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随着学校进行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给了对前程一片迷茫的90后一缕希望的曙光,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人生奋斗目标。让学生体验达标的成功,强化自身达标的信心,发展共进小组让独生子女和同龄人合作、交流的机会,而“小组学习”的结构模式显然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情境,初步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学习”,及其结构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运用。
【关键词】“小组学习” 优化组合 “导”与“学”
新课程推行已多年,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充斥着中学历史课堂,因而一说起学历史,就会使人想起那就是死记硬背,只要掌握书本上一些现成结论就行了。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历史课不够重视,进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学校进行生涯规划发展共进小组的实践研究,生涯规划给了对前程一片迷茫的90后一缕希望的曙光,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人生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我们的学生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体验达标的成功,强化自身达标的信心,发展共进小组让独生子女和同龄人合作、交流的机会,而“小组学习”的结构模式显然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情境,初步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学习”,及其结构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运用。
一、什么是历史教学的“小组学习”
历史课的“小组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地讲,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类小组,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它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是一种有别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
二、“小组学习”的结构模式构建
1.明确目标:教师要先把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
2.优化组合:按照学生实际,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分组。
3.问题呈现:教师围绕总目标把本课重点、难点知识分解、设计成问题呈现给各组。
4.合作讨论: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展开互帮互学、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并引进激励机制。
5.讲评总结:由各组选派代表对所论问题作公开回答,并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三、“小组学习”的实践运用
(一)“小组学习”的分组
“小组学习”与普通分组学习的最大差异是学生在“合作小组”这个集体中学习,学生除了与教师发生联系外,更重要的是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由此可见,“小组学习”的分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同伴共进小组,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将直接依托小组共进这个平台,在小组共进的过程中明确生涯规划的内涵和获得群体合作共同成长的团队体验,强化个人依托团队发展、团队促进个人发展的意识。小组内部所有成员相互督促、相互协助、共同成长,从同窗发展为朋友,同时个人在群体之中变得更有动力、更有热情投身于各项有益于自我成长的任务之中。
小组分组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宿舍学习小组,平时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既强化了学习氛围,又加强了宿舍的凝聚力,减少了宿舍内部的摩擦。考试期间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复习小组,展开学习竞赛,各宿舍赛一赛、比一比、算一算。在宿舍里营造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都各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也可以把这些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尽量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组合。分组时,首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其次,要注意培养骨干力量,更要有一个认真负责又有威信的小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当然最好是后者:第三,在评分时通常以小组为单位来计算成绩,要鼓励、尊重每位小组成员的发言,期望学习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小组学习”中的“导”与“学”
“小组学习”就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潜能,力求“导”为前提,“学”为主体,留给学生更多时间,互助共进,共同提高。
1.“导”(教师的指导)
“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因而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在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伙伴参与者的同时也兼有学生指导者和意见倾听者。教师一般是引导学生进人教学情境中,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具体为:
(1)知识点指导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讲究的是透、精、新、深。“透”表现在要吃透课本中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精”体现在对某一点知识的剖析上,而不是面面俱到,“新”指新意,要能突破旧的观念,注重和现实相联系,“深”指不仅要知道历史事件的内容,更要知道其所以然,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性,从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真正认识“以史为鉴”的作用。
(2)框架指导框架学习法的实际操作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从一书,一章,一节的宏观入手,形成历史的知识网络,找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合作指导在“小组学习”这个相对独立的集体中,每位学生都担任一定的角色。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个合作者,应该尽可能让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在“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而教师的关键则在于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材料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指导他们如何通过共同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协作互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4)创造性指导“小组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当学生受阻于某一问题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尽可能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2.“学”(学生主体发挥)
“小组学习”可以把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转换成主动学习的位置,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个性的发挥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充足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小组内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并通过兴趣的带动,来促进能力的提高,进而突出个性的培养。
(2)协作精神的发挥当今社会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至关重要。“合作式”学习使个体之间的接触有所增强,使学生感到自己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每一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知识面和思维能力上各有差异,另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注重了历史学习的社会性,特别在研究性课程中对材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更是需要各位同学的通力合作。因而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和他人沟通、协作的精神也必将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3)情趣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的概率最高”。而“小组学习”除了学生和教师合作外,主要是应在同学之间展开,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容易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通过彼此启发,相互激励,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就更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历史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历史角色的体验者,在活动中满足了学生的“乐趣”要求。从而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特别是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其以后的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结语
由此可见,“小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成功学习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建立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氛围,使他们因自己的进步、成功乃至细小的才能发挥而享受到心理的满足和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小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在鼓励公平竞争的同时,更注重与他人协同的活动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因而“小组学习”既是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客观的辨证的历史观的重要方法,也是能较好地解决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教改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余涛涛:《对学生生涯规划的认识》
