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多以“VP呢吗不VP”、“VP咧吗没有”等较为特殊的形式存在。本文对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作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分析,重点对有“吗、呢、咧”等词的反复问句的性质和用法进行探讨,认为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由是非问派生而来,可称之为“是非反复问句”。
关键词:固原方言 反复问句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下辖四县一区,在方言归属上分属于中原官话的秦陇片、陇中片及关中片。固原方言各片在语音上存在一些差异,而在词汇及语法上有较强的一致性。本文试图对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作一细致的描写与分析,重点对有“吗、呢、咧”等词的反复问句的性质和用法进行探讨,并讨论了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类型意义,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句法形式
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从总体上可分为“不”系(VP不VP)和“没/没有系(VP没VP或VP没有)两大类,各系又由于不同语气词、助词的加入而在意义和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不”系(VP不VP)类反复问句
1.“V不V”式。例句:
(1)你去不去?
(2)他吃不吃?
(3)你乏不乏?
(4)他们知道不知道?
2.“V吗不V或VP吗不V”式。例句:
(5)你去吗不去?
(6)你大舅喝酒吗不喝?
(7)你害怕他吗不害怕?
(8)下午打扫卫生吗不打扫?
固原方言的“不”系反复问句,以“VP不VP”为基本形式,没有“VP不”的形式。在具体的口语语流中,“V不V”多为年青人或会讲普通话的人使用,是一种受共同语影响而成的形式。含有“呢、吗、唦”等词的句子是最常用的形式,其中“V/VP(呢)吗不V”使用频率最高。“不V吗V呢”及带“唦”的句子使用不多却有较特殊的语法意义:“不V吗V呢”在使用时一般在“不”前会有施事和受事对象,问话人心目中有肯定一方的预设,即希望得到答话人的肯定回答;“唦”在固原方言中是一个语气词,它可用于祈使句以表“请求、催促”,亦可用于疑问句与“吗、呢”配合使用表示“深究、追问、质责”等情感态度色彩,帮助提问,加强疑问语气,文中例句便有这样的意义。
(二)“没/没有”系(VP没VP或VP没有)反复问句
1.“VP咧吗没有”式。例句:
(9)他二姨走咧吗没有?
(10)你买票咧吗没有?
(11)你奶奶的病好咧吗没有?
(12)你想起来咧吗没有?
2.“VP咧吗没/没有VP”式。例句:
(13)张家的儿子考上咧吗没/没有考上?
(14)你看见咧吗没/没有看见?
(15)不知道娃娃吃咧吗没/没有吃?
(16)我问你教室打扫干净咧吗没/没有打扫干净?
3.“没/没有V吗V咧”式。例句:
(17)考试的名没/没有报吗报咧?
(18)收的钱没/没有上交吗上交咧?
(19)火把房子没/没有烧吗烧咧?
(20)废纸篓里的东西没/没有倒吗倒咧?
与“不”系反复问句一致的是,“没/没有”系问句在固原方言中不存在“VP没”的形式,“V没有”也是受共同语影响才有的形式(限于篇幅,例句从略)。在具体口语语流中,以“VP咧吗没有”和“VP咧吗没/没有VP”为主要使用句式,而“没有/没V吗V咧”及带“唦”的句子与“不”系问句“不V吗V呢”有总体一样的语法意义,不同的是“没/没有V吗V咧”句式,问话人的心理预设为否定一方。
二、“吗、呢、咧”的性质和用法
(一)“吗”的性质和用法
“吗”一般认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陆俭明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的疑问语气词有两个半,即“吗、呢”和半个“吧”,理由是它们真正负载疑问信息并在形式上得到了验证。那么,固原方言反复问句中的“吗”是不是一个真正负载疑问信息的语气词呢?让我们用陆先生的这一原则进行验证。试比较下列各句:
(21)你好着吗?(是非问)
(22)水窖里的水苦着呢吗甜着呢?(选择问)
(23)你喝水吗不喝?(反复问)
毋庸置疑,(21)句负载疑问信息的是“吗”,与之比较的(22)(23)句如果删去“吗”,将不能成立或不合语言交流习惯:
水窖里的水苦着呢甜着呢?(“呢”并不表疑问,下文详述)
你喝水不喝?
