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技术改变自然环境,提供动植物生产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条件,达到有效生产并获得较高产出的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将推进整个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
设施农业的发展改善了品种结构,丰富了农业生产的种类,优化了区域布局,提高了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促进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有效克服了农民单家独户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使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得到有效开发与持续利用。
江苏是人多地少的省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特别是耕地紧张的问题将日益突出。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的现实,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确保粮食和农产品的正常生产和供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
二、南京市浦口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探索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发展要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产品类别多样、设施类型多样和组织形式多样三个显著特征。
规划布局突出“科学化”。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浦口区紧密结合“1115工程”,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农业布局规划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方一业”工程,使设施农业种类、品种等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一是加快发展蔬菜、瓜果、高效经济作物设施栽培,主要发展大棚蔬菜、大棚西瓜、大棚鲜食玉米、大棚草莓生产、食用菌等反季节栽培以及提供种苗服务,提高效益。二是加快发展苗木花卉(园艺)设施栽培。引进国内外优、新、特及高档名贵品种,开展培育、组培、繁殖,促进种苗产业化,带动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向更高档次发展。三是加快发展设施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设施规模养殖,依托各镇(街)优势资源,发展奶牛、蛋鸡、观赏鱼等大型设施养殖基地。
设施农业发展打造“规模化”。浦口区以农业园区、镇(街)特色基地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长期的建设和培育,已建成了一批设施农业规模基地,促进了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一方面,企业建设突出示范效应。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林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的形成为浦口设施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镇(街)投入突出项目引领。以盘城街道为例,2012年,建设了120亩六米蔬菜钢架大棚项目一个,六米蔬菜钢架木棚100亩项目一个,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建设项目一个,4000平方米全自动一体化蛋鸡场建设项目一个,给当地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也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投入运作主体倡导“多元化”。浦口区设施农业建设投资主体多样,有农民合作组织领办、公司化运作、能人带动、大户承包、农户自建等多种经营模式。
一是合作组织领办。合作社、协会领办设施农业是浦口区的成功实践。2012年,盘城葡萄合作社的葡萄总产量达到620万公斤,实现葡萄销售收入3720万元,户均收入26.9万元。合作社带动既增加经济效益,更促进了农民就业,从而实现双赢。二是企业运作。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生产,建设设施农业园区,提升农业品位,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中德生态农业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省级蔬菜标准化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雨发生态农业园带动周边1200余户农民就业。三是大户承包。大户承包是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最现实、最有效的举措。通过大户的影响带动,许多农民自建设施农业,实现增收脱贫。
技术服务对接注重“无缝化”。农业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浦口区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强园区与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农业生态园与南京农业大学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南京雨发生态农业园区与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在玻璃自控温室建设上开展技术合作,中德农业科技园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二是加强高校与镇(街)技术服务对接。南京林业大学在桥林、汤泉两街道实施苗木花卉良繁服务对接,省农科院在永宁、江浦、星甸等镇(街)实施园艺设施栽培技术等服务,省淡水研究所在永宁、星甸两镇实施水产苗种繁育服务对接,南京工业大学在星甸镇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及加工服务对接,等等。三是强化技术服务能力,加大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通过现场培训、专家授课等形式,更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知识理论、实际操作能力,拓展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
经济产出实现“高效化”。浦口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效益开始显现,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逐步提高。
首先,单产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区设施农业总产出达2.63亿元,平均每亩效益为5500元,是非设施种植收益的2.5倍左右。其次,帶动农民就业成效显著。据初步调查,全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涉及农户近万户,一批蔬菜、花卉、瓜果专业村和专业户纷纷涌现。设施农产业链业已经形成,经纪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本镇(街)农民增收与传统农业相比普遍增加3倍以上。最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是传统农业增收幅度的4倍。农户从设施农业中获得纯收入人均1500元以上,占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5.4%。
三、设施农业发展的推广价值
随着蔬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设施农业因其没有农药污染或污染较小的特点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设施农业与休闲旅游业开发相结合。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为城市增绿,是值得挖掘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在设施农业的建设中,可以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中心,依托境内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农业的生态性和体验性,全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的深度结合,将旅游元素融入设施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增强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浦口区盘城街道在壮大葡萄种植基地的进程中,以举办葡萄节为契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现已成功举办两届葡萄采摘节。在葡萄采摘节中,盘城街道以葡萄为主线,将采摘、滁河湾美景、地方民间文化、娱乐互动、农家菜肴等串联起来,既满足了观光市民吃喝玩乐的需求,也促进了盘城农民致富增收。
实践证明,设施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业结合,是拓宽农业服务的新功能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要结合区域实际,对现有产业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和完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发展规划,打造集特色农业种植、生态观光、特色果蔬采摘、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品牌,逐步建立一批具有产业优势的休闲農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服务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向第三产业服务经济转变。
