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标语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各级学校办学特色与魅力的集中体现。标语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隐性教育资源。目前,国内学者从多方面对校园标语进行研究,成果诸多;但尚存在研究主体和方法单一、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今后须多加关注,实现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推进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挖掘深层原因。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标语;校园文化;回顾;反思
  校园标语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国内关于校园标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对校园标语的研究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2010年左右,研究校园标语的各类学术文章逐渐增多,为此,笔者对2000年至今以来的校园标语文献进行梳理,以求对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校园标语研究的背景
  校园标语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体现着学校文化,营造着浓厚的育人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到关于校园标语文化时曾说过:“让校园内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处环境都育人。”《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标语对推进良好德育教育、营造浓烈校园文化气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需要校园标语来烘托营造,因而,对校园标语的建设工作不容小觑,必须多加重视,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二、校园标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校园标语的内涵
  校园标语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来为广大师生所关注,学者们对于校园标语的界定大体一致。卫春艳认为,校园标语是“出现在校园显眼处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以简短语句的形式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的表现形式”。赵振宇指出,校园标语是“校园内以招牌、横幅、条幅、板报等形式张贴、悬挂、竖立和镌刻在墙壁、护栏、走廊、门厅等显眼处具有特定功能的简短语句”。
  一些学者同时提及标语和口号,指出“校园标语口号是为了充分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学校功能,用来引领校园思潮、实现教育目标而提出的简短、生动、明确、流畅的文字凝练和语言经典。”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者们对校园标语的认识有几点共性:出现在学校特定区域内的;简短、凝练的话语;采用文字张贴且多配有图画;反映国家方针政策、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内容;具有简洁明快、对仗工整、含义深刻等特点。
  (二)校园标语形式和内容的分类
  校园标语的种类丰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校园标语进行不同的分类。翟楠从文化哲学角度透析学校标语,并对标语的分类及如何进入学校进行了比较详尽地阐释(详见表1)。
  按照变化更新的速度,阎亚军等人将学校标语划分成两类,分别是镌刻在石头、墙壁上的静态性标语和以横幅、条幅(多由布质材料制成)、展板(木板、塑料板)、电子显示屏之类的形式出现的动态性标语。此外,还有研究者对学校其他场所的标语情况进行了分类。如李娜列举实例说明图书馆使用标語的地点和内容;陆萍对校园绿苑标语进行分析,指出绿苑标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程式化、人情化和书卷化”三个循序渐进的时期,各时期的标语有着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用词、句式和修辞等方面。
  (三)校园标语的用语
  校园标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教育宣传作用。因而标语在语言表述、用词等方面都需慎重,要既起到对学生有指导警示作用,又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一则成功的校园标语往往会采取使用多种语言的手段来达到宣传或告诫的目的。
  柯贤兵等从语言角度对校园标语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标语应讲究对称和韵律;词汇方面应力求简洁朴素,保证用词的亲和力,书面语与口语并存;句式上应简洁凝练。同时,还可添加如明喻、拟人、回环、顶真等修辞手法,用于创作和设计标语。
  (四)校园标语需遵循的原则
  类似于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标语同样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和培育,在设置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校园标语既可表现全社会当下的时事焦点、教学思想,也可结合所在学校的固有特点因地制宜,发挥校园标语的教育导向功能;第二,标语内容要准确,使用位置要恰当,使用数量要适中,并要保证标语使用的规范性;第三,语言文字要简单明白,浅显易懂,即保证标语的通俗性;第四,标语“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五)校园标语的功能及作用
  1.彰显学校理念
  校园标语不会脱离本校实际,它多是对学校的办学传统、治校理念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展示,譬如校训、教风、学风等校园标语能够充分展示学校的特色和风采,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凝聚人心,塑造校园灵魂。
  2.体现育人功能
  校园标语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是学校育人的一种途径;作为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培养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刘大卫等人认为,“校园标语有价值引领、人格塑造、精神陶冶、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等德育方面的功能。总之,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园标语的教育因素,实现育人目的。
  3.宣传警醒师生
  校园中的标语有着规范师生言行、提醒劝诫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将学校中先进个人、模范代表公示出来,可向学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以发挥示范引领的功能;欢迎、欢送某组织或个人,让学校的师生了解学校的学术、科研、交流等活动动态等,可实现宣传、介绍的目的。
  4.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标语可作为一种装饰品,美化校园环境。对标语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可实现二者的完美糅合,再将其融入到校园的整体物质环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校园标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标语泛滥,流于形式——适当“留白”
  朱永新认为,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标语化问题,“这些标语只是挂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姚海霞也指出,如果校园中处处是标语,会让^眼花缭乱,心生厌烦,淡化学校的定位。
  陈志勇提出,校园的墙壁应适当“留白”,追求言有尽而意无限的境界;学校在运用标语时应“数量要适中,力戒泛滥”,宜用则用,不可盲目追求数量。
  2.目中无“人”,措辞生硬——群策群力
  从校园标语的形式上看,仍以宣传教育方针类、规范类标语为主,在表达上过于公式化,态度生硬,带有训诫的口气。于瑞雪提到,学校标语的制作通常由少数人员参与,而标语的主要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却很少参与标语的设计。这不仅造成校园环境缺乏生气,同时学生因未参与建设,“对学校的布置熟视无睹,不知所云”。
  因而,在一直提倡人本化管理的今天,学校在标语制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这一重要接受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推动标语人性化和理性化建设,做到“语气平和,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向学生征集标语,给每位学生参与校园标语制定的机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进而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能被师生广泛认同的标语。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标语的制作,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并自觉认真地践行。
  3.脱离实际,过度抽象——契合学生实际
  校园内的标语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如名人名言过于深奥,学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甚至曲解、歪解。学生对标语的感觉从一开始的新鲜、好奇变为仅仅是一个颜色或字迹的刺激再到视而不见。从这种意义上,标语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单调的装饰品。