而(22)句没有了“着、呢”等词,仍然符合交流习惯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水窖里的水苦吗甜?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固原方言反复问句中的“吗”在常用句式中不可或缺,其出现在反复问正(肯定)项后而不是在句末,经常与“呢”、“咧”等语气词相配合(呢、咧也可省略),具有与是非问、选择问中的“吗”同样的语法性质,即单独负载疑问信息。“吗”介于反复问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之间,表疑问的同时还在语感上兼有了连词的性质。
(二)“呢”的性质和用法
朱德熙先生在其《语法讲义》里提到了“呢1、呢2、呢3”三种形式,而在固原方言里,“呢1、呢2、呢3”也存在,分别举例如下:
(24)爸爸:你写作业着呢1吗没写着? 儿子:写着呢1。
(25)爸爸:你妈呢2?儿子:做饭着呢1。
(26)儿子:不就是一万块钱么。爸爸:天达达老天爷,一万个元呢3!
在上面的句子中,“呢1”、 “呢3”是语气词,“呢1”表示持续的状态,并常常跟动词后缀“着”相配;“呢3”常表示“夸张或夸大”的语气;“呢2”为疑问语气词,与共同语“呢2”一致。在固原方言里,与“呢2”有相同作用的还有“嘞”,如:你哥哥嘞? 固原方言反复问句中的“呢”只能是“呢1”,它并不能独立负载疑问信息,而是要与“吗”同时出现,起增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又由于它是表持续状态的语气词,所以一般用在常然态、正然态、未然态等非已然态的谓词性成分后,构成“不”系反复问,它与表“实现”的“咧”及否定“实现”的“没/没有”很少配合使用,但也有例外,即反(否定)项在前正(肯定)项在后时,如:
(27)他大姑没/没有走呢吗走咧?
(三)“咧”的性质和用法
固原方言中的“了”只有“了然、了结”或“了解”等形式,而表行为动作实现及句子内容实现的“了”是以“咧”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固原方言中的“咧”,其语法作用便与共同语“了”大致相当。如:
(28)他嚎哭咧一鼻子。
(29)电影演完咧。
共同语的“了”有“了1、了2”的区别,即“了1”为动词后缀,表动作行为的实现;“了2”为语气词,在语义上表示某一事态已实现。放在句末动词后时,“了1、了2”便会融为一体。“了1、了2”在语义的基本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不同之处仅仅表现在从属层的不同上,也就是“了1”从属于动词,而“了2”从属于句子。
固原方言反复问中的“咧”与“了1、了2”相对应,形成“咧1、咧2”的区别。如:
(30)你吃咧1吗没吃?
(31)你回家咧1吗没有?
(32)你吃抽烟咧1吗没吃?
在固原方言中,无论是“咧1”还是“咧2”,它们均以表实现为最终语义目标,因此只能与表“否定实现”的“没”或“没有”相配构成“没(没有)系”反复问,其与“不”不相容即不能出现在“不”系反复问中。
“吗、呢、咧”等词的配合使用,是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显著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方言而具有了独特的句法形式及语法意义。
三、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类型意义
反复问句使用“吗”,是固原方言区别于普通话疑问句系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应该说,固原方言用“吗”作为非特指问句(是非问、选择问、反复问)的共同疑问标记,体现了它内部在结构和逻辑语义上的联系。
固原方言的是非问是通过上升(用“↗”表示)语调、句末语气词“吗”等手段表达疑问语气的。如:
(33)这本书是你的?↗
(34)小张不来咧?↗
(35)他去北京吗?↗
以上各例在固原方言中具有代表性,值得说明的是:在有“吗”的是非问中,如果没有“呢”则不用抬升语调,反之则必须抬升语调;如果有“咧”则可抬升亦可不抬升。即:
(36)他去北京吗?/他去北京呢吗?↗
(37)你吃吗?/你吃咧吗?/你吃咧吗?↗
形式上,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可以看成是两个是非问句的合并与紧缩,前一个是非问(正或肯定)的“吗”具有了连结后一个是非问的作用,而后一个是非问的“吗”省略。
他去北京吗?他不去北京吗?→他去北京吗不去?
你吃咧吗?/你没吃吗?→①你吃咧吗没吃?②你吃咧吗没有?
语义上,这样的是非问与反复问没有什么差异,问话人也是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选择问话方式,答话人亦可用相同的方式如“V或不(没)V”回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是由是非问句派生而来的。在形式上,反复问比是非问繁杂了一些,但在语义上却似乎增加了不少的信息量。从共时角度看,反复问与是非问的并存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固原方言疑问句式的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
[3]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4]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J].中国语文,1984(5).
