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应该学会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场充电,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挖一口井。如果你想给自己取之不尽的源泉,那就要随时随地的充电。
  从前,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山头,但每天都会到同一条河里打水。有一天,一个和尚发现另一个山头的和尚没来,一个月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出现。这个和尚决定去一探究竟,当他来到另一个山头时,发现和尚正在悠闲的打太极,于是便问道:“啊,你不需要去打水吗?”另一个和尚说,“我不用去打水了,我已经在自己的院子里挖好了一口井。三年以来,我每天除了去山底下打水之外,还坚持每天打井。”
  职场充电,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挖一口井。如果想给自己取之不尽的源泉,那就要随时随地充电。当有一天,充电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拥有了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了。这口井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让员工自己寻找充电插座
  要打这口井,首先要清楚哪些地方能打出水来。职场人士应该明白,公司要求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做猎头做了十几年,也总结出了几点:首先,是人际间的沟通能力;第二、完成业绩的能力;第三、要有信仰,有信仰的人才是积极向上的。
  如何通过自身努力,使得自己在这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
  刚进入职场的三到五年,参加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是有必要的。这种短平快的方式,能够迅速提高你的工作技能。现在一些人,一听说培训,就感觉像狼来了一样。事实上,这种系统化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我29岁那年,担任了中华英才网的猎头部总监,那时我非常缺乏管理能力。在半年之内,我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班,学到了很多专业概念,例如什么是领导力,并且在工作中学以致用,收到了很明显的成效。
  虽然时代在变迁,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充电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但接受系统化的培训是哪个时代都需要的。
  其次,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授业恩师。现在流行一种“教练”技术,即通过提问,帮助人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技术和中国传统上“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很多民间的手艺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传承下去的。如果你希望你的人生有不一样的成就,就要找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授业恩师。
  第三、除了专业上的老师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很多“老师”。如果你开始关注理财了,你就需要一个教你理财的老师。你可以找一个做银行行长的朋友来请教。以此类推,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你都可以跟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人去学习。我把它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也许不一定真的是巨人,但每一个人都有最擅长的领域。
  在许多企业中,员工都处在自己去探寻组织需求的状态。如果组织能给员工设置一个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的“能力考级系统”,让员工通过自测便可明确自己在本岗位上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并且为员工提供相应的课程设置、教练指导,相信员工充电速度会更快更及时,而不是总要自己去找“充电插座”。
  在众人的肩膀上充电
  接受培训和向优秀的人请教,在任何时候都受用。但是,这两种方式的运用应该在各个阶段有所侧重。刚进入职场的人,一定是首先要通过基础的培训,系统化的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叫School smart(学术、正规、理论经验),一个叫Street smart(大街、江湖经验)。前者指结构化、体系化的培训和学习,后者主要指江湖规矩,例如,给领导送礼,怎么搞定客户。这些东西在正规的书本里学不到,没有人会教你。
  为什么基础培训很重要?因为当你还是一颗小树苗的时候,如果接触到太多的江湖规矩,你就容易走偏。初入职场的五到十年,都是让自己茁壮成长的阶段,当你长成一颗大树的时候,你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别人就不会影响到你。
  对于一些职位稍高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已经不为吃穿发愁,能到这一步,基础的专业技能差不多都在同一个水平上。而这时候拼的,是脑子里的高度、战略眼光。他们可能需要学习思想、战略、思维方式。古话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时候,多接触一些精英,和他们对话。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吸取一点优点,博采众长,便能升华自己的思想。这叫“站在众人的肩膀上”。
  对于组织培训来说,更多的培训是为了提升员工的职位能力。而员工的充电诉求,却是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心智的提升出发,将影响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质量的内容视为重点。因此,组织若关注人本身的价值提升,必然将获得更高的员工满意度。
  充电要软硬结合
