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烧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与分组: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电烧伤患者26例,年龄16~55岁.按致伤电场强度分为3组(表1),另按Ⅲ度烧伤面积分为3组(表2).将健康献血员10名(健康组)和重度烧伤(非电烧伤)患者10名(烧伤组)作为对照,男∶女均为8∶ 2,健康组年龄(31±6)岁,烧伤组(30±10)岁.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者及妊娠期妇女、严重复合伤患者均未被纳入本研究.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1988年2月-2002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3~61岁,平均38.4岁.缺损面积为(2.0 cm×1.0 cm)~(6.5 cm×2.0 cm).致伤原因:电击伤31例、热压伤11例、爆炸伤15例、切割伤17例、烧伤后严重手指屈曲畸形1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14 h-25 d,平均6.3 d.缺损部位:拇指末节21例,拇指指间关节处伴
目的探讨自体筋膜作为支架材料在体内重建肌肉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28只新西兰兔的双后腿建立胫骨前肌中段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植入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和肌肉微粒(肌肉支架组);另一侧分为3部分:10只腿缺损处植入筋膜支架(支架组),10只腿缺损处植入肌肉微粒(肌肉组),8只腿缺损不作处理(缺陷组).术后2、3、4、6、9周分别解剖观察移植成活率,并切取标本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和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1999年8月-2003年12月,笔者单位对收治的13例患者足远端高压电深度烧伤创面,用转移带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其供瓣区创面再转移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接力修复,术后患者足部功能及外形恢复均满意.
收集笔者单位 2000年1月-2003年12月759例烧伤住院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尖端、血液标本.应用无菌棉拭子拭取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后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天津金章公司);静脉导管尖端置心脑浸液增菌肉汤培养基培养;血液标本接种于BACTEC-NR 730血液增菌培养瓶[美国BD公司,6A和(或)16A].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14~46岁.原发病因:电击伤1例、热液烫伤2例、火焰烧伤2例、瘢痕切除术后4例.伤后患者均行中厚皮移植术.术后2 d开始换药,以洗必泰液等清洗后,局部外涂氯霉素粉,用无菌脱脂棉垫包扎.治疗8-12 d后,所植皮片及周边正常组织出现暗红色小丘疹,有瘙痒感,部分组织开始有糠样鳞屑,继而出现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点状糜烂面或结痂等,部分渗出非常明显.诊断:乏皮脂性湿
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尤以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明显[1].但目前对特殊原因烧伤--电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尚少.为此笔者观察了电烧伤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普通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特殊性.
20世纪50年代初Evans创立了补充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Evans公式,奠立了烧伤补液公式的基本原则.如:(1)烧伤体液丧失量与烧伤面积、体重成正比.(2)烧伤丧失的液体类似血浆,应补充血浆与电解质,同时要补充必需水分.(3)烧伤后体液立即丧失,6-8 h至高峰,故伤后第1个8 h应补充24 h补液量的一半.(4)主要依靠尿量进行监护.随后有许多补液公式问世.但自应用有创监护以来,虽然用传统公式复
2000-2003年笔者单位对48例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采用J-1型异体脱细胞真皮(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进行修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本实验以海拔3 800 m(甘肃马晗山)和1 517 m(甘肃兰州)为背景,建立大鼠严重烫伤后即时复苏与延迟复苏模型,比较不同海拔下两种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的动态变化.
患者男,32岁.天然气燃爆伤后2 h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3%, 其中Ⅱ度31%、Ⅲ度62%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 (3)头皮裂伤10 cm, 右膝关节囊开放性损伤8 cm.立即给予气管、静脉切开,留置导尿管,行常规抗休克、抗感染、抗酸治疗,创面清创后涂磺胺嘧啶银糊剂并暴露,红外线烤灯照射.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伤后4 d行双上肢、右下肢削痂(共28%TBSA)辐照猪皮覆盖术.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