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标新理念深入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必须加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这也是我国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在国内基础教育课改中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多集中在教学问题与教学策略层面上,而未形成一套较全面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研究特地选取小学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开展相关探究,力图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课堂教学范畴,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理论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听、说、读、写知识整合基础上,引入小组合作,联系其他课程及生活知识开展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教学,既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起兴趣爱好,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所以,笔者以《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深入开展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力图建立一个可操作、可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整合基础知识,巩固文本内容
  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首要步骤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名言警句、体会情感等。因为,唯有语文基点够坚实,学生才能更好地联系其他课程知识、生活常识开展综合性学习,而不至于本末倒置。为此,在选取《爬山虎的脚》为对象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究时,笔者设置的第一项教学任务,即是让学生完全掌握“均、匀、茎、柄、蛟”等生字词及其代表的意义。而后,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作者通过《爬山虎的脚》传达“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感。为加强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印象,还让学生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文字描述,自行绘画爬山虎的脚。
  就实践研究成果而言,先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文本印象,再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下一环节,教学效果更佳,且完全能达成教学目标。若只是对文本一笔带过,不做任何详细介绍,直接开展实践研究或讨论,将会使学生混淆语文学习的重点,偏离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如在期末测试中,未做基础知识巩固而直接进行实践研究的学生,在描述“爬山虎的脚”时,认为爬山虎的脚应在茎上长叶柄的正面,并把枝状写成了条状,把颜色换成了嫩绿色……很明显,学生不做基础知识巩固,综合性学习教学目的是难以达成的。
  二、联系其他课程,开展研究活动
  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巩固操作完成后,正式开启综合性学习。为避免学生在后续实践研究中耗费过长时间辨识爬山虎,笔者特地在课前摘取了一节爬山虎,并上网搜索了爬山虎从新生到枯萎的照片,以及与爬山虎有关的小视频。从实物展示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颇为高涨,不少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疑问,比如“为什么爬山虎的绿叶会变成红叶?”、“爬山虎的名字是不是跟它的脚有关?”、“爬山虎的细丝什么时候才会变弯?”……为学生后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激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了解完爬山虎的特征,笔者开始下达指令:自行组队,3到4人一组,选取以上三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开展为期一周的探究。为防止学生出外探究时出现安全问题,笔者特地限定了探究路径:到图书馆查阅爬山虎的资料、利用互联网寻求答案、采访科学老师等,把搜集到的资料与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
  实践证明,这种自由组队,限定路径的方式是可取的。因为它既不要学生费心思考主题,又能激活学生合作探究乐趣,提高团队合作力。加之路径只限定为校园与家两个范围,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安全性。部分合作小组很聪明地邀请了父母一同探究,大大提高了综合性学习的趣味,也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
  三、分享探究成果,全员共同提高
  经过一周的探究,各组学生针对本组探究主题都收集了不少资料,整理了老师的采访稿,部分小组还与父母共同合作,制作了简易的专题报告。为切实达成综合性学习目的,笔者就此开辟了一堂探究分享课,要求每组学生各选派一名代表,将本组探究结果上台分享给大家,分享形式不限。本文仅选择探究热度最高的问题——“为什么爬山虎的绿叶会变成红叶?”进行说明。
  探讨该问题的学生组共有三组(以A组、B组、C組称之),且三组选用的探究方式不同。A组选用的是文献探究法,主要利用图书馆藏书资源与互联网工具探究;B组选用的是访谈法,主要是采访科学老师;C组选用的是实地观察法,主要与父母一共参观校区爬山虎。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小组讨论与总结,各组得出如下结论。
  A组:新生的爬山虎叶子最开始就是红色的,渐渐长大后,褪色成了绿色,特别是夏天,爬山虎的叶子会更绿。之所以后来会变红色,是因为秋天的时候,叶绿素被根茎带了回去。加上秋天天气寒凉,植根无法制造营养,只能渐渐变成红黄色,如枫叶一般。但是,尽管叶子变红了,爬山虎的脚只要不离墙,就不会枯萎。
  B组:爬山虎的叶子到秋天时会由绿变红。因为秋天时,气温不断下降,爬山虎叶子接受光照时间减少,叶内叶绿素的合成能力随之降低,叶子逐渐褪绿,直至完全消失。因爬山虎叶子不仅包含叶绿素,还包含红色花青素、黄色胡萝卜素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消失后,红黄色素渐渐浸入叶子,使整片叶子呈现红黄色。所以,到秋天时,爬山虎的叶子会变成红色。
  C组:爬山虎叶子在春天是翠绿的,夏天光照充足时才呈现墨绿色。到秋天,因叶绿素合成能力降低,花青素与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充斥,叶子会变成橙红色。但不管叶子怎么变化爬山虎的脚只要不离开墙壁,就不会枯萎。为验证课文所说正确性,C组还展示了爬山虎的脚离墙与不离墙的实验结果,与课文描述一致。同时,该组指出,爬山虎的脚基本只能向上爬,且因其脚上粘性吸盘,不管多光滑的墙面,都能吸附。而叶子则是受地心引力影响,永远尖端朝下。
  经过三组探究成果分析,全班同学都了解了爬山虎的绿叶变成红叶的原因,并对爬山虎爬行特点产生了具象画面。特别是C组的探究,既结合了课本内容,又拓展了生物专业知识,大大提高了综合性学习效果,强化了学生的思考、合作、互动能力。
  四、选择生活对象,延伸发展成果
  探究结果完成后,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与延伸知识点,笔者布置了与爬山虎的脚有关的生活化作业:养一株爬山虎,记录它的爬行状态,观察它的脚离墙、贴墙时的变化,看其是否受温度、天气变化影响。若条件允许,可邀请父母协助,将观察日志编写成一个简易的专题报告,得分在期末成绩中占30%的比重。
  实践表明,这种延伸探究成果的生活化作业是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部分家长提出,希望语文老师可多布置这类作业。因为这种生活化作业,不仅开阔了孩子的思维,强化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综合上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大块:整合基础知识、联系其他课程开展研究活动、共享探究成果、选择生活对象延伸知识。这四大模块,囊括了语文、其他课程与生活知识,还原了学生主体地位,有力地活跃了学生思维。但由于该模式实践时间较短,成熟度较低,所以,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徐相瑞.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性评价”模式的实践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4).
