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央行决定自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及从9月25日起有区别地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下简称“两率”)。一石激起千层浪,银行作为此次“两率”下调政策的第一受众,将会对银行经营产生何种影响,同时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是当前银行管理层最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下调;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2-0071-04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200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及从9月25日起有区别地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下简称“两率”)。此次“两率”的下调,首先在银行负债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导致贷款利息减少,存贷利差收缩,产生负影响。其次,由于企业贷款成本降低,对于增加贷款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工行等6家行之外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将加剧贷款市场的竞争,对银行贷款拓展及利率的上浮产生负影响。在此情况下,银行应尽早采取措施应对新的挑战。
一、“两率”下调背景分析
本次“两率”下调,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直接反应,是为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一)存款准备金调整背景
一方面,我国沿海城市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另一方面,通胀压力未减,流动性总体过剩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央行采取行动针对实体经济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由于贷款总额的限制,我国中小银行的贷款额度一般较小,在大型贷款项目上很难争过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小企业贷款便成为中小银行的经营重点之一。随着存款准备金的逐步调高,中小银行已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本次下调中小银行一个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再加上中小银行的总量在银行系统中的比重不大,有针对性的下调1个点准备金,不会显著增加总的流动性。而五大行和邮储银行,自身流动性充足,不需要通过下调准备金率改善流动性。
(二)贷款利率下调的背景
当前我国实体企业的行业利润增长下滑明显,国内各行业利润向银行流动,出现全社会给银行打工的趋势。从2008年上市银行中报可以看出,国内全部上市公司,扣除投资收益后,全部利润的总和,有49%是来自于金融业,其中有44%是银行业的,仅有51%是所有非金融上市公司创造的,所占比例极高。长此以往,实体企业会持续恶化,银行的贷款也会陷入危险境地。因此,本次下调贷款利率,是改变前期高存贷利差的一个理性选择。
(三)“两率”下调的背景分析
1 “两率”下调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7年底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加上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200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央行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下调“两率”,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 “两率”下调是对前期过紧货币政策的一次松绑。2007年以来,央行15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最高达到17.5%的历史高位,导致部分银行流动性紧张。在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倒闭的现象:出口压力增大、原材料等经营成本上升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两率”下调符合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将促进中小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3 “两率”下调显示出国家对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随着国际整个经济局势走低,尤其是美国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格林斯潘甚至声称世界金融危机即将到来之时,央行推出此政策显示中国政府确确实实增强了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用以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避免城墙失火,殃及池鱼,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国际热钱流入。
二、“两率”下调的具体情况
“两率”下调是当前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同时的适度微调。特别是在当前PPI屡创新高,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也有利于防止经济下滑。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体现决策层力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
(一)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及特征
1 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情况。本次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首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47%调整至7.20%;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非对称降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下调;存款利率暂时不做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本次调整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具体情况见表1。
2 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特点。一是存款利率暂时未做调整,贷款利率全部下调,但下调幅度不同。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表现出明显的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特征。是为了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短期融资成本偏高的情况。二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作出调整。继2007年8月22日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之后,首次作出调整并且是自2005年3月17日以来的首次下调。这预示出央行对于之前严格控制、严加防范风险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出现变化的可能。
(三)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特征
本次存款准备金率差异性下调。呈现结构性特征,体现出中央政府力求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的政策意图。从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可见,作为银行业支柱命脉的工商银行等六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下调,客观上要求承担更多的宏观调控的责任。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严格控制六家银行的信贷规模。来实现对信贷总量的控制。一方面通过中小银行的弹性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力,并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提高市场的活力。最后也是为了鼓励四川重灾区的地方金融机构全力以赴支援灾区重建,以尽快恢复灾区当地的生产与流通。
三、“两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
