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活动是人类传达思想,沟通了解,维系社会联系的纽带,前人形容它“通远迩于一脉,继往来以无穷”,就是真实的写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组织的国家之一。中国电信博物馆是国家级的大型行业博物馆,它的藏品珍贵而且丰富,从古代烽遂通信,到近代通信的艰难起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历史的见证。馆内通信发展史厅展示了我国悠久的通信起源和发展情况,文物、史料、景观、沙盘、模型、绘画、雕塑等展品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通信发展史陈列。多姿多彩的古代通信早期的通信烽燧是中国古代常见的通信设施之一,通过燃放不同形式的烟火,传递各种信息,快捷而明确,常用于古代军事通信。后世用“烽火”、“狼烟”来表示战争。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烽火通信的最早记载。
由于初期的这类声光通信无法解决国内政令军令的迅速发布,也不能传送详细复杂的信息,故出现了有组织的利用人力畜力进行通信的方式,即邮驿通信,它主要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例如,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散氏盘,该盘有铭文350字,为一份“治地之约”,约定了相关土地转移的规定。其文字“传弃之”的意思,就是若任何一方违约,就用邮传马车将其轧死,这个“传”字从侧面反应了“置邮传命”在这一时期已有相当的规模了。当时诸侯朝觐、专使聘问等活动较为频繁,凡有急事则乘车马传骑以递送消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邮驿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邮传符节及私邮比较突出。当时信使往返普遍使用符、节作为遣使会盟、传令调兵和通信交通的凭信,符节形状各具特色。譬如:高原之地用虎节,多水之国用龙节,平原用马节。
秦汉时期的通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做了六件巩固统治的大事,其中三件与通信有关。一是连接改造六国长城;二是统一文字;三是修驿道。起初万里长城只是边境上的一些连续的防御性城堡和相互侯望的烽隧,后来又进一步把它们用城墙联系起来,以至到秦代形成了早期的长城。沿着长城驻扎部队和设置要塞,加速了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秦代以后,历朝都对长城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筑或增建,为邮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还产生了明确而严格的通信报告制度,《行书律》就是我国首部通信法令。汉代传递文书要求安全、准确,并记录和检查传递情况。汉简中“中程”即按程限准时送到;“邮书失期”,侯长要到官府“对状”,即报告情况,或“解何”说明原因。凡“忘为中程”的,则“须行法”,受到惩处。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敦煌开始,沿途设置邮驿亭障至玉门关外,这个邮驿系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邮路。汉代通信的重大改革为改“邮”设“置”。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驿站之一,职能是传递信件,迎送过往巡边的官吏和西域各国使者及外来商队。它始建于西汉武帝,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为鼎盛时期,魏晋时废弃。驿站由主体建筑——坞院、马厩、庐舍、粮仓等组成。坞院四角有望楼,边墙有一段女墙——即凹凸不平的短墙,以便防守巡视通行。
隋唐时期的邮驿通信这一时期的邮驿通信网趋于完备,通信使者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两个月左右,政令便可通行全国。曾出现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繁荣局面。唐代进奏院是中央与地方信息沟通的机构,它源源不断地将京城及全国的大事报告所属的长官,由此产生了中国早期报纸的雏形——状报。《桂苑笔耕集》一书曾对状报的样式做了介绍。状报内容包括军事捷报、官员任免、皇帝行踪等。状报由进奏院通过驿递发往各地,邮驿已承担了状报的传输,足见现代报纸的源远流长。
这时的文书一般采用囊封,个别也有函封或竹筒封装的,邮递人员把它装进身背的口袋内进行传递。唐代驿马传书日行七十里,急递件可达三百至五百里。当时驿站还兼有通信机构和官方招待所的双重作用,所以其建筑极为宏伟壮观。它一般设在交通枢纽,或倚大道,或傍大江,附近风景宜人,树木成荫。驿前设有十二辰堆。驿站内服役的人,叫驿丁,又称驿卒,一般从民间征调轮番服役。
