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传承祖国瑰丽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善于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对学生加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其达到“自读自悟”的佳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它的任务就是: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验证和评价,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这是教学能否达到“以人为本”, 让学生有效地传承祖国语言文化的关键所在。
而语文课堂现状又如何呢?师生淡漠、无所谓乃至厌倦等种种表现已经见怪不怪。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错综复杂,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教育主体的因素。但语文教学本身也应反躬自省,亦步亦趋的传统教学法已经面临极大挑战,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我们语文教育者可以借助这一契机,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让语文教学生动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握循序渐进原则,加强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1 传授好知识、培养好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自主学习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宽松气氛,把兴趣作为切入点,强化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要做学习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在于代替学生走路。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用和谐可亲的教态,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的结果,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训练,做到既培优又扶差,让全体学生再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积极为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铺路架桥。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相关的训练方式。如采用预习、定标、自学、讨论交流、总结、资料搜集等形式,使学生因渴望成功而产生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主动的学。
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学生基础的积累,使学生金玉在内。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情境,使之多品味文字优美的课文。同时,意境深远的课文要启发学生多想象,感情丰富的课文要让学生多体验。在这段过程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培养。然后,要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变得“聪明”,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自身智力,都获得长足进步。这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之所在。
2 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语文教师要创设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硬环境,语文学科知识的人文性和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很强,其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课堂学习环境的优化。课堂硬环境中即教室的空间设计、通风采光、色彩安排、挂图使用、多媒体手段使用等要与课时学习内容基调一致。这些硬环境因素的综合使用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要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融合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使学习氛围浓厚。同时,语文课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言语的习得、言语的实践来进行的。多媒体展示的内容、音乐烘托的氛围、桌椅的摆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保持等都要着眼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交流,要能激发学生言语的需要并促成言语行为的发生。语文教师还要要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恰当目标。教学生会学习,切不可脱离开具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三味。这种探索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教学中应展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曲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1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虽然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它强调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博大的胸怀、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浪花。
3.2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重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影响内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
3.3 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字的形状与结构,自已找出易混的字,同时说出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字形字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3.4 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在重视学习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上述特点,学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汇起来。自己带着感情领悟了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东西。当自己的东西获得认可时,成功感油然而生,从而促进自己再学习、再创造,形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4 加强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加强这一方面的辅导,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无论是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学会学习,都得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比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在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如阅读中,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结合“整体把握”、“精读文章”、“深层次地悟读文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不同的阅读要求和任务,我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略读、浏览、速读、精读、研读、圈点勾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如加强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朗读方法的训练,快速阅读方法的训练,快速作文法的训练等等。
如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更多的是要给予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创新思维并不高深莫测,只要敢于探索,就能把创造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我特别注意从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求异”“发散”“整合”,形成新的思考起点,如何通过“聚合一发散”“发散一聚合”的多次循环,从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形成最富创意的见解,得出最含创造性的结论。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如比较法、列表法、归纳法、命题法、规律法、赏析法、圈点法、评点法、梳理法、创新法等等;以及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如重复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规律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等,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使其亲历求知过程,让其掌握求知方法,促其在求知中“自主”学习,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目的一个,就是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它的任务就是: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验证和评价,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这是教学能否达到“以人为本”, 让学生有效地传承祖国语言文化的关键所在。
而语文课堂现状又如何呢?师生淡漠、无所谓乃至厌倦等种种表现已经见怪不怪。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错综复杂,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教育主体的因素。但语文教学本身也应反躬自省,亦步亦趋的传统教学法已经面临极大挑战,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我们语文教育者可以借助这一契机,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让语文教学生动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握循序渐进原则,加强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1 传授好知识、培养好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自主学习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宽松气氛,把兴趣作为切入点,强化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要做学习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在于代替学生走路。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用和谐可亲的教态,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的结果,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训练,做到既培优又扶差,让全体学生再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积极为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铺路架桥。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相关的训练方式。如采用预习、定标、自学、讨论交流、总结、资料搜集等形式,使学生因渴望成功而产生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主动的学。
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学生基础的积累,使学生金玉在内。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情境,使之多品味文字优美的课文。同时,意境深远的课文要启发学生多想象,感情丰富的课文要让学生多体验。在这段过程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培养。然后,要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变得“聪明”,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自身智力,都获得长足进步。这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之所在。
2 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语文教师要创设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硬环境,语文学科知识的人文性和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很强,其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课堂学习环境的优化。课堂硬环境中即教室的空间设计、通风采光、色彩安排、挂图使用、多媒体手段使用等要与课时学习内容基调一致。这些硬环境因素的综合使用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要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融合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使学习氛围浓厚。同时,语文课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言语的习得、言语的实践来进行的。多媒体展示的内容、音乐烘托的氛围、桌椅的摆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保持等都要着眼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交流,要能激发学生言语的需要并促成言语行为的发生。语文教师还要要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恰当目标。教学生会学习,切不可脱离开具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三味。这种探索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教学中应展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曲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1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虽然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它强调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博大的胸怀、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浪花。
3.2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重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影响内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
3.3 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字的形状与结构,自已找出易混的字,同时说出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字形字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3.4 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在重视学习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上述特点,学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汇起来。自己带着感情领悟了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东西。当自己的东西获得认可时,成功感油然而生,从而促进自己再学习、再创造,形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4 加强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加强这一方面的辅导,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无论是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学会学习,都得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比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在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如阅读中,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结合“整体把握”、“精读文章”、“深层次地悟读文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不同的阅读要求和任务,我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略读、浏览、速读、精读、研读、圈点勾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如加强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朗读方法的训练,快速阅读方法的训练,快速作文法的训练等等。
如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更多的是要给予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创新思维并不高深莫测,只要敢于探索,就能把创造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我特别注意从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求异”“发散”“整合”,形成新的思考起点,如何通过“聚合一发散”“发散一聚合”的多次循环,从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形成最富创意的见解,得出最含创造性的结论。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如比较法、列表法、归纳法、命题法、规律法、赏析法、圈点法、评点法、梳理法、创新法等等;以及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如重复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规律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等,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使其亲历求知过程,让其掌握求知方法,促其在求知中“自主”学习,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目的一个,就是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