  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想尽了各种办法,为员工充电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规划培训体系,建企业大学。但是,员工到底在这些培训中能听进去多少?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充电意愿强的员工,总会通过看书、向人请教、参加培训等各种方式来充电。但是,针对那些充电意愿不强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拿他们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没有充电意愿,那么充电环境的硬件再好,都于事无补。所以,要想真正保证员工个人的可持续学习力,必须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自己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他们各自设立的人生目标。
  一些中小企业引进《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很多企业内部国学风盛行。这就是一种软实力,如果软实力做好了,培训就上升到企业文化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做得非常好,他们中午熄灯睡觉,每个人拿着一个垫子,实行军事化的管理。但是每一个进华为的人,都觉得华为是“我家”。对于员工本人来讲,受过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之后,他就开始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就发自内心的想要去通过不断的充电学习,达到这个目标。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软硬结合,不要一味的将培训体系建设得很完善,却忽视了企业的软条件。与其为员工充电学习提供一种良好的环境,不如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得充电学习成为他们终身的习惯。
  责任编辑 庄文静
其他文献
与凭借权力发号施令相比,说服技巧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好感原理:人们喜欢欣赏自己的人。相似性和赞美是增加彼此好感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可以利用自己与他人的相似之处,与新聘员工、其他部门主管,或者新老板建立关系。重要的是,你必须尽早地建立起友谊。  互惠原理:给人们你想要的。如果管理者希望在办公室内培养积极的态度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只要管理者能率先展现出自己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就能引导同事和下属员工
一部智能手机即可轻松“导航”一部汽车,这可不是痴人说梦!就在前不久,特斯拉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今后将对旗下纯电动汽车Model S的固件进行优化升级,一旦完成,车主仅用iPhone就能
日本经济患的是“老年衰退症”,需要强身健体的调养之药,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虎狼之药。而日本走过的路中国极可能经历。  2013年前5个月,全球经济最大的热门话题已非欧债,而是日本的“安倍经济学”。日本,这个已“失去20年”的经济大国,在不经意间,通过货币贬值和大胆放水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创造了远超市场预期的效果:2013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高达3.5%,这对日本而言是极其罕见和令人振奋的。日经指数也从2
仅仅一年的时光,再见到她就让原先企业的老友大吃一惊。  中年女性高管的跳槽总会引起更多的关注,毕竟人到中年很多改变似乎是“被迫的”。从国企到民企,从后台行政主管到如今的业务部门一把手,戴颖完成的转型决非180度转弯,而是360度的绝对颠覆,但她却似乎非常从容,笑言这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对自己狠一些  干练的挑染短发,蓝色短开衫,线条分明的脸上带着充满阳光气息的笑容,作为如今长久集团金融服务系统总
2011年12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举行的入世十年高层论坛上表示:加入WTO十年以来让中国迅速成长,但同样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在我们看得见的金融业进步之外,未来的隐患却
《如何回答“你有什么爱好”?》2012年2期在招聘实施工作中,招聘渠道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招聘效果的重要一环。所谓内部招聘,就是当公司出现空缺的位置时,主要是通过提拔内部员工来
随着中国化工业的崛起,以及全球众多创新和制造力量转向中国,全球的化工业的活力也将向中国转移。2014年,全球化工行业的重大产业趋势:一个是页岩气革命对美国化工业将产生重
《成功领导者的八项核心能力》  拉姆·查兰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位是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也是盈利的基础或者说前提。但从来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定位,特别在本世纪以来,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各项商业创新,已经使得商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企业乃至产业都面临重新定位。  定位需要与时俱进  在美国,沃尔玛和塔吉特两大零售业巨头,几十年来展开了错位竞争,前者追求品种齐全的低价产品供应,努力不断削减从
紧盯并用最简单的方式把用户的需求解决掉,是拉卡拉决胜支付市场的秘诀。
视野/时事评论  “双11”的里程碑  文/陈宇祥  尽管电商大战频频出现,  但“双11”的节日般狂欢,  才真实地反映了公众对  网购文化的认可,可以  视其为网购文化确立的  一个标志。  “双11”以天猫全天交易额达350.19亿元收官,可关于这场网购狂欢的话题应该说才刚刚开始。  目前,媒体对“双11”的报道,除了晒出的各种销售数字,就是反思网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交易额注水、退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