宋代递铺通信制度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邮驿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一套较为健全的递铺通信制度,特别是急递制度以及以兵卒为主体的专业通信组织,对以后各朝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邮驿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十年,高宗赵构和秦桧狼狈为奸,在一天中连续发出十二道金牌,传递紧急诏书,命令岳飞自河南抗金前线退兵,次年12月29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害死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这一时期的辽代和西夏的邮驿工具亦使用马递这一方式,邮驿制度管理严格,征发军队、调运物资和使用驿传,同样使用符牌。馆内展出有西夏的驿传铜牌,该铜牌系西夏文“火急驰马”,是其传递紧急文书和军报的凭证。
元代通信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邮驿,元代也不例外。成吉思汗是蒙古站赤(驿站)制度的奠基人。他在西征扩张过程中,初步建立了传递军情及运输军需物资的驿站组织。忽必烈迁都大都后,即开始了大规模的邮驿建设,在全国遍设站赤,建立了严密的组织制度。
元代邮驿网路四通八达。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及海表。元政府设立中书省,管理十个行省或地区,层层建立政权,使“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而治”与行省建制相适应,在全国建立以大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邮驿网路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四方万里,使节往来,可记日而至者,驿马之力也。”《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驿站和递铺、馆舍的繁荣景象。称其规模大、马匹多、速度快,把邮驿说成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十分美妙奇异的制度”,基本上反应了元代邮驿的特点。元代传送紧急和保密军报的军邮人员则佩带雄鹰图案的海青牌,有专用的直通道路,可在任何驿站换马。
明清时期的通信明代把元代站赤改为驿站,颁布驿律,使邮驿通信逐步充实完备。朱元章建立明朝后,立即颁诏明确驿;铺、递的作用,提出因地制
宜设驿站,并对驿站的管理作出各项具体规定。
鸡鸣驿(位于河北怀来县)是我国北方现存较大、较完整的古驿站之一。因北枕佛教名山鸡鸣山而得名。它始置于明永乐十八年,成化八年建土垣,隆庆五年又以砖修城。驿城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城垣高10米,长1800余米。城的东西各开一门,门额上书“鸡鸣山驿”四个大宇,城上建有门楼。城墙上筑有战台,上有12座更铺。南城上有寿星阁,北城上有玉皇阁,东南角上有魁星阁。城内设有驿丞署、驿馆、驿仓、马号、教场等。鸡鸣山驿因驿设城,以驿名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清代的邮驿制度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时达到了高峰,它不仅因袭明代制度,而且集中了历代邮驿之大成,而且加以变革、创新。清康熙12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叛乱,随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相继响应。当时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部员外郎萨穆哈等正在贵州出差,得知吴三桂叛变,非常震惊。他们急至镇远,但镇远驿已被叛军控制。他们即赴沆州驿站,乘驿马经十一个昼夜急驰至京师兵部。朝廷听其报告,才确知吴三桂等叛乱的情况。后来,清代皇帝多次引用这个“飞驰告变”的故事,告诫臣下“置邮传命”的重要性。排单和火票是清代地方政府传送紧急公文的凭据。清代规定,凡交驿站传递的紧急公文,由中央下达各省的,一律由兵部加发火票,令沿途各站接递;各省送达京师或各省互寄的,一律粘连排单,附于公文封套上,随文传递。.沿途经过各驿站,仔细验明内奸、包封、印花等完好无误,方准接收转递,并将收到时刻及有无擦损拆动情况,在排单、火票内逐一填明,以备考察。雍正七年,为防止军机泄露,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军机处颁发的皇帝“谕旨”分两种:一般的叫“明发上谕”或“明谕”“明降”,由内阁办理后,经驿递或专差送达有关部门;特殊的又叫“密信上谕”或“密谕”等,为防止泄露,不经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办理,加封交兵部捷报处发驿驰递。
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对通信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产生了一些原始的民间信局。到清朝末年,民信局已达到上千家,成为与邮驿平行的民间通信机构,其势力足以与当时新产生的邮政相抗衡。民信局是私人经营的通信组织,有的设在普通的店铺里,因陋就简,在日常买卖之余代办信局。一般说来,每个民信局都有自己的特定服务对象,因而形成了相互信任的关系。艰难起步的近代通信
