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
  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杨得志当时正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把老船工接到了京西宾馆,热情招待,还亲自向老船工敬酒,感谢他们当年为红军渡河作出的贡献,并协调有关部门为老船工的家乡拨款救灾,给他们救济和生活补助。考虑到安顺地区天气寒冷,杨得志还给老船工每人赠送了一件皮大衣。
  杨得志常常叮嘱工作人员,无论什么人来找他解决问题,都不要拒之门外,耐心听取人家的意见,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就解释清楚。该哪个部门解决的就和哪个部门联系,请有关同志认真解决,不要推诿扯皮。他告诫工作人员:“连句话都不替老百姓说,还算什么党员?”
  1988年,杨得志退出一线到中顾委任常委,仍然惦记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老区的人民。他回到当年的指挥所濮阳八公桥,走村串户查看老乡们的生活情况,当看到很多农民家里生活贫苦,连温饱都没有解决时,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他对陪同人员说:“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全国解放几十年了他们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我们心里能不难过吗?”他立即同当地的市委书记兼中原油田书记林治开商量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办法。经过实地调研,他发现当地缺水干旱,以致粮食减产,導致老百姓生活困难。回京后,他马上向中央写了专题报告,并找了中央扶贫办的同志,申请了一笔专项经费,为老百姓打了40多口机井,解决了旱情,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其他文献
郎德上寨,苗家女子走在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道上,難掩归家的喜悦。
期刊
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从上海成立作为发起组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到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及日本、法国相继秘密成立党的早期组织,从党的一大第一次规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到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
期刊
河流依傍着老街,逶迤而去。石阡人就按照河流的走向,把二三里长的老街,分为上河坝、中河坝、下河坝。城南古温泉,紧邻上河坝。于是,上河坝人天然对古温泉持有一股深沉的自豪感,仿佛温泉是自家的一般。其实,只要是石阡人,无不以温泉为傲。  城南古温泉,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石阡县志》载:“此泉颇奇。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之则体轻而凉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
期刊
清明时节,我来到位于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校园。校园内满树的樱花、梅花刚刚凋落,细雨霏霏中的绿树和富有特色的旧式牌坊、教学楼及师生宿舍,呈现出一幅烟雨朦胧的画卷,三五成群打着雨伞、捧着书本徜徉其中的年轻学子,边走边交谈着,给人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和青春的味道。  路过油画般一片树林,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那边还有李达的纪念塑像呢”,顿时引起我的注意。李达,就是那位党的一大13位代表之一的李达,就是那位曾经脱
期刊
夜幕降临,灯火璀璨的鎮远古镇,充满人间烟火味,好似一幅流淌的油画。
期刊
“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这是1985年谭冠三将军临终前说的话。为了西藏的安康与吉祥,他与十八军指战员以及其他进藏人员一道,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铸就了永不褪色的老西藏精神,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  誓言  1950年1月,时任十八军政委的谭冠三等人从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那里接受了党中央、毛泽东赋予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新西藏的光荣历史使命。从此,他们把最宝贵的年华无私地献给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并强调:“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邓小平也曾说过:“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  当年在西北的黄土地上,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人时,惊异地发现这群人尽管生活艰苦但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人格力量,因此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
期刊
张树芝(1915—2001),湖南华容人。历经土地革命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由战士成长为开国少将。1963年起,历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机智勇敢立功勋  张树芝参加红军不久,就当了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的警卫员。  一次反“围剿”战斗中,段德昌师长命令张树芝骑马突围先走,自己带队断后。张树芝突
期刊
1940年以后,日军对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越来越频繁,封锁也越来越嚴密。国民政府也调动重兵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军民处于极端困难中,沿着太行山区清漳河随便走到哪村哪户,揭开锅看看,很难见到几颗米粒,尽是野菜野果。  面对这种极端困难局面,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加强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一环,部队要继续开垦好荒滩,种植庄稼,解决部队生活
期刊
我的父亲1916年8月出生,原名叫刘福喜,入伍后自己把名字改为刘耀。我的爷爷刘锡乃是个以打铁为生的匠人,奶奶郑机波是个朴实厚道的家庭妇女,他们养育了一儿一女。爷爷靠给乡亲们打制一些小件农具,间或外出打点零工,艰难地维持着一家四口人的生计。父亲从小就非常懂事、孝顺,经常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主动为父母分忧。爷爷奶奶在父亲5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镇上的学堂念书。由于家境贫寒,父亲10岁的时候就不得不辍学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