[2]钟雪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关键词】“小组学习” 优化组合 “导”与“学”
新课程推行已多年,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充斥着中学历史课堂,因而一说起学历史,就会使人想起那就是死记硬背,只要掌握书本上一些现成结论就行了。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历史课不够重视,进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学校进行生涯规划发展共进小组的实践研究,生涯规划给了对前程一片迷茫的90后一缕希望的曙光,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人生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我们的学生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体验达标的成功,强化自身达标的信心,发展共进小组让独生子女和同龄人合作、交流的机会,而“小组学习”的结构模式显然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情境,初步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学习”,及其结构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运用。
一、什么是历史教学的“小组学习”
历史课的“小组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地讲,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类小组,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它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是一种有别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
二、“小组学习”的结构模式构建
1.明确目标:教师要先把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
2.优化组合:按照学生实际,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分组。
3.问题呈现:教师围绕总目标把本课重点、难点知识分解、设计成问题呈现给各组。
4.合作讨论: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展开互帮互学、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并引进激励机制。
5.讲评总结:由各组选派代表对所论问题作公开回答,并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三、“小组学习”的实践运用
(一)“小组学习”的分组
“小组学习”与普通分组学习的最大差异是学生在“合作小组”这个集体中学习,学生除了与教师发生联系外,更重要的是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由此可见,“小组学习”的分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同伴共进小组,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将直接依托小组共进这个平台,在小组共进的过程中明确生涯规划的内涵和获得群体合作共同成长的团队体验,强化个人依托团队发展、团队促进个人发展的意识。小组内部所有成员相互督促、相互协助、共同成长,从同窗发展为朋友,同时个人在群体之中变得更有动力、更有热情投身于各项有益于自我成长的任务之中。
小组分组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宿舍学习小组,平时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既强化了学习氛围,又加强了宿舍的凝聚力,减少了宿舍内部的摩擦。考试期间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复习小组,展开学习竞赛,各宿舍赛一赛、比一比、算一算。在宿舍里营造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都各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也可以把这些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尽量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组合。分组时,首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其次,要注意培养骨干力量,更要有一个认真负责又有威信的小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当然最好是后者:第三,在评分时通常以小组为单位来计算成绩,要鼓励、尊重每位小组成员的发言,期望学习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小组学习”中的“导”与“学”
“小组学习”就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潜能,力求“导”为前提,“学”为主体,留给学生更多时间,互助共进,共同提高。
1.“导”(教师的指导)
“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因而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在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伙伴参与者的同时也兼有学生指导者和意见倾听者。教师一般是引导学生进人教学情境中,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具体为:
(1)知识点指导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讲究的是透、精、新、深。“透”表现在要吃透课本中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精”体现在对某一点知识的剖析上,而不是面面俱到,“新”指新意,要能突破旧的观念,注重和现实相联系,“深”指不仅要知道历史事件的内容,更要知道其所以然,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性,从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真正认识“以史为鉴”的作用。
(2)框架指导框架学习法的实际操作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从一书,一章,一节的宏观入手,形成历史的知识网络,找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合作指导在“小组学习”这个相对独立的集体中,每位学生都担任一定的角色。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个合作者,应该尽可能让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在“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而教师的关键则在于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材料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指导他们如何通过共同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协作互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4)创造性指导“小组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当学生受阻于某一问题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尽可能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2.“学”(学生主体发挥)
“小组学习”可以把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转换成主动学习的位置,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个性的发挥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充足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小组内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并通过兴趣的带动,来促进能力的提高,进而突出个性的培养。
(2)协作精神的发挥当今社会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至关重要。“合作式”学习使个体之间的接触有所增强,使学生感到自己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每一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知识面和思维能力上各有差异,另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注重了历史学习的社会性,特别在研究性课程中对材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更是需要各位同学的通力合作。因而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和他人沟通、协作的精神也必将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3)情趣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的概率最高”。而“小组学习”除了学生和教师合作外,主要是应在同学之间展开,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容易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通过彼此启发,相互激励,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就更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历史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历史角色的体验者,在活动中满足了学生的“乐趣”要求。从而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特别是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其以后的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结语
由此可见,“小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成功学习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建立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氛围,使他们因自己的进步、成功乃至细小的才能发挥而享受到心理的满足和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小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在鼓励公平竞争的同时,更注重与他人协同的活动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因而“小组学习”既是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客观的辨证的历史观的重要方法,也是能较好地解决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教改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余涛涛:《对学生生涯规划的认识》
[2]钟雪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