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虽会释放一定流动性。但考虑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六家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占到全国存款数量的大部分,且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已进入一个合理的区间,因此本次差别下调所能够释放的资金余额也将是有限的,对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影响也较小。但从2008年已公布银行业的半年业绩可以看出,我国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盈利相当可观。共实现税后利润逾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上半年各家银行业绩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多次加息后使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上升。在当前银行业超过80%的盈利来自利息收入的状态下,央行非对称降息的措施会导致银行利差缩小,银行利润下降,对银行经营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归根结底。两率下调对银行影响较大的还是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一)“两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短期影响
1 存贷利差收窄,影响利润增长。本次单向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将削减银行利差收入。以一年期贷款按利率调整后的新利率计算,同时不考虑浮动影响因素,1亿元的一年期贷款因贷款利率下调一年将减少利息收入27万元,即存贷利差净收益预计减少27万元,从而影响银行利润增长。以广东为例,8月末银行业(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3105亿元(其中三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约占58%)。不考虑其它因素下调贷款利率后,以一年期跟三年期贷款平均利率折算。至2008年底广东银行业将减少利息收入约22亿元。
2 银行利润转移,经营压力增大。央行此次在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没有降低存款利率,旨在维护广大储户的利益,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将经济问题的压力转嫁到了大行:一是银行存贷差减少。利润转移给贷款企业;二是信贷规模并没有增加。利润增长压力较大。
3 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促进贷款需求增加。央行此次降低贷款利率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中小企业。目前,国内70%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将会波及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问题,央行下调“两率”提供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贷款利率单方面降低缩小银行存贷差空间的同时,也相应减轻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贷款需求,达到“以量补价”的效果。而且在当前贷款需求依然很旺盛,信贷仍然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尽管利率下降,但银行的实际放贷利率仍然可能维持高位,相应地为银行提高贷款议价能力预留空间,对于缓解目前银行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具有正面作用。
4 降低个人客户的贷款成本,可能引起年末个人贷款的增加。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对个人贷款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个人贷款增长的动力主要在于房价的走势,但也相应稍微减轻了已在银行按揭购房者的负担。
5 贷款定价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利率上浮。贷款利率全部不同程度下调的同时。工行等6家行之外的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中小银行资金紧张将有所缓解,将加剧贷款投放和定价的竞争。进而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浮动水平。
6 加剧存款定期化倾向。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非对称降息”有可能加剧银行业的存款定期化倾向,增加银行的利息支出,进而增加资金成本,对短期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7 央行很可能延续“非对称降息”策略。目前PPI、GDP仍双双高企于十个百分点之上,PPI回落前货币政策难以大幅放松,财政并不宽裕,注资刺激经济亦不现实,存款利率和大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仍坚持了“防通胀”导向,今后的宏观政策在调整方向上将会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平衡关系来采取实时的微调措施,接下来央行很可能延续“非对称降息”的保守策略。
(二)“两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
银行是本次“两率”下调政策实施的第一受众,对银行而言短期是“利空”,而长期来看则是“利好”。
1 从长期来看,此次政策微调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由于上半年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趋于严峻,我国企业上半年整体利润下滑较大,诸如房地产等一些行业政策调整猛烈,从而使银行的信贷资金产生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8月份我国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拉大,这表明许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也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敲响了警钟,因此贷款利息负担的降低,能够缓解贷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银行贷款的质量也能够得以稳定。
2 本次政策意图是为了增加中小银行的信贷能力。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将会使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增强,解决其经营过程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事实上,上半年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由于规模大,融资渠道和存款较多,资金来源丰富,仍然维持了较宽松的资金面,而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少,可调拨能力不足,管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资金头寸一直捉襟见肘,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3 从银行贷款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的增加。有所降低目前政策的实质影响。从2007年1月以来的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上升,从47.26%提升到2008年8月的51.04%,其中广东地区更是高达58%。因此,就央行此次短期贷款利率调幅大于中长期贷款的结构性特点而言,笔者认为在通过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方面,实质上对银行业利润空间的负面影响程度与以往的贷款结构特征相比是逐步降低的。
由此可见,此次“两率”的调整并不是普遍的下调,而是政府有针对性、结构性的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两者兼顾,将不同程度地抵消单个调整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结构性的降息和结构性的准备金率调整,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是政策影响经济运行着力点的变化,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经济下行可能产生的大幅波动,从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对银行业确保资产质量。未来减少坏账风险、维持贷款良性循环有积极作用。
四、商业银行应对“两率”下调的对策建议
