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24小时抢通,电力48小时恢复,伤员72小时运出。从汶川到海地,再到玉树,一次次劫后新生的背后,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中国救灾能力的提升。
“本公司旗下所有网游服务器关停1天,停服时间为4月21日0∶00~4月22日0∶00。”4月21日这天,为了向玉树地震灾区遇难同胞致以沉痛的哀悼,中国网游界史无前例地集体推出了停服通告,之后很多网游还纷纷推出了“祈福”通道,使网民可以在线上寄托自己的哀思、为灾区民众祈福。
2010年4月14日凌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玉树县发生4.7级地震。随后,上午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22日17时,地震已造成2187人遇难,失踪80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4月21日,清晨5时33分,如往常一样,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随后在人们的凝望中,国旗到达旗杆顶部后缓缓降至半旗位置。从这一刻起,全国人民陆续有组织地为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新华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全国各地和驻外使领馆,都下半旗志哀。
北到漠河,南至南沙,各学校、各单位,所有人都组织起来为死难者祈祷。在这举国哀悼的日子里,全国所有公共娱乐活动停止,不仅各地电视台全面停止了日常节目播出,在互联网上,包括百度、新浪、甚至淘宝、开心的首页也都换上了“黑白”素装,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都在国家哀悼日里停服。
相似的场景让人们不免想起两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同样的灾难,同样的感动,但这次除了悲伤,人们心中还会感到稍许宽慰。这种宽慰并非因为玉树地震遇难人数明显小于汶川地震,而是来自同样高涨的救灾热情,更来自面对灾难国家响应速度的迅捷。
国家领导人立刻推迟外交出访,救援部队10分钟开拔,各部委应急预案5小时内启动,青海省省长7小时到达,通信24小时抢通,电力48小时恢复,伤员72小时运出。从汶川到海地,再到玉树,我们见证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中国救灾能力的提升。
第一时间
启动应急响应
“玉树地震发生后,政府反应迅速,信息也很公开。这次救灾过程,我们很受感动,深切体会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几日在互联网的各大论坛上,关于青海玉树救灾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而这次地震救灾中,国家力量的迅速反应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称赞。
4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还在国外访问,惊悉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打电话部署救灾工作,并推迟外交活动迅即赶回国内。此时,各部委、各救灾力量已经行动起来。当地最早的救援部队在灾后10分钟就整装出发,而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在7小时后,即14日下午3时18分,乘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的第一架救援飞机降落玉树机场,随机抵达的还有15名地震专家、23名医护人员和60多名当地的消防官兵。
中央各部门中,主要责任单位中国地震局最先做出响应,在测得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第一时间将灾情通报各有关部门,并于14日9时对外公布受灾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建立西北区域地震应急联动机制,通知各地震救援队待命。当天下午,应急响应升级为Ⅰ级,国家地震救援队整装飞赴灾区。
同时,中国地震局还立即组织台网中心、地球所、预测所分别对14日7时49分发生的7.1级主震和9时25分发生的6.3级余震开展了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应力触发、地震动图等11种震后快速应急产品的产出工作,及时提交了大震快速产出报告,为地震性质、地震趋势研判、灾害评估以及政府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地震局及时、详细的科学报告给中央各部委的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14日12时,民政部将响应等级提升至一级,并紧急从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向青海灾区调拨棉帐篷、棉大衣等救灾物资;卫生部紧急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并迅速赶赴灾区;公安部紧急从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宁夏、广东等地抽调上千消防、特警等特勤人员,携带大量专业设备于地震当日赶赴救灾一线,云南、山东、北京、辽宁等地则组成第二梯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于第一时间驰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14日当晚,便救出被困群众千余人。
在医疗与救援力量汇聚玉树的同时,一支支基础设施抢修队伍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抢通并保障着灾区的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为救灾抢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4小时 抢通生命线
“玉树震后24小时基本恢复交通通讯,48小时基本解决通电问题,受灾群众基本进住帐篷和保证食品供应,72小时重伤员几乎全部转移至西宁、成都和西安。”谈及玉树救灾与汶川救灾的不同,总参应急办主任田义祥认为,这次救灾的高效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迅速恢复是分不开的。“这次玉树抗震救灾的72小时黄金时间内,我们不仅全力以赴抢救被压埋的人员,而且救治转运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卫生防疫、恢复基础设施是同步展开的。”
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恢复与保障关乎到救灾的科学调度,甚至决定了被困群众的生死。这在汶川救灾和海地救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计算机世界》在两次救灾报道—2008年第18期《我们在一起》和2010年第4期《救救海地》中都有深入探讨。
