,也对李小龙从无了解。
  我对李小龙的兴趣源自两位大师,其中一人是霍伊·K·李,他是瑜伽功大师,在佛吉尼亚教过我练太极拳。我与两位大师自霍伊·K·李于1968年在华盛顿开办学校以来就成为“老友”了。
  李说:“李小龙在这里时总来看我,我们一起说笑,也谈武术,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也很谈得来。”李回忆李小龙练功如何刻苦及如何鼓舞他人,李小龙会让他一起去华盛顿纪念馆公园骑车。
  这就是我到华盛顿州探访哥哥时对这位超级功夫明星的印象。我离开佛吉尼亚前托朋友上网查找墓址,结果网上说得很详细:山顶左侧旗杆处。
  我们在西雅图常见的一个很冷又很舒适的日子去拜访李小龙最后的安息之所。湖景公墓位于老城区,那里街道错综复杂,古树参天,房屋林立,很容易迷路。
  在途中,我对哥哥和妻子讲述了李小龙的西雅图亲属,还讲了李小龙于1963年在一家朋友的中国餐馆工作及如何从香港到西雅图。他的基本武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始于华盛顿州立大学时期,他创办了第一个武术学校,并且遇到了琳达·埃莫莉——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驶进墓地正门,车子减速寻找旗杆。旗杆很多,路上风又大,我们迷了路。我们在一处下了车,读碑上的文字寻找着,但却难以觅到。
  我们在山顶处发现了目标,来到墓前,碑上刻着李小龙的名字,旁边立着他的儿子李国豪的墓碑,向东望是华盛顿湖和喀斯喀特山脉。这里多是西雅图有权势人的墓碑,也有矿工、农民和采运工的墓。1973年前,湖景最著名的墓要数普里塞斯·安格琳的墓,她是杰夫·命斯之女,西雅图就是因他而命名的。
  葬在这里的5万个灵魂中,李小龙和他的儿子是少数的异国人之一。但来自世界各地拜祭他们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的一位管理员说,他们很可敬。
  我们对此也亲眼目睹。我们来到时已有五六人带着相机从车里走出来,他们也许是印度或巴基斯坦人。我们站在路边看着他们从各个角度拍摄墓地,在墓前肃立默哀达20分钟之久。他们都是来朝拜这块圣地的。


  我们等不及,也过来朝拜,他们仍不肯离开。两块碑都有1.2米高,紧紧相邻,一座是红色的,一座为黑色,父与子紧紧相偎,相隔20年分别过早地离世。
  李小龙的墓位于左侧,是红色的,上面镶有他的照片,仿佛在诉说又仿佛在沉思,碑上用金字刻着他的中文名字李振藩和英文BRUCE LEE名字及生卒年NOV.27.1940-JULY.20.1973(1940.11.27-1973.7.20),底部刻着:FOUNDER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创立人)字样。
  墓下角还有一本翻开的石制书籍,左页上是阴阳图案和“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右页上书“你的精神永远指引我们走向自由”的英文。
  这天,墓地摆满鲜花,人们对这位改变武术面貌的功夫之王满怀崇敬之情。一丛丛、一簇簇的花束将整个墓地拥抱在鲜花丛中。
  右侧是李国豪的墓碑,黑色的。黑色使人们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使人不禁想起他在1993年拍的最后一部电影。李小龙于33岁离世,而他死时才28岁,甚至比他的父亲走得还早。他在电影《乌鸦》中饮弹身亡。黑色的墓碑简洁而又明了,没有什么比它更能表达这位年轻人所经历的灾难。墓碑上刻着他的中文名字李国豪和英文名字BRANDON,并明示BRUCE LEE及生卒年FEB.1.1965-MAR.31.1993(1965.2.1-1993.3.31)。
  这里也鲜花环绕,在墓碑底座上刻有为李国豪所题的字:致李国豪和爱丽沙,曾深爱的人。爱丽沙是李国豪的未婚妻。
  我们离开墓地前,我坐在墓前的一条石凳上,想着这两位英年早逝的年轻人,尽管他们都未度过完整的一生,但他们离开人世后仍令人难以忘怀。
  也许某一天,在某个地方,会有更多的人怀念他们,参观者会拍更多的照片,令“李小龙之墓”声名远播。但现在,在这片宁静的西雅图墓地只有古树与古老的墓碑相伴,永远铭刻着对李小龙和李国豪的爱。
  这两位明星都属于全世界,而这两座碑都十分简洁而尊贵。当然他们作为丈夫、父亲、儿子、兄长和爱人,他们首先属于他们的家人。
  我离开时看到凳子后面刻着:不朽的关键在于有一个令人难忘的一生。这句话看起来似有超越悲痛的寓意,使人久久难忘。〖JY〗□
其他文献
截拳道包容一切,又空无一物,既有形又无形。它收放自如,随机而变。  每种功夫都以手上功夫为主,截拳道适用于各种搏击。因为它强调“回应”,而且在实战中十分有效。无法是指功夫中的局限性。而手上功夫是建立在各种功夫之上的个人的自我表达方法,“浮游不定”即斗士仅仅对攻击做出回应,“以无法为有法”。    要理解截拳道,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首先从实战中寻求,并练习和了解多种搏击术的规律,然后抛弃功夫的载体
