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台湾农业经济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借鉴其成功经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等农业职业结构层次,适应农业产业和市场的需求;注重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加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结构层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21-05
台湾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农业迅速发展、到依靠工业起飞、再到工农与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此期间的演变及发挥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其中许多经验和做法对改革和发展大陆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学科设置及学制
(一)学科设置
台湾的《教育程度及学科标准》于1968年2月公布试行,历经了1974年11月、1983年7月及1995年7月的三次修订,现在使用的是2007年7月的第四次修订版。其学科设置按大、中、小及细分类,分别是领域、学门、学类、科系所。其中农业领域包含农业科学学门和兽医学门。农业科学学门涵括一般农业学类、畜牧学类、园艺学类、植物保护学类、农业经济及推广学类、食品科学类、水土保持学类、农业化学类、农业技术学类、林业学类、渔业学类、其他农林渔牧学类等12个学类。兽医学门只含有兽医学类。
(二)学制
台湾的现行学制中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国民教育及学前教育。国民中学之上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体系。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国民中学职业教育、高级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附设职业类科或综合高中专学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所以,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博士生、硕士生)两个层级。
农业专科学校依修业年限分2年制和5年制两种,2年制根据上课时间不同有日间部、夜间部(进修部)和进修专校的区别,5年制则只有日间部。2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综合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5年制则招收国中毕业或者具同等学力者入学,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可取得副学士学位。5年制学生须修满220学分,2年制学生须修满80学分,才可以毕业。
农业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依据《大学法》而设立,以培养高级专业及实务农业人才为宗旨。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皆可招收副学士班、学士班、硕士班,科技大学还可以招收博士班。副学士班学制、学生来源及单位取得同前开专科学校;学士班又分为4年制与2年制,均设有日间部、进修部同进修学院(2年制),各校可以另定工作经历与年资等入学条件,设立在职专班。学生来源方面,4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综合高中毕业生或者具同等学力者入学,2年制则招收专科学校(2年制或者5年制)毕业或者具同等学力者入学,4年制及2年制毕业之后可取得学士学位。
二、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
台中高等农林学校在1945年改名为台中省立农林专科学校,1946年改为台湾省立农学院。1954年成立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屏东科技大学前身),为3年制农业专科学校,1965年嘉义农业专科学校成立。1986年两所农业专科学校在校生占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总数9 585人的68%。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迅速下降。1980—1998年间,台湾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其中有7年为负增长。面对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农业发展的困局,为了缓解这些问题,1982年,台湾开始进行第二次大范围的农业政策调整。先后修正或颁布的政策文件有“农业发展条例”“第二阶段土地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农业升级计划”“稻田转作方案”“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现阶段加强农村建设纲要”“农产品受进口影响的损害补偿办法”“农民健康保险条例”“农业推广法草案”“渔业法”等。台湾当局大幅调整农业政策,改变了过去重视量的增加,而转向质的提升,将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提出了“三生”农业概念,试图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富丽农村”的长期目标。随着农业政策的实施,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
1988年,宜兰农工职业学校改成专科学校,于1998年改为技术学院,并于2002年停办专科部并改制为宜兰大学。2000年,嘉义技术学院和嘉义师范学院整合成立嘉义大学。屏东农业专科学校于1991年改制为技术学院,于1997年改制为科技大学。目前,除屏东科技大学外,招收大学以上农科学生的涉农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有15所,分别为澎湖科技大学、元培医事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亚太创意技术学院、中州科技大学、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台北海技术学院、虎尾科技大学。招收专科层次农科学生的学校共有5所,分别为台东专科学校、中州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台北海技术学院。
(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农业教育的变化
1998年,嘉义技术学院、宜兰技术学院、屏东科技大学、高雄海洋技术学院4所学校农科在校学生有4 130人。2008年,屏东科技大学、高雄海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金门技术学院、元培科技大学、中华技术学院、台北海技术学院、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弘光科技大学等14所学校共有农科在校生9 694人。到2013年,15所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农科在校生达10 805人。在这期间,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农科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 1.博士在校生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
