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和扬州地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南京、扬州两个地区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感染早期的临床特征。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日至8月17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的南京及扬州两地共545例COVID-19患者的资料,均为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其中南京地区235例,杨州地区310例。收集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淋巴细胞计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Ct值、胸部CT等资料,并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扬州地区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南京地区[(51.96±21.64)岁比(42.98±17.82)岁,t=5.20,P

其他文献
期刊
咽部电刺激(PES)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康复技术,可增加大脑吞咽皮质的兴奋性,在治疗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分析这一疗法的作用与价值,从而为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参考。
吞咽障碍的动物研究是深入探索吞咽障碍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啮齿类动物作为研究吞咽障碍的模型,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目前吞咽障碍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本文将从啮齿类动物常见的吞咽障碍模型的类型、吞咽评估方法以及动物实验中吞咽障碍的可能机制三个方面对吞咽障碍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吞咽障碍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本文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管饲法的阻碍因素和促进其应用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推动我国成人患者应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管饲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管饲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吞咽障碍是脑性瘫痪的常见症状,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综述旨在阐明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异质性,可应用进食能力分级系统、吞咽障碍调查表等结合X线透视吞咽检查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针对性地采用体位管理、食物性状调整、口腔感觉运动训练、肉毒毒素注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技术进行干预,以提高患儿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期刊
期刊
肺结节发病率非常高,隐藏其中的早期肺癌因为结节较小很难诊断,常引起延误诊断或过度治疗。为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并基于以往经验特提出"难定性肺结节"这一新的分类。"难定性肺结节"定义为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为早期肺癌的肺结节。可通过白春学提出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体系化"的物联网医学技术,同质化提高评估肺结节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避免延误诊断和过度治疗。
多原发肺癌(MPLC)在肺癌中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检的重视以及影像学特别是高分辨率CT和PET/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多发性肺癌,而区分多发性肺癌究竟是MPLC还是肺内转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肿瘤的分期以及后续治疗的选择。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分子生物学检测在MPLC诊断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加深对MPLC的认识,提高MPLC的诊断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导致的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可仅表现为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严重者可蔓延至下呼吸道,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目前,COVID-19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有病理研究显示在COVID-19患者肺、肾、肝组织中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因此猜测NETs可能参与到COVID-19的病情进展中。本文就NETs在重症COVID-19中的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