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固而学校教育必须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项挑战,数学教学作为目前中学阶段数学教育的主要渠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设疑立异,培养创新想象能力
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数学王国的强劲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中学生好胜心强,有求知欲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设置障碍,造成疑惑,激励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推测,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用“猜”角度的方法引起学生期待心理。教师请每位同学在课前准备3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上课时只要学生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便可以“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学生感到惊讶、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将准备好的三角形剪下三个角拼了拼,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接着学生学习气氛更加热烈,有的学生甚至联想到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及n边形的内角和。像这样借助已有知识和技能便可顺利把知识从未知变为已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编习题而后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自编习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的想象力。
二、 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产生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在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各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创新,善于多方位观察、多层面分析,不人云亦云。
三、 新旧对比,培养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以上事物的某些共有的、相似的属性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我们认识某一事物,就要将它与别的事物做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即类比和个别化,这时靠的就是类比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会异中求同,根据事物的共性或在同一类事物中同中求异,学生辨析分类,最终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我在教学算术平方根时,把算术平方根与学过的平方根相联系,让学生讨论,找出两者异同点,最后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1.两者联系:(1)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个,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2)只有在非负数的情况下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3)零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等于零。
2.两者区别:(1)定义不同;(2)根的个数不同;(3)表示方法不同。
这样,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认真类比归纳,加深了对两者实质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四、数形结合,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而数和形是互相联系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数与形的结合不仅可使几何问题获得有力的代数工具,同时也使许多代数课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1)挖掘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如在矩形ABCD图中,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已知BD=20,EF=5,求矩形ABCD的周长。本题是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问题,可转化为数量关系,构造方程组求解。
(2)通过几何图形,使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
数形结合是一个极富有数学特色的信息转化,由数想其形,以形研究数,数形互为补充。在教学中,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港城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 设疑立异,培养创新想象能力
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数学王国的强劲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中学生好胜心强,有求知欲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设置障碍,造成疑惑,激励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推测,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用“猜”角度的方法引起学生期待心理。教师请每位同学在课前准备3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上课时只要学生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便可以“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学生感到惊讶、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将准备好的三角形剪下三个角拼了拼,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接着学生学习气氛更加热烈,有的学生甚至联想到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及n边形的内角和。像这样借助已有知识和技能便可顺利把知识从未知变为已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编习题而后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自编习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的想象力。
二、 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产生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在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各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创新,善于多方位观察、多层面分析,不人云亦云。
三、 新旧对比,培养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以上事物的某些共有的、相似的属性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我们认识某一事物,就要将它与别的事物做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即类比和个别化,这时靠的就是类比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会异中求同,根据事物的共性或在同一类事物中同中求异,学生辨析分类,最终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我在教学算术平方根时,把算术平方根与学过的平方根相联系,让学生讨论,找出两者异同点,最后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1.两者联系:(1)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个,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2)只有在非负数的情况下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3)零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等于零。
2.两者区别:(1)定义不同;(2)根的个数不同;(3)表示方法不同。
这样,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认真类比归纳,加深了对两者实质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四、数形结合,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而数和形是互相联系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数与形的结合不仅可使几何问题获得有力的代数工具,同时也使许多代数课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1)挖掘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如在矩形ABCD图中,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已知BD=20,EF=5,求矩形ABCD的周长。本题是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问题,可转化为数量关系,构造方程组求解。
(2)通过几何图形,使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
数形结合是一个极富有数学特色的信息转化,由数想其形,以形研究数,数形互为补充。在教学中,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港城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