台湾的科技大学农科博士在校生从1998年的无到2004年的51人,2008发展到76人。到2013年,博士生在校人数达到138人,全部集中于屏东科技大学,其中农园生产系16人、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71人、食品科学系28人、水产养殖系4人、兽医系19人,比2008增长了44%。
2.硕士在校生数量先升后降
1988年,只有屏东科技大学有农科硕士生82人。到2004年,除屏东科技大学外,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有了水产食品科学系、渔业生产管理学系硕士生,两校农科在校生合计713人。到2011年,农科在校硕士生达到1 079人,比2004年增长33%。但到2013年,农科在校硕士生人数有所下降,降至961人,比2011年减少了10%。
3.学士在校生数量一直处在不断波动的过程中
从1998—2004年,农科学士在校生增加了53%,但到2008年有所减少,比2004年减少64人。到2011年有所增加,比2004增加了14%,但2013年在校生人数比2011年减少了332人。如表1所示。
(二)农业专科教育的变化
农业专科萎缩迅速,但近年有所增加。1998年,嘉义技术学院、宜兰技术学院、宜兰农工专科学校、中国海事商业专科、高雄海洋技术学院、东方工商专科学校、澎湖海事管理专校等7所学校有农科专科在校生9 589人。随着嘉义技术学院与宜兰技术学校改制成综合性大学,到2004年,农科专科在校生数骤降到2 011人,减少了近79%。到2011年,农科专科在校生已降至321人,比2004减少了84%。到2013年,农科专科在校生人数有所回升,比2011年增加了16%。如表2所示。
从整体来看,农科专科在校生人数在下降,本科生、研究生农科在校生人数是上升的。专科生的减少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发展,使台湾高等农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变化,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的比例,1998年为0.02︰1︰2.36,2004年为0.08︰1︰0.23,到2013年则为0.11︰1︰0.03。这种变化反映了台湾农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总体变化情况
1986年,台湾每万名农业人口有大专院校农科在校学生23人,但是,到90年代后,发生了下列变化:
1.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下降
2013年与1998年相比,在校生人数减少2 531人,占1998年在校生人数的18%。这与台湾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正相反,2013年与1998年相比,台湾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上升了16%。
2.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在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不断波动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在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1998年占56.9%,以后一直下降,到2008年降至最低点占37.8%。到2011年有所增长,增长到占40.8%,到2013年又降至占39.9%。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在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呈现出波动状态。如表3所示。
3.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在高等教育各科类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下降后趋于稳定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在高等教育各科类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1998年占1.4%,到2004年下降到占0.8%。然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到2013年还是占0.8%。如表4所示。
虽然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规模在缩小,但屏东科技大学的农业职业教育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校生数由1988年的3 425人增加到2013年的4 436人,增长29%,占2013年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的39%。
三、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系、所设置
涉农专科学校只设有农科系,研究所主要设在涉农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农科系、所设置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同时注意避免重复、保持各自的特色,如屏东科技大学农学院设有农园生产系、森林系、水产养殖系等。
屏东科技大学是岛内农业技术体系高等学府中唯一设有农学院的学校,创立于1924年的日治时代,初名高雄州立屏东农业补习学校,后因规模扩大,于1928年改名为高雄州立屏东农业学校。台湾光复之后,于1954年改制为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再于1964年更名为台湾省立屏东农业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为技术学院,1993年新设硕士班。1997年改制为屏东科技大学,设有农业、工业、管理等三个科技学院。2000年,农业科技学院、工程科技管理学院、管理科技学院更名为农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且增设人文暨社会科学院等4个学院,并新设博士班及2年制在职专班。目前,农学院设有动物科学与畜产系、农园生产系、森林系、生物科技系、生物资源研究所、食品科学系、水产养殖系、植物医学系、木材科学与设计系等。其中,生物科技系、生物资源研究所属于科学领域,不属于农学领域,所以农学院共计有7个农学系。兽医学院设有兽医学系、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两个部门。加上管理学院的农企业管理系、国际学院的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及工学院的水土保持系等3个系,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共计有12个农学系、所。各系、所在校学生情况如表5所示。
