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高一,学校分配我教一个A层次班级。第一节课,当我踏进教室时,他们一个个抬起小脑袋,或害羞或调皮的看着我,眼睛是那么得明亮……在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变的柔软了,我觉得他们是那么可爱。可是,很快这帮孩子不那么可爱了:上课走神,不写作业,不思考问题。
我发现他们学习语文的困难不仅在于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高中语文教学一般始于文言文,如何让学生从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枯燥词语背诵、课文背诵、译文背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我决定从《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开始,让学生尽快“入戏”。
于是,为改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印象和习惯,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决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改变常规做法,让学生从“接受者”变成“发现者”:以合理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自己寻找答案,并阐述理由。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背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把背诵变成生动故事的阅读者,让学生在理由的阐述中学习基础知识。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刻画极为出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最常见的评价。《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对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请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烛之武虽未出场,但已久负盛名的依据。第二,烛之武正式出场后,却牢骚满腹,烛之武的牢骚是针对什么而发的?郑伯是用什么方法说服烛之武的?第三,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两军对垒,125个字可以止兵息戈。言语的力量有这么大?烛之武百言退秦师,究竟有何魅力?
学生带着这几个有趣的问题读课文,很快第一个问题有了结果,贺林俊回答说:“秦晋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郑国上下一筹莫展。郑国大夫佚之狐做出派烛之武见秦君的推荐,说明烛之武在郑国是久负盛名的。寥寥数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和王熙凤出场是有同样效果的。”同学们对这个精准的回答给予了热烈掌声,气氛一下子带动起来了。
接着是问题二的探究,因为有难度,所以我安排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说明烛之武一直为得不到施展才能、抱负的机会而耿耿于怀。”接着就有同学补充说:“郑伯诚恳道歉后敢揽下这一瓷器活,说明烛之武不仅有‘盛名’,而且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信心。”
对于问题三,我给予了温馨小提示:“这段话的中心是什么?按什么层次叙述的?” 学生进入了思考。几分钟后,答案整合出来了。
最后我大家表扬了他们,对于他们这节课的表现我故意用了令人“震惊”“振奋”这两个词,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激发起来,期待着第二篇文言文的学习。
一堂课下来,我感触颇多:
第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而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A层次的同学学语文,重要的是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引领阅读的问题设计得合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调动起其积极性,问题的答案也就水到渠成地出来了。
第二,不可以认为A层次重基础就是就该重言轻文,因为就文言文的学习而言,学生在自觉主动探究内容的过程中,也就会自觉消化课文中的词语了。而以往,这些词语常常需要我们下很大的气力去讲解,要求学生背诵,而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替帮办。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如此一来既保持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最终答案的完整和准确性。
我发现他们学习语文的困难不仅在于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高中语文教学一般始于文言文,如何让学生从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枯燥词语背诵、课文背诵、译文背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我决定从《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开始,让学生尽快“入戏”。
于是,为改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印象和习惯,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决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改变常规做法,让学生从“接受者”变成“发现者”:以合理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自己寻找答案,并阐述理由。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背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把背诵变成生动故事的阅读者,让学生在理由的阐述中学习基础知识。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刻画极为出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最常见的评价。《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对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请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烛之武虽未出场,但已久负盛名的依据。第二,烛之武正式出场后,却牢骚满腹,烛之武的牢骚是针对什么而发的?郑伯是用什么方法说服烛之武的?第三,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两军对垒,125个字可以止兵息戈。言语的力量有这么大?烛之武百言退秦师,究竟有何魅力?
学生带着这几个有趣的问题读课文,很快第一个问题有了结果,贺林俊回答说:“秦晋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郑国上下一筹莫展。郑国大夫佚之狐做出派烛之武见秦君的推荐,说明烛之武在郑国是久负盛名的。寥寥数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和王熙凤出场是有同样效果的。”同学们对这个精准的回答给予了热烈掌声,气氛一下子带动起来了。
接着是问题二的探究,因为有难度,所以我安排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说明烛之武一直为得不到施展才能、抱负的机会而耿耿于怀。”接着就有同学补充说:“郑伯诚恳道歉后敢揽下这一瓷器活,说明烛之武不仅有‘盛名’,而且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信心。”
对于问题三,我给予了温馨小提示:“这段话的中心是什么?按什么层次叙述的?” 学生进入了思考。几分钟后,答案整合出来了。
最后我大家表扬了他们,对于他们这节课的表现我故意用了令人“震惊”“振奋”这两个词,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激发起来,期待着第二篇文言文的学习。
一堂课下来,我感触颇多:
第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而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A层次的同学学语文,重要的是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引领阅读的问题设计得合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调动起其积极性,问题的答案也就水到渠成地出来了。
第二,不可以认为A层次重基础就是就该重言轻文,因为就文言文的学习而言,学生在自觉主动探究内容的过程中,也就会自觉消化课文中的词语了。而以往,这些词语常常需要我们下很大的气力去讲解,要求学生背诵,而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替帮办。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如此一来既保持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最终答案的完整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