[6]杨子仪,马学恭.固原县方言志[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
关键词:固原方言 反复问句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下辖四县一区,在方言归属上分属于中原官话的秦陇片、陇中片及关中片。固原方言各片在语音上存在一些差异,而在词汇及语法上有较强的一致性。本文试图对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作一细致的描写与分析,重点对有“吗、呢、咧”等词的反复问句的性质和用法进行探讨,并讨论了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类型意义,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句法形式
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从总体上可分为“不”系(VP不VP)和“没/没有系(VP没VP或VP没有)两大类,各系又由于不同语气词、助词的加入而在意义和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不”系(VP不VP)类反复问句
1.“V不V”式。例句:
(1)你去不去?
(2)他吃不吃?
(3)你乏不乏?
(4)他们知道不知道?
2.“V吗不V或VP吗不V”式。例句:
(5)你去吗不去?
(6)你大舅喝酒吗不喝?
(7)你害怕他吗不害怕?
(8)下午打扫卫生吗不打扫?
固原方言的“不”系反复问句,以“VP不VP”为基本形式,没有“VP不”的形式。在具体的口语语流中,“V不V”多为年青人或会讲普通话的人使用,是一种受共同语影响而成的形式。含有“呢、吗、唦”等词的句子是最常用的形式,其中“V/VP(呢)吗不V”使用频率最高。“不V吗V呢”及带“唦”的句子使用不多却有较特殊的语法意义:“不V吗V呢”在使用时一般在“不”前会有施事和受事对象,问话人心目中有肯定一方的预设,即希望得到答话人的肯定回答;“唦”在固原方言中是一个语气词,它可用于祈使句以表“请求、催促”,亦可用于疑问句与“吗、呢”配合使用表示“深究、追问、质责”等情感态度色彩,帮助提问,加强疑问语气,文中例句便有这样的意义。
(二)“没/没有”系(VP没VP或VP没有)反复问句
1.“VP咧吗没有”式。例句:
(9)他二姨走咧吗没有?
(10)你买票咧吗没有?
(11)你奶奶的病好咧吗没有?
(12)你想起来咧吗没有?
2.“VP咧吗没/没有VP”式。例句:
(13)张家的儿子考上咧吗没/没有考上?
(14)你看见咧吗没/没有看见?
(15)不知道娃娃吃咧吗没/没有吃?
(16)我问你教室打扫干净咧吗没/没有打扫干净?
3.“没/没有V吗V咧”式。例句:
(17)考试的名没/没有报吗报咧?
(18)收的钱没/没有上交吗上交咧?
(19)火把房子没/没有烧吗烧咧?
(20)废纸篓里的东西没/没有倒吗倒咧?
与“不”系反复问句一致的是,“没/没有”系问句在固原方言中不存在“VP没”的形式,“V没有”也是受共同语影响才有的形式(限于篇幅,例句从略)。在具体口语语流中,以“VP咧吗没有”和“VP咧吗没/没有VP”为主要使用句式,而“没有/没V吗V咧”及带“唦”的句子与“不”系问句“不V吗V呢”有总体一样的语法意义,不同的是“没/没有V吗V咧”句式,问话人的心理预设为否定一方。
二、“吗、呢、咧”的性质和用法
(一)“吗”的性质和用法
“吗”一般认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陆俭明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的疑问语气词有两个半,即“吗、呢”和半个“吧”,理由是它们真正负载疑问信息并在形式上得到了验证。那么,固原方言反复问句中的“吗”是不是一个真正负载疑问信息的语气词呢?让我们用陆先生的这一原则进行验证。试比较下列各句:
(21)你好着吗?(是非问)
(22)水窖里的水苦着呢吗甜着呢?(选择问)
(23)你喝水吗不喝?(反复问)
毋庸置疑,(21)句负载疑问信息的是“吗”,与之比较的(22)(23)句如果删去“吗”,将不能成立或不合语言交流习惯:
水窖里的水苦着呢甜着呢?(“呢”并不表疑问,下文详述)
你喝水不喝?
