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龙江省依托资源优势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国家的积极干预和适合的产业政策实现了7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成功转型经验分析,为今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转型方向;转型对策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并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起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黑龙江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资源开采后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人员过剩,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性衰退现象,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1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能源、原材料的输出省,采掘工业总量全国最高,经济对采掘工业有着很强的依赖。在全省的13个地级市中有7个是资源型城市,称为“一油、二林、四煤”:一油即大庆,二林即伊春、大兴安岭,四煤即鹤岗、双鸭山、鸡西和七台河,七个城市的土地面积、总人口和GDP分别占全省的40.3%、26.2%、44.7%。尽管如此,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1.1 主体资源逐渐衰减。大庆石油资源已进入枯竭期,2010年底,累计生产原油已占探明可采储量的80%,剩余可采储量仅有4亿吨左右。伊春和大兴安岭成过熟林蓄积仅剩0.3亿立方米,比开发初期减少93%,扣除公益林中的成过熟林蓄积,已基本无林可采。双鸭山、鸡西、鹤岗和七台河37个国有煤矿,已有12个枯竭。
1.2 结构性矛盾突出。七个资源型城市均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原字号、粗加工比重过大。2008年大庆的石油开采及其加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64%,大兴安岭林木采伐及其加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经济比重高达68%,伊春在可采林木枯竭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增加值仍占工业比重的35%,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煤炭采掘业增加值分别占工业比重的47%、44%、40%、50%。
1.3 体制性障碍较大。大庆市至今不是一级完整财政,没有国家和省、地税收分成收入。大兴安岭和伊春及所属县(区)仍是政企合一的体制,政府经费支出由企业承担。七个资源型城市大企业不同程度地承担教育、文化、卫生、社会服务、城市建设和维护等社会公益事业费用,巨大的社会负担使企业难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
1.4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大庆森林覆盖率仅为11%,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面积已达84%,地下水年超采量近1亿立方米。伊春和大兴安岭森林的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对东北、华北的天然屏障作用明显下降。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等四个煤城总塌陷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全省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已达2亿多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约为3亿立方米。
2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向
2.1 产业链延伸
21世纪,进入油田开采中后期的大庆通过加强地企合作,加快石化基地建设,做大上游,扩充吃配份额做强中游,拉长延伸产业链做深下游,把大庆石化产业建设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我国重要石化生产基地;在整合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重点煤矿优良资产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在中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中排名第17位;伊春、大兴安岭等林区城市也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林木精深加工业、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型。
2.2 新型产业植入
振兴战略实施五年来,黑龙江省编制完成了全省及7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了一批接续替代产业重大项目。大庆市充分利用资源、市场、土地、能源和资金等优势,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了农牧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新材料工业和以芯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接续产业等;鸡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以石墨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七台河大力发展森帝、三元、赛格木业等企业为支撑的木制品加工业;伊春、大兴安岭以生态旅游为主导,打造中国林都、神州北极。
2.3 新主导产业扶持
新主导产业扶持是一种以城市内部力量参与为主的转型方法,通过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城市转型的目的。转型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主导产业的选择,慎重选择,大力培养,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以便于城市的平稳过渡,而对于原有的资源开发企业则逐渐予以关停或压产。
3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研究
3.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竞争优势思想
随着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优势将会不断下降,需要把大量资金用于替代产业的培植和城市转型上,而不是维持资源开采的现状上,保护衰退产业的生存。从整合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形成以新的主导产业为核心,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关联性产业的支持才能得到体现。
3.2 找准城市转型定位
资源型城市转型前都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如石油城、煤城、钢城等等,然而恰恰是这种狭窄的定位限制了城市以后的发展,也为资源枯竭后城市的衰落埋下了伏笔。现在,一些城市又提出了新的转型思路,以求在“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高效生态经济”、加工制造业等方面进行突破,但是新的城市定位是否准确,地区是否具备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优势,城市转型能否成功,尚需假以时日来验证。
3.3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和任务就是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然而投资者更看重的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从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培植角度讲,要树立市场导向。要对市场消费的需求观念、动机、能力、方式和模式及其变化趋势不断地跟踪分析,深入研究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在全球市场中寻找商机。
3.4 加强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融合
由于资源开采企业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则更强调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二者决策的出发点往往存在差异,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企地经济共同体,围绕资源深加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发展高新技术和劳动密集性产业展开联合协作。
3.5 发挥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制定产业转移援助政策
为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很多发达国家设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城市或地区转型的长期规划。像美国设立了经济开发署,通过采取补助或贷款的形式帮助五大湖地区的传统工业进行再开发。法国在30多年前也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洛林等传统资源开采地区进行有计划转型。地方政府应早日制定明确的产业转移援助政策:在中央财政或省财政的支持下建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增加上级财政对资源型城市转移支付的比例,或者采取其他财政金融措施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
参考文献
[1]薛巍.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证分析[J].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煤炭经济研究,2007.
[2]白亚楠.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践[J].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0.