在本次“两率”下调之前,我国银行业存贷差已达最高峰值,由于种种原因决定我国银行业高存贷差不可能是常态,从本次“两率”下调来看,短期会对银行的利息收入、利润总额会有所影响,但长期来看。将有助于稳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对于银行来说,政策调整既是一个新的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经营形势下,银行如何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和机遇,是考验银行经营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知己知彼,避免不对称性竞争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银行更应该全面了解本行的经营状况,包括贷款结构、分布情况及资金运用等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身的的短板所在,如资金来源、资金成本等方面,研究银行对政策调整的敏感程度。并应关心行业的现状,充分了解其它同行的情况,清楚自己目前 所处的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并避免在经营之中用自身的不足与对手的优势所在进行竞争,从而影响整体业务竞争力。
(二)加强定价管理,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央行此次降息显示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利率调整对银行收益产生一定的负影响,意味着银行利率风险在增加。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经营利差不断收窄,给传统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带来巨大压力。为此。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定价管理:一是及时调整利率定价系统相关参数,确保内部定价与外部利率调整的同步性和适应性;二是加强利率调研分析,关注系统内分行和同业客户定价情况,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和趋势。为利率定价标准的调整提供决策信息;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议价能力,严格按照利率定价系统制定的标准执行。
(三)加大营销力度,促进贷款尽早投放
尽管银行的名义利差在缩小,但为防止经济下滑,未来银行的贷款额度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在前一轮持续了几年的加息周期刚刚划下一个顿号,首次出现贷款减息的情况下,正是银行加强对有效客户积极营销的有利时机:一是降息将增加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二是扩大了银行与客户贷款议价空间,三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果央行继续减息,及时营销、早放贷能有效减少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收益水平。
(四)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寻求利润增长点
在目前,政府适当放开中小企业贷款额度的有利情况下,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将给银行发展带来机遇。尽管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要高,但可通过收取更高的利息覆盖风险,转嫁贷款利率下调减少的收益。而且当前银行业贷款还是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只要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能够跟得上业务的扩展,必然能够有所作为。
(五)加强宏观分析预测,提高对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经济存在着从过热急速过渡到冷淡的可能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为减少宏观经济形势对银行的不利冲击,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变化的预见能力,同时加强分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本次政策变化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以及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也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银行应增加对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敏感度,尽量做到能够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变化时间作出前瞻性预测,以便早做准备。减少银行盈利能力受利率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下调;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2-0071-04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200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及从9月25日起有区别地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下简称“两率”)。此次“两率”的下调,首先在银行负债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导致贷款利息减少,存贷利差收缩,产生负影响。其次,由于企业贷款成本降低,对于增加贷款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工行等6家行之外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将加剧贷款市场的竞争,对银行贷款拓展及利率的上浮产生负影响。在此情况下,银行应尽早采取措施应对新的挑战。
一、“两率”下调背景分析
本次“两率”下调,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直接反应,是为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一)存款准备金调整背景
一方面,我国沿海城市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另一方面,通胀压力未减,流动性总体过剩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央行采取行动针对实体经济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由于贷款总额的限制,我国中小银行的贷款额度一般较小,在大型贷款项目上很难争过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小企业贷款便成为中小银行的经营重点之一。随着存款准备金的逐步调高,中小银行已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本次下调中小银行一个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再加上中小银行的总量在银行系统中的比重不大,有针对性的下调1个点准备金,不会显著增加总的流动性。而五大行和邮储银行,自身流动性充足,不需要通过下调准备金率改善流动性。
(二)贷款利率下调的背景
当前我国实体企业的行业利润增长下滑明显,国内各行业利润向银行流动,出现全社会给银行打工的趋势。从2008年上市银行中报可以看出,国内全部上市公司,扣除投资收益后,全部利润的总和,有49%是来自于金融业,其中有44%是银行业的,仅有51%是所有非金融上市公司创造的,所占比例极高。长此以往,实体企业会持续恶化,银行的贷款也会陷入危险境地。因此,本次下调贷款利率,是改变前期高存贷利差的一个理性选择。
(三)“两率”下调的背景分析
1 “两率”下调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7年底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加上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200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央行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下调“两率”,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 “两率”下调是对前期过紧货币政策的一次松绑。2007年以来,央行15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最高达到17.5%的历史高位,导致部分银行流动性紧张。在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倒闭的现象:出口压力增大、原材料等经营成本上升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两率”下调符合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将促进中小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3 “两率”下调显示出国家对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随着国际整个经济局势走低,尤其是美国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格林斯潘甚至声称世界金融危机即将到来之时,央行推出此政策显示中国政府确确实实增强了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用以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避免城墙失火,殃及池鱼,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国际热钱流入。
