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思想、文化类型课缺少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老师把两课时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今天,苏老师的一节《世界的文化杰作》,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很多亮点耐人寻味。
一、深入挖掘和有机整合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苏老师的这节课不是单纯的就书本讲书本,就教材讲教材,而是高屋建瓴地精选了课外三位大师的生平资料和典型事迹,并通过精美的课件呈现给学生。比如苏老师引入了两则贝多芬进行音乐创作的小故事;引入了梵高死后《向日葵》拍卖所创的历史天价;讲述了托尔斯泰为什么要过平民生活的原因等等。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贝多芬,一个有血有肉的托尔斯泰,一个自强不息的梵高。从而使得这节课有了一定的广度。
二、高度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特别注意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苏老师在讲贝多芬的国籍时,让学生回想: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德国籍的重要人物?概括一下他们的主要成就。这样,不但复习了旧知识,而且还注重了知识的体系建设。比如,苏老师在讲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反应社会生活时,特别强调指出,托尔斯泰创作的主要时期集中在1861~1905年。之后,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时间里,俄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而这些重大事件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这样讲,深入浅出,充分注重了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再比如,苏老师引领学生归纳三位大师身上的优秀品质,并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情况,谈今后应怎么做。这又注重了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又使得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深度。
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老师采取的是“洋思”教学模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苏老师让学生讲述“你所知道的贝多芬、托尔斯泰和梵高”,学生争着抢着进行讲述和补充。之后,苏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这些大师的身上,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学生更是感悟顿开,畅所欲言。而此时的苏老师成为了一个热心的倾听者和热情的赞赏者。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潜能,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学的舞台,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大师优秀品质的学习,很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充分拓宽、发挥了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使学生不但得到了精神的熏陶,更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从而使得这节课更有一定的厚度。
总之,苏老师对《世界的文化杰作》这节课,首先能够站在一个高度给予充分地重视,在备课的时候才能充分开发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并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特点,使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流程自然顺畅,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使学生在思想、文化类型课上,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感悟到了思想的内涵,不但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开启了心智,陶冶了情操。所以,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认真上好思想、文化类型课,让思想、文化类型课真正焕发应有的魅力。
一、深入挖掘和有机整合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苏老师的这节课不是单纯的就书本讲书本,就教材讲教材,而是高屋建瓴地精选了课外三位大师的生平资料和典型事迹,并通过精美的课件呈现给学生。比如苏老师引入了两则贝多芬进行音乐创作的小故事;引入了梵高死后《向日葵》拍卖所创的历史天价;讲述了托尔斯泰为什么要过平民生活的原因等等。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贝多芬,一个有血有肉的托尔斯泰,一个自强不息的梵高。从而使得这节课有了一定的广度。
二、高度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特别注意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苏老师在讲贝多芬的国籍时,让学生回想: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德国籍的重要人物?概括一下他们的主要成就。这样,不但复习了旧知识,而且还注重了知识的体系建设。比如,苏老师在讲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反应社会生活时,特别强调指出,托尔斯泰创作的主要时期集中在1861~1905年。之后,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时间里,俄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而这些重大事件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这样讲,深入浅出,充分注重了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再比如,苏老师引领学生归纳三位大师身上的优秀品质,并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情况,谈今后应怎么做。这又注重了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又使得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深度。
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老师采取的是“洋思”教学模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苏老师让学生讲述“你所知道的贝多芬、托尔斯泰和梵高”,学生争着抢着进行讲述和补充。之后,苏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这些大师的身上,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学生更是感悟顿开,畅所欲言。而此时的苏老师成为了一个热心的倾听者和热情的赞赏者。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潜能,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学的舞台,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大师优秀品质的学习,很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充分拓宽、发挥了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使学生不但得到了精神的熏陶,更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从而使得这节课更有一定的厚度。
总之,苏老师对《世界的文化杰作》这节课,首先能够站在一个高度给予充分地重视,在备课的时候才能充分开发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并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特点,使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流程自然顺畅,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使学生在思想、文化类型课上,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感悟到了思想的内涵,不但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开启了心智,陶冶了情操。所以,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认真上好思想、文化类型课,让思想、文化类型课真正焕发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