[3]陈伟.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金融系,2010.
[4]于同申.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赵传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转型方向;转型对策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并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起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黑龙江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资源开采后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人员过剩,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性衰退现象,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1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能源、原材料的输出省,采掘工业总量全国最高,经济对采掘工业有着很强的依赖。在全省的13个地级市中有7个是资源型城市,称为“一油、二林、四煤”:一油即大庆,二林即伊春、大兴安岭,四煤即鹤岗、双鸭山、鸡西和七台河,七个城市的土地面积、总人口和GDP分别占全省的40.3%、26.2%、44.7%。尽管如此,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1.1 主体资源逐渐衰减。大庆石油资源已进入枯竭期,2010年底,累计生产原油已占探明可采储量的80%,剩余可采储量仅有4亿吨左右。伊春和大兴安岭成过熟林蓄积仅剩0.3亿立方米,比开发初期减少93%,扣除公益林中的成过熟林蓄积,已基本无林可采。双鸭山、鸡西、鹤岗和七台河37个国有煤矿,已有12个枯竭。
1.2 结构性矛盾突出。七个资源型城市均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原字号、粗加工比重过大。2008年大庆的石油开采及其加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64%,大兴安岭林木采伐及其加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经济比重高达68%,伊春在可采林木枯竭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增加值仍占工业比重的35%,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煤炭采掘业增加值分别占工业比重的47%、44%、40%、50%。
1.3 体制性障碍较大。大庆市至今不是一级完整财政,没有国家和省、地税收分成收入。大兴安岭和伊春及所属县(区)仍是政企合一的体制,政府经费支出由企业承担。七个资源型城市大企业不同程度地承担教育、文化、卫生、社会服务、城市建设和维护等社会公益事业费用,巨大的社会负担使企业难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
1.4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大庆森林覆盖率仅为11%,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面积已达84%,地下水年超采量近1亿立方米。伊春和大兴安岭森林的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对东北、华北的天然屏障作用明显下降。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等四个煤城总塌陷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全省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已达2亿多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约为3亿立方米。
2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向
2.1 产业链延伸
21世纪,进入油田开采中后期的大庆通过加强地企合作,加快石化基地建设,做大上游,扩充吃配份额做强中游,拉长延伸产业链做深下游,把大庆石化产业建设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我国重要石化生产基地;在整合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重点煤矿优良资产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在中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中排名第17位;伊春、大兴安岭等林区城市也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林木精深加工业、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型。
2.2 新型产业植入
振兴战略实施五年来,黑龙江省编制完成了全省及7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了一批接续替代产业重大项目。大庆市充分利用资源、市场、土地、能源和资金等优势,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了农牧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新材料工业和以芯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接续产业等;鸡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以石墨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七台河大力发展森帝、三元、赛格木业等企业为支撑的木制品加工业;伊春、大兴安岭以生态旅游为主导,打造中国林都、神州北极。
2.3 新主导产业扶持
新主导产业扶持是一种以城市内部力量参与为主的转型方法,通过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城市转型的目的。转型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主导产业的选择,慎重选择,大力培养,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以便于城市的平稳过渡,而对于原有的资源开发企业则逐渐予以关停或压产。
3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研究
3.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竞争优势思想
随着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优势将会不断下降,需要把大量资金用于替代产业的培植和城市转型上,而不是维持资源开采的现状上,保护衰退产业的生存。从整合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形成以新的主导产业为核心,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关联性产业的支持才能得到体现。
3.2 找准城市转型定位
资源型城市转型前都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如石油城、煤城、钢城等等,然而恰恰是这种狭窄的定位限制了城市以后的发展,也为资源枯竭后城市的衰落埋下了伏笔。现在,一些城市又提出了新的转型思路,以求在“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高效生态经济”、加工制造业等方面进行突破,但是新的城市定位是否准确,地区是否具备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优势,城市转型能否成功,尚需假以时日来验证。
3.3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和任务就是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然而投资者更看重的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从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培植角度讲,要树立市场导向。要对市场消费的需求观念、动机、能力、方式和模式及其变化趋势不断地跟踪分析,深入研究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在全球市场中寻找商机。
3.4 加强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融合
由于资源开采企业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则更强调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二者决策的出发点往往存在差异,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企地经济共同体,围绕资源深加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发展高新技术和劳动密集性产业展开联合协作。
3.5 发挥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制定产业转移援助政策
为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很多发达国家设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城市或地区转型的长期规划。像美国设立了经济开发署,通过采取补助或贷款的形式帮助五大湖地区的传统工业进行再开发。法国在30多年前也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洛林等传统资源开采地区进行有计划转型。地方政府应早日制定明确的产业转移援助政策:在中央财政或省财政的支持下建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增加上级财政对资源型城市转移支付的比例,或者采取其他财政金融措施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
参考文献
[1]薛巍.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证分析[J].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煤炭经济研究,2007.
[2]白亚楠.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践[J].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0.
[3]陈伟.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金融系,2010.
[4]于同申.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赵传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