而(22)句没有了“着、呢”等词,仍然符合交流习惯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水窖里的水苦吗甜?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固原方言反复问句中的“吗”在常用句式中不可或缺,其出现在反复问正(肯定)项后而不是在句末,经常与“呢”、“咧”等语气词相配合(呢、咧也可省略),具有与是非问、选择问中的“吗”同样的语法性质,即单独负载疑问信息。“吗”介于反复问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之间,表疑问的同时还在语感上兼有了连词的性质。
(二)“呢”的性质和用法
朱德熙先生在其《语法讲义》里提到了“呢1、呢2、呢3”三种形式,而在固原方言里,“呢1、呢2、呢3”也存在,分别举例如下:
(24)爸爸:你写作业着呢1吗没写着? 儿子:写着呢1。
(25)爸爸:你妈呢2?儿子:做饭着呢1。
(26)儿子:不就是一万块钱么。爸爸:天达达老天爷,一万个元呢3!
在上面的句子中,“呢1”、 “呢3”是语气词,“呢1”表示持续的状态,并常常跟动词后缀“着”相配;“呢3”常表示“夸张或夸大”的语气;“呢2”为疑问语气词,与共同语“呢2”一致。在固原方言里,与“呢2”有相同作用的还有“嘞”,如:你哥哥嘞? 固原方言反复问句中的“呢”只能是“呢1”,它并不能独立负载疑问信息,而是要与“吗”同时出现,起增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又由于它是表持续状态的语气词,所以一般用在常然态、正然态、未然态等非已然态的谓词性成分后,构成“不”系反复问,它与表“实现”的“咧”及否定“实现”的“没/没有”很少配合使用,但也有例外,即反(否定)项在前正(肯定)项在后时,如:
(27)他大姑没/没有走呢吗走咧?
(三)“咧”的性质和用法
固原方言中的“了”只有“了然、了结”或“了解”等形式,而表行为动作实现及句子内容实现的“了”是以“咧”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固原方言中的“咧”,其语法作用便与共同语“了”大致相当。如:
(28)他嚎哭咧一鼻子。
(29)电影演完咧。
共同语的“了”有“了1、了2”的区别,即“了1”为动词后缀,表动作行为的实现;“了2”为语气词,在语义上表示某一事态已实现。放在句末动词后时,“了1、了2”便会融为一体。“了1、了2”在语义的基本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不同之处仅仅表现在从属层的不同上,也就是“了1”从属于动词,而“了2”从属于句子。
固原方言反复问中的“咧”与“了1、了2”相对应,形成“咧1、咧2”的区别。如:
(30)你吃咧1吗没吃?
(31)你回家咧1吗没有?
(32)你吃抽烟咧1吗没吃?
在固原方言中,无论是“咧1”还是“咧2”,它们均以表实现为最终语义目标,因此只能与表“否定实现”的“没”或“没有”相配构成“没(没有)系”反复问,其与“不”不相容即不能出现在“不”系反复问中。
“吗、呢、咧”等词的配合使用,是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显著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方言而具有了独特的句法形式及语法意义。
三、固原方言反复问句的类型意义
反复问句使用“吗”,是固原方言区别于普通话疑问句系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应该说,固原方言用“吗”作为非特指问句(是非问、选择问、反复问)的共同疑问标记,体现了它内部在结构和逻辑语义上的联系。
固原方言的是非问是通过上升(用“↗”表示)语调、句末语气词“吗”等手段表达疑问语气的。如:
(33)这本书是你的?↗
(34)小张不来咧?↗
(35)他去北京吗?↗
以上各例在固原方言中具有代表性,值得说明的是:在有“吗”的是非问中,如果没有“呢”则不用抬升语调,反之则必须抬升语调;如果有“咧”则可抬升亦可不抬升。即:
(36)他去北京吗?/他去北京呢吗?↗
(37)你吃吗?/你吃咧吗?/你吃咧吗?↗
形式上,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可以看成是两个是非问句的合并与紧缩,前一个是非问(正或肯定)的“吗”具有了连结后一个是非问的作用,而后一个是非问的“吗”省略。
他去北京吗?他不去北京吗?→他去北京吗不去?
你吃咧吗?/你没吃吗?→①你吃咧吗没吃?②你吃咧吗没有?
语义上,这样的是非问与反复问没有什么差异,问话人也是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选择问话方式,答话人亦可用相同的方式如“V或不(没)V”回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是由是非问句派生而来的。在形式上,反复问比是非问繁杂了一些,但在语义上却似乎增加了不少的信息量。从共时角度看,反复问与是非问的并存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固原方言疑问句式的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
[3]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4]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J].中国语文,1984(5).
[6]杨子仪,马学恭.固原县方言志[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