“通信就是生命线,一点也马虎不得。”一位两年前经历过汶川地震通信抢险的技术专家对记者说,为了保住通信“生命线”,这次救灾他们也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在4月19日举行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地震导致青海省玉树州全州185个移动通信基站中的111个退出服务,占到总数的60%。而为确保灾区通信,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带领运行监测协调局、电信管理局相关人员就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紧急赶赴灾区。工信部的应急保障工作预案也瞬即启动,就应急通信保障、医药品调运储备、挖掘器械筹集运送等工作进行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领导下,各通信公司组织人员423人、组成抢险队18支,调集车辆68辆、油机69台、卫星电话23部前往地震灾区抢险,并于次日7时,即玉树地震发生24小时后,抢通了灾区的基本通信。
经过电力部门的连续奋战,灾难发生48小时后,灾区基本解决了通电的问题。与此同时,按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和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民航、铁路、公路等部门快速响应联动协调,保障了交通的畅通,让伤员在72小时内得以外运,也让救援力量的准确输入,在弹丸之地的玉树灾区灵活运转。
信息透明
救助资源科学调动
“这次地震发生后,政府对信息发布的及时、透明是前所未有的。”有专家指出,此次玉树地震信息的及时、公开,不仅有利于灾难事件的处理,更汇聚了全社会的力量。
震后不到1小时,国家地震局便向社会公布了玉树受灾的最初情况,并不断更新;国家防总也启动了救灾四级响应。震灾信息做到了一个口子全方位向国内国外滚动发布。尤其可贵的是,国内各驻外使领馆、驻各国际组织代表机构、驻联合国机构等,均在第一时间并持续向各国通报灾情及救灾进展。
本次玉树救灾,信息公开基本做到了全透明、全覆盖和无缝链接,不但国内民心安定,国际社会则依据灾情信息在第一时间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传达同情慰问并表达随时准备提供驰援的意愿。甚至,刚刚在中国兴起的微博,也在此次玉树地震中,得以发挥信息快捷发布的优势。
信息公开的及时不仅让人们看到,在玉树震灾突发后的24小时内,中国各级政府果断及时、沉着有序的首波救援行动,更看到了灾区的实际困难,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并在可续有序的安排下向玉树伸出援手。
按照灾后信息公开的消息,玉树地震的绝对伤亡人数、财产损毁数额虽不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但受到海拔等地理因素的影响,玉树救灾的组织难度,则大于汶川救灾。加之道路条件限制,有关主管部门及时呼吁,各地民众最好暂时不要自发驰援玉树,确实想去须经申请。此后,如汶川救灾那样的民众汇集灾区的现象并未重演,这给救灾的科学合理调度赢得了空间。
为了尽早启动灾区的恢复重建,有关部门也向全社会传达了玉树灾区重建黄金期仅有4个月的消息,并呼吁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灾区恢复工作。同时,及时公布各项基础设施的重建规划,为各企业、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建设提供了信息参考。
“从汶川到玉树,短短两、三年内我们经历了两次地震灾难,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国家救灾能力的进步,也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安全感。”相信论坛上一位网友的这句评论代表了很多国人的心声。
“本公司旗下所有网游服务器关停1天,停服时间为4月21日0∶00~4月22日0∶00。”4月21日这天,为了向玉树地震灾区遇难同胞致以沉痛的哀悼,中国网游界史无前例地集体推出了停服通告,之后很多网游还纷纷推出了“祈福”通道,使网民可以在线上寄托自己的哀思、为灾区民众祈福。
2010年4月14日凌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玉树县发生4.7级地震。随后,上午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22日17时,地震已造成2187人遇难,失踪80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4月21日,清晨5时33分,如往常一样,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随后在人们的凝望中,国旗到达旗杆顶部后缓缓降至半旗位置。从这一刻起,全国人民陆续有组织地为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新华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全国各地和驻外使领馆,都下半旗志哀。
北到漠河,南至南沙,各学校、各单位,所有人都组织起来为死难者祈祷。在这举国哀悼的日子里,全国所有公共娱乐活动停止,不仅各地电视台全面停止了日常节目播出,在互联网上,包括百度、新浪、甚至淘宝、开心的首页也都换上了“黑白”素装,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都在国家哀悼日里停服。
相似的场景让人们不免想起两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同样的灾难,同样的感动,但这次除了悲伤,人们心中还会感到稍许宽慰。这种宽慰并非因为玉树地震遇难人数明显小于汶川地震,而是来自同样高涨的救灾热情,更来自面对灾难国家响应速度的迅捷。
国家领导人立刻推迟外交出访,救援部队10分钟开拔,各部委应急预案5小时内启动,青海省省长7小时到达,通信24小时抢通,电力48小时恢复,伤员72小时运出。从汶川到海地,再到玉树,我们见证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中国救灾能力的提升。
第一时间
启动应急响应
“玉树地震发生后,政府反应迅速,信息也很公开。这次救灾过程,我们很受感动,深切体会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几日在互联网的各大论坛上,关于青海玉树救灾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而这次地震救灾中,国家力量的迅速反应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称赞。
4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还在国外访问,惊悉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打电话部署救灾工作,并推迟外交活动迅即赶回国内。此时,各部委、各救灾力量已经行动起来。当地最早的救援部队在灾后10分钟就整装出发,而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在7小时后,即14日下午3时18分,乘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的第一架救援飞机降落玉树机场,随机抵达的还有15名地震专家、23名医护人员和60多名当地的消防官兵。