设施农业与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相结合。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束缚,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浦口区立足区情,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是关键点和难点。要结合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以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为载体,不断拓宽项目区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积极吸纳低收入农户到项目区务工,扩大低收入农户进区务工比重;村集体可采取“低租金”模式将设施提供给低收入农户经营,支持有经营能力的农户租赁项目区农业设施自主经营;建立低收入农户分红机制;鼓励项目区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服务、发放种禽种苗、开展捐资助学等其他办法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设施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相融合。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经营方式的集约化,且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营主体的专业化。2007年7月1日起,国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的有力推手。因此,设施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融合,将加速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浦口区目前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96家,成员达46646户,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率61.15%。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探索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了蔬菜、经济林果和苗木、渔业三个专业合作社。目前,三个专业合作社由建社初期的322户增加至767户,种植、养殖面积增加了20%,直接带动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0元以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依托农村专业大户、生产经营能人牵头或龙头企业创办,形成牵头兴办主体的多元化。采取产加销一体型、产销结合型、信息及销售服务型等多种形式,建立资本股份合作、产品购销合作、生产技术合作、效益考核合作等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市场连接合作社、合作社连接生产基地、生产基地连接农户的发展格局。
设施农业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设施农业也是规模农业,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在耕地面积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一方面,继续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种养大户集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规范引导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以内股外租和土地入股经营等方式,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增加农民土地收益。
设施农业与加强政府服务保障相结合。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增强设施农业投入。浦口区相继出台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意见、高效设施农业考核办法、高效设施农业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充分吸引和调动镇(街)、社会工商资本投资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从政策和各项优惠措施上保证设施农业发展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区财政拿出1500万元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加强对设施农业财政、税费、信贷和保险的支持,建立以政府扶持为主导、社会投入为主体、农户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制。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设施农业服务。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的运作机制,积极做好土地流转、项目申报、资金协调、人才引进、市场对接、农民培训等工作,对相关项目和企业展开指导和服务,着力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同时,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的风险补偿机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努力降低经营风险,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嵇金莲: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副校长;陈娟娟: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戴群英
一、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
设施农业的发展改善了品种结构,丰富了农业生产的种类,优化了区域布局,提高了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促进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有效克服了农民单家独户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使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得到有效开发与持续利用。
江苏是人多地少的省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特别是耕地紧张的问题将日益突出。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的现实,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确保粮食和农产品的正常生产和供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
二、南京市浦口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探索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发展要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产品类别多样、设施类型多样和组织形式多样三个显著特征。
规划布局突出“科学化”。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浦口区紧密结合“1115工程”,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农业布局规划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方一业”工程,使设施农业种类、品种等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一是加快发展蔬菜、瓜果、高效经济作物设施栽培,主要发展大棚蔬菜、大棚西瓜、大棚鲜食玉米、大棚草莓生产、食用菌等反季节栽培以及提供种苗服务,提高效益。二是加快发展苗木花卉(园艺)设施栽培。引进国内外优、新、特及高档名贵品种,开展培育、组培、繁殖,促进种苗产业化,带动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向更高档次发展。三是加快发展设施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设施规模养殖,依托各镇(街)优势资源,发展奶牛、蛋鸡、观赏鱼等大型设施养殖基地。
设施农业发展打造“规模化”。浦口区以农业园区、镇(街)特色基地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长期的建设和培育,已建成了一批设施农业规模基地,促进了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一方面,企业建设突出示范效应。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林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的形成为浦口设施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镇(街)投入突出项目引领。以盘城街道为例,2012年,建设了120亩六米蔬菜钢架大棚项目一个,六米蔬菜钢架木棚100亩项目一个,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建设项目一个,4000平方米全自动一体化蛋鸡场建设项目一个,给当地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也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投入运作主体倡导“多元化”。浦口区设施农业建设投资主体多样,有农民合作组织领办、公司化运作、能人带动、大户承包、农户自建等多种经营模式。
一是合作组织领办。合作社、协会领办设施农业是浦口区的成功实践。2012年,盘城葡萄合作社的葡萄总产量达到620万公斤,实现葡萄销售收入3720万元,户均收入26.9万元。合作社带动既增加经济效益,更促进了农民就业,从而实现双赢。二是企业运作。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生产,建设设施农业园区,提升农业品位,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中德生态农业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省级蔬菜标准化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雨发生态农业园带动周边1200余户农民就业。三是大户承包。大户承包是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最现实、最有效的举措。通过大户的影响带动,许多农民自建设施农业,实现增收脱贫。