二、“两率”下调的具体情况
“两率”下调是当前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同时的适度微调。特别是在当前PPI屡创新高,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也有利于防止经济下滑。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体现决策层力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
(一)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及特征
1 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情况。本次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首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47%调整至7.20%;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非对称降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下调;存款利率暂时不做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本次调整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具体情况见表1。
2 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特点。一是存款利率暂时未做调整,贷款利率全部下调,但下调幅度不同。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表现出明显的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特征。是为了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短期融资成本偏高的情况。二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作出调整。继2007年8月22日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之后,首次作出调整并且是自2005年3月17日以来的首次下调。这预示出央行对于之前严格控制、严加防范风险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出现变化的可能。
(三)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特征
本次存款准备金率差异性下调。呈现结构性特征,体现出中央政府力求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的政策意图。从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可见,作为银行业支柱命脉的工商银行等六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下调,客观上要求承担更多的宏观调控的责任。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严格控制六家银行的信贷规模。来实现对信贷总量的控制。一方面通过中小银行的弹性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力,并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提高市场的活力。最后也是为了鼓励四川重灾区的地方金融机构全力以赴支援灾区重建,以尽快恢复灾区当地的生产与流通。
三、“两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
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虽会释放一定流动性。但考虑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六家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占到全国存款数量的大部分,且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已进入一个合理的区间,因此本次差别下调所能够释放的资金余额也将是有限的,对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影响也较小。但从2008年已公布银行业的半年业绩可以看出,我国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盈利相当可观。共实现税后利润逾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上半年各家银行业绩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多次加息后使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上升。在当前银行业超过80%的盈利来自利息收入的状态下,央行非对称降息的措施会导致银行利差缩小,银行利润下降,对银行经营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归根结底。两率下调对银行影响较大的还是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一)“两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短期影响
1 存贷利差收窄,影响利润增长。本次单向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将削减银行利差收入。以一年期贷款按利率调整后的新利率计算,同时不考虑浮动影响因素,1亿元的一年期贷款因贷款利率下调一年将减少利息收入27万元,即存贷利差净收益预计减少27万元,从而影响银行利润增长。以广东为例,8月末银行业(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3105亿元(其中三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约占58%)。不考虑其它因素下调贷款利率后,以一年期跟三年期贷款平均利率折算。至2008年底广东银行业将减少利息收入约22亿元。
2 银行利润转移,经营压力增大。央行此次在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没有降低存款利率,旨在维护广大储户的利益,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将经济问题的压力转嫁到了大行:一是银行存贷差减少。利润转移给贷款企业;二是信贷规模并没有增加。利润增长压力较大。
3 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促进贷款需求增加。央行此次降低贷款利率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中小企业。目前,国内70%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将会波及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问题,央行下调“两率”提供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贷款利率单方面降低缩小银行存贷差空间的同时,也相应减轻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贷款需求,达到“以量补价”的效果。而且在当前贷款需求依然很旺盛,信贷仍然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尽管利率下降,但银行的实际放贷利率仍然可能维持高位,相应地为银行提高贷款议价能力预留空间,对于缓解目前银行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具有正面作用。
4 降低个人客户的贷款成本,可能引起年末个人贷款的增加。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对个人贷款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个人贷款增长的动力主要在于房价的走势,但也相应稍微减轻了已在银行按揭购房者的负担。
5 贷款定价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利率上浮。贷款利率全部不同程度下调的同时。工行等6家行之外的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中小银行资金紧张将有所缓解,将加剧贷款投放和定价的竞争。进而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浮动水平。
