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益率无疑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大多数投资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可能在不了解收益率的前提下就做出投资决策。但事实是,这样一个在不少人看来是只需问问就可以了然于胸的小问题,却是一个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令投资结果与投资初衷相差甚远的因素。
要真正了解收益率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收益率有多高”的关注上,因为不同理财产品存在着各异的收益率表述口径,如票面利率、预期收益率、累计收益率、实际收益率等等,而不同表述方式暗含着不同的收益计算标准、不同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真正了解不同收益率的内涵。
票面利率
票面利率通常为固定收益债券类产品所使用,因此不少投资者认为票面利率就是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因而不会存在风险。但是这样理解票面收益率是需要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投资者必须从购买产品后就一直按规定持有到期,否则会导致看似固定的收益率发生变化,这种实际收益率的变化视情况不同可高可低。
例如凭证式国债的投资者如果在持有期间内提前变现该国债,就无法享受到购买时的票面利率,导致利率大打折扣,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而记账式国债的投资者如果在持有期间内卖出,则得到的是卖出价与持有期间利息之和,利息是一定的,而卖出价的高低则可决定收益率是高于还是低于当初的票面利率。
预期收益率
一般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所以预期收益率是当前理财市场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收益率。预期收益率代表了在正常情况下,某理财产品应该能够带来的收益率,但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个收益率并不是一定的,如果产品的实际运作出现风险导致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甚至本金部分也受到损失,投资者应该要清醒接受。
投资者如果只看到“预期收益率高达8%”之类的诱惑字眼,而忽略了风险盲目进行投资,就极有可能出现实际风险、收益波动均远远超过其接受范畴的后果,进而导致投资效果不理想。投资者需要切记的是,根据“低风险、低收益;高收益、高风险”的规律,在其它因素相同或类似的前提下,承诺预期收益率越高的产品其风险程度也就越高。所以投资者如果希望做出理性投资,一定先要把收益、风险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只看收益不看风险是急功近利的冒险行为。
累计收益率
累计收益率是指将持有某种理财产品的期间内的每年收益率相加,以总和作为衡量收益标准的一种收益率,采用这种收益率的产品通常需要持有的期间较长。因为累计收益率是每年收益率的相加,因此显示数据较高,在有些情况下会有借高数据掩盖期限过长的嫌疑,往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投资者需要理性分析投资期间,不要单纯被高数据所左右。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货膨胀阶段,并且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持有期限过长的产品存在着一定的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一种理财产品再具有拒绝投资者提前终止的特点的话,除了通货膨胀风险,它还会带给投资者相当长时间的流动性风险。当然,如果投资者对经济环境有通货紧缩预期的话,也可尽量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毕竟1996年五年定期储蓄12.06%的高利率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接近神话了。
实际收益率
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决不应该只在投资之前关注产品,而应该对自己进行的每一项投资都做出事后评估,这样才能总结得失、积累经验。计算实际收益率就是一个衡量投资效果的科学方法。
实际收益率是指在持有一个产品并不是整年的情况下(可以是3个月、50天,也可以是2年零4个月),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年收益率。实际收益率通常出现在股票、债券、基金等可供投资者投机的产品中。投机行为大都以短期追求绝对正收益为目标,如果出现负收益也往往会延长持有时间,这样如果分析真实收益情况,就应该将持有期内的收益折算为一年的收益率,即采用实际收益率衡量投资得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投资者花10000元以100元面值买入100份记账式国债,50天后以每份101.25元卖出,并得到了69.16元的利息,则实际收益率折算为(1.25+0.69)/50×360=13.98%。这样看似区区一两百元的收益,其实已经创造了很高的收益率。
当然也可能出现投资者花10000元在1.04的价位上购入某只基金产品,但随后净值一直不理想,直至2年后投资者才在1.08的价位上沽出(无分红、不计手续费),这样算来,实际收益率仅有(1.08-1.04)/(1.04×2)=1.92%。
年化收益率
该收益率是开放式基金中的货币型基金专用的衡量收益方法,具体是将从当前日算起最近7日的每万份收益之和进行算术平均后再折算成年收益率,因此又称7日年化收益率。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市场,如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大额存款等,受政策、资金量等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这些影响往往是比较长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仅体现当前的收益情况,既不代表过去平均水平,也不是对未来的有效预测。
比如在2004年年初,投资者购买某只货币型基金10000份,到2005年年初,基金份额变为10267.5,则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2.67%,但是2005年9月1日~9月8日,这只基金公布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2.06%、2.05%、2.04%、2.01%、2.02%、2.02%、2.03%。可以看出,7日年化收益率仅能为投资者提供近期的趋势,并不能作为预测未来收益率的依据,投资者更不可单凭某只基金某日的高数据就对该只基金做出评价。例如从今年年初开始受股票型基金市场低靡的影响,货币型基金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热销,年化收益率曾经平均在2.6%左右,甚至个别时候在某天达到10%以上。但是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理性回归,货币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降到2%左右,专家分析认为这才是正常范围的数值。