屏东科技大学2013~2014学年有专任教师400人,其中教授123人、副教授139人、助理教授104人、讲师22人、助教3人、其他9人。学校的专任教师,农园生产系有18人、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有7人、动物科学与畜产系有11人、植物医学系有1人、农企业管理系有10人、食品科学系有17人、水土保持系有9人、森林系有9人、木材科学与设计系有9人、水产养殖系有11人、兽医系有19人、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有6人,合计127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31.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屏东科技大学不断调整农系科结构,以适应农村发展和市场的需要。2010年增设国际学院,下辖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系,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11年增设兽医学院,下辖兽医学系、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兽医学系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只招收硕士研究生。
屏东科技大学农系科调整更多地体现在对原有学系内涵的改变上,其趋势大致有三:
一是高层次人才逐渐增多。屏东科技大学在1998年有10个农科系、所,有3个系所招收硕士生,无博士生。到2013年发展到12个农科系、所,全部招收硕士生,其中农园生产系、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食品科学系、水产养殖系、兽医系5个系招收博士生。这与台湾提出发展精致农业的农业政策有关,精致农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
二是实验实习注重实用性,内容日趋系统化。课程设置中,实验实习基本上是独立设课,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加强了各种实践课程的相互衔接,从而形成实践教学的系统。屏东科技大学4年制水产养殖系开设的必修课中,实验实习课10门,开设了《鱼病学实习》《养殖场实习》《水产繁殖学实习》等一系列实用的技术性实习课程,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本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课程面较宽。虽然是大学教育,但同时又属于职业教育,所以注重培养实用型的农业人才,为加强实施农业技艺教育,增开了实用及技术选修课程。课程面较广,以4年制水产养殖为例,4年共开设55门必修课程,可供选择的选修课52门,毕业时总学分应修满136学分以上,必修、应修83学分,选修、应修53学分,学生的知识面广,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四、对大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历来对“三农”和农业教育非常关心。连续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有关,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陆农业职业教育理应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然而现实是农业职业学校数和专业数在逐渐萎缩。如南方某农业大省现有的 62 所高职学院中,只有 8 所涉农高职院校,且没有一所高职院校以“农”字命名。在开设纯农专业的 8 所高职院校中,专业(点)数由 1998 年33个锐减至2008年的22个,其中有4所学校只保留了1个纯农专业。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与大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是总体上看,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要优于大陆。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一)应调整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结构层次,适应农业产业和市场需求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在专科以上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在逐渐扩大规模,农业专科学校在消亡,目前只有少数专科学校开设涉农专业,结构层次的变化间接反映出台湾农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大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将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农业人才。因此,可借鉴台湾的经验,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安排人才培养计划。要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结构及时进行调整,适当加强对大专以上层次农业人才的培养,适当缩小农业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的数量,以避免导致教育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应注重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近年来,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博士与硕士在校生人数持续不断地上升,这符合台湾农业现代化需求。农业发展从量向质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大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也需要高层次人才进入农村,为农民服务。因此,要注重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激发爱农情结,使这些人才毕业后能够爱农、留农,长期服务于“三农”。
(三)应加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本色课程的开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扩大课程面的同时,非常注重对本色课程的开发,开发出一些用得上、又好用的贴近市场的实用技术课程,以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加大对农业本色课程的开发,充分调研,根据农业产业的需求,集中力量开发一批符合本土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课程,并应建立资源库,对农业发展条件相同的地区实行课程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士谋,彭杆梓.台湾省的农业教育与推广[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12.
[2]中国台湾网.台湾农业发展史[EB/OL].(2009-09-01).http://www.taiwan.cn/twzlk/twjj/nongye/200909/t200
90901_988340.htm.
[3]单玉丽.台湾经济60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9.
