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市考察时,勉励湖南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政治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洞庭湖越冬候鸟从2018年的22.64万只增加到2021年的28.82万只,所记录鸟类数量及种类为近十年之最;野生麋鹿亚群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2020年的210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到120多头,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巩固。“一江一湖四水”水质整体改善,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三年多的实践证明,书写湖南发展新篇章,必须正确把握好“守护好一江碧水”与“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正确把握守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守护与发展,蕴含着“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守正”就是坚持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要下个禁令、立个规矩,尊重自然规律,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搞破坏性开发。“创”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活动,其目标是“新”,即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立规矩,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合适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正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从雪域高原奔腾而来的长江,流经全国11个省市,人口与经济总量占据近“半壁江山”。山水相连,洞庭环绕处,是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美丽湖南。要谱写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之歌”,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法原理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双向互动,处于同一共同体内。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展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良性发展为前提。人们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实践中形成与自然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因此,在人与自然相处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应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适当地从自然界获取发展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对湖南来讲,要通过钢铁、有色、煤炭、水泥等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加速形成更高质量的绿色产业。守护好一江碧水,不搞大开发,避免“建设性”破坏,还将推动探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出路。资源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不能对资源环境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非放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湖南在整体上要立足经济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际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绿色发展时代的生产力,“守护好一江碧水”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發展。
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以“化工围江”为代表的历史遗留难题,将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转到低消耗、低排放或者绿色低碳轨道上来;要重视和吸引一流科技人才,重点解决企业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当前,一些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资本等配套支持,钢铁、水泥、纺织、机械、建材等资源消耗型传统产业普遍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缓慢。为此,在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要各司其职,勇于担当。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向节能型、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型转变。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过程中腾笼换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正确把握系统与协同的关系。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系统守护与协同发展就是在全方位守护基础上的全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守护好一江碧水”,在全国率先实施总河长令,明确重大战略突破事项,进一步确定战略突破事项的具体承担主体和政府考核目标,推动全省各地形成全面守护、突出重点,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的“一盘棋”格局,支持岳阳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要着眼系统守护与协同发展,对“一江一湖四水”进行系统联护联治,统筹水域与陆域、城镇与乡村,兼顾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作治水护水体系,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河湖治理投融资机制;引导人们以生态养护为重点,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提升公共环卫意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积极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智能制造与创新工业化协同发展、生态建设与生态文旅协同发展。另外,还应注重与周边省份的对接,加强与江西、贵州、湖北、重庆等省的合作,构建更大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北融长江经济带,南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更大区域范围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正确把握守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守护与发展,蕴含着“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守正”就是坚持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要下个禁令、立个规矩,尊重自然规律,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搞破坏性开发。“创”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活动,其目标是“新”,即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立规矩,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合适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正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从雪域高原奔腾而来的长江,流经全国11个省市,人口与经济总量占据近“半壁江山”。山水相连,洞庭环绕处,是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美丽湖南。要谱写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之歌”,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法原理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双向互动,处于同一共同体内。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展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良性发展为前提。人们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实践中形成与自然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因此,在人与自然相处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应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适当地从自然界获取发展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对湖南来讲,要通过钢铁、有色、煤炭、水泥等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加速形成更高质量的绿色产业。守护好一江碧水,不搞大开发,避免“建设性”破坏,还将推动探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出路。资源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不能对资源环境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非放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湖南在整体上要立足经济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际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绿色发展时代的生产力,“守护好一江碧水”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發展。
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以“化工围江”为代表的历史遗留难题,将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转到低消耗、低排放或者绿色低碳轨道上来;要重视和吸引一流科技人才,重点解决企业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当前,一些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资本等配套支持,钢铁、水泥、纺织、机械、建材等资源消耗型传统产业普遍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缓慢。为此,在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要各司其职,勇于担当。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向节能型、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型转变。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过程中腾笼换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正确把握系统与协同的关系。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系统守护与协同发展就是在全方位守护基础上的全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守护好一江碧水”,在全国率先实施总河长令,明确重大战略突破事项,进一步确定战略突破事项的具体承担主体和政府考核目标,推动全省各地形成全面守护、突出重点,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的“一盘棋”格局,支持岳阳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要着眼系统守护与协同发展,对“一江一湖四水”进行系统联护联治,统筹水域与陆域、城镇与乡村,兼顾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作治水护水体系,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河湖治理投融资机制;引导人们以生态养护为重点,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提升公共环卫意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积极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智能制造与创新工业化协同发展、生态建设与生态文旅协同发展。另外,还应注重与周边省份的对接,加强与江西、贵州、湖北、重庆等省的合作,构建更大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北融长江经济带,南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更大区域范围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