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在我国境内设置各类通信机构,为其扩大侵略服务。当时,国内的邮驿已日益衰败。民间通信组织又极为松散。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晚清朝廷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仿效西方近代通信方式,自主试办近代邮电,并于19世纪80和90年代正式兴办国家电信和国家邮政,从而开创了我国近代通信的新局面。该厅详细地介绍了我国通信的起源,形成、发展,尤其是电信技术的传人,对我国电信事业的影响。
邮政通信邮政通信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邮政业务种类、运输手段、通信设施和技术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一良好的发展得利于政府的重视和关怀。馆内的“大清邮政分局”则按原比例在此兴建,当时开办信函和包裹业务,房内陈设布置也是原貌恢复,它包括有《大清邮政舆图》、邮旗、信箱、制服等邮政文物。一些规章制度的出台更保证了通信的稳步发展。
电信起源与发展清末民初的近代电信,主要是帝国主义通过我国封建官僚买办之手进行控制的一项垄断事业。但是电信加速了信息传递速度,适应了国家经济:、军事、外交和社会公众各方面的需要。19世纪末,电政大臣盛宣怀奏准电话归电报局兼办,在天津始设电话,由官电局管理,专供衙署、官邸使用,这是我国自办电话的开始。
1900年,南京电报局自办了我国第一个官办人工市内电话局,成为中国自营市内电话的开端。之后,北京、广州等地相继设立电话局,,官民共用。1904年,我国出现了自设的首条长途电话线一京津电话线。同时收购了璞尔生电铃公司设施,与自办电话统一经营。
电话是电信的基础,随着电话交换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机的种类也在更新换代。这里展出有清末共电式人工交换机,系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生产,清末引进中国,亦更具代表性。此机系比利时贝尔公司早期实验产品,1925年引进安装于上海,后加以改进。此外,还有莫尔斯人工电报机、供电式100门交换机、大龙话机)等珍品,它们对于人们了解我国的通信发展进程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当然;中国电信博物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古代通信实物和史料,其现代通信内容更值得大家关注。馆里陈列有邮政信函分检机和包裹分检机,我们可以看到信函和包裹分检的全过程;对程控电话、数字通信、光通信、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移动通信、互联网络等系统知识都有所展览和演示,这些项目的知识性、观赏性和参与性都较强,置身其中,快乐无穷。中国电信博物馆将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我国通信文化及其历史发展的窗口,未来通信科学技术的精晶廊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
(责编 王 潜)
由于初期的这类声光通信无法解决国内政令军令的迅速发布,也不能传送详细复杂的信息,故出现了有组织的利用人力畜力进行通信的方式,即邮驿通信,它主要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例如,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散氏盘,该盘有铭文350字,为一份“治地之约”,约定了相关土地转移的规定。其文字“传弃之”的意思,就是若任何一方违约,就用邮传马车将其轧死,这个“传”字从侧面反应了“置邮传命”在这一时期已有相当的规模了。当时诸侯朝觐、专使聘问等活动较为频繁,凡有急事则乘车马传骑以递送消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邮驿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邮传符节及私邮比较突出。当时信使往返普遍使用符、节作为遣使会盟、传令调兵和通信交通的凭信,符节形状各具特色。譬如:高原之地用虎节,多水之国用龙节,平原用马节。
秦汉时期的通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做了六件巩固统治的大事,其中三件与通信有关。一是连接改造六国长城;二是统一文字;三是修驿道。起初万里长城只是边境上的一些连续的防御性城堡和相互侯望的烽隧,后来又进一步把它们用城墙联系起来,以至到秦代形成了早期的长城。沿着长城驻扎部队和设置要塞,加速了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秦代以后,历朝都对长城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筑或增建,为邮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还产生了明确而严格的通信报告制度,《行书律》就是我国首部通信法令。汉代传递文书要求安全、准确,并记录和检查传递情况。汉简中“中程”即按程限准时送到;“邮书失期”,侯长要到官府“对状”,即报告情况,或“解何”说明原因。凡“忘为中程”的,则“须行法”,受到惩处。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敦煌开始,沿途设置邮驿亭障至玉门关外,这个邮驿系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邮路。汉代通信的重大改革为改“邮”设“置”。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驿站之一,职能是传递信件,迎送过往巡边的官吏和西域各国使者及外来商队。它始建于西汉武帝,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为鼎盛时期,魏晋时废弃。驿站由主体建筑——坞院、马厩、庐舍、粮仓等组成。坞院四角有望楼,边墙有一段女墙——即凹凸不平的短墙,以便防守巡视通行。