技术服务对接注重“无缝化”。农业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浦口区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强园区与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农业生态园与南京农业大学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南京雨发生态农业园区与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在玻璃自控温室建设上开展技术合作,中德农业科技园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二是加强高校与镇(街)技术服务对接。南京林业大学在桥林、汤泉两街道实施苗木花卉良繁服务对接,省农科院在永宁、江浦、星甸等镇(街)实施园艺设施栽培技术等服务,省淡水研究所在永宁、星甸两镇实施水产苗种繁育服务对接,南京工业大学在星甸镇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及加工服务对接,等等。三是强化技术服务能力,加大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通过现场培训、专家授课等形式,更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知识理论、实际操作能力,拓展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
经济产出实现“高效化”。浦口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效益开始显现,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逐步提高。
首先,单产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区设施农业总产出达2.63亿元,平均每亩效益为5500元,是非设施种植收益的2.5倍左右。其次,帶动农民就业成效显著。据初步调查,全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涉及农户近万户,一批蔬菜、花卉、瓜果专业村和专业户纷纷涌现。设施农产业链业已经形成,经纪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本镇(街)农民增收与传统农业相比普遍增加3倍以上。最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是传统农业增收幅度的4倍。农户从设施农业中获得纯收入人均1500元以上,占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5.4%。
三、设施农业发展的推广价值
随着蔬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设施农业因其没有农药污染或污染较小的特点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设施农业与休闲旅游业开发相结合。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为城市增绿,是值得挖掘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在设施农业的建设中,可以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中心,依托境内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农业的生态性和体验性,全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的深度结合,将旅游元素融入设施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增强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浦口区盘城街道在壮大葡萄种植基地的进程中,以举办葡萄节为契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现已成功举办两届葡萄采摘节。在葡萄采摘节中,盘城街道以葡萄为主线,将采摘、滁河湾美景、地方民间文化、娱乐互动、农家菜肴等串联起来,既满足了观光市民吃喝玩乐的需求,也促进了盘城农民致富增收。
实践证明,设施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业结合,是拓宽农业服务的新功能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要结合区域实际,对现有产业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和完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发展规划,打造集特色农业种植、生态观光、特色果蔬采摘、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品牌,逐步建立一批具有产业优势的休闲農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服务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向第三产业服务经济转变。
设施农业与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相结合。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束缚,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浦口区立足区情,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是关键点和难点。要结合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以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为载体,不断拓宽项目区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积极吸纳低收入农户到项目区务工,扩大低收入农户进区务工比重;村集体可采取“低租金”模式将设施提供给低收入农户经营,支持有经营能力的农户租赁项目区农业设施自主经营;建立低收入农户分红机制;鼓励项目区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服务、发放种禽种苗、开展捐资助学等其他办法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设施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相融合。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经营方式的集约化,且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营主体的专业化。2007年7月1日起,国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的有力推手。因此,设施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融合,将加速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浦口区目前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96家,成员达46646户,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率61.15%。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探索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了蔬菜、经济林果和苗木、渔业三个专业合作社。目前,三个专业合作社由建社初期的322户增加至767户,种植、养殖面积增加了20%,直接带动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0元以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依托农村专业大户、生产经营能人牵头或龙头企业创办,形成牵头兴办主体的多元化。采取产加销一体型、产销结合型、信息及销售服务型等多种形式,建立资本股份合作、产品购销合作、生产技术合作、效益考核合作等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市场连接合作社、合作社连接生产基地、生产基地连接农户的发展格局。
设施农业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设施农业也是规模农业,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在耕地面积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一方面,继续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种养大户集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规范引导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以内股外租和土地入股经营等方式,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增加农民土地收益。
设施农业与加强政府服务保障相结合。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增强设施农业投入。浦口区相继出台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意见、高效设施农业考核办法、高效设施农业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充分吸引和调动镇(街)、社会工商资本投资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从政策和各项优惠措施上保证设施农业发展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区财政拿出1500万元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加强对设施农业财政、税费、信贷和保险的支持,建立以政府扶持为主导、社会投入为主体、农户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制。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设施农业服务。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的运作机制,积极做好土地流转、项目申报、资金协调、人才引进、市场对接、农民培训等工作,对相关项目和企业展开指导和服务,着力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同时,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的风险补偿机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努力降低经营风险,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嵇金莲: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副校长;陈娟娟: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戴群英