中央各部门中,主要责任单位中国地震局最先做出响应,在测得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第一时间将灾情通报各有关部门,并于14日9时对外公布受灾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建立西北区域地震应急联动机制,通知各地震救援队待命。当天下午,应急响应升级为Ⅰ级,国家地震救援队整装飞赴灾区。
同时,中国地震局还立即组织台网中心、地球所、预测所分别对14日7时49分发生的7.1级主震和9时25分发生的6.3级余震开展了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应力触发、地震动图等11种震后快速应急产品的产出工作,及时提交了大震快速产出报告,为地震性质、地震趋势研判、灾害评估以及政府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地震局及时、详细的科学报告给中央各部委的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14日12时,民政部将响应等级提升至一级,并紧急从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向青海灾区调拨棉帐篷、棉大衣等救灾物资;卫生部紧急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并迅速赶赴灾区;公安部紧急从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宁夏、广东等地抽调上千消防、特警等特勤人员,携带大量专业设备于地震当日赶赴救灾一线,云南、山东、北京、辽宁等地则组成第二梯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于第一时间驰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14日当晚,便救出被困群众千余人。
在医疗与救援力量汇聚玉树的同时,一支支基础设施抢修队伍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抢通并保障着灾区的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为救灾抢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4小时 抢通生命线
“玉树震后24小时基本恢复交通通讯,48小时基本解决通电问题,受灾群众基本进住帐篷和保证食品供应,72小时重伤员几乎全部转移至西宁、成都和西安。”谈及玉树救灾与汶川救灾的不同,总参应急办主任田义祥认为,这次救灾的高效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迅速恢复是分不开的。“这次玉树抗震救灾的72小时黄金时间内,我们不仅全力以赴抢救被压埋的人员,而且救治转运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卫生防疫、恢复基础设施是同步展开的。”
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恢复与保障关乎到救灾的科学调度,甚至决定了被困群众的生死。这在汶川救灾和海地救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计算机世界》在两次救灾报道—2008年第18期《我们在一起》和2010年第4期《救救海地》中都有深入探讨。
“通信就是生命线,一点也马虎不得。”一位两年前经历过汶川地震通信抢险的技术专家对记者说,为了保住通信“生命线”,这次救灾他们也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在4月19日举行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地震导致青海省玉树州全州185个移动通信基站中的111个退出服务,占到总数的60%。而为确保灾区通信,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带领运行监测协调局、电信管理局相关人员就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紧急赶赴灾区。工信部的应急保障工作预案也瞬即启动,就应急通信保障、医药品调运储备、挖掘器械筹集运送等工作进行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领导下,各通信公司组织人员423人、组成抢险队18支,调集车辆68辆、油机69台、卫星电话23部前往地震灾区抢险,并于次日7时,即玉树地震发生24小时后,抢通了灾区的基本通信。
经过电力部门的连续奋战,灾难发生48小时后,灾区基本解决了通电的问题。与此同时,按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和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民航、铁路、公路等部门快速响应联动协调,保障了交通的畅通,让伤员在72小时内得以外运,也让救援力量的准确输入,在弹丸之地的玉树灾区灵活运转。
信息透明
救助资源科学调动
“这次地震发生后,政府对信息发布的及时、透明是前所未有的。”有专家指出,此次玉树地震信息的及时、公开,不仅有利于灾难事件的处理,更汇聚了全社会的力量。
震后不到1小时,国家地震局便向社会公布了玉树受灾的最初情况,并不断更新;国家防总也启动了救灾四级响应。震灾信息做到了一个口子全方位向国内国外滚动发布。尤其可贵的是,国内各驻外使领馆、驻各国际组织代表机构、驻联合国机构等,均在第一时间并持续向各国通报灾情及救灾进展。
本次玉树救灾,信息公开基本做到了全透明、全覆盖和无缝链接,不但国内民心安定,国际社会则依据灾情信息在第一时间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传达同情慰问并表达随时准备提供驰援的意愿。甚至,刚刚在中国兴起的微博,也在此次玉树地震中,得以发挥信息快捷发布的优势。
信息公开的及时不仅让人们看到,在玉树震灾突发后的24小时内,中国各级政府果断及时、沉着有序的首波救援行动,更看到了灾区的实际困难,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并在可续有序的安排下向玉树伸出援手。
按照灾后信息公开的消息,玉树地震的绝对伤亡人数、财产损毁数额虽不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但受到海拔等地理因素的影响,玉树救灾的组织难度,则大于汶川救灾。加之道路条件限制,有关主管部门及时呼吁,各地民众最好暂时不要自发驰援玉树,确实想去须经申请。此后,如汶川救灾那样的民众汇集灾区的现象并未重演,这给救灾的科学合理调度赢得了空间。
为了尽早启动灾区的恢复重建,有关部门也向全社会传达了玉树灾区重建黄金期仅有4个月的消息,并呼吁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灾区恢复工作。同时,及时公布各项基础设施的重建规划,为各企业、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建设提供了信息参考。
“从汶川到玉树,短短两、三年内我们经历了两次地震灾难,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国家救灾能力的进步,也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安全感。”相信论坛上一位网友的这句评论代表了很多国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