要真正了解收益率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收益率有多高”的关注上,因为不同理财产品存在着各异的收益率表述口径,如票面利率、预期收益率、累计收益率、实际收益率等等,而不同表述方式暗含着不同的收益计算标准、不同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真正了解不同收益率的内涵。
票面利率
票面利率通常为固定收益债券类产品所使用,因此不少投资者认为票面利率就是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因而不会存在风险。但是这样理解票面收益率是需要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投资者必须从购买产品后就一直按规定持有到期,否则会导致看似固定的收益率发生变化,这种实际收益率的变化视情况不同可高可低。
例如凭证式国债的投资者如果在持有期间内提前变现该国债,就无法享受到购买时的票面利率,导致利率大打折扣,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而记账式国债的投资者如果在持有期间内卖出,则得到的是卖出价与持有期间利息之和,利息是一定的,而卖出价的高低则可决定收益率是高于还是低于当初的票面利率。
预期收益率
一般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所以预期收益率是当前理财市场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收益率。预期收益率代表了在正常情况下,某理财产品应该能够带来的收益率,但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个收益率并不是一定的,如果产品的实际运作出现风险导致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甚至本金部分也受到损失,投资者应该要清醒接受。
投资者如果只看到“预期收益率高达8%”之类的诱惑字眼,而忽略了风险盲目进行投资,就极有可能出现实际风险、收益波动均远远超过其接受范畴的后果,进而导致投资效果不理想。投资者需要切记的是,根据“低风险、低收益;高收益、高风险”的规律,在其它因素相同或类似的前提下,承诺预期收益率越高的产品其风险程度也就越高。所以投资者如果希望做出理性投资,一定先要把收益、风险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只看收益不看风险是急功近利的冒险行为。
累计收益率
累计收益率是指将持有某种理财产品的期间内的每年收益率相加,以总和作为衡量收益标准的一种收益率,采用这种收益率的产品通常需要持有的期间较长。因为累计收益率是每年收益率的相加,因此显示数据较高,在有些情况下会有借高数据掩盖期限过长的嫌疑,往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投资者需要理性分析投资期间,不要单纯被高数据所左右。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货膨胀阶段,并且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持有期限过长的产品存在着一定的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一种理财产品再具有拒绝投资者提前终止的特点的话,除了通货膨胀风险,它还会带给投资者相当长时间的流动性风险。当然,如果投资者对经济环境有通货紧缩预期的话,也可尽量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毕竟1996年五年定期储蓄12.06%的高利率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接近神话了。
实际收益率
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决不应该只在投资之前关注产品,而应该对自己进行的每一项投资都做出事后评估,这样才能总结得失、积累经验。计算实际收益率就是一个衡量投资效果的科学方法。
实际收益率是指在持有一个产品并不是整年的情况下(可以是3个月、50天,也可以是2年零4个月),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年收益率。实际收益率通常出现在股票、债券、基金等可供投资者投机的产品中。投机行为大都以短期追求绝对正收益为目标,如果出现负收益也往往会延长持有时间,这样如果分析真实收益情况,就应该将持有期内的收益折算为一年的收益率,即采用实际收益率衡量投资得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投资者花10000元以100元面值买入100份记账式国债,50天后以每份101.25元卖出,并得到了69.16元的利息,则实际收益率折算为(1.25+0.69)/50×360=13.98%。这样看似区区一两百元的收益,其实已经创造了很高的收益率。
当然也可能出现投资者花10000元在1.04的价位上购入某只基金产品,但随后净值一直不理想,直至2年后投资者才在1.08的价位上沽出(无分红、不计手续费),这样算来,实际收益率仅有(1.08-1.04)/(1.04×2)=1.92%。
年化收益率
该收益率是开放式基金中的货币型基金专用的衡量收益方法,具体是将从当前日算起最近7日的每万份收益之和进行算术平均后再折算成年收益率,因此又称7日年化收益率。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市场,如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大额存款等,受政策、资金量等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这些影响往往是比较长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仅体现当前的收益情况,既不代表过去平均水平,也不是对未来的有效预测。
比如在2004年年初,投资者购买某只货币型基金10000份,到2005年年初,基金份额变为10267.5,则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2.67%,但是2005年9月1日~9月8日,这只基金公布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2.06%、2.05%、2.04%、2.01%、2.02%、2.02%、2.03%。可以看出,7日年化收益率仅能为投资者提供近期的趋势,并不能作为预测未来收益率的依据,投资者更不可单凭某只基金某日的高数据就对该只基金做出评价。例如从今年年初开始受股票型基金市场低靡的影响,货币型基金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热销,年化收益率曾经平均在2.6%左右,甚至个别时候在某天达到10%以上。但是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理性回归,货币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降到2%左右,专家分析认为这才是正常范围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