  鉴于校园标语脱离实际的问题,赵振宇指出标语的接受主体是在校的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因此“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于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使用。”标语要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表达方式要含蓄,制定内容要科学,以此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4.缺乏变换,疏于维护——定期变换
  在实际中,一些学校镌刻的墙面标语、悬挂的字幅或图片等长期不曾更换,陈旧不堪,脱落、变色、残破、灰尘覆盖,早已看不清其真面目。这样的标语连基本实用功能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谈其德育教育功能了。对于校园中的新生代,他们大多接触过网络,思维活跃,老套的标语很难对他们发挥作用。
  马治国等人对教室标语提出建议:学校应保证室内标语随着教学阶段或活动主题的变化进行变换,做到与时俱进,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但也应注意到,标语不可频繁更换,以确保它的相对稳定性,待这条标语已被大家所接受并内化到其思想深处时再适度变换。
  三、对校园标语研究的反思
  从上述文献来看,研究者对校园标语的研究主要涉及内涵、分类、用语、遵循的原则、功能、现状及对策等方面,他们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校园标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重要手段,学校需要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校园标语这一隐性课程的作用,使师生受益。可以看出,近年来人们加强了对校园标语的关注,研究涉及面较广,对存在的问题剖析得也较为透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学者关注度低
  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可知,对校园标语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很欠缺。所有文献中,期刊类文章所占比重较大,但文献来源的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如何引起更多研究者和社会群体的关注,让校园标语的相关研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角度和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学者对校园标语的研究都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展开,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写作形式以经验、感想、随笔居多,且多为叙述,学理性的分析和研究较少。
  任何单一的研究角度或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校园标语的研究应善于变换角度,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维视角出发,全面、辩证地对其进行分析。
  如从心理学角度,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学生对各类校园标语的态度,从而为学校制定校园标语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在社会学的视野下深入研究校园标语,或许会获得新的启示。
  (三)视野不够开阔
  1.研究内容有所局限
  从搜集到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对中小学阶段关注过少,尤其是幼儿园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对校园标语功能方面的研究也多倾向于其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其他功能研究较少或一笔带过;对校园标语问题的成因分析缺失;已有学术成果中涉及的解决对策可操作性不强;
  种种问题摆在眼前,需要研究者们群策群力,贡献智慧,挖掘校园标语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更具实践性的意见,充分发挥校园标语的功能和作用。
  2.与国内外社会环境联结不紧密
  关于校园标语的研究,意在推动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由此,对校园标语的制作离不开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然而,目前对校园标语的研究,缺乏这样的宏观背景,这种认识的不足制约着校园标语研究向纵深处发展。
  此外,现阶段对国外如何构建校园标语的研究少之又少,实际上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校园标语或学校墙面文化建设等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做法,有较好的育人效果。我国学者应加大对国际经验的分析与总结,以便让更多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我国校园标语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对已有成果研究不够深入
  通過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发现,研究者的研究初衷大体是一致的,即挖掘校园标语的功能与价值,丰富育人理论;但如何让校园标语发挥育人功能,如何影响师生的行为及其心理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的考证与挖掘。同时,应该看到校园标语实则是学校文化的衍生品,其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文化,进而推动学校文化的营造。
  因此,今后的研究应适当转变研究视角,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充分认识校园标语建设的重要性,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要站在更高、更广的位置上去分析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校园标语与学校文化建设、人才培育之间的关系,从而更系统、更全面地推进校园标语研究的发展。
其他文献
前不久,笔者应邀到一所学校做培训。培训前,我做了一个有关“什么情况下教师才能获得幸福感”的调查。一些班主任老师认为,“要是不当班主任就幸福”;一些学科任课教师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没有学习差的学生就幸福”;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快乐了教师就幸福”。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对获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集中在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二是学科任课教师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三是一些教
期刊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区域教育的质量,在追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大环境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各级教师培训工作如火如荼,深入开展,诸如国培、省培、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等等,通过系列的培训工作,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专业素养,拓展了知识视野。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的教师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形式大于内容、教师培
期刊
会议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农村基层学校的硬件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与城区学校相差无几,每所学校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四位一体机。可是,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却越来越难开展,甚至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有其名而无其实。  笔者长期在农村基层一线学校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受到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专业结构的差异、农村学校科研氛围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期刊
近几年来,笔者在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与培养工作,主持辽宁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辽宁省中小学专家型校长培养的实践研究的同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优秀的中小学校长应
期刊
丹东市第二十中学始建于1959年1月,是一所寄宿制公办初级中学.学校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近几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将心理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