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摄制内幕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由山西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为我国电视荧屏播放的节目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开创了通过电视连续剧形式,用真人真事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先例,促进了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领导小组的成立,也促进了从中央到地方,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摄制播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热潮。将我国电影界(后影响到电视界)多年来执行的导演负责制改为制片人负责制。播放之后,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指导思想
  
  1984年5月中旬,我正在安排继续拍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杨家将》时,省政府分管宣传、文教的副省长张维庆在他的办公室对我说:“明年(1985年)是上党战役胜利40周年,为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了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省委、省政府决定,拍一部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由你们《杨家将》剧组的原班人马完成这项任务,你很快带上省政府的信到北京,找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原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上党战役指挥者之一)同志,请求他支持。”我到总参把信递上去的第三天,李达副总长就派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王政柱(原上党战役作战处长)同志,在我住的地方(原崇文门外旅馆),向我传达了李达同志的指示,他说:“李总长支持你们把上党战役拍成电视剧,第一,剧本一定要符合历史真实,要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历史不能乱编。第二,在世的领导人不要出现图像,写去世的领导人,陈赓同志去世了,写陈赓同志,出他的图像。上党战役是三陈(陈锡联、陈再道、陈赓)的部队参加打的,是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亲自指挥的一场硬仗,一定要把陈赓同志写好,其他领导同志用语言、文字说明。第三,演员道白全说普通话,不要让领袖人物(包括敌方人物)说方言,说方言老百姓听不懂。第四,拍出来后,先送中央审查,审查批准后电视台再播放。”
  我从北京回到太原之后,立即向张维庆副省长汇报了李达副总长的四条指示。并向他汇报:我在拍《杨家将》中,试行了制片人负责制,拍《上党战役》我将完全按制片人负责制管理剧组。此议得到了他的支持。6月2日下午,张维庆在他办公室召开了拍摄《上党战役》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首先由我传达了副总参谋长李达的四条指示,然后张维庆向各单位参会领导人提出:“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全国我们是第一家,各单位一定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把《上党战役》电视剧拍好,拍成精品,为我省以后拍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造经验。”他从更深层次强调了我们要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同时还宣布电视剧《上党战役》实行制片人负责的新体制。6月11日,由我主持召开了剧组主创人员第一次会议。会上,我向大家传达了李达副总参谋长的四条指示和6月2日张维庆副省长在召开有关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重点讨论了对剧本、演员、景点、化、服、道、枪枝、弹药、马匹、车辆、灯光、烟火、摄录器材等方面的要求:
  剧本方面: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防止胡编乱编,剧中出现的人物,所有团级以上干部,无论我方、敌方,全用真名实姓。导演孙伟要和三个编剧(华而实、郭中群、王元生)经常取得联系,参加剧本编创讨论,提出要求。
  演员方面:凡是扮演有真实姓名者的演员,第一,要有表演基本功,形象要接近原人物。如陈赓、史泽波、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蒋介石、阎锡山等。第二,凡有台词的演员,不论台词多少,要从正规文艺团体选用。如我们在挑选陈赓将军的扮演者时,十多个演员中,选出了总政话剧团演员龙义顺、空政话剧团演员孙飞鹏。最后经陈赓将军的夫人傅涯审看,确定了由孙飞鹏扮演。挑选扮演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的扮演者,分别选用了在电影《西安事变》《风雨下钟山》中扮演毛泽东的西安话剧院副院长张克谣、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柴云清和贵州省话剧团演员孙飞虎。阎锡山的扮演者则选用了山西话剧团演员斗兵。
  选择场景方面:我亦规定了三条原则,第一,所有场景无论室外还是室内,无论敌我,全部用实景拍摄。第二,原《上党战役》的主战场狮脑山、磨盘脑、桃川、将军岭、沁水河,以及剧中的阎锡山的合谋堂、东花园和重庆的总统府、八路军办事处、红岩村、林园、桂园等,全部到实地拍摄。第三,如果原上党战役战地(包括室内、室外、敌我双方)已不存在(如重庆沙坪坝飞机场),在找顶替场景时,要按公路处(交通方便)、有电源(不因发电车问题误时)、能顶替(接近原战争场地)、不露馅(防止有不符合当年战地的建筑物)的原则选定。
  化、服、道方面:化妆,主要是敌我双方的领导人物,要力求扮演者造型与原型相像。服装,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穿的服装颜色很不统一,冀鲁豫军区土黄色较多、晋绥军区灰色较多,而蒋介石军队是黄色,阎锡山军队也是灰色较多。为了统一敌我双方的服装颜色,我们又到北京,请示了李达副总长,同意我军为灰色、阎军为黄色、蒋军为黄绿色,按原样式敌我双方各制550套。群众演员服装,力争拍摄场地解决。道具,所有道具全部要真实,不能像舞台演戏用的道具,以假乱真。
  