  [2]唐云香.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9).
  [3]闫丽.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J].软件:电子版, 2016(03).
其他文献
少年:  祖奶奶,祖奶奶!  快快告诉我,  百岁是什么?  祖奶奶:  宝贝!宝貝!  百岁是首歌。  襁褓苦难里新生,  人生黑暗中求索,  风雨奋斗艰苦坎坷,  一轮红日东方喷薄。  少年:  爷爷,爷爷!  快快告诉我,  百岁是什么?  爷爷:  宝贝,宝贝!  百岁是首歌。  荒野长出了草木,  废墟开出了花朵,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斗转星移日子红火。  少年:  妈妈,妈妈!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题歌曲创作是音乐界庆祝这个重大节日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在这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少儿歌曲自然不能缺席。  少儿歌曲,顾名思义,是由少年儿童演唱、主要唱给少年儿童听的歌曲,也是以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反映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体现儿童心理特点与审美特点的歌曲。  少儿歌曲对于少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粤北的九连山区,少儿时代也是在那个地方度过的。那
期刊
铜锣君  我最看不惯三种人,嗓门大的,贪吃的,见钱眼开的。偏偏我的同桌林木木一人就占了三分之二——铜锣大嗓,无肉不欢!  每天早上,让我把身板挺直的,不是上课的铃声,而是林木木的“特大新闻播报”。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非要拿出中央电视台的播报规格来报道。每天走进教室的他都是衣襟带风,身体前倾,左手高举,右手叉腰,那架势,一如公鸡打鸣时激情澎湃。这时的我,只能绝望地拿起耳塞挺直腰板侧过身子大声早读,唯
期刊
巧克力先生有几次偷偷跑出家门溜跶,后来都自个儿顺利地回到了家,从此就自以为是“路路通”,还夸下海口:“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轻松回到家!”  今天雾大,巧克力又自个儿蹓出家门,乱走一阵后,误入了一座山林。  半山腰的林中,大雾弥漫,隔几米远就看不清楚前方是什么。巧克力隐约觉得前面有些动静,又“目中無人”,仍四脚朝前走,在下坡时猛然就撞上软绵绵的什么东西,马上站稳,伸头凑近仔细一瞧,啊,原来撞上了一只
期刊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办公室2021年8月6日公布,经投票表决,产生18部获奖作品,其中,广东作家胡永红的小说《上学谣》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上学谣》曾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在《少男少女·小作家》上连载。得知获奖消息,《少男少女》第一时间对胡永红进行了专访。  谈作品  爱与陪伴是永不褪色的主题  《少男少女》:胡老师好,恭喜您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首先还是请您简
期刊
我的长篇小说写作是从自闭症题材《我的影子在奔跑》开始的,它被纳入儿童文学,我也由此起步。这是一部自叙体小说,除了引子和首章倒叙,此后全部是遵循时间顺序以词条检索形式构建的。一些评论专家老师给了它“惊艳”和“創新”的定义,而在我来说,这个题材我以为自叙体是唯一恰当的写作方式,任何以旁观视角来写作这一独特人群心理的创作反而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而词条检索写作形式,正如我给主人公取名“修直”是一样的
期刊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竹魂》在陈华清的创思中显出了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双线并置  《竹魂》全书36章,以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钟竹筠、韩盈伉俪献身革命的故事为原型,展开了对风起云涌的广东南路革命斗争的多方描写。出身于贫寒农家的少女钟竹筠,在北海读书时,受共产党员韩盈等革命者的影响,接触进步书刊,走上革命道路,同爱人韩盈一起寻求救国之路。最后,遭受反动派的迫害,双双英
期刊
我们老家的房子装修好了,妈对爸说:房子终于装修好了,你可以回来看看了。爸说:有什么好看的,再好也是羊(我妈姓杨)圈狗(我爸姓苟)窝。妈说:即使是羊圈狗窝,那也得是文艺范的羊圈狗窝啊!然后爸满脸得意地对我说:就你妈那样,还能整出什么文艺范来。  爸也是因为姓氏,从小亲戚朋友都叫他“小苟”,听外婆说,妈在我出生的时候对爸说:咱们的儿子出生别人是不是得叫“小苟”啊?那这样岂不是得叫你“老苟”吗?不行,不
期刊
摘 要:习作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写人是小学阶段习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写人,主要是通过特定的事例,具体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细节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表达作者的情感。本文以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为例,介绍了指导小学生写好人物细节的几种易于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习作;人物;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据统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过五次写
期刊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坚持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为办学理念,在学校德育建设方面,确立了“丽心教育”发展方向,意在培养学生美丽的心灵、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的培养原则,围绕“丽心教育”理念,提出“唯真、唯善、唯美”的德育主题,倡导“以爱育爱、爱就开心”的德育主张,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地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教育活动,拓宽德育基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