隋唐时期的邮驿通信这一时期的邮驿通信网趋于完备,通信使者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两个月左右,政令便可通行全国。曾出现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繁荣局面。唐代进奏院是中央与地方信息沟通的机构,它源源不断地将京城及全国的大事报告所属的长官,由此产生了中国早期报纸的雏形——状报。《桂苑笔耕集》一书曾对状报的样式做了介绍。状报内容包括军事捷报、官员任免、皇帝行踪等。状报由进奏院通过驿递发往各地,邮驿已承担了状报的传输,足见现代报纸的源远流长。
这时的文书一般采用囊封,个别也有函封或竹筒封装的,邮递人员把它装进身背的口袋内进行传递。唐代驿马传书日行七十里,急递件可达三百至五百里。当时驿站还兼有通信机构和官方招待所的双重作用,所以其建筑极为宏伟壮观。它一般设在交通枢纽,或倚大道,或傍大江,附近风景宜人,树木成荫。驿前设有十二辰堆。驿站内服役的人,叫驿丁,又称驿卒,一般从民间征调轮番服役。
宋代递铺通信制度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邮驿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一套较为健全的递铺通信制度,特别是急递制度以及以兵卒为主体的专业通信组织,对以后各朝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邮驿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十年,高宗赵构和秦桧狼狈为奸,在一天中连续发出十二道金牌,传递紧急诏书,命令岳飞自河南抗金前线退兵,次年12月29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害死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这一时期的辽代和西夏的邮驿工具亦使用马递这一方式,邮驿制度管理严格,征发军队、调运物资和使用驿传,同样使用符牌。馆内展出有西夏的驿传铜牌,该铜牌系西夏文“火急驰马”,是其传递紧急文书和军报的凭证。
元代通信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邮驿,元代也不例外。成吉思汗是蒙古站赤(驿站)制度的奠基人。他在西征扩张过程中,初步建立了传递军情及运输军需物资的驿站组织。忽必烈迁都大都后,即开始了大规模的邮驿建设,在全国遍设站赤,建立了严密的组织制度。
元代邮驿网路四通八达。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及海表。元政府设立中书省,管理十个行省或地区,层层建立政权,使“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而治”与行省建制相适应,在全国建立以大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邮驿网路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四方万里,使节往来,可记日而至者,驿马之力也。”《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驿站和递铺、馆舍的繁荣景象。称其规模大、马匹多、速度快,把邮驿说成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十分美妙奇异的制度”,基本上反应了元代邮驿的特点。元代传送紧急和保密军报的军邮人员则佩带雄鹰图案的海青牌,有专用的直通道路,可在任何驿站换马。
明清时期的通信明代把元代站赤改为驿站,颁布驿律,使邮驿通信逐步充实完备。朱元章建立明朝后,立即颁诏明确驿;铺、递的作用,提出因地制
宜设驿站,并对驿站的管理作出各项具体规定。
鸡鸣驿(位于河北怀来县)是我国北方现存较大、较完整的古驿站之一。因北枕佛教名山鸡鸣山而得名。它始置于明永乐十八年,成化八年建土垣,隆庆五年又以砖修城。驿城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城垣高10米,长1800余米。城的东西各开一门,门额上书“鸡鸣山驿”四个大宇,城上建有门楼。城墙上筑有战台,上有12座更铺。南城上有寿星阁,北城上有玉皇阁,东南角上有魁星阁。城内设有驿丞署、驿馆、驿仓、马号、教场等。鸡鸣山驿因驿设城,以驿名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清代的邮驿制度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时达到了高峰,它不仅因袭明代制度,而且集中了历代邮驿之大成,而且加以变革、创新。