  拍摄过程
  
  1984年6月14日至7月5日,我和摄像、美工、副导演、照明组、剧务主任到山西、陕西、四川等三省的四市八县,选看了35个景点,最后确定了屯留县、长治市、太原市、西安市、重庆市、太谷县、平遥县、祁县等8个重点景区。
  8月6日,山西电视台举行了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剧组成立大会,副省长张维庆、宣传部长张雨田、六十三军五六四团参谋长钟鸣智等,先后代表省委、省政府、六十三军发言,他们一致要求剧组全体演职员,加强剧组内部团结,加强军民团结,用上党战役精神,拍好电视剧《上党战役》。
  8月9日,剧组第一批演职人员从太原开赴上党地区屯留县的第一个拍摄场景区。15日,六十三军五六四团的三个步兵连、一个骑兵排、一个汽车排、一个工兵排,在营长马兰有率领下,顺利到达屯留县城;总后七分部二五八医院支援拍摄的医疗小组,在副院长张诚带领下,亦到剧组报到。16日,剧务主任邬二田,剧务、道具员乔济元、贺永怀从北京电影厂怀柔县拉回五汽车的道具枪、炮、子弹,安全到达屯留县城。屯留县的党、政、军、民,为拍好《上党战役》成立了领导小组,在县政协主席赵建刚的领导下,深入到剧组的各个住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
  8月19日上午,有1200多人参加的电视剧《上党战役》开拍动员大会在屯留县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有相关省、地、市、县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会议由我主持,十几位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讲话。大家一致表态,要用当年支援打上党战役的精神,支援《上党战役》剧组,把这部剧拍成功。
  8月21日,该剧在屯留县的石宝村正式开拍。苦战116天,辗转3省、4市、39个县、383个场景点,拍摄有效镜头3652个,于1985年1月16日停机封杀。
  1985年1月20日至2月25日,编导人员入机房编剪,奋战25天,初编出7集。26日,省委书记李立功,省长王森浩,省顾委主任、副主任王克文、赵雨亭,省人大主任阮泊生,省政协主席李修仁等,应张维庆副省长邀请,在山西电视台审片室审看了初编样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21条。
  2月29日至3月14日,进行第二次编剪。3月15日,张维庆、李玉明等领导第二次审查修改后的样片,并批准进行配音等全部后期制作。26日至30日,在北京空政歌舞团录音乐。4月1日至23日,在上海电影译制厂配动效,对口型配音。28日,张维庆、李玉明及文化厅领导到电视台看了配音对口型磁带。4月30日至5月9日,进行语言、音乐、生活效果的第一次混录。5月10日、11日两个晚上,省委书记、省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及省委宣传部、省军区、广电厅、文化厅、省城各新闻单位等120多人,再次审看了语言、音乐、生活动效的合成磁带。5月23日,进行配制枪炮声、爆炸声和扣字幕的全部后期制作。6月5日、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刘忠(原上党战役的参加者),在副省长郭钦安(原上党战役参加者)陪同下,从北京到太原,代表副总参谋长李达,审看了完成磁带。6月8日、9日,省顾委主任王克文,在张维庆陪同下审看了完成磁带,我根据他们指示,到屯留县、长治市、晋城市、平遥县、祁县、六十三军等单位进行试放,答谢拍摄参与者。
  按开拍前李达副总参谋长的指示,张维庆副省长让广电厅朱光耀和我们剧组有关人员到北京,送中央领导同志和广电部审查。6月22日晚,邀请胡耀邦总书记办公室的5位同志审看。24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领导审查,参审领导有广电部常务副部长谢文清、中共中央宣传部艺术局局长张思涛、军科院副院长王政柱、陈赓将军的夫人傅涯以及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武曙光、张华山、吴兆龙等。磁带放完后,武曙光激动地说:“啊呀,真了不起,《上党战役》和《郑和下西洋》是当前国内最好的两部电视剧。”谢文清说:“拍得成功,中央台国庆节播出。”傅涯、王政柱、张思涛等一致同意这个意见。谢文清又给张思涛讲:“题材重大,全国第一部,再送邓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审查一次。”邓力群接到广电部的报告后,很快批给了当年参加过上党战役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张廷发,政治局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中央委员、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宋平审查。当时三位领导同志都不在北京,我们在等三位领导审查期间,中央直属机关的许多单位要求看《上党战役》。7月1日,是建党64周年,我们首先在国务院礼堂为560余名党员干部放映了两场。从3日至13日,先后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总参、总政的老干部局、休干一所和二所、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委主任裴丽生住宅、老北京饭店等单位放映,4500名党员干部观看,当时收到单位、个人表扬信件32封、批评意见5条。如剧中字幕误将壶关县的“壶”字写成了“壹”字,有位同志写信给胡耀邦总书记指了出来,胡办随即把信转给了我《上党战役》剧组,错误得到了纠正。
  
