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提示
郑州十八中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标准和“秀慧女生”标准。并评出了44名符合规定的学生。根据规定。阳刚男生的标准包括崇拜英雄敬仰模范、爱憎分明有正义感:秀慧女生的标准包括礼仪举止端庄等。该校老师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是性别教育的缺失。
赞成:有利于公民担当
文/王传涛
“男孩女性化”与“女孩中性化”现象,已经在我国社会中十分普遍。这不仅仅是选秀节目之中“伪娘”、“伪哥”的流行,更主要的,是当前教育体系之中,确实没有一套教男孩之所以成为男孩、女孩之所以成为女孩的“性别教育”。
就危害而言,在笔者看来,“女孩中性化”相比于“男孩女性化”而言,对于社会的影响可能小一些。而如果整个社会男同胞们过于女性化,站在公民社会角度讲,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公民个体实现对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担当。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我国社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有两组实实在在的数据,却正在表明“男孩女性化”的严峻程度:其一,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日本男孩相比,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了2.54厘米;其二,男孩比女孩的情绪更脆弱,北京儿童医院7年间19196个病例中,男性患儿占69%,其中6至11岁男孩心理疾病发病率是女孩的两倍。有教育专家出了一本叫《拯救男孩》的书,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唤醒男性荷尔蒙的回归。
因此,“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整个社会在性别分工方面的文明发展与价值建设,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如果一个社会中,男性不能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女性又不能担当起专属于女性的社会分工,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标准的确立,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本质上来讲,“男孩女性化”、“女孩中性化”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与分工的错乱。“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标准的确立与实施,必将有利于改变这种价值观与分工的错乱局面。
[微评]
@情锁:我觉得可能是受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在的一部分人真是男不男女不女的。我觉得不好,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不要弄得阴阳怪气的!
@斌斌妖儿:我觉得做得挺好,上帝既然创造了性别。我们就应该很好地“运用”,男生就应该阳刚,女生就应该秀慧。
@wisteriazsq:乍一看有种想笑的冲动,也亏学校想得出来。但这也的确反映了学校越发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如果这项活动能得到师生认可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好点子!
@高浩渊: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用一个标准去规范学生。我们知道。追求个性的时代里。学生不可能全部去依从这个政策。学校只是希望通过一个规范和一个标杆去影响一些学生,避免其误入歧途。这是一个找准自我定位的好方法。
反对:是性格审美暴力
文/伍少安
电视剧也好,现实生活中也罢,有些男人像女人,阳刚不足,温柔有余;有些女人却像男人,阴柔不足,粗狂有余。这是新近流行的“中性美”,虽然遭遇“生男生女一个样”之类的调侃,但中性美的娱乐圈人士依然走红,现实生活中的“中性人”亦未遭到任何歧视的压力。郑州十八中却容不下“中性美”,举起反对的旗帜,真是怪事一桩。
社会对性格角色的选择,与社会结构相关。在农耕社会,家庭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一元化,男人是耕田犁地的主力,没有强壮的体力作为后盾难以养家糊口。另外,在社会动荡的丛林岁月,强悍者才能保卫妻儿,阳刚粗狂的张飞模样便大受欢迎。女人的职责是家务和针线,加上“三从四德”的观念约束,温柔顺从便成了女人性格的标签。
进入现代社会后,有了法制作为保障,热衷打打杀杀的男人已得不到社会的欢迎:男人的事业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粗犷不再是男人性格的标签,而儒雅善于体贴别人的男人更受女士青睐。女人也走出了家庭,构成了职场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扮演领导角色的女性,需要发挥干练、果断这些禀赋,反而显得阳刚化了。
“中性美”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也与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也是性格审美标准多样化的标志性事件。一言以蔽之,是时代的进步。郑州十八中试图以校规的方式,将学生从新时代的性格审美标准中拽回到过去,但没法割断学生与社会结构的关联,注定是失败的。不客气地说,这种校规是逆时代潮流的性格审美暴力,剥夺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雷人校规总是不断,云南某商学院禁止学生在校园牵手;重庆某艺术学校规定,长胖一斤罚款50元……这都折射了学校教育的迷失。学校本该教书育人,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思考:而要教学生做人,就得以道德法律为基础,只要不违反法律道德之事,就该任由学生自由选择,为何要越俎代庖呢?
[微评]
@迈乐: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外露、张扬,而各个类型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都规范成一个样子。只要是积极向上、不危害社会就是好的。
@很多猫:做真正的自己很光荣,没必要去改变什么。学生又不是特工。教出千人一面的学生来有什么好?有人喜欢细心的男人,有人喜欢神经大条的女生,为什么一定要改变?
@珍志恒清:我们成了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合格品”,只为了满足学校的“标准”!
@青山疏影:男女在人们心中是有固定区别的,但这标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要定标准就有点喜剧特色了。要我说,标准很简单,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这就可以了。其实,要不是怕出现心理问题或其他麻烦,中性化或娘娘腔又怎么了?人家乐意不也挺好吗?