[4]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13~2014学年度大专院校学别专任教师数[EB/OL].(2014-01-02).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752
关键词: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结构层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21-05
台湾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农业迅速发展、到依靠工业起飞、再到工农与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此期间的演变及发挥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其中许多经验和做法对改革和发展大陆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学科设置及学制
(一)学科设置
台湾的《教育程度及学科标准》于1968年2月公布试行,历经了1974年11月、1983年7月及1995年7月的三次修订,现在使用的是2007年7月的第四次修订版。其学科设置按大、中、小及细分类,分别是领域、学门、学类、科系所。其中农业领域包含农业科学学门和兽医学门。农业科学学门涵括一般农业学类、畜牧学类、园艺学类、植物保护学类、农业经济及推广学类、食品科学类、水土保持学类、农业化学类、农业技术学类、林业学类、渔业学类、其他农林渔牧学类等12个学类。兽医学门只含有兽医学类。
(二)学制
台湾的现行学制中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国民教育及学前教育。国民中学之上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体系。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国民中学职业教育、高级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附设职业类科或综合高中专学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所以,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博士生、硕士生)两个层级。
农业专科学校依修业年限分2年制和5年制两种,2年制根据上课时间不同有日间部、夜间部(进修部)和进修专校的区别,5年制则只有日间部。2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综合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5年制则招收国中毕业或者具同等学力者入学,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可取得副学士学位。5年制学生须修满220学分,2年制学生须修满80学分,才可以毕业。
农业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依据《大学法》而设立,以培养高级专业及实务农业人才为宗旨。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皆可招收副学士班、学士班、硕士班,科技大学还可以招收博士班。副学士班学制、学生来源及单位取得同前开专科学校;学士班又分为4年制与2年制,均设有日间部、进修部同进修学院(2年制),各校可以另定工作经历与年资等入学条件,设立在职专班。学生来源方面,4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综合高中毕业生或者具同等学力者入学,2年制则招收专科学校(2年制或者5年制)毕业或者具同等学力者入学,4年制及2年制毕业之后可取得学士学位。
二、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
台中高等农林学校在1945年改名为台中省立农林专科学校,1946年改为台湾省立农学院。1954年成立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屏东科技大学前身),为3年制农业专科学校,1965年嘉义农业专科学校成立。1986年两所农业专科学校在校生占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总数9 585人的68%。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迅速下降。1980—1998年间,台湾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其中有7年为负增长。面对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农业发展的困局,为了缓解这些问题,1982年,台湾开始进行第二次大范围的农业政策调整。先后修正或颁布的政策文件有“农业发展条例”“第二阶段土地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农业升级计划”“稻田转作方案”“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现阶段加强农村建设纲要”“农产品受进口影响的损害补偿办法”“农民健康保险条例”“农业推广法草案”“渔业法”等。台湾当局大幅调整农业政策,改变了过去重视量的增加,而转向质的提升,将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提出了“三生”农业概念,试图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富丽农村”的长期目标。随着农业政策的实施,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
1988年,宜兰农工职业学校改成专科学校,于1998年改为技术学院,并于2002年停办专科部并改制为宜兰大学。2000年,嘉义技术学院和嘉义师范学院整合成立嘉义大学。屏东农业专科学校于1991年改制为技术学院,于1997年改制为科技大学。目前,除屏东科技大学外,招收大学以上农科学生的涉农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有15所,分别为澎湖科技大学、元培医事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亚太创意技术学院、中州科技大学、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台北海技术学院、虎尾科技大学。招收专科层次农科学生的学校共有5所,分别为台东专科学校、中州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台北海技术学院。
(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农业教育的变化
1998年,嘉义技术学院、宜兰技术学院、屏东科技大学、高雄海洋技术学院4所学校农科在校学生有4 130人。2008年,屏东科技大学、高雄海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金门技术学院、元培科技大学、中华技术学院、台北海技术学院、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弘光科技大学等14所学校共有农科在校生9 694人。到2013年,15所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农科在校生达10 805人。在这期间,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农科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 1.博士在校生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