  六点体会
  
  作为我国第一代电视连续剧的制片人,继《上党战役》之后,我又相继摄制和参与策划了《红军东征》《百团大战》等数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但这些剧目没有一部真正超过《上党战役》。原因何在?我的体会是:
  第一,各级领导的重视。如李达副总长,为此剧我找过他四次,虽未见过一次面,可我要办的事,都顺利办成。张维庆副省长,他根据省委指示,一再强调要多拍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以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还要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他支持拍电视剧要实行制片人负责制。《上党战役》摄制过程中,从组织编写剧本、配备摄制人员到经费支出计划、调动部队等问题,他都具体指导解决。还有重庆市委书记王谦、屯留县长李拴纣等都给予了很多具体的指导帮助。
  第二,各阶层群众的参与。《上党战役》500人以上场景20多处,动员群众演员2000多人,大都是当地群众。在屯留县桃川河拍摄活捉阎军十九军军长史泽波时,需1200名群众演员。桃川周围21个村的群众,像当年打上党战役一样,停止田间劳动,穿上当年支前衣服参与拍摄。在祁县乔家大院拍史泽波接见军、政、民、商各界人士一场戏时,需用20多人扮演商人、教师及地方行政长官,拍摄时间安排在晚间进行,县委书记薛庆明得知此事后,动员了县委委员和各部正、副部长,从县城赶到乔家大院充当这些角色,从当晚21点拍到第二天的上午11点。在山西省政协西小院拍阎锡山召开高干会议时(也是在晚上),政协常委郭忠带头穿起了长袍马褂,同时还动员了几位政协委员参加拍摄。
  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私奉献。《上党战役》中所有的敌、我官兵(营长以下)均由解放军官兵扮演。他们到剧组报到时,官兵自带伙食费及马匹饲料费,15辆卡车、两台发电车所需汽油、柴油均自带,医疗小组自带药品。他们骑马摔伤、冲杀碰伤、烟火烤伤、炸点炸伤,从不叫苦叫累。在重庆拍摄时,因路途远,剧组未带发电车,驻军部队首长知道后,速派车队队长开着卡车,拖着发电车到剧组支援拍摄。
  第四,剧组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上党战役》前期拍摄116天,每天剧组固定演职人员均在120人以上,大家牢记着一句话:用当年革命老前辈打“上党战役”的精神,拍好《上党战役》。116天,120多人,每天在一起吃住,从未发生过口角之争,如有问题,自己悄悄解决。剧中扮演老太太的山西话剧团演员房近贤,从屯留县返回太原途中,汽车相撞受了伤,自己花钱住了医院。副导演齐卡和扮演史泽波军长的胡庆士二同志,当得知他们的父亲去世之后,为不影响剧组拍摄进度,既未给领导说,也未请假。收入也是很低的,主要演员、导演等,每人每集只能领到40元的报酬,一般演职员,每人每集仅有20—30元,像我们电视台的人,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大家都是兢兢业业,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得更好。
  第五,少花钱,多奉献。《上党战役》共7集,每集50分钟,共350分钟,支出经费32万元,每集平均4万多元。比同等长度的电影少花经费168万元。
  第六,组织领导。剧组成立了以制片人为首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团支部,重大事件的决策,先在党、团支部讨论,再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最后决定实施执行。各部门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枪(大小枪件650多条)炮(大小炮22门)、子弹、烟火、汽车(大小车28辆),都制订了若干条管理条例。由于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从开机到停机的116天,未发生任何问题,也未出过重大的事故。
  
  《上党战役》从诞生至今,20多年已经过去。20多年间,该剧在各省、市、地、县电视台播出数百次,收到单位或个人表扬、批评、建议信件数百封,其中指出的不足之处也还不少。作为第一代电视剧制作人,重拍我们已感力不从心。我真诚希望,年轻有为的电视剧制作者们,多拍点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向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长征》电视剧学习,重拍一部《上党战役》的电视剧,满足电视观众的需要,弥补我等的不足。
  ( 责编 雷 蕾 )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