编辑/梁宇清
郑州十八中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标准和“秀慧女生”标准。并评出了44名符合规定的学生。根据规定。阳刚男生的标准包括崇拜英雄敬仰模范、爱憎分明有正义感:秀慧女生的标准包括礼仪举止端庄等。该校老师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是性别教育的缺失。
赞成:有利于公民担当
文/王传涛
“男孩女性化”与“女孩中性化”现象,已经在我国社会中十分普遍。这不仅仅是选秀节目之中“伪娘”、“伪哥”的流行,更主要的,是当前教育体系之中,确实没有一套教男孩之所以成为男孩、女孩之所以成为女孩的“性别教育”。
就危害而言,在笔者看来,“女孩中性化”相比于“男孩女性化”而言,对于社会的影响可能小一些。而如果整个社会男同胞们过于女性化,站在公民社会角度讲,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公民个体实现对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担当。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我国社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有两组实实在在的数据,却正在表明“男孩女性化”的严峻程度:其一,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日本男孩相比,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了2.54厘米;其二,男孩比女孩的情绪更脆弱,北京儿童医院7年间19196个病例中,男性患儿占69%,其中6至11岁男孩心理疾病发病率是女孩的两倍。有教育专家出了一本叫《拯救男孩》的书,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唤醒男性荷尔蒙的回归。
因此,“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整个社会在性别分工方面的文明发展与价值建设,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如果一个社会中,男性不能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女性又不能担当起专属于女性的社会分工,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标准的确立,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本质上来讲,“男孩女性化”、“女孩中性化”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与分工的错乱。“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标准的确立与实施,必将有利于改变这种价值观与分工的错乱局面。
[微评]
@情锁:我觉得可能是受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在的一部分人真是男不男女不女的。我觉得不好,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不要弄得阴阳怪气的!
@斌斌妖儿:我觉得做得挺好,上帝既然创造了性别。我们就应该很好地“运用”,男生就应该阳刚,女生就应该秀慧。
@wisteriazsq:乍一看有种想笑的冲动,也亏学校想得出来。但这也的确反映了学校越发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如果这项活动能得到师生认可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好点子!
@高浩渊: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用一个标准去规范学生。我们知道。追求个性的时代里。学生不可能全部去依从这个政策。学校只是希望通过一个规范和一个标杆去影响一些学生,避免其误入歧途。这是一个找准自我定位的好方法。
反对:是性格审美暴力
文/伍少安
电视剧也好,现实生活中也罢,有些男人像女人,阳刚不足,温柔有余;有些女人却像男人,阴柔不足,粗狂有余。这是新近流行的“中性美”,虽然遭遇“生男生女一个样”之类的调侃,但中性美的娱乐圈人士依然走红,现实生活中的“中性人”亦未遭到任何歧视的压力。郑州十八中却容不下“中性美”,举起反对的旗帜,真是怪事一桩。
社会对性格角色的选择,与社会结构相关。在农耕社会,家庭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一元化,男人是耕田犁地的主力,没有强壮的体力作为后盾难以养家糊口。另外,在社会动荡的丛林岁月,强悍者才能保卫妻儿,阳刚粗狂的张飞模样便大受欢迎。女人的职责是家务和针线,加上“三从四德”的观念约束,温柔顺从便成了女人性格的标签。
进入现代社会后,有了法制作为保障,热衷打打杀杀的男人已得不到社会的欢迎:男人的事业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粗犷不再是男人性格的标签,而儒雅善于体贴别人的男人更受女士青睐。女人也走出了家庭,构成了职场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扮演领导角色的女性,需要发挥干练、果断这些禀赋,反而显得阳刚化了。
“中性美”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也与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也是性格审美标准多样化的标志性事件。一言以蔽之,是时代的进步。郑州十八中试图以校规的方式,将学生从新时代的性格审美标准中拽回到过去,但没法割断学生与社会结构的关联,注定是失败的。不客气地说,这种校规是逆时代潮流的性格审美暴力,剥夺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雷人校规总是不断,云南某商学院禁止学生在校园牵手;重庆某艺术学校规定,长胖一斤罚款50元……这都折射了学校教育的迷失。学校本该教书育人,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思考:而要教学生做人,就得以道德法律为基础,只要不违反法律道德之事,就该任由学生自由选择,为何要越俎代庖呢?
[微评]
@迈乐: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外露、张扬,而各个类型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都规范成一个样子。只要是积极向上、不危害社会就是好的。
@很多猫:做真正的自己很光荣,没必要去改变什么。学生又不是特工。教出千人一面的学生来有什么好?有人喜欢细心的男人,有人喜欢神经大条的女生,为什么一定要改变?
@珍志恒清:我们成了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合格品”,只为了满足学校的“标准”!
@青山疏影:男女在人们心中是有固定区别的,但这标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要定标准就有点喜剧特色了。要我说,标准很简单,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这就可以了。其实,要不是怕出现心理问题或其他麻烦,中性化或娘娘腔又怎么了?人家乐意不也挺好吗?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