6 加剧存款定期化倾向。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非对称降息”有可能加剧银行业的存款定期化倾向,增加银行的利息支出,进而增加资金成本,对短期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7 央行很可能延续“非对称降息”策略。目前PPI、GDP仍双双高企于十个百分点之上,PPI回落前货币政策难以大幅放松,财政并不宽裕,注资刺激经济亦不现实,存款利率和大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仍坚持了“防通胀”导向,今后的宏观政策在调整方向上将会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平衡关系来采取实时的微调措施,接下来央行很可能延续“非对称降息”的保守策略。
(二)“两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
银行是本次“两率”下调政策实施的第一受众,对银行而言短期是“利空”,而长期来看则是“利好”。
1 从长期来看,此次政策微调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由于上半年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趋于严峻,我国企业上半年整体利润下滑较大,诸如房地产等一些行业政策调整猛烈,从而使银行的信贷资金产生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8月份我国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拉大,这表明许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也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敲响了警钟,因此贷款利息负担的降低,能够缓解贷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银行贷款的质量也能够得以稳定。
2 本次政策意图是为了增加中小银行的信贷能力。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将会使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增强,解决其经营过程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事实上,上半年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由于规模大,融资渠道和存款较多,资金来源丰富,仍然维持了较宽松的资金面,而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少,可调拨能力不足,管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资金头寸一直捉襟见肘,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3 从银行贷款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的增加。有所降低目前政策的实质影响。从2007年1月以来的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上升,从47.26%提升到2008年8月的51.04%,其中广东地区更是高达58%。因此,就央行此次短期贷款利率调幅大于中长期贷款的结构性特点而言,笔者认为在通过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方面,实质上对银行业利润空间的负面影响程度与以往的贷款结构特征相比是逐步降低的。
由此可见,此次“两率”的调整并不是普遍的下调,而是政府有针对性、结构性的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两者兼顾,将不同程度地抵消单个调整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结构性的降息和结构性的准备金率调整,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是政策影响经济运行着力点的变化,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经济下行可能产生的大幅波动,从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对银行业确保资产质量。未来减少坏账风险、维持贷款良性循环有积极作用。
四、商业银行应对“两率”下调的对策建议
在本次“两率”下调之前,我国银行业存贷差已达最高峰值,由于种种原因决定我国银行业高存贷差不可能是常态,从本次“两率”下调来看,短期会对银行的利息收入、利润总额会有所影响,但长期来看。将有助于稳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对于银行来说,政策调整既是一个新的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经营形势下,银行如何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和机遇,是考验银行经营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知己知彼,避免不对称性竞争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银行更应该全面了解本行的经营状况,包括贷款结构、分布情况及资金运用等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身的的短板所在,如资金来源、资金成本等方面,研究银行对政策调整的敏感程度。并应关心行业的现状,充分了解其它同行的情况,清楚自己目前 所处的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并避免在经营之中用自身的不足与对手的优势所在进行竞争,从而影响整体业务竞争力。
(二)加强定价管理,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央行此次降息显示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利率调整对银行收益产生一定的负影响,意味着银行利率风险在增加。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经营利差不断收窄,给传统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带来巨大压力。为此。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定价管理:一是及时调整利率定价系统相关参数,确保内部定价与外部利率调整的同步性和适应性;二是加强利率调研分析,关注系统内分行和同业客户定价情况,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和趋势。为利率定价标准的调整提供决策信息;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议价能力,严格按照利率定价系统制定的标准执行。
(三)加大营销力度,促进贷款尽早投放
尽管银行的名义利差在缩小,但为防止经济下滑,未来银行的贷款额度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在前一轮持续了几年的加息周期刚刚划下一个顿号,首次出现贷款减息的情况下,正是银行加强对有效客户积极营销的有利时机:一是降息将增加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二是扩大了银行与客户贷款议价空间,三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果央行继续减息,及时营销、早放贷能有效减少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收益水平。
(四)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寻求利润增长点
在目前,政府适当放开中小企业贷款额度的有利情况下,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将给银行发展带来机遇。尽管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要高,但可通过收取更高的利息覆盖风险,转嫁贷款利率下调减少的收益。而且当前银行业贷款还是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只要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能够跟得上业务的扩展,必然能够有所作为。
(五)加强宏观分析预测,提高对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经济存在着从过热急速过渡到冷淡的可能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为减少宏观经济形势对银行的不利冲击,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变化的预见能力,同时加强分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本次政策变化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以及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也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银行应增加对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敏感度,尽量做到能够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变化时间作出前瞻性预测,以便早做准备。减少银行盈利能力受利率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