期刊
余四十有七,自幼酷爱武术,曾学查拳、螳螂拳等,虽不曾有名师指教,但也幸遇半师半友精心教诲。青少年时一直没有和医生打过交道,身体健康状况不言而喻。但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语确是实有应验,正当我不惑之年,却身患腔隙性脑梗塞(中医称缺血性脑中风),致使左侧肢体半身不遂,嘴歪眼呆,经及时治疗与自身刻意锻炼肢体,尚未留下明显后遗症,甚幸!  然而幸运中的不幸是,一旦身染此病,就是治的再彻底,
期刊
李小龙仅有的33年岁月,留给人们无尽的怀念。如果李小龙还活着,时至今日,应该是60岁的老人了。但在人们的记忆中,李小龙仍然是那个三十几岁的青年。  所有喜爱李小龙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留住李小龙。于是,顺应人们的想法,李小龙电影的影碟版,李小龙书籍的再版陆续面世。通过这些,一代代喜欢李小龙的人目睹着李小龙的再现。  能够得到关于李小龙的书籍,当然是件荣幸的事。在现今流传的李小龙的书籍中,有的
期刊
搬入这栋房子已经快一年,但老实说,我对这房子的格局还不太习惯。这房子总共分成三栋,一栋是客厅和厨房,浴室;一栋是两间卧房;另外一栋是日式建筑,我们将它隔成三间,一间爸妈住,一间客房,中间那间是书房。这样分成三栋的房子,若是从客厅到卧房,都还要穿上拖鞋,走出庭院。就连厕所都是单独一间在外面,真的挺不方便。不过看在能够养狗和院子里那棵大大的桂花树的面子下,我们也只能甘之如饴地住下。
期刊
1999年8月8日,是个吉利的日子,各地的大成拳函授学员怀着对大成拳的痴爱之情来到信阳,这是我社大成拳函授第七届、信阳面授第三届开班的日子。此届面授主讲仍然是大成拳生家、技击家与教学家李照山先生,地点仍在河南信阳大成武校。此次面授是大成拳函授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最富有特色的一次。  来自全国近百名学员分别参加了前期面授、集中面授与后期面授:有的学员因故不能按时赶到,便与李先生电话联系,要求提前
期刊
抗倭英雄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生于公元1528年,山东蓬莱人。其祖上因功被朝廷特封为世袭登州卫(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为人正直、治军严明,精通武略。戚继光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军事感兴趣。稍大一些就开始随父习武,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坚持不辍。同时,学文写字、阅读兵书。  1546年,年仅17岁的戚继光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1550年,他在山东武举乡试后,进京会试,被兵部“纪录将才
期刊
第一次遇到冰雅楠时,女友姚霄突然请陆林吃了分手饭。他完全接受不了,买醉到晚上11点,摇摇晃晃地想穿过学校围墙的缺口,直接绕进宿舍楼。在拐过路口后,他看到昏暗的路灯下有一男生正指着女孩的头一脸凶相,“你这个疯子,巫女,我都已经说了分手,你还缠着我干嘛?”
期刊
迷踪拳因属少林拳系而被世人称为外家拳。但近代迷踪拳的传播者孙通从嵩山少林寺学得此艺后,遍访大江南北,拜会许多名师高手,汲取了形意、八卦等各家之长,遂使迷踪拳除在主体上继承了少林外家拳的架子和风格外,更形成了自己内外兼练的独特风格。    一、技术特点和劲力风格    现代迷踪拳注重技击,不尚花架;闪展腾挪,蹿蹦跳跃;桩功林立,起伏急变;动静分明,虚实莫测;步法灵活,手法善变。尤其在劲力风格上,更是
期刊
“德高艺必深,无德艺难精”。这是传统武德的金科玉律,历代武林名家大都德艺兼备。而名满天下的李小龙大概是个例外,他一向“无拘无束”、“为所欲为”,当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中国传统礼节格格不入。与中国拳家相比,在李小龙那灵活的头脑与发达的身躯中似乎不存在“武德”这一概念,也很难把他与之联系在一起。这无疑说明传统武德观同武艺的辨证关系很难在李小龙身上体现。  作为截拳道的创始者,李小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显得
期刊
“施圭村?”黄家振透过公交车的玻璃看了看车外的指示路牌,在公交车上坐了两个多小时,他只觉得屁股有砦酸麻,他现在要去的是一个他在昨天才知道名称的小村庄,若不是好友要求,他才不愿来这鸟不生蛋的烂地方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