台湾的科技大学农科博士在校生从1998年的无到2004年的51人,2008发展到76人。到2013年,博士生在校人数达到138人,全部集中于屏东科技大学,其中农园生产系16人、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71人、食品科学系28人、水产养殖系4人、兽医系19人,比2008增长了44%。
2.硕士在校生数量先升后降
1988年,只有屏东科技大学有农科硕士生82人。到2004年,除屏东科技大学外,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有了水产食品科学系、渔业生产管理学系硕士生,两校农科在校生合计713人。到2011年,农科在校硕士生达到1 079人,比2004年增长33%。但到2013年,农科在校硕士生人数有所下降,降至961人,比2011年减少了10%。
3.学士在校生数量一直处在不断波动的过程中
从1998—2004年,农科学士在校生增加了53%,但到2008年有所减少,比2004年减少64人。到2011年有所增加,比2004增加了14%,但2013年在校生人数比2011年减少了332人。如表1所示。
(二)农业专科教育的变化
农业专科萎缩迅速,但近年有所增加。1998年,嘉义技术学院、宜兰技术学院、宜兰农工专科学校、中国海事商业专科、高雄海洋技术学院、东方工商专科学校、澎湖海事管理专校等7所学校有农科专科在校生9 589人。随着嘉义技术学院与宜兰技术学校改制成综合性大学,到2004年,农科专科在校生数骤降到2 011人,减少了近79%。到2011年,农科专科在校生已降至321人,比2004减少了84%。到2013年,农科专科在校生人数有所回升,比2011年增加了16%。如表2所示。
从整体来看,农科专科在校生人数在下降,本科生、研究生农科在校生人数是上升的。专科生的减少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发展,使台湾高等农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变化,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的比例,1998年为0.02︰1︰2.36,2004年为0.08︰1︰0.23,到2013年则为0.11︰1︰0.03。这种变化反映了台湾农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总体变化情况
1986年,台湾每万名农业人口有大专院校农科在校学生23人,但是,到90年代后,发生了下列变化:
1.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下降
2013年与1998年相比,在校生人数减少2 531人,占1998年在校生人数的18%。这与台湾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正相反,2013年与1998年相比,台湾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上升了16%。
2.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在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不断波动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在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1998年占56.9%,以后一直下降,到2008年降至最低点占37.8%。到2011年有所增长,增长到占40.8%,到2013年又降至占39.9%。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在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呈现出波动状态。如表3所示。
3.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在高等教育各科类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下降后趋于稳定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在高等教育各科类在校生总人数中的比例,1998年占1.4%,到2004年下降到占0.8%。然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到2013年还是占0.8%。如表4所示。
虽然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规模在缩小,但屏东科技大学的农业职业教育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校生数由1988年的3 425人增加到2013年的4 436人,增长29%,占2013年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的39%。
三、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系、所设置
涉农专科学校只设有农科系,研究所主要设在涉农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农科系、所设置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同时注意避免重复、保持各自的特色,如屏东科技大学农学院设有农园生产系、森林系、水产养殖系等。
屏东科技大学是岛内农业技术体系高等学府中唯一设有农学院的学校,创立于1924年的日治时代,初名高雄州立屏东农业补习学校,后因规模扩大,于1928年改名为高雄州立屏东农业学校。台湾光复之后,于1954年改制为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再于1964年更名为台湾省立屏东农业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为技术学院,1993年新设硕士班。1997年改制为屏东科技大学,设有农业、工业、管理等三个科技学院。2000年,农业科技学院、工程科技管理学院、管理科技学院更名为农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且增设人文暨社会科学院等4个学院,并新设博士班及2年制在职专班。目前,农学院设有动物科学与畜产系、农园生产系、森林系、生物科技系、生物资源研究所、食品科学系、水产养殖系、植物医学系、木材科学与设计系等。其中,生物科技系、生物资源研究所属于科学领域,不属于农学领域,所以农学院共计有7个农学系。兽医学院设有兽医学系、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两个部门。加上管理学院的农企业管理系、国际学院的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及工学院的水土保持系等3个系,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共计有12个农学系、所。各系、所在校学生情况如表5所示。