清康熙12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叛乱,随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相继响应。当时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部员外郎萨穆哈等正在贵州出差,得知吴三桂叛变,非常震惊。他们急至镇远,但镇远驿已被叛军控制。他们即赴沆州驿站,乘驿马经十一个昼夜急驰至京师兵部。朝廷听其报告,才确知吴三桂等叛乱的情况。后来,清代皇帝多次引用这个“飞驰告变”的故事,告诫臣下“置邮传命”的重要性。排单和火票是清代地方政府传送紧急公文的凭据。清代规定,凡交驿站传递的紧急公文,由中央下达各省的,一律由兵部加发火票,令沿途各站接递;各省送达京师或各省互寄的,一律粘连排单,附于公文封套上,随文传递。.沿途经过各驿站,仔细验明内奸、包封、印花等完好无误,方准接收转递,并将收到时刻及有无擦损拆动情况,在排单、火票内逐一填明,以备考察。雍正七年,为防止军机泄露,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军机处颁发的皇帝“谕旨”分两种:一般的叫“明发上谕”或“明谕”“明降”,由内阁办理后,经驿递或专差送达有关部门;特殊的又叫“密信上谕”或“密谕”等,为防止泄露,不经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办理,加封交兵部捷报处发驿驰递。
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对通信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产生了一些原始的民间信局。到清朝末年,民信局已达到上千家,成为与邮驿平行的民间通信机构,其势力足以与当时新产生的邮政相抗衡。民信局是私人经营的通信组织,有的设在普通的店铺里,因陋就简,在日常买卖之余代办信局。一般说来,每个民信局都有自己的特定服务对象,因而形成了相互信任的关系。艰难起步的近代通信
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在我国境内设置各类通信机构,为其扩大侵略服务。当时,国内的邮驿已日益衰败。民间通信组织又极为松散。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晚清朝廷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仿效西方近代通信方式,自主试办近代邮电,并于19世纪80和90年代正式兴办国家电信和国家邮政,从而开创了我国近代通信的新局面。该厅详细地介绍了我国通信的起源,形成、发展,尤其是电信技术的传人,对我国电信事业的影响。
邮政通信邮政通信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邮政业务种类、运输手段、通信设施和技术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一良好的发展得利于政府的重视和关怀。馆内的“大清邮政分局”则按原比例在此兴建,当时开办信函和包裹业务,房内陈设布置也是原貌恢复,它包括有《大清邮政舆图》、邮旗、信箱、制服等邮政文物。一些规章制度的出台更保证了通信的稳步发展。
电信起源与发展清末民初的近代电信,主要是帝国主义通过我国封建官僚买办之手进行控制的一项垄断事业。但是电信加速了信息传递速度,适应了国家经济:、军事、外交和社会公众各方面的需要。19世纪末,电政大臣盛宣怀奏准电话归电报局兼办,在天津始设电话,由官电局管理,专供衙署、官邸使用,这是我国自办电话的开始。
1900年,南京电报局自办了我国第一个官办人工市内电话局,成为中国自营市内电话的开端。之后,北京、广州等地相继设立电话局,,官民共用。1904年,我国出现了自设的首条长途电话线一京津电话线。同时收购了璞尔生电铃公司设施,与自办电话统一经营。
电话是电信的基础,随着电话交换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机的种类也在更新换代。这里展出有清末共电式人工交换机,系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生产,清末引进中国,亦更具代表性。此机系比利时贝尔公司早期实验产品,1925年引进安装于上海,后加以改进。此外,还有莫尔斯人工电报机、供电式100门交换机、大龙话机)等珍品,它们对于人们了解我国的通信发展进程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当然;中国电信博物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古代通信实物和史料,其现代通信内容更值得大家关注。馆里陈列有邮政信函分检机和包裹分检机,我们可以看到信函和包裹分检的全过程;对程控电话、数字通信、光通信、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移动通信、互联网络等系统知识都有所展览和演示,这些项目的知识性、观赏性和参与性都较强,置身其中,快乐无穷。中国电信博物馆将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我国通信文化及其历史发展的窗口,未来通信科学技术的精晶廊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
(责编 王 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