屏东科技大学2013~2014学年有专任教师400人,其中教授123人、副教授139人、助理教授104人、讲师22人、助教3人、其他9人。学校的专任教师,农园生产系有18人、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有7人、动物科学与畜产系有11人、植物医学系有1人、农企业管理系有10人、食品科学系有17人、水土保持系有9人、森林系有9人、木材科学与设计系有9人、水产养殖系有11人、兽医系有19人、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有6人,合计127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31.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屏东科技大学不断调整农系科结构,以适应农村发展和市场的需要。2010年增设国际学院,下辖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系,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11年增设兽医学院,下辖兽医学系、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兽医学系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只招收硕士研究生。
屏东科技大学农系科调整更多地体现在对原有学系内涵的改变上,其趋势大致有三:
一是高层次人才逐渐增多。屏东科技大学在1998年有10个农科系、所,有3个系所招收硕士生,无博士生。到2013年发展到12个农科系、所,全部招收硕士生,其中农园生产系、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学系、食品科学系、水产养殖系、兽医系5个系招收博士生。这与台湾提出发展精致农业的农业政策有关,精致农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
二是实验实习注重实用性,内容日趋系统化。课程设置中,实验实习基本上是独立设课,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加强了各种实践课程的相互衔接,从而形成实践教学的系统。屏东科技大学4年制水产养殖系开设的必修课中,实验实习课10门,开设了《鱼病学实习》《养殖场实习》《水产繁殖学实习》等一系列实用的技术性实习课程,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本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课程面较宽。虽然是大学教育,但同时又属于职业教育,所以注重培养实用型的农业人才,为加强实施农业技艺教育,增开了实用及技术选修课程。课程面较广,以4年制水产养殖为例,4年共开设55门必修课程,可供选择的选修课52门,毕业时总学分应修满136学分以上,必修、应修83学分,选修、应修53学分,学生的知识面广,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四、对大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历来对“三农”和农业教育非常关心。连续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有关,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陆农业职业教育理应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然而现实是农业职业学校数和专业数在逐渐萎缩。如南方某农业大省现有的 62 所高职学院中,只有 8 所涉农高职院校,且没有一所高职院校以“农”字命名。在开设纯农专业的 8 所高职院校中,专业(点)数由 1998 年33个锐减至2008年的22个,其中有4所学校只保留了1个纯农专业。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与大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是总体上看,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要优于大陆。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一)应调整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结构层次,适应农业产业和市场需求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在专科以上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在逐渐扩大规模,农业专科学校在消亡,目前只有少数专科学校开设涉农专业,结构层次的变化间接反映出台湾农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大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将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农业人才。因此,可借鉴台湾的经验,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安排人才培养计划。要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结构及时进行调整,适当加强对大专以上层次农业人才的培养,适当缩小农业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的数量,以避免导致教育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应注重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近年来,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博士与硕士在校生人数持续不断地上升,这符合台湾农业现代化需求。农业发展从量向质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大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也需要高层次人才进入农村,为农民服务。因此,要注重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激发爱农情结,使这些人才毕业后能够爱农、留农,长期服务于“三农”。
(三)应加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本色课程的开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扩大课程面的同时,非常注重对本色课程的开发,开发出一些用得上、又好用的贴近市场的实用技术课程,以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加大对农业本色课程的开发,充分调研,根据农业产业的需求,集中力量开发一批符合本土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课程,并应建立资源库,对农业发展条件相同的地区实行课程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士谋,彭杆梓.台湾省的农业教育与推广[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12.
[2]中国台湾网.台湾农业发展史[EB/OL].(2009-09-01).http://www.taiwan.cn/twzlk/twjj/nongye/200909/t200
90901_988340.htm.
[3]单玉丽.台湾经济60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9.
[4]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13~2014学年度大专院校学别专任教师数[EB/OL].(2014-01-02).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